《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503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三)适当开展竞赛;

(四)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

(五)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

(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书写整齐。

或者论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以自身为例,分析自己的性格及其形成变化的影响因素。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有

(1)、生理因素的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

(3)学校环境的影响;

(4)社会因素的影响;

(5)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的影响。

(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分析性格。

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书写整齐。

6、请论述并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类型的基本需要,这五种需要是按照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它们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它们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

当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行为的内在动力,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少数人可能在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追求高级需要。

对需要层次论的评价要有理有据。

7、谈谈自己的性格,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它的形成与发展。

(1)遗传的影响;

(2)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伴、社会风气、重大生活事件等

8、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要点:

1)简要阐述个性心理学特征的基本含义:

是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它所包含的内容:

能力、气质和性格。

2)从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来描述自己的个性特征,如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气质和性格类型等。

3)结合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详细阐述该个性特征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等造成的影响。

可以从生活方式的选取、人际交往的特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实现目标的方式等方面做详细论述。

4)要求将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论述。

9、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不良情绪。

请列举出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控制不良情绪。

(1)简要阐述情绪的概念:

人对某种与需要有关的事物产生的情绪体验;

(2)列举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如郁闷、空虚、无聊等;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阐明控制不良情绪的几个策略,如改变认知角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调换环境,转移注意、适当宣泄(哭、喊、诉、动、打)、学会制怒、消除紧张等。

(4)要求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例来说明控制这些不良情绪的策略。

10、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

(3)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

(4)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11、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P79-81

[答题要点]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组织复习要注意:

第一,及时复习。

第二,分配复习;

第三: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第四,复习方法多样化;

第五,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12、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P68-70)

[答题要点]学生的注意集中是实现学习高效率的前提条件。

(1)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习者的不随意注意。

a.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更多的是依赖刺激物,强度大、新颖、对比鲜明和活动变化的信息容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学习中要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不随意注意,同时,抑制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干扰。

注意学习环境的选择与布置,环境要安静、简朴、整洁等。

b.符合个体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因此,要注意学习内容的选择与使用,学习内容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内容丰富、难易适中,带有实践性的。

(2)采用活动组织的方式着重培养学习者的随意注意。

a.随意注意是以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等为条件的,因此,应加深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激发对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对活动任务的意义理解得越清楚、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越能保持良好的随意注意。

b.培养间接兴趣。

稳定的间接兴趣有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

c.合理组织学习活动。

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

13、如何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

改变认知角度;

调换环境、转移注意;

适当宣泄;

学会制怒;

弱化自我意识;

进行放松训练;

保证充足的休息(列举的措施只要可以起到调控情绪的作用都可酌情给分)。

14、学校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表现;

其次,要教会学生一些简单实用的缓解压力、排除烦恼的方法;

最后,要建立心理辅导室或心语室,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有地方寻求帮助。

(列举的措施只要能起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都可酌情给分)

15、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1)激发与维持求知欲与好奇心。

通过设问、游戏、竞赛、做实验等形式进行;

(2)使用有趣的呈现方式;

外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1)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

(2)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3)有效地应用具体的表扬;

(4)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

1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影响因素:

(1)问题的特征与表征;

(2)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情绪与动机状态。

教学策略:

(1)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

(2)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3)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策略;

(4)提供多样练习机会;

(5)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17、联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

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的因素,使学生在课上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学方法要避免单调呆板、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等。

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习是经验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为什么学习、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

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给予提示和批评,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同时还要着生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如果人们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

反之,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老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如在一堂中,上课之初教师就应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

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时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

但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

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

在课的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二、事例分析题

1、试分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是什么心理现象?

举例子说明。

这是感觉适应中的嗅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嗅觉的适应比较迅速,但是具有选择性。

举例说明:

例子是关于感觉适应并且切合实际的。

2、为什么某些人被称之为“神童”或者“英雄出少年”,而另外一些人被称为“大器晚成”,试从能力的角度说明并举例子。

这是属于能力个体差异中的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的能力发展有早有晚,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早,这是人才早熟,而有的人能力充分发展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

所举例子符合实际和心理学理论。

如果答案运用其他心理学原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带来了很多直观教具,有实物、模型、图片。

进教室后,她把这些教具放在讲台上或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

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在讲课中,林老师言语平静流畅。

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

正当她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她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

你认为林老师的公开课是否成功?

