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710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1.docx

中韩影视作品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1

1、影视剪辑的含义2

1.1影视创作中的剪辑因素或要点2

2、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3

2、举例说明中国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3

3、举例说明中国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10

4、中国影视剪辑需要加强的地方16

5、中国影视剪辑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对策17

5.1中国影视剪辑发展遇到的问题17

5.1.1剪辑节奏的处理17

5.1.2画面的处理与镜头的组接方式18

5.2中国影视剪辑发展的对策19

6、谢辞19

 

摘要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广泛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的多种元素,并经过改造融合而成为具有崭新特征的艺术形式。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

影视从文学中吸取了叙述、描写、结构等手段来表现生活,刻画人物的技巧:

从戏剧中吸取了戏剧语言来展现矛盾冲突。

从绘画、建筑、雕塑中吸取了光影,色彩,与构图,从音乐中吸取了音响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正是吸收了众多传统艺术的营养,各类艺术特有的艺术因素在影视作品内得以有机结合。

中国艺术的诗、画艺术在影视剪辑的节奏表现中得到很好的借鉴,如果我们把一部影片看作是一部诗,那么一部影片的分镜头剧本便是这首诗的华美诗句。

创作一首诗,需要用最精炼的语言来组合,最后完整表达创作的主题思想,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

所以剪辑工作者在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就如同诗人在创作诗一样。

它是由一个个充满想象的画面、以及造型因素所构成。

如果说影视具有绘画的某种特征的话,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是它的画面,影视的绘画感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静态"的绘画:

一种是“动态”的绘画,只有充分发挥这种绘画美的影片才是上乘的影片。

此外剪辑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懂得如何提炼主题、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精练语言,才能深刻理解文学剧本。

同时剪辑人员还要具备摄影、美术、戏剧、表演、音乐等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理解和掌握光影、色彩、音调以及动作、节奏的艺术特质。

剪辑人员还应广泛涉及美学、心理学等学科,将自己的艺术直觉提高到审美层次。

本论文将从中韩两国影视剪辑的对比,来相互借鉴与补充,并对我国影视剪辑往更成功的方向发展而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韩、影视剪辑、艺术特点

 

1、影视剪辑的含义

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

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

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

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1.1影视创作中的剪辑因素或要点

动作因素、造型因素、时空因素是影视创作中最重要的三个剪辑因素。

1.动作因素:

主要指人物动作、景物动作和镜头动作,它们各有其独有的特点、姿态和含义。

人物动作,主要包括人物的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心理动作。

2.造型因素:

在塑造影视视觉形象时运用的诸种造型元素,主要包括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画面造型。

3、时空因素:

主要包括剧作时空、银幕屏幕时空和镜头组接时空。

剧作时空是电影电视文学剧本为剧情发展、主体动作、人物活动提供和规定的时间空间。

银幕屏幕时空是影视片展现或关联在银幕屏幕上的时空,它包括现实时空、有限时空和无限时空,同时也与影视片的内容、镜头运动的速度、银幕屏幕的宽窄尺寸等等也有直接的关系。

镜头组接时空是在镜头组接的过程中形成的时空形态和时空因素,它包括直接时空、间接时空、人物语言时空、人物动作时空、景物造型时空等等。

在剪辑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住形象、动作和结构这三大艺术要素的特性,把形象、动作和结构这三大艺术要素的要求作为剪辑的前提。

自觉地主动地充分地运用动作、造型和时空这三大剪辑因素,尽可能完全合理地发挥剪辑因素的功用。

2、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

剪辑本来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从早期的无声片发展到有声片,剪辑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加上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导演的创作任务也愈来愈繁重,他不可能再有时间,甚至未必有能力再去亲自操作剪辑设备、并剪辑影片了,于是便逐步产生了剪辑专业人员:

