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601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docx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

三人基呼死你软件免费版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

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

牛市——熊市——牛市,仅仅两年时间,中国股市经历了暴涨暴跌再暴涨的轮回,既成就了一批投资高手,也淘汰了一批曾经的“股神”。

  2009年,阳光私募借此市场转换之际,成为中国高端投资群体里热得发烫的群体。

一批私募基金经理,更是以绝对收益吸引了大批“粉丝”,其发行的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需要排队等候名额的局面。

借着市场的财富效应,近期众多公募基金也开始推出“一对多”,以专户理财PK阳光私募。

两者究竟表现如何?

到底孰优孰劣,谁能够成为投资长跑中获胜的冠军?

本周,《财道》接触了两位分别试水了阳光私募和专户理财的“百万富翁”,他们以自己的感受归结出四个字:

业绩说话。

  熬过了1年多房市的小波折之后,33岁的叶宁几个月前出手卖了一套200万的房产,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

原本以为大笔的现金能够让他心安,可搁在银行还没捂热,叶宁就又开始琢磨新的投向了。

  “看不清楼市方向,所以不打算投资房产。

再说房产太压资金,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能够灵活进出的证券市场。

”自认为很有理财头脑的叶宁说,股票市场今年出现大反转,而他从朋友那里得知基金正推出“一对多”专户理财,门槛100万,于是动手买入了。

  专户:

空仓半个月

  从今年9月起,叶宁成为了专户理财的“百万级投资人”,拥有了一份让他感觉不错的“一对多”:

博时金牛1号。

  可没过多久,叶宁就有些不太舒坦:

10月17日那天,销售经理打电话给他说:

“开始建仓了。

”叶宁说,他一听就有点急:

“才开始啊?

专户9月28日成立,开始运作日期从2009年10月1日开始计算。

指数2700多点的时候都在干什么啊?

上涨后开始建仓,真是的!

  叶宁第二天登录账号一查,10月18日:

“净值1.00,净值增长率0.00%;成立以来:

净值增长率0.00%;同期:

上证指数+7.09%;上证基金指数+7.25%。

  “本来我很有把握地认为博时金牛1号会快速建仓的,因为散户错过这波行情情有可原,对于机构来讲是不能犯这样低级错误的。

”叶宁说,刚开始心中虽有失落,但后来想想,几天时间还是不能说明一切的。

  在和指数比较之后,叶宁又发现:

专户理财真是太“专”了——“这个新生事物感觉还是太不透明了,只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别人的。

‘一对多’的很多信息都不公开,没法知道其他产品的情况。

”叶宁说,每次想做比较,就得打电话给有买其他“一对多”产品的朋友,询问他们的最新业绩。

  叶宁把几位朋友的情况一收集,其他几个基金专户理财的数据才出来。

他把电脑记录打开后让记者看,上周的业绩情况大致是:

“南方光大1.12、博时1.067、易方达1.056、汇添富1.052、嘉实1.039、交银1.025……”

  “南方光大还真厉害,一个月就赚了10%。

”叶宁说,可是,当初自己怎么没选这只“牛基”呢?

  私募:

收益6%

  与叶宁出手的时间接近,但选择不同,今年9月张云辉以50万元的资本投入光大银行“阳光私募基金宝”,成为私募的客户。

  以往,一半是职业投资人、一半是职业经理人的张云辉一边管理公司业务,一边把几乎所有的剩余精力都放在股票市场投资上。

现在,他花了不少时间关注私募经理的投资理念和业绩排名。

  张云辉选中的阳光私募基金宝,用他的话说就是“基金中的基金”,FUNDOFFUND。

我看中的是5家表现最好的私募基金一起PK,包括北京星石、上海尚雅、深圳民森、上海从容、上海涌金5家,谁做得不好就淘汰谁。

  从9月至今,张云辉还比较满意:

“建仓至今净收益是6%,比较稳健。

  他坦言,选择私募首先看重不费心。

“自己做花心血太大,在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投资系统前容易抑制不住自己的投机冲动,像ST也进去过,不能说不存在赌博的成分。

  张云辉说,下注私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可能获得比自己的操作还高的收益。

他表示,自己全年收益的心理目标是10%至15%。

“如果自己做也就6%至10%,私募的过往业绩比我做得好。

如果和我自己做不相上下,那还不如交给他们去做。

另外,有业绩提成我才高兴,提成说明业绩好,给我多赚钱。

  他说,将自己和家庭一半的“家底”投入在了相中的私募基金上,“可动用的金融资产买了一半,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张云辉说,剩下的另一半他自己做,也是为了做个比较。

“不管是私募还是公募,还是专户理财,都是靠人家的头脑。

什么时候自己的收益超过私募了,也就出师了,就不用再依靠别人了!

