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731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解析):

中国古代史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布局彻底打破“坊市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

C.市民阶层形成D.手工工场大量出现

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3.《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明太祖说: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因此,他的措施是()

A.多设丞相以分其权B.加强对丞相的督导

C.严格选拔贤才为相D.废弃丞相杜绝后患

4.(2012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一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

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

5.(2012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7题)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下列有关汉字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避免了方言的差异,有利于各地文化思想的交流

B.统一规范的字体,便利中央政府的管理,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传播保护了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书法艺术,提高了中国人的审美修养

D.不利于白话文的推行,阻隔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7.(2011年12月安徽省城名校联考12题)在一部反映南宋末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A.高转筒车正用于灌溉田间的庄稼

B.一商人在戌时与朋友逛市场

C.倭寇娼獗导致政府下令实行“海禁”

D.农村百姓们大清早忙着赶集

8.(2012高考广东文综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9.(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三模9题)费正清(美国)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说“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

”其主要表现是

A.出现了“市”B.坊市布局整齐

C.城市布局突破了坊市的界限D.出现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10.(2011年3月安徽“江南十校”一模13题)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11.(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7题)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12.(2012年3月揭阳一模)下列关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布局彻底打破“坊市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

C.市民阶层形成D.手工工场大量出现

13.郑板桥主张绘画要“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与其主张相近的作品是

14.(2011年9月湛江调研1题)有学者指出:

“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15.(2012年11月南昌一中、十中联考11题)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16.(2012年天津会考23题)战国时期进一步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倡导“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A.荀子B.孟子C.庄子D.墨子

17.(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14题)《诗经·卫风·氓》中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18.(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5题)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1到图2反映了()

A.铁农具的推广B.犁耕技术的改进

C.畜牧业的发展D.小农经济的形成

19.(2011年东北四校二模27题)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

“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

”他所描述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三公九卿制

C.科举制D.内阁制

20.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其直接影响是

A.促使分封制度瓦解B.使封建王权得到强化

C.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D.导致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产生

21.(2011年4月宣城二模12题)《诗经•公刘》曰: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这与下列哪个制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D.中央集权制

22.(2012年1月济宁质检6题)某班同学在鉴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它反映了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

B.它突出地表现了北宋的社会风俗

C.它是北宋时期宫廷画的杰出代表

D.它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活跃

23.(2012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21题)“张颠没(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

零陵沙门继其后,斯书大字大如斗。

”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吴道子D.怀素

24.(2012年3月广州一模)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

“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25.(2012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一模)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6.(2012年10月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26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

说明了什么?

(3分)

(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8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4分)

27.(2012年9月福州三中高三月考26题)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下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分)

(1)图A—1、A—2、A—3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

(3分)

(2)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其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

(6分)

(3)图A—2与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3分)

(4)简述图A—3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和影响。

(7分)

28.晨洋同学对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特别感兴趣,他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神话传说中蕴涵的历史事实》,下面是他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材料一神农氏就是炎帝。

据说他一出生就是牛首人身,五天就能行走。

神农氏一生对人类的功劳可大了。

他遍游天下,广尝百草,发现了稻、黍、稷、麦、菽等嘉谷可以种植并定期收获,于是向人们广传五谷种植技术;受到一位男子用木棍撬石块捉螃蟹的启发,他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并教导民众耕作;他有一把神鞭用来鞭打各种药草,一打就知道它们有没有毒,能不能治病,于是,医药被发明出来了;同时他还发明了陶盆、陶罐等日常生活用具;此外,他还教人们每天中午时分去一个固定的地方,卖掉自己多余的不用的东西,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据说这就是早期市场的来历。

材料二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发生战争。

吴王阖闾派人命吴国铸剑大师干将铸剑。

干将从五大名山采来铁精,又从天地四方收集了金英,然后选天时,取地利,等待阴阳和畅、日月同辉之时,方开炉铸剑。

正当成功在望之际,不料气温突然下降,至使金铁之精不能融化。

于是,干将的妻子莫邪将自己的头发、指甲剪断投入炉中,指挥300名童男童女齐心合力,装好煤炭,鼓动橐囊,终于,金铁之精熔化了,宝剑铸成了。

其中一柄身有龟甲纹,他们称之为阳剑,起名“干将”;另一柄剑身起漫理纹,他们叫它为阴剑,起名“莫邪”。

(1)材料一透露出了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传说的?

(2)材料二这则故事折射出中国古代冶炼业的哪些重大技术?

这些成就是否都是在春秋时期取得的?

请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你认为最有力的验证方式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雍正年间……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T-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5所示中央机构开创于哪个朝代?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

(3分)

(2)材料一中图6所示的三省六部制哪一时期开始实行?

它起到什么作用?