剪辑师和剪辑助理。

剪辑师同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一样,是导演的亲密合作者。

他从摄制组的筹备阶段开始,参加与导演有关的一切创作活动,如讨论分镜头剧本、排戏(即拍摄前的分镜头排练)等。

他须充分理解编、导、演的构思和设想,然后根据导演提供的分场、分镜头剧本和拍摄时的更为具体的方案剪辑影片。

分镜头(导演设计)与蒙太奇(镜头剪辑)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前者是意图,后者是实施。

因此,也有人称剪辑为“分镜头的后期工作”。

但“后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工艺操作,它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劳动的阶段。

镜头组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银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决定着完成影片的质量。

2、举例说明中国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

《霸王别姬》,不少人看过以后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一,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此片也是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荣誉最高的一部影片(戛纳金棕榈),但全片编导演摄录美化近乎完美的工作中,却从头到尾都有个弊病,那就是剪辑,而我觉得,这剪辑并非因为剪辑师的工作失误,而是导演陈凯歌在前期设汁时对剪辑的不重视所造成的,片中几乎每个场景都有内容不附、动作不接、后续断裂、空间混乱的情况发生,使好多地方观众不自觉地就会感到不适,而且对于这样一个段落式的片了,很多场貝的起承转合都显得过于急促,看一遍就会觉得情绪不顺畅,看两过三遍,同题就非常明显地看出来了。

接下来就对片中所出的剪辑问题进行分析

这场戏是全片的开头,也是全片设计得最好的段落之一,不要看简简单单的几个镜头,这个段落里把两个主角的“特殊”关系,历史背景和悬念都一一展现了出来,身穿西楚霸王戏服的人却对一个普通工人点头哈腰,经历那段历史的人一下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太经典了。

但是从一过始,问题就出来了:

图1中,两个人的位置差得太远了,但我认为导演应该是设计了两人走进去中间的过程,但由于后期觉得过于繁顶,所以删掉了过程,虽然从视觉上和逻辑上来说都无伤人雅,但也反映了导演设计的不精确,使全片标题都没出就露出了!

(图1)

这个段落的色调得真是舒服,场景布置的真实感也没话说,不过这里依然有问题存在,主人公“小石头"的一个亮相,两个镜头间的跳跃感显然就是拍摄时动作不接的结果。

图2和图3,后小石头一个拍砖,那原本霸道的路人立刻转为笑脸,中间连个过程也没有,从情绪上来说,实在有些断裂。

图4是这个段落的结尾,艳红抱着年幼的程蝶衣观看表演,用行话说这叫“借镜头",也就是说是从原本用作他用的素材中拿过来补上使内容顺畅,这个镜头显然是冲突发生前在观看表演的艳红,而不是冲突发生后的艳红。

(图2)

(图3)

(图4)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段落,太精彩了!

不过毛毛糙糙的地方还是一下就暴露出来了。

老爷了抓的是蝶衣自勺左手,但到了特写镜头就成了右手,由于景别相差很小,并且切特写头之后巧妙地留出了一段手不在画内的时间,使得视觉上非常顺畅,第一次看小会察觉,但这个错误实在是比较低级。

另外,图5中,老师放开蝶衣的手之后说了一句“您这孩子,没吃戏饭的命,您带回去吧",如果仔细听的话会发现,“您带回去吧"这几个字和前几个字不是一口气说下来,而是后期接上去的,演员脸部正好在暗部,所以口型不穿帮,但这几个字念的气息和前几个字不接,又是一处毛病。

蒋文丽的演技的确不生,但问题是她的京腔实在是够呛,听得我实在是浑身难受,还非要给这么长个镜头,要是中间切个关爷的画面还好点,这镜头实在是很让观众“出戏”。

这个段落的结尾处,艳红用带血的手缕了一下头发之后,下个镜头就是她把外套披在衣身上,很显然,两个镜头完全不接,情绪完全是断裂的,我不知道这两个镜头之间还有什么戏,或许是导演想把内容缩短些,但这个接点实在是不好。

