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776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docx

学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

一、论述题

1、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2、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试分析自己的性格,并说明自己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4、试分析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5、结合实例谈谈,在教案过程中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6、以自身为例,分析自己性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请论述并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8、试述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与矫正。

9、为什么说情绪和情感是特殊的心理过程?

请举例说明

10、谈谈自己的性格,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自己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11、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12、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不良情绪,请列举出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控制不良情绪。

1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14、请举例说明学生的认知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15、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6、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17、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

18、学校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9、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2、联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案中的应用。

二、事例分析题

1、试分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是什么心理现象?

举例子说明。

考点:

感觉适应中的嗅觉适应。

2、为什么某些人被称之为“神童”或者“英雄出少年”,而另外一些人被称为“大器晚成”,试从能力的角度说明并举例子。

考点:

能力个体差异中的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有位大学生考试失败之后,认为失败原因是学习课程太多,考试卷目太难,并且常常打游戏看电影以发泄不满。

请根据挫折后的表现形式分析这个学生的行为。

考点:

应对挫折的方式

4、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带来了很多直观教具,有实物、模型、图片。

进教室后,她把这些教具放在讲台上或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

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在讲课中,林老师言语平静流畅。

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

正当她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她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

你认为林老师的公开课是否成功?

请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说明理由。

考点:

不随意注意的规律。

5、这是某学生写给一位化学老师的信:

化学老师,您还记得吗?

我一直都很自卑,从来不敢向您请教问题。

怕自己学习不好,问的题目太简单,您会笑我、骂我笨。

我知道不懂装懂对自己成绩的提高、能力的培养都没有好处,再说书上总是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和蔼认真的态度。

我想您一定也是这样的老师。

于是那天我暗暗下定了决心,准备好新的笔记本和最好的钢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您面前:

“老师,这道题怎么做?

我弄不太明白。

”您抬起眼帘,却面无表情。

我的心跳得厉害。

快一分钟过去了,您才说了句:

“这种题已经讲过了”。

本来就紧张的我一下子无言以对。

这时您两个“得意门生”走过来,您一下子来了精神:

“怎么样,讨论出结果没有?

哈哈……”我悄悄回到座位上,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没想到第一次请教就这样告终。

于是我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向您请教问题了,就连上课回答问题也是能躲就躲。

请根据这位学生的来信分析影响这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考点:

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

6、2007年10月,年仅八岁的新加坡男孩艾尼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英国顶级化学考试中,以惊人的成绩全部通过,并毫无疑问成为通过该考试的全球年龄最小的考生,被列入《新加坡记录大全》。

为了将艾尼据为己有,从而提高自己学校知名度的作用,世界各大学府纷纷以诱人的条件向艾尼抛出绣球,希望他能够成为本校的学生。

由于艾尼只是个孩子,父母希望他能够在国内读书,于是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是,该校负责招生的教授明确表示,拒绝招收这位“令人垂涎”的神童。

教授说:

“无论艾尼的天赋如何,在我们眼里,他都是一颗娇嫩的花骨朵,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学校实验室的长椅,架子太高,化学仪器太大,根本不适合他幼小的肢体,更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认为,艾尼应该在适合他成长的阳光雨露和纵横驰骋的空间,我们不能因学校的荣誉而过早扼杀他的想象力和对科学的热情,因为,不是每一朵花都有提前开放的理由。

”……

(1)你同意南洋理工大学的做法吗?

为什么?

(2)结合学校心理学知识,尝试提出你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7、张某是一名11岁的小学四年级男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中等身材,性格内向。

在课堂上一直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胆战心惊,担心回答不对。

张某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对待身边的同学比较冷淡,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良,因此每天放学回家都独自一人钻进房间看电视、看书,再也不出门。

据班主任老师了解,张某的父亲一直在外做生意,母亲在家务农。

没时间管他,且从小和父母在乡下生活,直到三年级才转学至城市跟随父亲。

父母一天到晚都在忙,张某整天只能一人独自在家。

(1)尝试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张同学所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如果你是该班班主任,该如何帮助张同学?

考点:

人际交往问题

8、见教材p233的案例分析

(1)

考点: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

9、见教材p119的练习题

(1)

考点:

需要及其分类

10、教案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案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谈谈以上老师做法的依据是什么?

并结合心理学原理,谈谈提高记忆效率的技巧。

考点:

(1)意义识记:

(2)提高记忆效率的技巧

11、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

然后,他们以异常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

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该案例是什么心理效应?

