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708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x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目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三个倡导”的格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开放性的凝练和概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就全党全社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原则、给出了具体方法和实现路径。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教学重点: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突出把握富强和民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重点突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间的异同。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层面可以突出诚信友善等价值。

教学引入: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总任务下,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既是对一定时期以来许多地区和部门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性表述,也为下一阶段进一步凝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指明了方向。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把十八大三个倡导中的24个字,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说这一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那么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何重要意义?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间的关系,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其在全社会的落实与践行?

这都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一般来说,每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这个价值体系中,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有些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由此区分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非核心价值观或一般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占据核心的地位、起主导的作用,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核心价值观能够体现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如果价值观不能体现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也就不能成为社会的核心理念,从而就不具有对多元社会价值观念及其冲突予以引导的资格。

二是社会核心价值观能够赢得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认同。

认同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二是理论要能够说服人,即理论的彻底性。

三是政治力量对核心价值观支持倡导。

2006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自此之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热潮在中华大地上兴起。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决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如果联系到这些年来思想价值领域出现的某种混乱失序状况以及单纯理论灌输的简单化倾向,那么,怎么评价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实效性都不过分。

然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建设中,我们却常常遇到一个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丰富、表述繁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传播和践行。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实践中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进一步提炼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召开前,理论界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界定,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有60余种之多。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依据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如何处理特色性与普遍性、核心性与全面性的关系?

如何把握两种制度形态所承载的核心价值的同与异?

这些问题都成为理论讨论的热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明确的凝练和概括,指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12个范畴,可以说,这是在深入研究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充分吸收近年来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讨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最大公约数和广泛代表性的一种概括和表述。

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兴国之魂。

我们的硬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GDP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了,现在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增加我们的国际话语权,使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使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有更大的影响力,让西方主流媒体、西方的官员老百姓也能够听懂,能够听进去,甚至认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提升我们的软实力。

硬实力是靠强势,硬实力是一种强制力;而软实力不是,软实力是靠吸引力。

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虽然这个概念不是我们提的,但是我们有很多语言接近这个意思,比如说我们叫“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讲的就是软实力。

硬实力靠强制,软实力靠吸引,它是一种同化的力量、感化的作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认同这种价值观,按这种价值观行为、处事、做人,用中国古代的诗词来表述那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核心价值,文化软实力。

我们现在做的主要事情,写的这篇大文章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

有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在谈到中共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这位美国学者指出:

中共高层非常明白他们在全球的领导力方面已经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要想在全球扮演一个更重要的领导角色光靠通过贸易或者在联合国以及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都是不够的。

当然,这是他们的看法,但是他们看法当中,有一点比较可取的是,中共要想在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仅仅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仅仅靠贸易进出口总量的上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变革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多元、多变,怎么引领社会风尚,怎么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起这个作用。

首先,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全社会提供统一的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多元文化的国家,在她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既能够保持各民族大团结的统一局面,又能不断融合外来民族并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就是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秉持了“不同而一”、“理一分殊”的理念,能够为各个民族、各个宗教信仰的人们所认同,成为全体人民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形成了社会统一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

其次,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确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

只有确定了作为核心的价值观,才能够把这些观念贯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

如果在家庭里家长灌输的、学校里老师教导的和社会传媒宣扬的价值取向不一致甚至相冲突,就会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无所适从。

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遵循着孔子“思无邪”的理念。

只有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给予人们统一的价值取向,才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并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再次,核心价值观是法律制定和制度建设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灵魂。

一方面,任何法律和制度都是一定价值观的外在表现,都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必须使核心价值观渗透在社会法律和制度的安排之中;另一方面,要形成全社会广泛认可、普遍遵行的价值观,法律、制度的安排则必须有助于维护和弘扬这些核心价值观。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之所以能够奏效,就是因为它们并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依靠各种社会制度来加以强化的。

例如,为了贯彻德治主义,官吏的任用选拔都以德行为首要条件。

汉代实行“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机制;魏晋行“九品中正制”,以九品衡别官吏,也以德义有无缺失为衡量标准。

这些制度,无不有助于形成和强化既定的道德观。

我们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要通过制度激励这样的价值观;反对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要通过制度约束这样的价值观。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成为法律、制度设计的内在精神和灵魂,而且法律、监督机制的健全、激励机制的完善对于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构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党的十八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规范层面的“三个倡导”集中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结构。

(一)“三个倡导”中的第一个倡导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从国家层面明确了中国要走什么样的路,向哪里去,奋斗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我们可以重点讲两个范畴:

富强和民主。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直怀抱着两大历史性追求:

一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

这两大历史性追求,一是要救亡;二是要富强。

毛泽东曾对这两大历史性追求作过深入的理论分析。

他强调,国家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是国家富强的历史前提,“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殖民地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牺牲了几千万中华优秀儿女的生命,现在,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历史性追求已经实现,第二个历史性追求正在积极努力实现的过程中。

从国家层面上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4个词组、8个字的表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历史追求、目标追求、价值追求。

那种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只是国家奋斗目标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看法和说法,显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十八大前后,我们将国家层面的这一价值目标表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举国上下、全球中华儿女中引起巨大反响。

这可以看出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纳入到核心价值观具有的民族感召力和精神凝聚力,生动表明这个核心价值观确实是我们党、我们中华民族现阶段思想上、政治上的最大公约数。

国家层面的富强。

富强,那么什么是强?