(图5)

(图6)

(图7)

但问题最严重,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得出来:

图8中,喊声和画面严重错位,让观众心里别扭得不行,就算小孩子不会唱戏也起码可以唱出口型,这类错误实在是太低级了。

(图8)

又是一个分镜没设计好而出的问题。

我相信很多观众在头一次看这段的时候都会有这个问题:

蝶衣在哪儿。

图9,可以找到答案,蝶衣在画面最左边靠着墙,而这个角落实在不容易发现。

而且就镜头的设计而言,这个段落的设计是不符合规律的,如果以12345678的数字看成当时的位置,蝶衣在1的位置,,小赖子在5的位置,镜头先从2的位置拍1,然后又用一个从位置8移到位置6的镜头,两个镜头切来切去,一进一退的,跟抽风一样,典型的空间混乱,完全是的期镜头没设计好所导致的,一个关系镜头和一个合理的机位调整就可以解决的回题。

(图9)

(图10)

图11、12又是空间混乱,小赖子看到愤怒关爷而非常害怕,但同题是,小癞子和关爷究寬是个什么关系,影片中又是表达得极为含糊。

从段落最后来看,从关爷的位置似乎要穿过一道门才到小赖子的位置,而且不光是这个地方镜头表达有问题,关爷打蝶衣那段也是镜头跳来跳去方位混乱,关爷挥刀的那个镜头,上个镜头里小石头刚冲过去,下个镜头小石头显然是原地做的姿势,所以动作感觉不流畅。

小石头发火跟关爷拼了那个镜头,原本凶神恶煞的关爷突然开始悌张起来,图七的表情肯定让所有观众都感觉突突兀,怎么刚才还那么凶一下子表情就变了,情绪断裂,又是没过程所导致的。

这个段落真狠,硬塞镜头,空间混乱,动作不顺、情绪断裂这些样都沾上了。

(图11)

(图12)

(图13)

整部电影,虽然逃不脱叙事电影突出人物剧情的弱点,但是强大的摄制人员和与情节完美结合的拍摄和剪辑,使该片成为进入21世纪香港电影的代表作,也打破了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说法,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3、举例说明中国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

画面和画面的转换,是一种视觉形象的终端,从全景到中景,都是很大幅度空间的位移,在主体发生改变的同时,通常得到了视觉的连贯性;但相同背景的主题错位,人物访谈经过剪切之后的断点,只是一种很小幅度的位移,容易造成视觉跳动感。

主要原因是视角景色大幅度变化,比较符合观众的心理感觉。

所以,感觉流畅。

当然,色彩、影调也会影响画面的连续感,应当尽量保持色彩和影调一直,否则也非常容易导致视觉跳动。

主镜头展现的是事物或者动作的整个过程,占整个主导部分,而插入镜头是穿插主镜头并且与主镜头有关的镜头,插入的镜头有很多作用,有的是为了烘托氛围,有的是突出细节,有的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是两个不连贯的主镜头连贯,有的是提醒观众主镜头与注意关联的另一个场景,有的用插入镜头来省略一段中间环节,是动作或者事件更加紧凑。

电视的最小单元是镜头,而一组镜头叠加在一起则就形成了段落,段落转换则是以电视内容的要求将一段内容结束后另起新的一段。

所以,要想使全片的条例和层次清晰,段落转换就显得很重要了,常用的段落转换包括,一是利用电视特技转换,其二是通过直接切换来转换。

利用特技进行段落之间的转场,在内容区别较大的两个段落之间用的较多,她的特点比较容易形成明显的段落层次。

那么可用转场的特技主要有,淡入淡出、叠化、定格、翻页、划变、三维等,具体如下所示:

 

