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662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举措一从考查题型上研透高考有法可依抓分牢Word文件下载.docx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D

有丝分裂

分裂期

分裂间期

染色单体分离

同源染色体分离 

解析:

选D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细胞的有丝分裂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分裂期,但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20xx·

浙江高考)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选A 蝉的幼虫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且羽化后的蝉在产卵后死亡,没有生殖后期。

因此蝉在夏季时,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

3.(20xx·

山东高考)右图是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选B 本题考查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前膜。

[解题模板]

解答概念模型类题目可大致分“三步走”

一、集合形式的概念原理图[填空]

1.包含型

[模型图示]

[概念图特点]

生物学概念间具有从属关系。

[常见实例]

2.重合型

生物学概念具有并列等同关系。

3.重叠型

生物学概念间具有公共交叉关系。

二、知识树形式的概念原理图[填图]

该形式在呈现物质、结构和生理过程间的层级关系方面更为常见,示例如下:

1.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3.细胞的生命历程

4.遗传信息与基因表达

5.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6.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概念图

7.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关系

1.右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A.蛋白质、酶、激素

B.细胞质、细胞液、组织液

C.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D.真核细胞、酵母菌细胞、变形虫细胞

选D 酶和激素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

组织液是细胞之间的液体,不属于细胞质;

线粒体、叶绿体和中心体是并列关系;

酵母菌和变形虫都属于真核生物。

2.如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依次与a、b、c、d、e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生命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调节

B.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氨基酸

C.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蓝藻、颤藻

D.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氧气进入细胞

选B 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甲状腺激素调节属于激素调节;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颤藻是蓝藻的一种;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3.下面为糖的分类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与②的区别为是否能够被水解

B.图中的③只代表葡萄糖

C.图中的④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选D ①是二糖,②是多糖,都能被水解;

③除葡萄糖外,还包括核糖与脱氧核糖;

肌糖原不能与血糖相互转化;

纤维素的单体为葡萄糖。

4.如图是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各种生物名词之间的关系,则表格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真核生物

植物

蓝藻

叶绿体

能源物质

糖类

多糖

乳糖

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浆细胞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个体

选D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且不含叶绿体;

乳糖属于二糖;

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生命系统的部分结构层次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5.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A.①表示生物膜系统,②~④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

B.①表示细胞外液,②~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C.①表示免疫系统,②~④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D.①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②~④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选D 生态系统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及行为(而不是“生物”)信息。

6.下面有关生物变异来源概念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④的改变

B.图中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C.表中的①②可分别表示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③的结构改变不一定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

选B 可遗传的变异有3个来源,图中给出了染色体变异,则①和②分别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再根据①和②下的提示来判断二者的具体位置。

由“诱变因素”确定①是基因突变,由“自由组合”确定②是基因重组。

同理,可以确定③是“增添、缺失或替换”,④是氨基酸,⑤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7.下面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只发生在蛙的红细胞中

B.在②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数目上表现出平行关系

C.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D.③过程中具有2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

选C 依图示,①②③分别表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但无丝分裂不仅仅发生在蛙的红细胞中;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并不完全表现出平行关系;

有丝分裂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精原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变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选D 根据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个体、乙是种群、丙是群落、丁是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往往呈“S”型增长,达到K值即环境容纳量后,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数量在K值附近呈现波动;

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根据功能划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是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所以其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的影响。

9.右图是多种生物学现象或过程模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表示反射弧,则b为神经中枢

B.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则e一定发生在线粒体

C.若a、b、c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则a>

b+c

D.若表示减数分裂,b为次级精母细胞,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d过程

选B 原核细胞中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与线粒体无关。

10.(20xx·

湖北五校联考)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

A.①是垂体细胞,A是抗利尿激素,②是肾小管细胞

B.①是下丘脑细胞,A是神经递质,②是甲状腺细胞

C.①是T细胞,A是淋巴因子,②是B细胞

D.①是浆细胞,A是抗体,②是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

选A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

下丘脑细胞可分泌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浆细胞分泌抗体可作用于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发生凝集或沉淀。

题型

(二)

史实方法类——注重归纳与总结对应学生用书P112

  史实与方法类题目常以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生物学史实为载体,考查主要历史人物及其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贡献或相关研究的思想、技术方法,尤其对假说—演绎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考查频度较高。

对于此类问题,应在平时的复习中多注意归纳总结。

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选D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而不能说明该“转化因子”是DNA;

噬菌体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DNA复制等生命活动,不能用32P直接标记噬菌体,而应先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再用被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噬菌体;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福建高考)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  )

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选A 选项B,实验证明了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其对下部产生影响,从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选项C,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选项D,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一、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学史实归纳总结(判断正误)

1.细胞的结构基础

(1)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2)施莱登和施旺(及魏尔肖)建立“细胞学说”(√)

