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240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8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试题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种群与群落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1.(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右图是某实验小组测得一定体积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则在0~T0时间段内,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变化为()

A.减小  

B.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1.由图可知,小球藻种群增长率在0-T0逐渐减少,但是增长率大于0,即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在增加,只是增加速度逐渐变慢,所以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在增大。

2.(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4月调研)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

B.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

[解析]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因为实验前后自身形成对照;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标明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分离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扩散速度不同;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为叶绿体。

3.(黑龙江省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B.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

C.福寿螺种群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D.人们可通过引入福寿螺天敌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

[解析]3.福寿螺活动范围小,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用样方法;福寿螺引入初期,空间、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等,其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防治对环境无污染,引入福寿螺的天敌,可以使福寿螺数量出现下降。

4.(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图1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4.1和2可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若X表示年龄,Y表示数量,则2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2可表示S型增长曲线的一部分;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5.(广州2014届高三下学期调研)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改变其速度

B.选用蒿类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D.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解析]5.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协调与平衡是关于种植的植物是否合适该地区生长,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有竞争关系、共存关系或寄生关系。

6.(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     )

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       D.群落丁

[解析]6.群落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受到虫害袭击时,受到的影响越小,分析图中四个生物群落,群落甲和乙中生物种类较少,而群落丙中只有一种生物种群密度大,其余的种群密度太少,说明营养结构简单,容易受到影响;群落丁中生物种类多,每种种群的数量都比较多,故最稳定。

7.(山西四校2014级高三第三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A.“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未经搅拌就进行离心,则上清液放射性低

B.“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的实验中,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

C.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D.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然后再盖上盖玻片并镜检

[解析]7.35S标记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吸附在细菌表面,如果没有搅拌就进行离心,与细菌一同在下层,则沉淀物放射性较高;NaOH扩散/整个琼脂块体积比值为因变量;以实物或者图画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特征,为物理模型,拍摄照片不属于模型;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8.(天津市和平区2014年高三一模)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λt

[解析]8.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大小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由图可以看出:

b点以后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所以数量上升;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田鼠种群密度,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田鼠的密度更小;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天敌和食物等因素制约,最终增长曲线呈S型。

9.(河北蓟县二中2014级高三一模)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B.用样方法研究蝗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C.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D.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解析]9.当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不同体积的琼脂块代表不同大小的细胞,通过研究相同物质在琼脂快上的传输速度来反应物质在不同大小细胞对物质的传输速度关系;调查蝗虫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一般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小生态瓶作为一个人工模拟的生态系统,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有任何外界的因素对瓶内的环境造成影响,所以不能定时通气,应该一直保持完全密闭,直至实验结束

10.(河北蓟县二中2014级高三一模)某山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滥用农药和滥捕青蛙,导致农田中的青蛙几乎消失,虫害严重,粮食减产。

近年来当地村民已逐渐认识到上述做法的危害,停止使用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

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图。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B.在图中e点是,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曲线增长。

D.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解析]10.在题图中a~c段内,青蛙的增长率逐渐加快,青蛙数量逐渐增多,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在e点时,种群增长率为0,青蛙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的增长率先升后降至0,则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

11.(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级高三月考)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

C.中营养化水体最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

D.用脆杆藻能控制富营养水

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解析]11.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样方法);从图示曲线变化可知,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种群数量降为0,所以鱼鳞藻适应性最弱;在中营养化水体中,脆杆藻数量最多,脆杆藻、鱼鳞藻与脆杆藻竞争,限制了脆杆藻数量的增加,水体有毒物质减少,同时它们可做鱼的饵料,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流动;水体过度富营养化,脆杆藻和鱼鳞藻全部死亡,不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12.(广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改变其速度

 B.选用蒿类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D.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解析]12.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蒿类植物具有抗旱能力,能改善沙化环境,所以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有:

种间竞争关系,种内斗争,还有可能互利共生关系。

13.(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生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解析]13.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叫演替;原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未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原生演替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故演替速度非常缓慢;演替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光照竞争占优势的植被就会替代原来占优势的植被,故光照条件与群落演替密切相关。

14.(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解析]14.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15.(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

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

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

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

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解析]15.从图示可知,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故大草履虫应分布在培养液上部,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随机分布;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没有互利关系,不属于共生;标志重捕法适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用血球技术板进行估算。