  淡入淡出是指前一个画面逐渐暗下去后,后一个画面逐渐亮起来,一般用于空间、时间大幅度变化,段落感比较强。

叠化是指上下两个画面有几秒钟时间的重合,与淡入淡出相反,一般用于空间、时间小幅度变化,此特技的段落感并不强烈,但是视觉感受最为流畅。

所以,除了将此特技用于段落之间的过渡外,还可以将其用于一般镜头之间的连接,使用还是比较宽广的。

定格是指前一段段落的结尾画做定格处理,能够使人产生暂告终止的感觉,接下来下一个段落开始进行。

这种特技比较适合不同主体段落之间的转换。

这种特技在韩国电视剧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如《冬季恋歌中》图14、15中,雪地的唯美的景色,也使用了这种特技。

 

(图14)

(图15)

直接切换也被称之为无技巧转场。

它不用特技来承上启下,而是用镜头的直接切换来过渡两段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电视片子的节奏。

常用的直接切换法

包括利用两级镜头转场、利用特写镜头转场、利用形态因素转场、利用动势转

场、利用遮挡转场、利用声音转场等等,如下图16、17、18所示:

 

利用两极镜头转场这种方法往往在较大的段落转化时使用,利用反差较大的两极景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比如在《雏菊》中,前一个段落时画家在画画,以画的特写结束。

而接着就是江南水乡的全景,开始了画家深入生活的下一个段落,层次清晰。

利用特写镜头来进行段落之间的转场,比较容易制造连绵不断的错觉,这样容易有着连贯的视觉感受。

而利用形态因素转场,就是上下镜头具有相似的主题形象,可利用形态近似来创造和谐感,从而达到视觉上连续的目的。

比如,前一个段落是夜景,以一个圆月的特写来结束,那么紧接着就是一轮圆月在水中倒影的特写,镜头张开后,是一对情侣坐拥呢喃的段落,意味深远,符合观众心理。

(图16)

(图17)

(图18)

《RunningMan》是韩国SBS电视台的一个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从2007年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制作体系和编排技巧。

固定成员与嘉宾往往被分成若干组,安置在不同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空间的营造和切换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图19)

以151011期为例,16名嘉宾被分为8组,完成类似于“追击和逃跑”的游戏(为便于下文的叙述,以追击组和逃跑1-7组命名)。

这样的成员构成,意味着会有接近8个空间在同时进行,如果剪辑混乱,将会对观众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影响。

大厅接受任务场景、宝箱所在场景、电梯被抓场景、最终任务场景是留给观众很深印象的场景。

不可否认,这几处场景都是关键性情节发生的集中地,但是这几处场景的呈现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性场景中,出现较多的固定镜头,且景别出现全景、大全景等景别。

固定镜头、全景的拍摄方式对于场景空间关系的交代均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电梯的场景中,分别用电梯外、电梯内、室外多个角度展现同一空间。

为了强化空间关系,景别较多运用中景、全景,且出现一个大全景。

为了表述第6组与另外三方的关系,在起幅是第6组的情况下,通过推镜头突出另外三方的位置。

除开上述重要场景之外,画面以移动镜头加近景的情况较多,这样的拍摄方式,强化了人物的神态而弱化了空间关系。

整体来看,即便场景多且复杂,剪辑师们通过重点场景的重点交代为观众营造出了一个简化版的空间。

这样的空间关系,更便于观众对空间的关系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4、中国影视剪辑需要加强的地方

从“我是歌手”结束后推出了“中国最强音”,类似于“中国达人秀”的节目形式,却呈现了一种不一样的味道,为此这档节目在开播之初也遭到了很多恶评。

就前三集海选来看,第一集的时候所有人都一头雾水,摸不到这档节目的节奏和重点,看完一集仿佛还没反应过来就结束了。

第二集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些脱离俗套的剪辑技巧,评委的话删去了煽情和废话连篇的情节,现场很少有补贴热情似火动不动就站起来瞎嗷嗷的观众镜头,就连单纯的欢呼和掌声的次数也都可以用一只手算出来,去掉这些制造气氛的累赘之后,虽然整个节目显得清冷,但却不使为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多的关注选手的演唱,或者说在安静的现场和后场,我们反而更期待有一两个动听的声音出现,自此,观众变成了导师,而非永远是现场那些瞎吵吵,感觉各种没见过世面的傻子。