请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说明理由。

[答题要点]林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注意学习的效果。

根据不随意注意的规律,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客观条件有:

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

刺激物的变化性。

主观因素有:

人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价值观决定着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人的心境如何,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以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不随意注意产生的重要条件。

林老师艳丽的新衣服、过多直观教具、过早呈现教具、格外醒目的黑板边缘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容易把注意转到欣赏图画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另外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点名批评,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4、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谈谈这位老师教法的依据是什么?

并谈谈提高记忆效率的技巧。

(1)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2)提高记忆效率的技巧:

理解记忆、交叉学习、分散复习、及时复习、多种感官的应用、科学用脑。

5、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

然后,他们以异常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

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该案例是什么心理效应?

其原理是什么?

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1)该案例属于皮革马利翁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

(2)其原理是: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3)启示:

在学习和与人相处中,可以多给自己和别人多一些积极的暗示和期待,可以提高自己的做事的积极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6、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

老师也经常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教导学生,你认为这种做法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参考要点:

(1)这种做法强调的是影响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2)社会环境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些环境可以分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外部社会环境三个部分。

(3)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中。

外部环境主要指个体所处社会的文化传统、社会风俗、政治政策等,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合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会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否则可能导致心理异常。

(4)个体心理的发展除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还受生理基础和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

他们相互作用,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产生作用。

因此,应辩证看待这个问题。

7、我国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杀了建文帝夺得皇位后,把建文帝2岁多的小儿子朱文圭关起来,从2岁一直到55岁,其间除供给饮食外,不许任何人与他讲话,等放出来时,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白痴。

请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答题要点]P26

朱文圭有着人类的遗传基因和生理解剖结构,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正常人的心理。

这说明:

(1)人的心理并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脑的一种自然属性;

人脑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2)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人脑才会产生心理现象。

(3)社会生活实践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必要条件。

人的心理实际上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

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更谈不上心理的丰富与发展。

8、有一位老人,在他家附近有快空地,常有一大群孩子在那玩耍,吵得他不得安宁。

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孩子们到其它地方去玩,都没奏效。

最后,他想了个很有意思的计策:

给来这玩的孩子付钱!

第一天,他给孩子们许下愿,要是他们第二天来玩,给每人25分钱。

第二天孩子们果然如期而至,并如数领到了钱。

老人说,明天还来,每人还可得到20分。

第三天,孩子们再来玩,并领到了钱。

老人又说,明天再来时,只给15分钱,并且,以后每天每人只能领到5分钱了。

听到这个,孩子们一片哗然,觉得5分钱不足以报偿他们的付出,因此,告诉老人,他们明天不再来了!

这个事例说明什么问题?

对教师的教育有何启示?

请分析内外动机的关系。

[答题要点]p100、101、157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当人们做他喜欢的事时,若没有外部强化,他倾向于认为自己真的喜欢它;

若有外在强化时,会把做事的原因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吸引。

没给奖励前,孩子们为取乐而玩,行为的动力由内在动机提供。

但付钱后,他们就要计算得失了,行为动力完全由外在动机提供,一旦感到外在奖赏不足时,活动就失去了动力。

外在动机会降低行为的内在动机。

所以,奖励也有负作用,可能会降低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因此,学校里,表扬不能无条件地过于慷慨地给学生。

特别当学生合于教育要求的行为受内在动机推动时,就不需要表扬。

9、有的同学能制定很好的学习计划,但总是不能按计划执行,这是什么原因?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

列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这主要是因为意志薄弱造成的。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可以把计划细分,每一段甚至每一天该做什么都写下来,强迫自己每天对照做好该做的;

其次,需要培养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比如说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方法来锻炼自己的意志(说说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坚持晨练、坚持每天写日记,坚持洗冷水浴,自己设定一个较小的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的等等);

另外,还可以要好朋友或稍微年长者督促自己按计划去做,若没有做好一定要毫不留情。

(列举的方法只要能有效锻炼意志都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