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670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某校中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住宅区的命名”为题进行调查。

调查中发现,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

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西子香荷”“水韵花都”“南薰别院”“漾日湾畔”之类的名字。

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戛纳湾”“莱茵河畔”“加州风景”“威尼斯花园”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中华,错把故乡作他乡”。

(1)从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

请简要概括。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调查,请你就“如何为住宅区命名”这一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建议。

(3)请参照示例,用富有一定文采的语言(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对下面住宅区名称的丰富内涵进行阐释。

(任选其一)(2分)

示例:

筑于山边水畔的“山水人家”: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亲近山水,融自然于呼吸之间;

构筑诗意,享优雅于生活之中。

①立于静水浅溪之旁的“在水一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处于喧嚣繁杂之间的“隐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8分)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淹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显然,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6.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

在12岁以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妈妈是那所大学的校长。

小学的教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

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有兴趣。

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

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

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

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

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望子成龙”的心态。

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

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国际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

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

所以我劝那些想干成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强迫孩子读书。

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们,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

我更不曾考过第一名。

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

我女儿3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清各种仪器了,而且她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干什么,我当然想让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

对这,我不去干预。

各有各的兴趣嘛!

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

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8.第三段中作者用了“耳濡目染”这个成语,能否把它换成“潜移默化”?

为什么?

9.文中第二段说“我对上学没有兴趣”,第五段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国际科学的‘峰巅’”,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有如此大的变化?

10.作者写了自己的父母如何教育他的情况,也写了自己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情况,并认为“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作者看来,一个人成才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

读书杂谈(节选)

鲁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

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

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

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

至少,就有两种:

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

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

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

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

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

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

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

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

——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

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

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

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

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

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

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

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

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

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

”“我在用功了!

”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有改动)

12.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选文第①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②段主要阐述_______________,第③段阐述嗜好的读书,第④段就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建议。

13.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大概”一词能否删去?

请说出理由。

14.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15.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4分)

三、写作(40分)

16.请以“奉献”为主题,写一篇演讲词。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pá

nyīng鸿qí

n彷(生字生词的字音、字形要记牢。

2.

(1)衰—哀

(2)渎—赎(3)堕—坠(4)错—措(这几个错别字都是由于形似、音同形近导致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这类字的区别和记忆。

3.

(1)袖手旁观

(2)不言而喻(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结合全句的句意进行判断。

4.②“推广”和“发展”位置互换。

③末尾“出行”后加上“的方式”。

(②句,属逻辑错误,应先发展然后才能推广。

③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

5.

(1)①住宅区命名愈来愈富有诗意,凸显其文化内涵;

②住宅区命名呈现“洋化”趋势,反映出部分国人的崇洋心理。

(2)(示例)①引导开发商依据楼盘所处区域的地理、人文特点起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字;

②倡导开发商弘扬民族文化,禁用(或少用)“洋名”。

(3)(示例)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倚一湾清溪,享一方净土;

浪漫一生,相守一世。

②“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处繁华街市,居宁静之所;

隐闹市之间,享和美人生。

[

(1)要点:

结论准确,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回答时可从住宅区命名的文化内涵和以洋名命名的趋势这两点来归纳。

(2)建议得体、准确,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回答时要注意两个要点:

①命名要有文化内涵;

②反对洋化。

(3)仿照示例,阐释合理,语言有文采即可。

注意题目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的要求。

]

6.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这道题的答案从文段的第一句中就可以直接得出。

7.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也就是说要有真正的实验精神。

(这道题的答案从文段最后一段中可以概括得出。

8.不能。

因为“潜移默化”只能体现不知不觉的影响,而“耳濡目染”强调在那样一个充满科学气氛的环境中成长,每天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均对作者产生了强烈影响。

(注意两个成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9.对科学、对实验的强烈兴趣。

(这两句都提到了“兴趣”,可见兴趣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0.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会,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

11.要对所从事的事业感兴趣。

(作者在文中着重强调了兴趣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作用。

12.职业的读书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意对即可)[本题考查对议论文段意的理解概括。

概括议论文的段意,要准确地理解每段文字的内容重点,弄清分论点、论据、论证,特别是要借助于中心句来解决问题。

概括段意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明确,以摘取原文词、句为好。

首先应通读整个题干,理清命题意图(总结段意),然后抓住所指文段的重点或借助文段中心句(第②段的中心句在最后一句,第④段的中心句在中间“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来概括即可。