除去现场,片子还拍了许多场外的画面,选手候场这些都是必要的,也是一部分人关心的(虽然其实我一点也不看好这个桥段),除此之外穿插的就是导师画面,尤其是每次节目开始时那段导师来临的画面,各种慢动作,各种不知哪来的风吹起风衣和长发,搞得水准都跟电影一样,还有导师们的表情和妆容,完全是参加奥斯卡的装备,这种做出来的架势会瞬间唬住所有人,会让人们在潜意识里就觉得这是一个高端的,是一个同“我是歌手”般有很强艺术质感的节目,所以从开始起就已经是一个良性循环了,这也就注定了这档节目无论气氛热烈不热烈,观众二不二,都有收视群,而且不光是那些看热闹的大叔大妈了,甚至有可能节目本身就是要排除大叔大妈,而是选择更高品质的收视群。

5、中国影视剪辑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5.1中国影视剪辑发展遇到的问题

剪辑是影视后期制作的流程之一,它是决定影视片艺术生命的一个关键环节,处于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核心地位。

各种镜头在被巧妙组接之前,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是艺术与技术的巧妙融合使之具有叙事传情的生命力,创作者的思维才情和美学追求渗透其间。

但剪辑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处理。

 

5.1.1剪辑节奏的处理 

影视作品的节奏分为作品的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影视作品的内部节奏是由剧本的内部节奏所决定的,它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的思想与情绪的起伏等。

以主体动作、镜头运动、剪辑手段来实现的节奏为影视作品外部节奏。

剪辑节奏是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结构和镜头长短的处理形成的一种韵律。

一般来讲,剪辑节奏的处理需要考虑诸多的元素,如时空的转变、不同的视距与角度的造型组合、镜头的数量和次序的安排,以及声画的结合等。

景别的变化尽量做到循序渐进,尽量做到舒缓平滑,避免产生突变的感觉;不同景别的镜头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一般全景维持在8秒左右,中景维持在5秒左右,近景2-3秒之间,特写1-2秒之间比较恰当。

具体镜头的时间长短还可结合剧情的矛盾冲突、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等因素来确定。

 

5.1.2画面的处理与镜头的组接方式 

 影视作品主要是用视觉语言来表现,其画面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的表现规律,对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然、流畅,没有跳跃感,所以对画面的处理与镜头的组接非常重要。

在剪辑的过程中,对镜头的组接不是简单的掐头去尾的连接,而应该是在符合生活逻辑和叙事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精心组接,使之做到时间上的连贯和空间上的统一;其次,要做到画面的匹配,即上下相连的两个画面中,同一主体所处的位置要保持一种逻辑关系上的空间统一性,使得两个画面连接在一起时产生自然和谐的关系。

 

镜头间的连接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技巧的连接,其手法有数百种之多,主要利用淡入、淡出、叠化、划像、定格、翻转、分屏、跳切、闪回等特技技巧与光学技巧连接镜头,使镜头的过渡多样化;另一种是无技巧的连接,主要是利用镜头在内容与造型上的关联,进行自然连接,直接转场。

通常,剪辑的镜头分为运动镜头(如推、拉、摇、移等)和固定镜头(包括主体运动和主体静止镜头)。

5.1.3光线与色调的处理 

 有时在前期拍摄时可能由于场景环境、照明条件、拍摄时间、拍摄设备等外界因素,使得某些镜头的光线与色调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由于素材来源不同也会造成素材色调的明暗不一致,或根据影视作品需要表达出一种情绪,创造出一种意境,形成一种色调,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等,就需要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或一些影视后期特技合成软件进行调色处理,使色调与明暗相互衔接,使画面与主题在内容上、情境上协调起来。

