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06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2.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的特征分析(4)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劣势(5)

1.中小企业的优势(5)

2.中小企业的劣势(6)

(三)近几年来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6)

1.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6)

2.中小企业自身的障碍(6)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影响(8)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8)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8)

四、我国政府与中小企业的应对措施和对策(10)

(一)我国中小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应实施的发展战略(10)

(二)我国防范金融危机对策的战略思考(13)

(三)我国从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及以后的发展方向(15)

1.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15)

2.金融危机下中国战略与战术选择(16)

参考文献(18)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概况分析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全球化历史潮流的滚滚向前及其进程的不断加速和深化,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人们无可回避的问题。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爆发了41次不同规模的金融危机,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与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土耳其金融危机,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每隔几年就强化一下人们的记忆。

有关金融危机的研究也随着其频繁出现和变化,不断地深化,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界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1.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金融危机(FinancialCrisis)又称金融风暴,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

金融危机是一个逐步形成的概念,它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经历了经济危机——货币信用危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

相对于金融危机的概念是金融和平(FinancialHarmony),金融和平需要建立在货币供求、资金借贷、资本市场和国际收支四大均衡的基础上,这四种均衡状态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如果简单的列举,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

贸易收支巨额逆差;

外资的过度流入;

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

过早的金融开放。

但是在实际中这些因素往往是综合起来起作用的。

2.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阶段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变经历了如下几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可以界定为次贷产品的危机。

从资金流动的方向考察,所谓次贷危机,实际上是全球的次贷证券投资者,为美国数百万原来不可能通过贷款获得住房的家庭的住房提供了融资,也为华尔街从业人员的巨额薪酬和奖金提供了资金供给。

这一金融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以说是建立在浮沙之上,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出现调整,金融次贷产品的风险就会明显暴露,进而成为金融次贷产品的危机。

其次,是以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危机。

次贷证券产品危机的爆发,使得一些深刻卷入到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开始呈现显著的经营亏损,进而演化为金融机构危机。

反思整个次贷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流程,最终端的金融产品证券投资者无法对最上端的基础资产的风险做出有效的反馈和监控,本来应当承担风险监控职责的商业银行,也因为由“发起并持有”的商业模式向“发起并分散”模式的转变,而不再进行主动的风险控制。

这样,在次贷产品形成和扩散的整个漫长的价值链上,原来只有银行是一个主动的风险管理者,要去控制这项资产的风险,要去评估它的偿还能力、还息能力,现在银行的商业模式出现显著的转变后,就没有一个金融机构会主动去控制风险。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1.传递源与被传递对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国际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地区)称为“传递源”。

受传递源影响,同样的危机很快出现在其临近或周围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称为“被传递对象”。

一般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源”多发生在区域经济链条较为薄弱的环节上。

那些被传递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与传递源国家在经济类型、金融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高度相关的投资贸易关系。

东盟各国在产业和进出口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及竞争性,并且对外部波动极为敏感,这就为1997—1998年的货币危机传递创造了条件。

第二,国家之间存在某种货币一体化安排。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英镑为首的其它低利率货币遭受投机者抛空而跌破限界,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使整个西欧经济也陷入衰退。

2.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传递过程与传递力度

金融危机运行所具有的这种国际传递效应,其根源在于金融国际化、自由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国际化、自由化过程中形成的心理预期因素的传递性,即以金融恐慌心理作为媒介的传递机制。

金融恐慌心理的出现会削弱金融市场的支撑力,导致市场的波动,有可能进而引发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和其他市场的震荡。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力度一般与传递源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近被传染的程度越大。

同时,传递力度与各国的经济实力、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管理程度以及汇率制度的灵活性、有效性成反比,被金融危机传染的国家,这些指标往往不佳,相反,则传染的程度相对要轻一些。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行业布局及发展现状

1.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及发展

我国的中小企业产业体系分为四大类别:

(1)大量老体企业。

这些企业都是原有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的变革与沿袭,只不过由单一的企业变更为无数个新体。

(2)大量依附企业。

这些企业都是无核心竞争力,属于跟风行业,这些加工集群无独立的生命周期,依附于现有少量的大企业。

(3)相当多的外来企业。

受招商政策影响,这些行业中有部分原本都属于国外的未等企业,带着明显的目的性与功利性来到我国。

(4)个别创业企业。

这些群体当时成立是与老国有企业共同存在的,企业积蓄至今,在行业中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企业经过了二次创业历程,企业的发展势头较猛,但无奈这些企业属于凤毛麟角。

2.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的特征分析

在我国,中小企业同大型企业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以其不同于大型企业的性质和特点,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

