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75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7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docx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2016-12-30浏览:

分享人:

姚月之手机版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努力实现全面振兴的攻坚时期。

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加快转换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下面是哈尔滨市十三五规划全文,欢迎阅读。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努力实现全面振兴的攻坚时期。

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加快转换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前言

一、“十二五”发展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哈尔滨发展不平凡的五年。

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积极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达到亿元,年均增长9%,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增速连续三年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

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倍和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综合产能大幅跃升,粮食总产量达到360亿斤,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

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哈飞福特汽车、中船重工燃气轮机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食品工业产值达到亿元,成为首个超千亿元产业;利民经开区、宾西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

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新上市、挂牌企业38家,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增速保持在20%左右,旅游总收入提高到亿元,“冰城夏都”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与哈工大、中科院等携手创建的6大平台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962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32家,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

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开,双城撤市设区,市区面积由7086平方公里拓展到10198平方公里。

“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和哈西新区迅速崛起。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启动,哈西综合客运枢纽站建成投用,哈大高铁、哈齐客专通车运行,哈牡、哈佳客运专线启动建设。

地铁1号线实现载客运营,2号线、3号线启动建设。

累计新建改造道路671条、桥涵156座,三环路基本实现贯通,“两轴四环十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全面提升。

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城市形象品位显著提升,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和中国十大品牌城市,领事馆等老建筑的保护开发,音乐厅、大剧院等高端文化设施的建成投用,更加彰显了大气洋气神气的城市风格。

城市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建设各类源网厂站30座、排水泵站23处、地下管网6180公里,“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成使用。

加大水、气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撤并燃煤小锅炉2360台,“三沟一河”治理取得实效,基本实现清水入河,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均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二五”减排任务,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连续两年在中国最干净、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深化国企改革,整合组建的交通、文旅、市政、住建等企业集团运营效率明显提升,市属企业国有权益总额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倍。

全面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全省率先整市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

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

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了企业登记“四证合一、一照一码”。

完成了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新广电等“大部门”改革,出台了行政问责等规定,行政效能、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提高到%。

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事权,理顺了呼兰区、阿城区财政管理体制。

先后获批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国家级示范、试点。

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对俄货运航线增至12条,引进了亚马逊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成功获批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跃居全国首位。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推进,哈欧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双向运营。

成立了全国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对俄邮政互换局。

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倍;设立境外企业22家、境外机构2家,累计投资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74%。

哈尔滨新区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为改革先行先试、产业集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载体支撑和新的动力引擎。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0978元和13375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均高于同期GDP增速。

累计完成惠民行动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城乡居民就业、住房、社保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增城镇就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以内。

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万套,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和每年1500元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0元,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市民自豪感和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年来的创新实践,为全市“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必须政贵有恒不动摇。

始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五大规划”、建设十大重点产业等战略部署,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新跨越不动摇、不懈怠、一抓到底。

必须抓产业上项目不动摇。

把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作为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高质量,坚定不移地走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招项目之路,通过项目牵动、政策推动等举措,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

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塑造力的重要举措,推动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必须加快改革开放不动摇。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做到简政放权、从严问责、强化社会监督,为发展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把扩大开放作为集聚生产要素、增强经济辐射力的重大举措,畅通大通道、建设大平台、繁荣大贸易,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不动摇。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强县工程。

全力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注入新动力,努力探索“四化同步”发展新路径。

必须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

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要求,把涉及百姓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好,把对百姓承诺的事落实好,把民生作为安全稳定大事抓好,是发展根本目的所在。

注:

1.表中[]内数据为累计数。

2.由于省已取消对5年累计转移农村人口指标的考核,该指标不再统计。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地缘政治复杂变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总体判断,我市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和不利因素叠加同在。

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突出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快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市进一步补齐短板,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打赢全面振兴硬仗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利于我市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优势,抢占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制高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作用,重塑地缘优势,拓展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合作新空间,加快实现从开放末端向开放门户转变,带动全面开放,进一步增强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能力。

国家支持建设“哈长城市群”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哈长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哈尔滨在哈长城市群中的核心带动作用,与长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在东北亚区域的辐射力和竞争力。

有利于我市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综合整治等项目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与省内各地市共同打造哈牡鸡七双佳、哈大齐北绥环形城市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支持建设哈尔滨新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建设国家级哈尔滨新区,有利于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在更多领域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加快集聚资金、人才、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壮大产业集群,培育竞争新优势。

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将全面释放,产业集聚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全面增强。

省全力支持哈尔滨率先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哈尔滨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在落实“五大规划”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与“大齐牡绥”等地市形成发展合力,共同为全省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新贡献。

面临挑战:

改革攻坚面临严峻挑战。

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凸显。

国有企业活力不强,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从根本解决制约我市全面振兴发展的体制粘性问题复杂而艰巨。

优化结构面临艰巨挑战。

产业发展面临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工业比重偏低、牵动力不强,仍是制约加快发展的最主要的结构性矛盾,结构刚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化解,新旧动能协同拉动的格局尚未建立。

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够,集聚资金、人才、技术能力不强,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面临严峻挑战。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消费增长趋于平稳,对外贸易规模偏小,保持中高速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工业反哺农业作用不突出,县域经济规模小、对全市发展带动能力弱,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改善民生面临艰巨挑战。