什么是富?

怎么理解?

所谓强就是力量大,有自主性,安全有保障。

所谓富,就产品丰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充裕。

富强这种状态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提出来的时代的最强音。

我们提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现代化,而现代化所要求的那个状态就是一个富强的状态,这是累积了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的宏大心愿。

我们过去曾领先于世界数千年的时间,近代以来我们落后了,所以就产生了复兴民族的强烈愿望。

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宏大的愿望得不到顺利的实现,要么制度原因、要么技术原因,要么国外势力的侵略、要么国内的制度腐败等等,所以许多近代的仁人志士抱憾终生。

那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扬起了富强的征帆,那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中华民主复兴的路途中更迅猛的奔跑,现在让全世界都已经感觉到,中华民族复兴的脚步声。

可是问题在于怎么理解富强?

富强可以理解为富与强,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国家贫弱人民受穷,这是常见的情形。

可是还有两种组合大家也许不知道。

一种组合是国家弱人民富,这种状态一般是坐吃山空这种状态。

还有一种情况是国家强大,人民反而生活质量不高,苏联模式下的发展状况就是如此。

国家的强大与人民的富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我国建国初期国家艰苦创业的时期,有可能压缩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转化为国家发展的积累。

这个特殊的时期,领导人面临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勒紧裤腰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争取在短时间内把国家的基础工业搞上去,为未来的腾飞准备基础性的条件。

再一种选择就是先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吃好穿好,但是国家建设、国家基础工业的建设可能将滞后将延缓。

关于这个问题呢,在1953年毛主席和梁漱溟发生激烈的争论,粱先生在政协会议上就说,农民生活在九重天之下,工人生活在九重天之上,要求共产党爱惜农民,要施仁政。

毛主席当时很生气,反应很激烈,这也是有理由的。

朝鲜战争使毛主席党中央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现代工业,便没有现代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中国像苏联一样,选择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这是一种英明的决策。

现在,国强民富的互动互促就具有了实现条件,这是和之前不同的。

在民主问题上,首先搞清楚民主这个概念,搞清楚是谁的民主。

我们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不是资本的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不是敌对势力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

西方的民主是资本的民主,不是劳动的民主。

毛主席他讲的民主,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让人民参加社会管理,参加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让人们参加社会管理。

这与西方式的人民用选票选,再用少数人控制选票,获得执政地位的民主形式不一样,人民参加社会管理,这是非常高级的一种民主状态。

西式民主在许多地区的实践,显得非常的怪异,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在西方适应多少年,他适合于他们地方的国情,但是跑到别的地方有可能水土不服。

我们需要探索符合国情的民主的样式、民主的形式,要恰到好处的来推进我们民主化的进程,但绝不意味着照搬西方。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难以最终实现中国梦。

(二)“三个倡导”中的第二个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指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理念。

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范畴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对于这种提法,研究者解读不一。

尤其是看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几个词语时,有人就很自然的联想到西方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宪政等所谓“普世价值”,甚至有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这8个字,本身就是普世价值。

对此到底该如何看待,人们的分歧很大,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终于接纳了普世价值。

但也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竟然接受了普世价值,这不是对社会主义原则的背离吗?

对于这样不同的说法,我们到底该怎么认识。

我们说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是西方的专利,也不是西方的优势,不同的社会形态可以赋予这些概念不同的内涵,我们不能听凭西方话语体系的单方面说教,我们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内使用这些概念的。

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早就分析了这些概念的历史变迁,揭示了在西方语境下这些概念的虚伪和欺骗。

还有我们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来对待这些概念,我们谈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是为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不能与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混为一谈。

这也是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具备社会主义属性的根本标准。

对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社会层面价值理念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一定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内解读这些概念。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最讲自由,只不过他们讲的自由跟西方资产阶级讲的自由不是同一概念。

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曾经高举过自由的旗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但那时的自由只是资本的自由、财产的自由、对内剥削的自由、对外掠夺的自由。

在那种自由之下,人是资本的奴隶,资本金钱主导一切,钱多的人自由多,钱少的人自由少,名义上买得起豪宅名车的富豪,和靠着卖血吃饭的穷汉享有同样的自由,但实质上二人享有的自由,也就实质上的自由是有天壤之别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讲的自由是人的自由,人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和掌握的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又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取得了成功,这就算获得了一份自由。

所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利益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即独立自主的决定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自由。

上升到社会层面自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一直是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沦丧,人民的自由失去了最起码的保证,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为广大人民的自由实现提供了民主和国家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政治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实现人民和社会的自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破除个人迷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给人以思想自由,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逐步扩大人民的经济自由,虽然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行法制保障人权,给人以政治自由。

正是在人民享有了更多更充分自由的基础上,社会各方面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样改革开放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也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党中央把自由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平等一词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领域。

