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62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达标试题附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达标试题(附解析)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

(1)指出图中飞机的发明者。

(2)小历认为材料所展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莱特兄弟。

(2)不正确。

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故第

(1)问的答案是:

莱特兄弟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早期汽车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飞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两项成就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珍妮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汽船、火车的发明等。

故第

(2)问的答案是:

不正确;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

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

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

(1)汽车。

本茨。

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报等。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

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1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随后,大量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机器设备先后问世:

汽车、飞艇、飞机、拖拉机、坦克…煤气、石油(尤其是石油)的使用量飞速上升。

图二: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

一般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随着石油开采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产生。

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而且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从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上述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得到怎样的历史结论?

【答案】

(1)信息一:

内燃机制造出来的时间是1876年;信息二:

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信息三:

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等等。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解析】

【详解】

(1)只要是根据图文中获取的信息即可,例如:

根据“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可知,内燃机制造出来的时间是1876年;根据“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可知,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根据“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而且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可知,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等等。

(2)据上述图片及文字介绍“大量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机器设备先后问世:

汽车、飞艇、飞机、拖拉机、坦克…煤气、石油(尤其是石油)的使用量飞速上升。

”等可知,第二次工业革会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4.世界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材料二他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

1931年,他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材料三生产在19世纪最后30年,增加了4倍,20世纪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

材料四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被称为“雾都”。

在英语里,雾霾被称为“烟雾(smog)”,由煤烟(smoke)和雾(fog)合成而来。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一中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的变化与当时哪项技术创新有直接关系?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请写出促使材料一中图二石油产量变化的发明创造。

(3)材料二中这位发明家是谁?

请写出他的一项发明。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5)谈谈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蒸汽机的改进。

(2)电力作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内燃机或汽车、飞机

(3)爱迪生。

耐用的白炽灯泡或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

(4)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

(5)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是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材料一中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的变化与当时蒸汽机的改进有直接关系,蒸汽机的改进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作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请内燃机或汽车、飞机是促使材料一中图二石油产量变化的发明创造。

(3)依据材料二“他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

1931年,他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耐用的白炽灯泡或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都是他的发明。

(4)根据材料三“生产在19世纪最后30年,增加了4倍,20世纪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的信息和材料四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被称为“雾都”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是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材料二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发展。

材料三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

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

材料四自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一位学者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革命”应指什么?

“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项动力的发明使“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发展”?

在这段时间,卡尔·本茨发明了什么交通工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人们可以享受到的最新物质文明有哪些?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结合“新的革命”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它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答案】

(1)第二次科技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汽车

(3)电话、电灯、电车、电报、电影等

(4)导致环境污染,如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可知材料一中“新的革命”应指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电气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提供了新的动力,使“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发展”。

在这段时间,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3)根据材料三“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电气时代”。

如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其他发明包括发电机、发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依据材料四“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一位学者提出了‘温室效应’”和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如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世纪,英国有钱人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成为一种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喷发出呛人的浓烟。

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材料三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四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图1采用了什么动力装置?

这种动力装置推动了哪一能源工业的发展?

(2)材料二揭示了英国在19世纪出现了什么问题?

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感受。

【答案】

(1)图1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图2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图1的动力装置是内燃机,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2)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经验教训: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作为学生应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观念等。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人们开始设法利用蒸汽机推动交通工具。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飞机以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2)根据题中所给材料:

蒸汽轮船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都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带来了负面影响,使自然环境不断的恶化。

从中我们应该树立起环保意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技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应该和平利用科技成果,来推动社会进步,尽量避免科技带来的负面问题,让科技为人民服务。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

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

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

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

“好啊!

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答案】

(1)背景:

工业革命的进行;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

影响:

促进人口、货物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等。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开始时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得到改善。

(3)态度:

歌颂。

原因:

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可以得出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再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的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领域变革。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可以得出促进人口、货物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再结合所学知识,交通领域变革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2)依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时期环境问题逐渐得到改善,人们开始不重视环境问题,后来通过改善城市设施等改善环境问题。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好啊!

英雄来了!

”可见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是赞扬、歌颂。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显著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凸显了人的价值或力量。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就制成了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从此开始了电力带动机器,使电力成为补充并逐渐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材料二187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为21万公里,其中10.5万公里在欧洲,9.3万公里在美洲,余下仅1.2万公里,基本上在亚洲。

到1913年世界铁路线已经达110.2万公里,超过1870年时的5倍。

材料三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从445亿法郎増至1924亿法郎先卷入世界市场的各国都围绕着一个工业中心——英国。

英国消费各国的材料,供应各国工业品。

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

1913年英国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占11%,德国占13%,法国占8%,俄国占4%。

——以上材料均摘自: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2)据材料二、三,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和问题,概括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答案】

(1)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2)推动了铁路交通领域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导致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3)科技创新。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电力成为补充并逐渐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等关键信息可知,电动机的发明使得电力逐渐被广泛应用,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根据材料二数据,1913年铁路的公里数超过1870年的5倍,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铁路交通领域的迅速发展,再根据材料三中“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可判断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导致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3)根据前两问设问及答案,可判断出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即可得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是科技创新。

【点睛】

注意分析材料,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9.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

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请回答

(1)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2)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

(1)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政局稳定。

(2)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促进工农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由于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等等,这些因素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10.探究二 城市化

(1)城市化出现了哪些问题?

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如何认识工业化和城市化?

(2)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

哪些是有害的?

【答案】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无序扩张等现象。

注意:

合理布局规划;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认识: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发展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和谐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等。

(2)有益的变化:

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有害的变化:

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化出现了人口快速增长,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环境很差,城市无序扩张等现象。

在城市化过程应该合理布局规划;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发展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和谐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出现了人口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但是也带来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等。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合理利用科技,趋利避害。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