其原理是什么?

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

(1)该案例属于皮革马利翁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

(2)其原理是: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3)启示:

在学习和与人相处中,可以多给自己和别人多一些积极的暗示和期待,可以提高自己的做事的积极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12、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老师也经常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教导学生,你认为这种做法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考点:

影响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13、在部分中小学校,新生入学后,学校往往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把他们分进快班、慢班或者重点班、平行班,进行有区别的教案和经管。

对此有的学生很不满,社会和家长也多有怨言,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学家,你该如何看待这种做法呢?

考点:

怎样对待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14、我的烦恼:

我是一名初中生,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让我感到苦恼。

平时,和同学一起聊天的时候,情绪可高兴了,兴高采烈的。

可是如果谁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虽然人家说的没有什么很得罪人的地方,情绪就马上低沉下去,心理很不痛快。

看电影、电视的时候也经常感动的热泪盈眶,有时候却很生气,恨不得把电视机砸了。

和同学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因为激动而吵起嘴来,甚至可能动手打架,可是很快又和同学好的不得了。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师和同学都不太喜欢我。

请根据以上案例,谈谈青少年情绪体验的特点。

答案要点:

(1)青少年情绪体验的兴奋性;

(2)情绪体验易起伏波动;(3)情绪体验丰富多彩。

15、某女,高三学生。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十分苦恼,因为总是得罪人,她得罪人的原因是因为她没耐性,稍微有些不合意就急躁起来,弄得她现在独来独往,心里很不是滋味。

据了解到,小时候,她就很耐不住性子。

她要的东西,必须马上就得到否则就哭闹。

上小学时,父母早晨都很忙,没时间给她梳头,只好自己梳,行动匆忙,有时落下一绺头发没梳上去,她就着急地一把拽下来。

她成绩挺好,有时给同学讲题,一两遍还不明白,她就烦了“怎么还不明白呢?

不就是这样,这样做的吗?

”结果惹得同学很不好受,再也不问她了,她也挺后悔,不该这样,但一着急就控制不住了。

如果别人要她重复一下刚才讲过的一句话,她也不耐烦,“我都说过了,谁教你没听?

”做事也如此,不是把同学的杯子弄破了,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弄丢了;跟同学争论问题出不了结果,又发怒了:

“算了,我不跟你吵,急死人了。

”跟朋友一起走,假设朋友有点事,她就不耐烦等:

“快点,这么磨蹭,麻烦死了。

”就这样,朋友们一个个都离她而去,尽管她很热心,但谁也不愿请她帮忙。

请根据以上案例,分析这位女生急躁性格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教育对策。

考点:

性格形成的原因和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6、我国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杀了建文帝夺得皇位后,把建文帝2岁多的小儿子朱文圭关起来,从2岁一直到55岁,其间除供给饮食外,不许任何人与他讲话,等放出来时,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白痴。

请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考点: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17、有一位老人,在他家附近有快空地,常有一大群孩子在那玩耍,吵得他不得安宁。

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孩子们到其它地方去玩,都没奏效。

最后,他想了个很有意思的计策:

给来这玩的孩子付钱!

第一天,他给孩子们许下愿,要是他们第二天来玩,给每人25分钱。

第二天孩子们果然如期而至,并如数领到了钱。

老人说,明天还来,每人还可得到20分。

第三天,孩子们再来玩,并领到了钱。

老人又说,明天再来时,只给15分钱,并且,以后每天每人只能领到5分钱了。

听到这个,孩子们一片哗然,觉得5分钱不足以报偿他们的付出,因此,告诉老人,他们明天不再来了!

这个事例说明什么问题?

对教师的教育有何启示?

请分析内外动机的关系。

考点:

p100、101、157

18、有的同学能制定很好的学习计划,但总是不能按计划执行,这是什么原因?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

列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考点:

意志品质和锻炼意志力的方法

19、一中学女生性格内向,自卑、胆小,不爱与人交往,缺乏毅力,成绩也比较差。

试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考点: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0、李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十分正常,课间同学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可他却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

他不愿和同学们一起玩,渐渐对周围的环境没了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不予理睬。

大家都说他是个不合群的同学。

请分析李明同学的问题所在,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考点:

孤独心理及其成因和矫治方法。

21、陈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请分析陈刚同学的问题所在,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考点: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注意规律及其在教案中的应用。

22、某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现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

但一到考试却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

请分析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

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考点:

考试焦虑及其克服

23、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

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考点:

功能固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

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它用途。

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