如果实在无法校正,则应在两个不同的镜头之间插入一个特写镜头来过渡(缓冲),以减少对观众视觉的刺激。

 5.1.4声画关系的处理 

要处理好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实现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应掌握好各种人声、音乐、音效之间的比例与平衡,做到层次分明,自然流畅,将与内容贴切、音质优美的声音效果结合画面传达给观众。

为了弥补原声音的不足,使声音生动形象地塑造艺术对象,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就必须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声音进行加工与处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音质调整、混响、延时、变速等,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声画的结合通常为分声画同步与声画对位两种形式。

声画同步表现为人声、音乐、音效与画面的紧密结合,节奏与情绪保持一致,即视听信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共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声画对位指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内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两者形成“对立”或“平行”的关系,以期更深刻地表达影片内容。

5.2中国影视剪辑发展的对策 

在全球化的今天,后现代性或后现代主义成为世界文化表现出的共同特性,当下后现代性文化语境促生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不断推出。

《疯狂的石头》是我国近年来比较成功的一部影片,无论是票房还是艺术成就,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后现代因素全面运用的典范:

蒙太奇剪贴、长镜头、动画效果、快切镜头、MTV语言,戏仿、剪贴、拟象、拼凑、反讽、调侃等标准后现代表述方式被娴熟反复地使用,构成极富后现代色彩的诡谲变幻的视觉效果。

 

后现代的文化意识形态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出现和发展,同时在剪辑的原则上也做出了接近颠覆性的变革。

后现代的因素要求的蒙太奇的节奏变化需要更加的紧张快捷,剪贴的风格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镜头的切换上改变更是明显。

文化形态改变电影,电影改变剪辑,剪辑体现文化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文化。

 作为艺术存在的电影有它所在的国家与民族的风格特征,但作为电影语法的剪辑,却是一种共通的电影语言。

一个国家电影业的兴衰是所有电影从业者的责任。

消费时代的特征是一切都是商品,承载人类精神与尊严的艺术也不例外,当怎样面对现实成为一个问题时,创造便被掩盖,电影如果要创新,首先要在作为其语法的剪辑上进行创造性工作。

6、谢辞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恩师。

论文在选题、资料收集到论文的撰写、修改以及最后的定稿,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

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时时鞭策着我。

老师不仅在学业上悉心的帮助我,催我进步,而且,他的高尚品德也时刻感染着我,使我受益终生。

回顾大学以来的学习生活,令人难忘,其间所得将是我以后学习和生活的最为宝贵的精神养料和财富。

在此,我向老师致以最真诚的感谢和最衷心的祝福。

此外,感谢同窗们,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助我,从论文资料的搜集到论文格式的整理,无一没有他们的功劳。

他们对我学习上的帮助,还有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都是我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黑·卡恰德里兰,高岭,老木.电影中的空间和时间[J].世界电影,2010(6).

[2]王志敏,陈捷.关于艺术真实、电影真实和现实主义的漫谈[J].社会科学,2015(11).

[3](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4]严飞剑.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5,(24):

144+168.

[5]张霞.影视后期课程中整合式教学法的运用例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

201-202.

[6]马覃亮.影视后期制作在国产影片中的应用及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5,(10):

85+180.

[7]姜毅.解析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4,(23):

188.

[8]张运香,贺云鹏.谈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43.

[9]范芳辰.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02):

182.

[10]王奕淳.影视后期画面颜色调节的几种技巧[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03):

50-54.

[11]徐海芳.《影视后期》课程教学思考与教学改革[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231-232.

[12]祝磊.粒子系统在影视后期制作的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0,(36):

30-31+29.

[13]杨丽坤,高艳侠.实践型影视后期制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03):

55-57.

[14]姚程.关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技术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8,(09):

91.

[15]侯瑶.影视后期技术多元化发展及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7,(06):

80-81+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