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640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完整版.doc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白鹭

注意字音:

白鹭(lù)嫌弃(xián)玻璃框(kuàng)嗜好(shì)铿锵(qiāng)

形近字

宜(适宜)嫌(嫌弃)朱(朱红)框(门框)哨(口哨)恩(恩惠)

谊(友谊)赚(赚钱)未(未来)眶(眼眶)稍(稍微)思(思念)

【词语搭配;

(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改写句子

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改为陈述句:

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改为反问句:

难道白鹭不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吗?

重点句段:

1.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1)选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将白鹭与白鶴、朱鹭、苍鹭比较,来突出白鹭之美。

(2)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白鹭两方面的美:

①精巧、匀称、和谐;②平凡、自然、质朴。

(3)白鹭被人忘却的美指的是:

平凡、质朴的自然之美。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这三个自段,描绘了三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白鹭水田钓鱼图、白鹭枝头跳望图、白鹭黄昏低飞图。

(2)选文第1自然段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鹭捕鱼的样子,以及白鹭生活环境的优美。

(3)选文第2自然段中“孤独”写出了白鹭的特立独行,“悠然”写出了白鹭神态的安详。

此时的白鹭可能在:

眺望远方的风景;等待晚归的孩子.......

(4)选文第2自然段中“嗜好”强调白鹭喜欢悠然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5)选文第3自然段的内容让我们想起了“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行白鹭上青天”等名句。

篇章整体:

1.白鹭的美精巧如诗,表现在:

(1)色素、身段适宣;

(2)觅食、栖息、飞行时有韵味。

2.全文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作者先用”白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全文;后从静态美和动态美两方面具体写白鹭的美;最后,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作结。

3.本文生动地描绘了白鹭精巧的外形和充满韵味的生活,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落花生

【注意字音

半亩(mǔ)播种(bō)价钱便宜(pián)

形近字

亩(半亩)吩(吩咐)咐(嘱咐)亭(茅亭)慕(羡慕)慕(爱慕)

画(画画)芬(芬芳)附(附属)停(停止)暮(日暮)幕(夜幕)

重点句段:

1.父亲说: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オ知道。

父亲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果实的外表、给人的印象以及果实生长位置,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美丽,但却有最可贵的内在品格,即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计名利。

2.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父亲要“我们”学习花生默默奉献、不计名利、造福他人的品格。

(2)父亲从议花生到谈做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3)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如环卫工、教师、邮递员等。

3.我说: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有用的人”指的是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及贡献的人。

(2)这句话点明了文章主题,是文章的中心句。

篇章整体】

1.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其中详写的是议花生,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本文记叙了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3桂花雨

注意字音:

箩筐(luó)糕饼(gāo)浸在(jìn)缠着(chán)

形近字

箩(箩筐)婆(外婆)饼(饼干)浸(浸润)茶(茶叶)

萝(萝ト)姿(姿色)拼(拼图)侵(侵略)荼(如火如荼)

重点句段:

1.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

“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童年时摇桂花的欢快场面。

(2)加点的动词“抱”“摇”“喊”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欢乐和兴奋。

(3)读了这段话,我知道题目“桂花雨”指的是摇桂花时,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2.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用加点词造句:

现在的生活再富裕,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母亲对家乡院子里桂花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篇章整体: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作者先写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摇桂花的童年往事,最后写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浓浓的怀念之情和对家乡淡淡的思念之意。

4”珍珠鸟

注意字音:

垂蔓(màn)雏儿(chú)陪伴(peí)眼睑(jiǎn)

眸子(móu)待一会儿(daī)

篇章整体:

1.本文的作者是冯骥才。

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语文园地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第二单元

5搭石

注意字音:

间隔(jiàn)遣责(qiǎn)懒惰(duò)协调(xié)人影绰绰(chuò)

形近字:

汛(汛期)惰(懒惰)协(协调)

迅(迅速)隋(隋朝)胁(威胁)

重点句段:

1.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エ,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文段描写了一行人上工、下工走搭石的情景。

(2)画线的何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走搭石的声音比喻成轻快的音乐。

(3)读了文段你的感受:

仿佛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这”指的是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这个事例表明家乡人有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它们”指的是一排排搭石。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篇章整体:

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我们感受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作者通过平凡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

6将相和

注意字音:

和氏璧(bì)召集(zhào)胆怯(qiè)擅长(shàn)

上卿(qīng)负荆请罪(jīng)

多音字:

将jiàng(将领)jiāng(将军)强qiǎng(强逼)qiáng(富强)jàng(倔强)

划huà(划分)huá(划船)削Xuē(削弱)xiāo(削铅笔)

形近字:

召(召集)臣(大臣)议(商议)吵(吵架)罚(惩罚)

名(名字)巨(巨大)仪(礼仪)抄(抄写)罪(犯罪)

积累词语:

无(价)之宝(绝)口不(提)怒(发)冲(冠)完(璧)归赵

完(好)无(缺)(怒)(目)圆睁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重点句段: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合"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

“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说:

“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门客们说:

“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

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个故事可以用负荆请罪来作小标题。

故事起因:

廉颇不服蔺相如;故事经过:

蔺相如顾全大局,回避廉颇;故事结果:

廉颇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将相和”。

(2)“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这句话说的是实情,从渑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不仅因为有蔺相如,还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可以看出来。

(3)“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廉颇不服气的心理。

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蔺相如虽没有持刀作战,但是他的唇枪舌剑同样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何况在“完壁归赵”和“渑池会面”中,他都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

(4)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抵御秦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5)“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

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几句话充分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6)“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换种说法就是:

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7)蔺相如: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廉颇:

勇于改过。

篇章整体:

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壁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注意字音:

鸵鸟(tuó)冠军(guàn)俯冲(fǔ)喷射(pēn)浩瀚(hàn)赤道(chì))

形近字:

冠(冠军)俯(俯视)喷(喷洒)枚(一枚)筒(竹筒)赤(赤道)

冤(冤枉)腑(肺腑)愤(愤怒)玫(玫瑰)桐(梧桐)办(办法)

说明方法:

1.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24千米每小时。

(列数字)

2.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列数字、作比较)

重点句段: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

如果你对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

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1)“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这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画线句子中的“大约”不能去掉,因为“大约”在文中表示声音传播的速度接近1050千米每外时,并不正好就是这个数字,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篇章整体:

1.按速度由慢到快排序:

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

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分别介绍了人、鸵鸟、猎豹、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的速度,并进行了比较,得出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东西的结论,表现了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8冀中的地道战

注意字音:

侵略(qīnlüè)搁置(gē)

形近字:

侵(侵略)略(省略)党(党员)妨(妨碍)陷(陷坑)拐(拐弯)

浸(浸泡)洛(洛阳)赏(欣赏)防(国防)焰(火焰)别(告别)

重点句段: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

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

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

“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

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1)选段主要写了地道战防御的奇。

(2)选段最后四句话具体写出了冀中人民防备的妙法,与上文提到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相对应,突出了地道的奇特以及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重点问题: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答:

①冀中人民的顽强斗志。

翼中人民在中国共产觉的领早下挖了不计共数的地道着地道坚持生产和改后游击战争。

②冀中人民的智慧与才能。

a、地道的式样多,结构奇特b.地道的作用奇特,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打击敌人;c、地道能防御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等各种破坏,;d.在地道里可以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篇章整体: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式样、构造及功能以及地道战的地位,赞扬了翼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1)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2)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比流星体快很多。

(3)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地底下的地道非常多。

日积月累:

1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葛洪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4.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タ。

一毛泽东

第三单元

9猎人海力布

注意字音:

酬谢(chóu)珍宝zhēn叮嘱(zhǔ)崩塌(tā)迟延(yán)后悔(huǐ)

形近字:

珍(珍宝)叮(叮瞩)塌(崩塌)谎(谎话)延(延长)悔(后悔)

诊(诊断)町(盯住)蹋(糟蹋)慌(慌张)廷(朝廷)诲(教诲)

积累词语:

(飞)禽(走)兽(大)(吃)一惊千(真)万(确)(原)(原)本本

乌云(密)(布)狂风(怒)(号)(倾)(盆)大雨(震)天(动)地

重点句段: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

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

“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再晚就来不及了!