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财政收入放缓与民生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突出,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难度加大。

积极应对“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各项挑战,必须增强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坚持以发展理念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以改革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全面振兴。

第一章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第一节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围绕加快实施“五大规划”、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为主题,以优化经济结构、构建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开放增强经济辐射力,包容发展增进社会凝聚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示范城市、自主创新型城市、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为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第二节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找准短板,凝神聚力,在主攻方向、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上奋力实现新突破。

坚持创新发展,切实在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原则,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新消费,引领新供给,形成新动力。

坚持把产业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工业振兴上,按照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在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科技创新着眼点放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口放在重点领域改革上,着重在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代农业综合性改革等方面取得决定性成果。

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在全面提升发展整体性上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围绕打造哈长城市群哈尔滨都市圈,加快推进卫星城和区域次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构建多中心、组团式、区域化的城市新形态。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壮大中心城区高端服务经济和县域特色产业,让区县经济在协同共进中实现更大发展。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产业区拓展、向小城镇延伸,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交通、能源、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全力打造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努力构建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备、产业特色鲜明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哈尔滨风尚。

坚持绿色发展,切实在建设文明美丽哈尔滨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推进绿色发展,在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让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坚持开放发展,切实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上实现新突破。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围绕构建开放大通道,完善铁路、公路、空港等承载功能,打通哈尔滨至欧洲、北美、日韩和港澳台地区贸易通道,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放大低成本优势。

围绕建设产业合作平台,加快推进哈尔滨新区、综保区、临空经济区等开放先导区建设,着力打造以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等为重点的外向型制造基地。

积极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面向欧美、东北亚、东南亚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坚持共享发展,切实在增强公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抓好脱贫攻坚,全面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在推动全体市民共建共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第三节发展目标

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6年翻番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

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经济增长实现内外需协调拉动。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民生福祉稳步提高。

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积极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和谐。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在关键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国企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营商环境更加优良宽松,“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完成,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放型经济实现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以上,成为东北亚地区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节约型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第二章拓展城市经济发展新空间

第一节建设哈尔滨新区

抓住国务院批准设立哈尔滨新区的重大发展机遇,把建设好哈尔滨新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开放动力,激发创新活力,积极扩大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畅通对外贸易通道,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构建外向型产业体系,努力把哈尔滨新区建设成为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新、生态环境好的新城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到2020年,新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大幅增强,经济增速在黑龙江省处于领先地位,基础设施承载力明显提升,对俄产业、经贸、科技合作全面升级。

坚持“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战略构想,以松花江北部地区为核心区,以哈南工业新城平房区部分为新区产业支撑区,推动临空经济区、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与哈尔滨新区联动发展,构建“一核、一带、三组团、双枢纽”协调发展新格局,把新区建设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

“一核”:

哈尔滨新区核心区。

以大松北为核心,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科技、信息、金融、国际商贸、文化旅游合作平台,打造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重要的健康产业基地。

“一带”:

沿松花江现代服务产业带。

重点建设中俄文化合作交流中心、东北亚商务中心、太阳岛国际冰雪避暑旅游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特色旅游、金融商务、文化、健康养生等高端服务业。

“三组团”:

以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为支撑,着力打造松北科技创新组团、利民健康产业组团、哈南现代制造业组团。

松北科技创新组团。

依托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金融商务、国际商贸、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利民健康产业组团。

依托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功能性食品、医疗器械产业,加快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

哈南现代制造业组团。

依托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产业等现代制造业,培育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

“双枢纽”:

依托临空经济区打造国际航空物流门户枢纽。

重点发展面向俄罗斯、北美、东北亚、欧洲的国际航空物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国际商务服务等产业。

依托综保区、内陆港打造东北亚国际铁路物流门户枢纽。

充分发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保区、内陆港、传化公路港、华南城在加快对外开放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放大哈欧国际班列、中亚班列开行的带动效应,大力发展国际商贸、电子商务、商务服务、会展博览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保税加工产业。

创新新区体制机制。

着力改善外贸发展环境,在全面实施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基础上,逐步向“单一窗口”转变。

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

推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创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技术交易市场,率先推进新区内相关科研院所改革,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发展。

创新金融服务,在人民币跨境结算、外资金融机构设立等方面积极创新,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新区设立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鼓励央企、省属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立财政对新区的投融资支持机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支持新区发展。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建立行政审批清单管理指导和动态调整机制,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

创新新区开发建设运营模式。

统筹推进新区“多规合一”、“园中园”管理运营,探索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企业化运营新机制。

组建新区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大投资效应。

创新生态文明管理制度,推动建立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和生态修复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二节建设临空经济区

抓住“天空开放”进程加快机遇,把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加快发展国际航空货邮运输为突破,以打造外向型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临空型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重点建设“一港、一区、多组团”,把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

航空港区:

规划控制面积28平方公里。

重点建设航空运营服务区、航空物流区、航空公司总部基地、通航运营保障基地、陆空联运集疏中心等设施,加快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飞机维修等产业,成为临空产业的枢纽区域。

临空产业区:

规划控制面积43平方公里。

重点建设临空型高技术产业园区、综合物流园区、临空型现代服务区等,加快发展飞机制造和拆解,民航特种设备等航空制造产业,临空型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物流、航空金融等临空型现代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