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99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Word下载.docx

7、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有什么实际意义?

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降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要求)是什么?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9、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消费)和生产有什么影响?

(1)对人们的生活(消费)的影响:

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购买;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小,对非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影响大。

(2)对生产的影响:

促使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

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0、制约人们消费(生活)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根本因素,起决定作用)

(2)收入高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3)物价水平。

(4)家庭人口多少、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11、有哪些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会引发人们的消费?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2、做理性的消费者,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念?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与国情和家庭情况相适应,反对铺张浪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反对盲目攀比,注重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把它作为人生的崇高境界去追求。

13、对待金钱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1)我们应认识到,金钱是财富的象征,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金钱,它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基本物质条件。

(2)对于金钱,我们要取之有道,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赚取金钱,反对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

(3)对于金钱,我们要用之有益、用之有道。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影响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产只有最终满足人们的消费才有实际意义;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2)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3)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现状决定。

我国的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

(4)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客观必要性: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怎样大力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1)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地位是什么?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的基础,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居主体地位。

5、我国的国有经济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地位: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居主导地位。

(2)作用: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支配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6、怎样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2)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7、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的地位是什么?

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根本原因。

(2)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是直接原因。

(3)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0、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前提)。

面向市场,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实现经济增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创立名牌,打造品牌。

(4)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重视人才的利用和培养。

11、我国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就业问题?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2)劳动者的就业,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我国面临着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现实。

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就业信息不畅通。

12、我国应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政府积极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3、劳动者应该树立哪些正确的就业观?

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方式的就业观。

14、我国公民可以选择哪些投资理财的方式?

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1)储蓄存款。

有一定的利息收入,比较安全,风险较低,可以随存随取或定期支取本金。

(2)购买债券。

国债:

风险小,收入低于其他债券,高于同期储蓄存款;

金融债券:

风险与收益低于企业债券,高于国债;

企业债券:

风险与收益高于金融债券和国债。

(3)商业保险:

可以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

(4)股票投资:

可能获得股息或红利收入,也可能从股票升值中获得收益,但风险很大。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现阶段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有利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

2、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与人民。

3、怎样实现社会收入公平?

(1)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让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让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3)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

(4)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增加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人民的收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5)加快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改革,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怎样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1)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否则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怎样处理二者关系:

初次分配和在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够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5、国家财政的作用是什么?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6、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怎样影响财政收入的?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才会持续增长。

(2)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也会影响财政收入。

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和个人收入,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不利于生产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如果财政收入过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7、我国公民应树立怎样的纳税人意识?

(1)要明确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应自觉诚信纳税,以纳税为荣。

(2)要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违反税法的现象,要自觉同违反税法的行为做斗争,以不纳税为耻。

(3)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机构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

其作用是怎样得到发挥的?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与计划相比,市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2)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的变动、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竞争来实现的。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也会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应怎样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1)要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自觉遵守市场中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道德规范等,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进入市场,反对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

(2)坚持市场交易中的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反对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1)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资源浪费、经济衰退。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和弱点。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6、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1)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手段:

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7、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到20世纪末,我国已实现总体小康的目标,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3)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哪几项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对党提出了什么要求?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11、党和国家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2、怎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

1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什么?

(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化更加严重。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风险大大增加。

14、怎样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政治生活》原理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的广泛性(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和真实性(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民主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民主与专政相互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实行依法治国;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节政治权利和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

必须坚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二课第一节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1)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

(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第二节民主决策:

作出最佳的选择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选举代表,代表人民意志和民意、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参与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参、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二、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对决策者:

有助于充分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

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片面性。

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2、对公民: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第三节民主管理:

共创幸福生活

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城市的居民委员会:

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

注意:

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村、居民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3、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有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第四节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一、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的民主监督权:

批评、建议权;

提出申诉或诉讼权;

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权

2、民主监督的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二、依法行使监督权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消除腐败、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

(1)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