(3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

(2分)

30.(2012年10月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25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一一《古代行政区划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

(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

(4分)从中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

(4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2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4分)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专题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B是“元代转轮排字盘”,为印刷工具。

2.B      

解析:

西周时期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不都是宗族、姻亲关系,因为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除了宗族外,还有功臣、先代的贵族;而且从材料中也看不出来天子与诸侯的关系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3.D      

解析:

联系“明太祖废丞相”的相关知识即可直接回答。

4.D      

解析:

此题考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其中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符合题目的要求。

5.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主张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并不能培养中华民族的气节和社会责任感,只能培养奴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6.D      

解析:

汉字的使用,有利于白话文的推行,促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故D项错误。

7.C      8.D      

解析:

题眼:

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

考点:

古代皇权加强

解析:

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9.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情况。

晚唐和宋时商业发展的限制逐渐打破,主要表现在坊市界限的打破,另外还有市场时间限制的打破等。

10.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知识点,ABC三项说法符合所学。

D项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D项说法错误,选D项。

11.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应该是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故应排除A;“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因为元曲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清嘉庆、道光年间,汉调艺人进京,徽汉合流,跟北京剧坛的昆曲(北昆)、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融汇、衍变,于同治、光绪年间形成京剧故应排除D。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2.D      13.D      

解析:

郑板桥的主张反映了文人山水画的特点,D项属于文人山水画,属于写意画。

14.D      

解析: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

“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这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A为唐都长安,此时界限还未打破;B反映的是草市的情况;C反映的是市坊界限未被打破时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D。

15.B      16.B      17.B      

解析:

材料意思是:

那个人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哪里真是来换丝,是来找我谈婚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转回。

并非我约期又改悔,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材料反映的是谈婚论嫁。

诗经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现实,A、C显然不符合。

材料并未体现封建纲常礼教,故D不正确。

从材料“抱布贸丝”可以判断B项正确。

18.B      

解析:

图2反映的是曲辕犁的出现,是犁耕技术改进的表现。

19.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能人为官”和所学史实1775年应该指的是清朝中期,这一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科举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0.C      

解析:

在商鞅“废井田,开阡陌”以前,分封制度就已经瓦解,排除A,使封建王权得到强化是商鞅变法中的实行郡县制,排除B,从逻辑顺序上,是先有“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再有“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产生”,因此,C是最直接的影响。

2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从材料中的“君之宗之”体现出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项。

ABD在材料中不能反映。

22.C      23.D      

解析:

由所学可知,材料讲的是唐代书法,“张颠”指的是草书圣手张旭,“零陵沙门”指的是在草书方面有巨大造诣的怀素和尚,“沙门”即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24.B      25.C      

解析:

可以用排除法。

题干与“民贵君轻”不符,故可以排除。

二、非选择题

26.

(1)是正确的。

(1分)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2分)

(2)黄宗羲:

工商皆本。

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4分)

雍正帝:

重农抑商。

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

(4分)

(3)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2分)

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

(2分)

27.

(1)图A—1:

西周分封制;图A—2:

秦朝郡县制;图A—3:

元朝行省制度。

(3分)

  

(2)影响:

西周时期,分封制巩固周朝统治,扩大周朝疆域,推动奴隶社会走向强盛。

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则表现为诸侯国不再尊重周王,出现了诸侯间相互间争夺和混战。

(2分)影响不同的原因:

西周时期,分封制刚刚实施,周王有较大权威,各地诸侯多数与周王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故分封制能够起到保卫王室的作用。

西周后期,周王室势力下降,各地诸侯则势力增强,诸侯与周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周王失去对诸侯的约束作用,故分封制直接导致了诸侯争霸割据的混战局面。

(4分)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分)

(4)一是中书省管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

(3分)

作用和影响: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

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明清沿用并改造了行省制度,一直发展到今天。

(4分)

28.

(1)信息:

中国古代先民较早就有了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农业在远古时代的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对手工业、商业、医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牛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原始工具的发明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直接相关。

传说大体反映了原始农业产生及其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了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任何一项发明都绝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传说中“神农氏”一个人的发明其实汇聚了许许多多无名氏的贡献。

(仅供参考)

(2)技术:

铁兵器的铸造技艺水平高超,规模宏大;使用煤炭做燃料;利用人力皮囊鼓风;高温冶炼生铁及炼钢技术有所发展。

不是。

例如,使用煤炭做燃料冶铁始于汉代而不是春秋。

验证方式:

通过对考古发现的具体实物进行科学检测,辅之以已经确认的春秋时期的文献资料记载。

29.

(1)秦朝。

(1分) 秦始皇(赢政)。

(2分)

   

(2)隋唐时期(如答隋朝或唐朝亦可)。

(1分)   ‘

   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2分)

   (3)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1分) 清朝设军机处。

(1分)

30.

(1)在西周山东省曾被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

(2分)

(2)西周和西汉前期。

(4分)

西周分封制;(2分)西汉前期推行郡县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2分)

(3)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2分)

(4)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