16.(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 

D.草本植物种类始终最多说明群落类型没有改变

[解析]16.该常绿阔叶林是因曾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后逐步得以恢复的,群落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多,自我调节能力最强;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群落类型是指在群落中种群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与生物种类没有关系,生物种类多只能说明物种丰富度比较大。

17.(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不仅能吸收光能,把它传送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而且还决定蚜虫体色的色素沉着。

阳光下蚜虫的ATP生成将会增加,黑暗时蚜虫的ATP含量便会下降。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蚜虫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不仅来自光能  

B.黑暗中蚜虫合成ATP时不伴随着O2的消耗

C.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影响蚜虫个体生存机会  

D.可用样方法调查一定区域中蚜虫的种群密度

[解析]17.蚜虫体内可以合成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光能,同时蚜虫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此时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对体内有机物的分解;黑暗中蚜虫不在吸收光能,进行呼吸作用合成ATP,蚜虫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属于有氧呼吸;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光能,提高蚜虫体内ATP含量,供给生命活动的利用,所以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影响蚜虫个体生存机会;蚜虫个体较小,逐个调查种群密度难度较大,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18.(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图6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解析]18.由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不同的条件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在三条曲线中,19.8℃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最小的,所以在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4.8℃条件下第五天时的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是最大的;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19.(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

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19.种群密度:

每一种群单位空间的个体数(或作为其指标的生物量);物种丰富度:

指某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调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是群落中的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是种群中的个体。

20.(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生物学实验及操作,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实 验

实验操作

A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加入二氧化硅,防止研磨时色素受破坏

B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撕取紫色洋葱的外表皮作为观察材料

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摇匀酵母菌培养液后取样并显微镜计数

D

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

各实验组保持除果胶酶量以外的变量相同

[解析]20.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的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观察,选择撕取紫色洋葱的外表作为观察材料,因为外表皮呈现紫色,不用染色即可清楚观察实验现象;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庞大,取样调查要做到随机性,将酵母菌培养液摇匀(搅匀)后随机取样进行计数,并依次推断出单位体积或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

,此探究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果胶酶的用量,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各实验组应该保持除果胶酶量以外的变量相同。

21.(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群落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92

4

0

0

1

1

1

1

0

25

20

20

20

5

0

0

0

65

1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和竞争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解析]21.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

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22.(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 )

A.考察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

B.某海洋水下多少米没有生物种群分布

C.某树

林中林冠生活着鹰,中层生活着山雀,下层生活着画眉

D.将驼鹿引进某孤岛多年跟踪发现其数量呈S型增长

[解析]22.考察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属于群落的演替;某海洋水下多少米没有生物种群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某树

林中林冠生活着鹰,中层生活着山雀,下层生活着画眉,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将驼鹿引进某孤岛多年跟踪发现其数量呈S型增长,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23.(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表中能表示增长型种群的曲线(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个体数)是      ( )

[解析]23.增长型种群的特点是: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4.(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标志重捕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要相等

B.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C.适用于体型较大,活动范围广,运动能力弱的生物

D.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解析]24.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行为产生任何干扰;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捕捉产生任何影响;重捕的空间与方法必须同上次一样;标记个体与自然个体的混合所需时间需要正确估计;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对它的捕食者有吸引性;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要相等。

25.(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下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型增长

B.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

C.形成曲线Ⅱ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

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

的天敌数量增多

[解析]25.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由曲线Ⅰ可知,其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略有减少,这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形成曲线Ⅱ后,该种群数量减少,如果建立保护区,可以增加该种群的数量;形成曲线Ⅲ不可能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天敌多不会导致一种群完全消失。

26.(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

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

[解析]26.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不存在任何生物生长的演替才是初生演替;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到通常不会消失。

27.(赣州市2014届四所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水解→冲洗→染色→制片→观察

B.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

将提取出的色素滤液迅速连续画在已制备好的滤纸条上,放入层析液中,达到分离出四种色素的目的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培养期内定时取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算出平均密度,即可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用高浓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解析]27.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将提取出的色素滤液画在已制备好的滤纸条上,待其干燥后再画,重复2-3次;先设置合理梯度的浓度,进行预实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萘乙酸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28.(山东德州2013届高三校际联考)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重建的关键是:

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