(1)数量众多,发展较快。

数量多、比重大是大多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共同特点。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到全部企业总数的99.4%这些企业创造50%的国内生产总值,吸纳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

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工业行业和批发零售贸易。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绝对优势。

从中小企业个数看,东部地区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50%左右,中部地区占28%,西部地区占22%。

(2)中小企业经济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集体企业,还有相当数量的个体私营企业,也有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同时,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

(3)劳动密集型行业占主体。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除了航天、金融保险等技术、资金密集度较高和国家专控的特殊行业外,广泛地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行业。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劣势

1.中小企业的优势

管理费用较低。

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内容相对较少,管理难度相对较低,从而管理费用也相对较低,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管理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经营机动灵活。

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因企业规模不同而要求不同。

相对大企业,中小企业管理跨度较小,职能部门较少,内部信息对称程度较高,因而决策链短,协调简单,信息上下传递速度快、失真度低,在企业快速决策和准确决策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

此外,中小企业所需投入较少,进入门槛较低,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因而产品生产及投放市场时间短、见效快,产品转型成本低,适应新环境较为容易,在生产经营上具有很大的弹性。

满足市场特定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多样化明显,市场日益细分。

中小企业能够发挥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与经验优势,承接其他企业零配件的生产或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发挥其生产经营特定商品的优势,与其他企业形成互惠共生关系。

内部激励相容。

企业内部激励相容主要是指:

企业中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与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

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多是合为一体的,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没有偏差,不存在内部激励相容问题。

2.中小企业的劣势

抗风险能力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大多数领域形成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中小企业在利用经济资源、获取市场信息、争取外部支持等方面明显比大企业逊色。

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在贷款方面,由于资本实力较弱,符合银行偏好的抵押物或质押物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偏低,取得银行贷款困难较大。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不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单位经营成本相对较高,这无疑降低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积极性。

人才缺乏。

中小企业人数较少,实力较弱,社会影响力较小,相比大企业缺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优势,造成员工素质较低,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

(三)近几年来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一,体制不顺,社会服务体系之滞后。

当前,我国的企业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管理混乱、口径不一,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

客观上加重了企业负担。

第二,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的市场。

政府出台政策明显偏向于大企业,而对中小企业一直未形成系统扶持。

在税收上(国有企业先缴后退,中小企业无此优惠),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押。

土地上,国有企业享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

企业要发展,资金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

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

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

存贷比例"

,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

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多无资产抵押,贷款担保难。

第三,产权不清晰,发展缺乏动力。

由于上述体制不顺,政策不公和行业限制等原因,一些中小企业就不愿发展壮大,企业发展缺乏应有的动力,企业的发展受到人为的限制。

2.中小企业自身的障碍

第一,经营机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特别是许多个私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管理混乱。

第二,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现行中小企业在选人用人机制上的许多弊端及政府监督不到位,企业内部又缺乏有效的民主制度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中文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思想素质低的经营者屡见不鲜。

一句话,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尚处于粗放阶段。

第三,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

我国工业设备本来就较落后,而中小企业更为落后,再加上资本有机构成偏低,设备老化,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资源浪费和工业污染严重等,进一步阻碍了其发展。

第四,企业资产质量差、经济效益低。

由于以上各方面原因,加上不良资产比重大、负债率高,必然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力。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首先,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中小企业的外部需求将有所减弱,部分行业产能面临重新调整。

第二,中国中小企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赖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

第三,产业集中度不高,组织结构有待于优化。

中国中小企业小而散,经营规模和专业化协作水平和国际同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实力较弱,缺少参与国际竞争的的经验和能力,使中国中小企业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面临着组织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

最后,国际经营经验仍存在较大不足,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总体仍然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与西方发达的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材料消耗、能源消耗高,人均生产率不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给国内外汇储备和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直接损失

这次金融风暴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外汇储备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自然会传导到中国。

次债危机会导致美国经济和美元下滑,必然也会对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产生直接影响。

2.对我国产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

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

像雷曼兄弟,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

具体到中国而言,将影响国内金融市场信心,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4.对引进外资将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由于次贷危机影响,国际出现流动性紧缩趋势,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将大幅减少。

另外,原来我国企业到海外上市都是邀请美林、高盛、雷曼等公司作为海外融资的重要咨询机构,由于他们的倒闭,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将受一定影响,并且海外股市的发展也不容乐观。