"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

"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

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

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

"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

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1)用横线画出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的话,从中可以体会到他心情的变化为:

急切—焦急一镇定。

(2)海力布知道自己如果把鸟儿的话说出来,就会变成石头,但是为了救乡亲们,最终他选择了说出真相,牺牲自已,这表现了他舍己救人的精神。

(3)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表明环境在短时间内就变得十分恶劣,这一结果验证了海力布的话,从侧面表现了海力布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篇章整体:

1.本文主要写了猎人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不惜牺牲性自己,变为一块石头的故事,表现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已救人的精神。

故事的起因:

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人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

故事的经过:

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并利用宝石救了乡亲们,自已却变成石。

故事的结果:

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2.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的三件事:

(1)打猎时救了一条小白蛇:

(2)从龙王那里得到了一块能让他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的宝石:

(3)利用宝石救了乡亲们,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10牛郎织女

(一)

注意字音:

嫂子(sǎo)稀罕(hàn)监狱(yù)酿酒(niàng)

无拘无束(jū)挨着(āi)

形近字:

郎(新郎)纱(纱布)歹(好歹)趟(走一趟)泳(游泳)辈(前辈)

朗(朗读)沙(沙子)タ(タ阳)躺(躺下)咏(歌咏)辈(辈剧)

重点句段: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思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活一点儿草叶、土粒。

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

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选段的中心句是: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这ー自然段从老牛的吃、喝、休息、卫生等方面表现了牛郎对老牛的照顾挺周到。

从中可以体会到牛郎是一个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的人。

(2)描写牛郎照顾老牛的动词有:

挑、筛、牵、刷、赶、打扫,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具体表现了牛郎对老牛的关心、照顾,表现了牛郎和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篇章整体:

本文生动地讲述了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以及在老牛的帮助下,他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1、牛郎织女(ニ)

注意字音:

依偎(wēi)衰老(shuāi)珊瑚(shān)拗不过(niù)

篇章整体:

这篇课文写牛郎织女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用玉簪划出天河将他们隔开。

从此,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只能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语文园地:

连一连。

鼻子都气歪了孤掌难鸣

前怕狼后怕虎气急败坏

一个巴掌拍不响畏首畏尾

打开天窗说亮话饮水思源

吃水不忘挖井人直言不讳

日积月累:

乞巧唐林杰

七タ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四单元

12古诗三首

注意字音:

家祭(jì)临安邸(dǐ)汴州(biàn)己亥(hài)

恃风雷(shì)齐喑(yīn)抖擞(sǒu)

形近字:

祭(祭祀)熏(熏陶)杭(杭州)亥(亥时)恃(有恃无恐)

察(观察)黑(黑暗)抗(抵抗)玄(玄妙)持(保持)

重点诗句: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

同“原”,本来。

但:

只。

诗意: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一切都没有了,只是为没有见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定:

平定。

这里是收复失地的意思。

无:

不要。

乃翁:

你们的父亲。

诗意:

等到将来朝廷军队挺进北方,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

3.题临安邸

题:

写。

邸:

旅店。

意思:

指写在杭州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熏:

熏染。

醉:

沉醉。

直:

简直。

诗意:

阵阵温暖的风把那些权贵们吹得醉生梦死,他们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成汴州了。

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重:

重新。

抖擞:

振作精神。

拘:

拘泥,束缚。

诗意:

我奉劝朝廷要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篇章整体:

1.《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人以立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2.《示儿》诗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憾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用原句回答)

3《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描写了权贵们的醉生梦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无比优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4.《己亥杂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诗人批判了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オ的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