(3)罗伯特森用500多种化学物质进行膜通透性实验——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4)欧文顿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看到暗—亮—暗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2.细胞代谢

(1)巴斯德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2)萨姆纳提出并证明酶是蛋白质(√)

(3)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4)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

(5)普利斯特利认为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没有说明该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

(6)梅耶认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7)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含有O2(×

(8)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

(9)卡尔文用14C标记14CO2证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14CO2→14C3→(14CH2O)](√)

3.生物的遗传规律

(1)孟德尔用豌豆作遗传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关注孟德尔成功四大原因)(√)

(2)萨顿用比较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3)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遗传的物质基础

(1)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DNA(×

(2)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

(3)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5)沃森提出中心法则:

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

(6)富兰克林认为DNA中腺嘌呤(A)量=胸腺嘧啶(T)量,胞嘧啶(C)量=鸟嘌呤(G)量(×

5.生命活动的调节

(1)贝尔纳认为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2)坎农认为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结果(×

(3)沃泰默认为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

(4)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促胰液素可存在“化学调节”(并命名该调节物质为“激素”)(√)

(5)达尔文——植物向光性实验,验证金丝雀草的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6)拜尔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到下部(×

(7)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8)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6.生态系统

(1)高斯证明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间存在竞争关系(√)

(2)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二、高中生物学科方法归纳[填空]

1.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观察染色体变异等。

2.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应用差速离心法。

3.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重带、轻带、中带等)。

4.细胞染色法——活细胞染色(健那绿染色线粒体);

碘染色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死细胞染色(醋酸洋红液、龙胆紫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5.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形成;

光合作用[H

O、C18O2探究O2中放射性的来源;

14CO2→14C3→(14CH2O)探究C的转化途径];

DNA半保留复制(15N、3H、32P、14N等);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2P、35S);

基因诊断等。

6.纸层析法——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应用纸层析法。

7.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运用了对比实验法。

8.浓度梯度设置实验——探究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选修1,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佳洗涤效果,探究果胶酶活性的最适条件)。

9.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果蝇为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10.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11.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

12.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13.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

1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应用抽样检测法。

15.模型构建法——构建细胞亚显微结构物理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构建细胞类型、种群特征、细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构建种群增长两种数学模型(公式、“J”型及“S”型曲线),构建减数分裂、血糖调节过程物理模型。

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发现了叶绿素的存在位置,并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

B.摩尔根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生理学家坎农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荷兰科学家温特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选A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发现了叶绿素的存在位置,并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

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生理学家坎农认为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他没有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细胞膜结构,提出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B.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思对蛋白质、DNA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

C.科学家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

D.孟德尔在测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性状受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说

选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细胞膜结构,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格里菲思没有对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行分离;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的正确性。

3.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现象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选C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以豌豆为实验材料,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根据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利用体内转化法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利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B.模型方法就是指借助具体的实物,对认识的对象进行形象化描述

C.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

选D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用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模型可包括物理模型(包括实物模型)、数学模型及概念模型;

洋葱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发生有丝分裂。

5.下列科学家的实验中,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

A.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B.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中有淀粉

C.卡尔文发现卡尔文循环

D.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选B 鲁宾和卡门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CO2,利用放射性18O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

萨克斯的实验中并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卡尔文等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分泌蛋白的研究中用的标记元素是3H,科学家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进而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6.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利用γ射线诱变育种

C.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DNA复制

D.利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果实

选A 纸层析法只是分离(而不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7.下列相关实验组合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微生物数量

B.预实验——摸索“探究木瓜蛋白酶最适pH”的实验条件

C.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标志重捕法——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选D 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

8.纸层析法、同位素标记法、染色法、离心法等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纸层析法和离心法都能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B.用红墨水染色法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

C.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

D.色素分离实验中要得到四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需用到纸层析法和染色法

选D 纸层析法利用绿叶中的色素在同种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离心时由于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将物质分开。

用红墨水染色时,活细胞不会被染色,死细胞会被染色。

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中,先后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

色素分离时用到了纸层析法,但没有用到染色法,四条色素带所呈现的不同颜色是色素本身的颜色。

9.利用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以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

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错误的是(  )

同位素

应用

35S

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5N

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14C

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18O

分别标记CO2和H2O,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全部来自于H2O

选A 噬菌体的DNA中不含S元素,但其蛋白质外壳中含有S元素,因此本实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用15N标记DNA分子,可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用14C标记CO2,证明了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

CO2→C3→(CH2O);

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证明了O2全部来自于H2O。

10.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所利用到的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

科学家

科学发现

实验方法

卡尔文

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

CO2→C3→C5→(CH2O)

同位素标记法

沃森、克里克

DNA的双螺旋结构

物理模型建构法

艾弗里

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