5.不利于我国股市走出困境

美国股市下跌影响了包括我国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下挫。

另外,原先流入我国股市的一些热钱,可能存在变现抽资撤离中国市场的可能,一方面不利于我国股市走出困境,但是另一方面热钱的撤出,也减少了我国股市的风险。

6.推动以美元为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加大国内部分进口商品成本

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

然而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7.国内资金到境外投资的风险加大

无论是国内资金到境外购买股票和债券等间接投资风险加大,还是到境外进行企业并购的直接投资风险也将加大。

四、我国政府与中小企业的应对措施和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应实施的发展战略

1.进一步转变观念,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就业、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蕴含的巨大潜力。

还要大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平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从而构建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

2.消除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有序、规范地发展大批中小型、地方性、民营金融机构;

发展中小企业的货币市场,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提供承兑担保业务;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公司;

加快建立创业板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建立健全地方性证券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实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信用补偿制度,成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和保险机构。

3.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风险投资方面扶持引导、保驾护航作用,采取优惠政策扶持高科技产业发展,改革无形资产投资中的不合理部分。

二是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

逐步改变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尤其是在资金投放对象的选择和投入环节的控制两个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三是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逐步建立区域性专门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结构调整提供服务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

四是加强风险投资环境建设。

建立中介机构,形成完备的创业投资服务体系;

完善有关风险投资法律;

加强风险人才培养。

4.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产权制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制度改革。

实现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股权转换,实现股权结构优化。

二是明确乡镇企业产权归属问题,在产权归属定界时应考虑到企业存量资产和企业增量资产产权的界定。

三是促进中小企业产权结构的合理化。

单一产权在分散风险,对企业创新人才的激励上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应鼓励中小企业采取多元产权结构的企业组织形式。

5.加大中小企业创新投资力度

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创新资金投入,以保证自主创新需求。

中小企业要扩大创新资金来源渠道,除按照销售额的1%提取技术创新资金外,还要通过贷款、争取政府财政补助等多种渠道和办法,充实企业创新资金。

6.加强中小企业人才建设

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奖励制度;

重视人才引进,同时抓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在用人上要任人唯贤、鼓励竞争,并大胆启用青年人;

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

7.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研究制定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

鼓励中小企业上网,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

加强宣传和培训,开展信息服务、网上培训、技术推介、企业难题招标、科技成果发布和对接等活动;

引导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发挥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

8.建立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以政府、金融机构和科研机构为动力,通过促进“产、学、研”的结合,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科研方面的合作等,形成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科技成果共享机制;

进一步完善原有中介服务机构,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设立教育和培训中心,以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研究人员的科技水平和职工的生产技能;

鼓励民营组织单独建立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

9.培育企业家精神,塑造企业创新文化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研市场化观念;

尊重科学,求真务实,把员工或企业失败的经验教训转化为员工及组织的才智;

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

切实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强化企业家作为自主创新活动的核心地位,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

(二)我国防范金融危机对策的战略思考

1.对内促进经济金融部门健康有序的发展

(1)构建合理的经济结构防范经济泡沫的产生。

宏观经济的稳定是金融部门健康发展的基础,在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为减少外资投机性流入产生泡沫经济,应鼓励外资直接更多地投向生产部门,避免外资进入证券和房地产市场进行炒作,对短期资本流入给予严格的管制。

为避免外资突然撤离使泡沫经济破灭,需要对外资的流向进行监管,对外资的流入流出进行政策性调控。

积极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降低经济过热的现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

(2)建立以市场手段为主要调节方式的金融秩序。

虽然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是离完善的市场经济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传统计划经济调节手段和思维方式仍然有其相当的影响。

应该积极尝试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调节金融秩序,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速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采取货币政策等市场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

2.对外构建国际金融安全防御体系

(1)把握适度的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

第一,金融自由化必须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前提条件。

第二,金融自由化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一个国家只有在国内金融自由化和外贸自由化都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才可以把对外部的金融自由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外资,尤其是不能过度依赖短期外债,利用外资应以直接投资为主,直接投资应以生产性投资为主。

如何正确把握监管是促进金融自由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2)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正确把握金融监管是促进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

首先,要健全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做到依法监管。

其次,要完善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各司其职并有效合作。

第三,完善金融监管的信息体系,使金融监管建立在及时、精确、完整和全面的信息基础之上。

第四,要加强对跨境金融风险的监管,实施监管合作,防止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播。

(3)提高与国际金融相关的国际政治经济协调能力。

中国一方面要与相关国家建立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扩大沟通渠道。

另一方面,对于贸易伙伴和对手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系统化的协调策略。

同时,鼓励开展研讨、学术交流等民间性的对外交流,扩大政治性色彩较低的沟通渠道。

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选拔一批有政治素质、了解国际规则、具有全球化眼光的国际政治经济谈判和协调人才。

(4)有步骤的推行人民币汇率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