  而之所以没选择专户理财,张云辉认为“一对多”的设计制度本身不吸引他,特别是存续时间有问题。

“专户理财一定是中长期的价值投资,或者大波段操作,做短线怎么赚钱?

”张云辉分析说,有的专户才1年,总共就200多个交易日,对基金经理来说,每周甚至每天都在算计净值的波动,太困难了,“过于注重短期成绩的投资能有什么好结果?

  专户:

“公鼠仓”?

  “可能会有老鼠仓?

”前天,从银行的理财顾问那里出来,叶宁有些心神不宁。

  在专户理财是否有“利益输送”问题上,叶宁总是不放心,就去询问自己的理财顾问。

“公募基金老鼠仓不断,专户理财凭什么就一定不能出个‘公鼠仓’?

”这位银行理财顾问反问叶宁。

不过,接下来理财顾问的分析让他又惊又喜:

“专户理财有的存续期才一年,明摆着一年就要赚钱。

不赚钱折腾什么?

砸了牌子以后谁还会买?

所以第一年无论如何都得保证一定的绝对收益。

如果运作不好,理论上当然就有可能出现‘公募基金老鼠仓’。

随便选中一个只有几个亿盘子的股票,专户先期建仓,不用多,有个几千万拉个涨停绝对没问题,不要说10%,5%的收益也就交代过去了。

  “表面上谁也不说,有默契就行,法律上也不容易查出来。

”理财顾问笑着说。

“所以反推一下,第一次做总要打个牌子出来。

现在市场已经走出熊市,一对多赚钱可能性也不小,当然可以投!

  然而,在解除了“公鼠仓”的疑虑之后,理财顾问的一番话却又让叶宁感到尴尬:

“私下讲,我个人买的是阳光私募产品。

说实话,从公司的角度当然希望你买‘一对多’专户理财了,不过从个人角度我建议买私募产品。

”理财顾问告诉叶宁,如果要急用钱,阳光私募的产品每个月可以赎回或者买入。

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还可以和债券基金相互转换,而且是零手续费,低风险的债券等投资产品,这在熊市的时候甚至还能取得正收益。

  私募:

超额收益

  “没有业绩,吸引不了我兜里的钱。

”这是张云辉的一句口头禅。

  “我经过持续的比较后认为,私募远超公募。

”成为私募投资人之后,张云辉花了两个月时间研究。

他说,如果让他在私募基金和专户理财两者中向朋友做推荐,一定是前者。

  张云辉举出了自己的数据:

2008年沪深300指数下跌65%,最好的公募股票型基金王亚伟的华夏大盘精选排名第一,亏损34.86%,而最好的私募金中和西鼎赚了20%;2009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上涨了74%,最好的公募基金赚了76%,而最好的私募基金赚了124.57%。

  他的另一个数据是,在近期2009年三季度的震荡市中,私募也在沪深300指数下跌5.11%的情况下,平均业绩战胜沪深300指数3.95%,高于公募股票型基金的0.99%,其中一家私募甚至获得了近30%的正收益,期间有正收益的私募基金高达123只。

  “如果这个基金经理经历过牛市和熊市,并用曾经的业绩证明他有系统的投资哲学、投资理念,证明他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取得超额收益,就是投资人值得关注的对象。

”张云辉说。

  “你看,星石和尚雅两家都是不错的私募。

从业绩上看,前者可以说是熊市的领跑者,后者在牛市表现更抢眼。

”张云辉边说边打开一家网站上的私募基金的月度和年度评级排行:

