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378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docx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

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习课文写的四件希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课文中“我”的外貌,体会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穿着和外貌。

教学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的难点:

理解: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1、课前检查

1、介绍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初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鲁迅作品中有一些半文半白的语言,教师给与指导)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课文按时间写了几个阶段的事情?

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叙事顺序?

2、课文重点写了几个人?

“我”是什么人?

闰土是什么人?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课文介绍了关于闰土的哪些事?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4、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闰土这一人物?

老师综合答案:

1、见面前、见面后、分别后。

倒叙。

2、两个。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3、四件事。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看跳鱼儿。

4、外貌、语言、动作等。

3、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1、你最喜欢和闰土有关的哪件事?

这件事写了闰土的哪些语言、动作或神态?

你为什么喜欢?

2、作者为什么要写闰土的这些语言、动作或神态?

3、这些语言、动作或神态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质特点?

教师综合答案:

1、可举课文中两次写到的“看瓜刺猹”为例,运用了“尽力地”这一神态描写和“捏”、“刺”等动作描写。

因为他勇敢、机灵、敏捷。

2、为了刻画人物形象。

3、勇敢、机灵、敏捷等。

综合四件事情,概括闰土的形象,学生归纳老师订正:

闰土是一个勇敢、纯朴、机灵、能干、敏捷,可爱的少年。

4、学生思考讨论:

面对这样一个少年,“我”这个富家少年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我”的感慨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文章中心

老师综合: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啊!

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他们都只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对闰土及其生活持欣赏赞扬肯定的态度,对“我”尤其是“我”的生活持厌恶贬斥否定态度。

五、布置作业:

1、巩固生字生词2、学习写人物的描写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己鉴赏的能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自我鉴赏:

1、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建议学生,把“月下看瓜”(第一自然段)、“闰土外貌描写”(第三自然段)、“我”的赞叹和向往(倒数第二自然段)等段落多读几遍,读得琅琅上口。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读后将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评析词句)或谈谈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场景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第一自然段,写月夜少年刺猹的场景。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

”作者首先描写出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景象。

在这样的景色中,一位勇敢机智的少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文字的描写让人想象景色及闰土的形象。

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

朗读景物描写要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

人物描写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要能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用稍快的速度朗读。

  第四自然段,写“我”和闰土见面的情景。

“我”早就想见到闰土,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朗读时要用急切的语气来读,速度稍快。

接着就是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

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圈、见人怕羞。

这可与第一自然段的描写合起来,构成闰土的外貌特征。

“紫色的圆脸”中“紫色”是闰土在田地里风吹日晒的结果。

外貌描写可用平缓的语气朗读。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一段写“我”向往农村生活。

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

而“我”和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更广阔更生动的外面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第1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由衷地赞扬闰土知识的丰富,要读得舒展些;第2句,要强调“不知道”、“只看见”、“不”和“只”为重读,突出自叹不如的情感。

2、理解句子的深意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重点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重点体会“我”不知道的原因以及我的感情)

3、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重点体会我对现有生活的情感)

三、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

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

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

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

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

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

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

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

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

“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

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

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

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

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4、作业: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

一面教案

教学目的:

1、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础上,看看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其中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

2、弄清记叙的顺序。

3、结合上下文,把握语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掌握记叙文的一些特点,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设想: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查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地窖赫然窘捻摩挲抖擞憎恶揩油恣情

•••••••••

重点字词:

懊悔莽撞踌躇摩挲颓唐虐待

二、阅读全文

1、简要复述“我”与鲁迅见面的经过

2、口头介绍下列“镜头”

A、书店的全景

B、书架一角的近景

C、一本书的特点

3、填写下表,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慢慢深入的

描写的角度鲁迅外貌特征

远景

中景

近景

4、作者写鲁迅的外貌重点情展示的是他的什么特征?

为什么要这样写?

5、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指出文中详写的部分和略写的部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解答思考题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要求学生阅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划线部分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来越顽强的战士!

3、……他的手多瘦啊!

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4、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受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5、我结结巴巴的,喜欢得快要跳起来了。

.......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6、鲁迅先生是同我们在一起的。

三、总结全文

有的人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对比的写法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情感

2、把握对比的手法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

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

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

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对比对象对比角度对比内容

表现结果

为人民的人对人民恭恭敬敬

全心全意永远记住他

对人生为革命

愿献身到处是青清的野草

对社会让别人活得更好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对人民作威作福

任意欺压

把他摔跨

对人生为自己

想不朽烂得更早

对社会使别人不能活下场可以看到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

  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略。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

”行不行,为什么?

答:

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

“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

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