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同等的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财产权是一切权利的基础,财产权不平等其它一切权一切平等都是空的。

所以这就要求在经济领域建立生产资本公有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平等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地举起平等的旗帜,将平等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平等不是一蹴而就的,平等理念的张扬,平等规则的完善,平等行为的规范。

平等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倡导的平等,既不是重蹈“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也不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观,而是要创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适应,有利于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积极性,,能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机会与利益的平等价值观。

公正,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不同社会不同等级,不同社会阶级的人对于正义有着不同的解释。

资产阶级的公正观是在基于资产阶级的利益提出的,公正与否的唯一尺度就是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

在资本主义自诩的公正社会里,不仅没有消除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不平等,反而更加尖锐化了。

比如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目的是反对美国金融寡头的贪婪,反对1%对99%的不公正现象。

但是奥巴马不可能通过整治金融寡头来迎合民意取悦示威者,重要原因是奥巴马还得依靠金融寡头,来为他的总统大选筹选资金。

所以他最后所能做的就是派出警察一夜之间捣毁占领华尔街活动指挥部,抓回了200多名参加抗争活动的民众,可谓又凶又狠充满血腥味,但对此同样为金融寡头控制的美国主流媒体,却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

而差不多前后,同样的国内民众抗议发生在利比亚,发生在叙利亚,你看美国主流媒体那个兴奋劲,添油加醋,大肆渲染,什么人权灾难,人道主义危机,呼吁美国政府派兵保护利比亚,保护叙利亚平民,这就是他们的公平正义。

所做的这些是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但结果毫无公平正义可言。

社会主义的公正理念,吸收借鉴了资本主义创作的文明成果,但是又和资本主义的公正理念有着本质区别。

由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公正才真正成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公正才真正有条件得以实现。

法治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所在,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法治贯穿于践行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中,是实现国家富强民主、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保证;法治实施仰赖后者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石、文化底蕴和社会氛围。

同时,法治同自由、平等、公正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法治目的在于实现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展。

缺乏法治的自由是无限度的自由,社会将陷入“丛林法则”的无序。

法治蕴涵着平等和公正,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通过法治的强有力保障能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此外,法治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守护神,通过惩治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行为提供价值导向功能,而法治践行有赖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提供守法意识的土壤和规则实施的道德基础。

(三)“三个倡导”中的第三个倡导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涵盖了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

我们在课堂讲授时可以择其重点深入讲一下诚信和友善的道德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特别强调诚信,以诚待人,诚信为本,中国古代好多商家把诚信看得很重要。

一次上课的时候,孔子的弟子(我们今天叫学生)问老师:

先生,你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哪三样东西是最重要的?

孔子想了想,说这三个东西最重要:

一是诚信,二是粮食,三是军队。

诚信是为人之本;民以食为天,老百姓要吃饭;军队要保卫国家。

这三个东西最重要:

诚信、粮食、军队。

弟子们都说,老师说的对,我们都同意。

但是这些学生又问:

“老师,如果说万不得已,在这三个中要去掉一个,那去掉哪个呢?

”孔子想了想,这三个都重要,真是不好办,但是实在不行,那就去掉军队。

就是我要守诚信,老百姓要吃饭,这两个东西不能少,诚信和粮食,把军队去掉。

好,学生讲,我也同意。

但是学生又问:

“如果迫不得已,再去掉一个怎么办?

”这时候孔子想都没有想,马上说去掉粮食。

也就是说,宁愿饿死也不能失掉诚信。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诚信为本是这样讲的,我们今天在这方面还要花很多的气力来做这个事。

诚信也是个人职场的“试金石”。

这是发生在欧洲一个国家的事情,是一个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的求职经历。

这个留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求职时却处处受阻,他很生气,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他就怒气冲冲地冲到一个跨国公司人事部门质问人事经理:

“难道你们跨国公司也搞种族歧视?

我那个韩国的同学学业成绩还没我的优秀,就被你们早早录用了,难道我是中国人,你们就为此不录用我吗?

”人事经理认真地说,我们对你的学业情况非常了解,我们确实需要像你一样优秀的人员派驻到亚太地区,你的背景和条件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这个学生反问,那你们为什么不录用我?

这个经理说,你四年求学当中,有过两次的乘坐地铁逃票的记录,所以我们不能录用你!

年轻人惊奇地说,就为这丁点小事?

经理讲:

“这不是小事,这是一个人的诚信问题!

你不守规则,发现规则当中的漏洞后,你恶意使用规则。

逃票在国内时司空见惯的,谁也不觉得这是一个诚信问题。

但欧洲人可不这样看待,人事经理最后对这个求职者说:

“不光是在这个国家,可能在整个欧盟,谁也不敢冒险雇用你!

”看来,一个高材生就因为两次逃票记录把自己的大好前程给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誉是一个人的通行证,个体诚信程度是一个成熟的社会重要标志,当然有必要介入制度建设,借助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能极大提升社会整体诚信度。

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诚信建设。

提高政府行政和法制规范的公信力,建立个人与社会之间、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关系,是培育爱国、敬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