“从2008年5月到现在,沪深300指数差不多是一个V形或者说U形的圆弧底走势,基本上回到了那时的水平。

再看一下星石,熊市跌得少,牛市涨得慢,总体收益在30%以上。

而尚雅在2008年一路向下,最高跌幅达到30%,但在今年表现就很抢眼,几个月的时间就收复失地,并继续上攻,最终获得和星石差不多的收益。

  牛市期待

  叶宁发现,他的投资嗅觉似乎并不灵敏,专户理财推出的时机也好像有些过晚。

因为从七八月份,“储蓄搬家”已经开始了。

  “如果资金流出持续上演,这可能是第三次大规模的‘储蓄搬家’,这实际标志自去年底以来的这一轮A股牛市将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叶宁在银行的理财顾问提醒他说,2009年7月,居民户存款是今年的第一次负增长,8月存款负增长额进一步增加至800多亿,连续两个月的存款负增长下,说明了市场的转向趋势。

  叶宁回去在网上一搜,发现果不其然。

“熊市是钱从股市往银行流,现在是从银行往股市流。

  央行的数据证实了这些显著的变化:

央行最新公布的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居民户存款剧降2507亿元,而9月时居民户存款数据则是增长了7183亿元。

从综合统计数据看,下半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多数月份在减少。

其中7月份居民新增存款减少192亿元、8月减少876亿元;9月份上证指数暴跌,存款出现回流现象,10月份又再度流出2507亿元。

  而更让叶宁印象深刻的是,历史上储蓄存款搬家的现象出现过两次,似乎都与牛市相关。

第一次发生在1999年至2000年,当时的确出现了一波牛市。

第二次就发生在刚刚过去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2006年全年流出数是959亿,2007年10月流出达5000亿。

相对应的2006年股指上涨130%,2007年10月股指更是一度达到6124点的历史高点。

  “我也是资产近一半都在专户理财了,就看那些基金经理能不能比公募更吃得准行情了。

”叶宁说。

  选择:

家养还是散养?

  就在这周二,叶宁看到了一篇曝光专户理财业绩差的新闻:

  专户“一对多”担纲的是刚进行的年轻基金经理,他们没有经验,很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很保守谨慎,二是太鲁莽冒进。

  “如果像新闻里说的,专户理财都是给新提拔的基金经理练手用的,怎么能好呢?

”叶宁看完报道有些不放心。

  叶宁随后了解到,一家曾在2007年发行两款专户产品的基金就有这样的败绩:

其1号产品发行时正值市场6000点高峰,建仓之后一路下跌,虽然产品最后清盘时战胜了业绩标准,也跑赢了几乎所有公募基金,但最终还是令客户赔钱。

  事后,该基金经理对外界表示“很愧疚”,因为专户是要做绝对收益的,而不是去解释如何战胜了市场,战胜业绩标准。

  专户跑得慢,让叶宁又不禁想起另一位“养鸡(基)专业户”朋友的说法:

“阳光私募是散养的,‘一对多’是家养的。

  朋友是这样告诫叶宁的:

“想当初阳光私募刚一出来,都把私募视为异端,什么违法、违规、黑庄、卷款逃跑,整个一不良少年。

哪知道混到今天,成阳光少女了,谁见谁爱。

再看看专户理财,大基金管理,银行负责拉客户,证监会先把道儿趟平,再派‘一对一’先探路,这简直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啊。

要我说,甭管是私募还是专户理财,最后还是得看有没有出息,靠业绩说话!

  “看一年后的表现吧,如果表现尚可,而且明年10月份点位不高,还可以投。

”叶宁盘算着,要是点位再高,就放弃专户,把钱投到别的领域,私募或许也是一种选择。

  而对于专户理财跑赢公募基金,已经选择了私募的张云辉仍然不看好:

“专户理财如果过分超越大盘,而其他基金产品仍然维持与大盘持平的水准。

那基民会不会质疑基金在人才配置、信息输送上面过于倾斜,甚至存在利益输送?

  “而如果‘一对多’产品收益没有超越公募基金业绩,那么买公募基金和‘一对多’有什么区别呢?

”张云辉问。

  本报记者丁文亚J145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corrTxt_01{border-top:

1pxdashed#C8D8F2;margin-top:

-1px;}

.corrTxt_01h3{font-weight:

bold;padding:

5px003px;line-height:

25px;margin:

0;}

.corrTxt_01ul{padding:

0020px18px;}

.corrTxt_01ulli{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64.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