13.不能删去。

“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意对即可)(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这跟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相似之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注意副词使用的准确性,要注意关联词语使用的准确性,还要领悟近义词选择的准确性。

做这类题可以根据下面的思路进行思考:

作出判断→解释加点词原意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去掉后的表达效果→作出结论。

14.比喻论证。

画线的句子论证了嗜好的读书因随意而有趣味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形象。

(意对即可)[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同学们要熟悉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问题具体定位,然后根据知识积累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即可。

本句论证的问题还是“嗜好的读书”,而且明显打了一个比方“就如游公园似的”,用来论证观点(嗜好的读书随意有趣)的正确。

所以我们要将本句结合第③段进行总结。

15.(示例)当今的中学生为升学而读书,既苦又累,缺乏兴趣,阅读面非常狭窄,只能算是职业的读书,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要想做好这类题,同学们平时要积极参加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活动,张扬个性,发表有理有据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同时还要训练准确简明答题的语言能力。

把“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突出特点跟选文有关内容做好对接是做好这道题的关键。

16.写法点拨:

演讲词,俗称演说词、讲话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写好本演讲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演讲词是为演讲而写的底稿,最终是要讲给别人听的,因此,写演讲词首先要了解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写出针对性较强的演讲词。

(2)材料典型,有说服力。

本次写作是以“奉献”为主题,写一篇演讲词,写好本文除了上面一点外,还要注意写作时所列举的材料一定要典型、恰当,有说服力。

(3)情感充沛,行文严密。

演讲的目的是打动人,感染人,使人们信服你的观点,所以写作之前,一定要掌握充足的材料,蓄积酝酿丰厚的情感,一气呵成。

同时,要注意行文严密,逻辑性强。

(4)语言上口入耳,声势夺人。

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一交流思想的工具。

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演讲效果影响极大。

所以一篇好的演讲词要朗朗上口,入耳舒畅,听而不忘。

若做到“声势逼人”,以声造势,抓住听众的耳朵,演讲就成功了大半。

注意要运用短句、排比句、比喻句、反问句等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与感染力。

例文: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有这样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

怎样活着才是真正的自我?

怎样活着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人生价值?

面对这个纷繁而绚丽的世界,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在心里寻找着答案。

直到有一天,我被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深深震撼!

我国地质学家张秋生教授在出国考察的归途中,由于积劳成疾,在飞机上不幸逝世。

机务人员再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带回国的竟然仅仅是三袋铁矿石!

我惊呆了!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是多么珍贵!

可张秋生教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却仅仅是三袋铁矿石,这值得吗?

我思索着,不时有类似闪光的镜头闯入脑海……

你可知道,1998年的夏天,肆虐的洪魔无情地吞噬了一切。

人们在洪水中挣扎、呐喊:

“救救我们!

”在这危急时刻,有人挺身而出,带着人民的希望与企盼,冲进激流,与洪魔抗争,与自然抗争!

当筋疲力尽的身影带着获救的人们游向岸边的时候,当有的身影为救人而就此消失的时候,我清醒了!

事实让我不再迷惘,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让自己困惑已久的答案。

是的,张秋生教授做得值!

那些奋不顾身救人的英雄们做得值!

因为我终于知道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一己的享乐,不在贪婪地索取,而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在为人民和社会的奉献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正是因为有了这许多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人类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好儿女的奉献,我们中华民族才会有如此光辉灿烂的今天!

翻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春蚕一样无私贡献的人还少吗?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扁鹊周游列国解除人民病苦,屈原为寻求救国真理上下求索,司马迁忍辱含垢写成《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他们不都是无私奉献的英雄吗?

如果有人认为当今不再需要奉献的话,那么,想想孔繁森、徐洪刚、高建成,看看李素丽、徐虎吧!

是的,我们怎能否认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奉献?

怎能不由衷地赞美这种奉献精神?

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是生命顶点的坐标!

高尔基说得好:

给,永远比拿愉快。

同学们,我们属于社会,社会也属于我们!

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臂膀去担起重任吧!

因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点评:

本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文章开头提出问题:

“怎样活着才是真正的自我?

”激发读者思考,引起注意。

然后作者谈古论今,摆事实、讲道理,充分地论证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论点,说服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