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回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60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基础教育回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回顾.docx

《基础教育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回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教育回顾.docx

基础教育回顾

坚持科学发展注重质量提高

继续稳步高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阳高县2004—20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回顾总结

2004年秋季,我县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以二中、三中、晋阳中学、西园中学四所初中学校和西北示范学校、新华学校、培仁学校等八所城内小学的起始年级为试点,率先进入新课程改革,次年秋季,我县进入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全县所有初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

六年多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上下一心、团结努力,特别是基层一线教师的激情投入和不懈探索,我县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制度改革等“四项突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全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社会理解度、认可度和支持度越来越高,学校声誉和教育信誉越来越好。

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主要做法

(一)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六年来的改革实践中,我们针对校本教研这个课改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务本求实、聚力开拓,坚信不懈地做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培训培养教师扎实到位,制度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交流观摩活动成效明显,教师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新课程改革伊始,针对我县教师队伍整体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实施新课程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我们就大张旗鼓地认真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

实践中,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观摩、请进来培训、坐下来学习、静下来思考”的方式,认真完成了通识培训、学科培训、滚动培训、外派培训、大学科小班化培训等工作。

六年来累计培训教师达8000余人次,全县教师平均每人参与3次县级以上的培训。

同时力邀美国学者、现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的秦·苏姗女士、原晋中学院教育系主任韩子平副教授、榆次六中崔计科校长、大同市民盟优秀教师、同煤一中优秀教学骨干和部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等专家学者为我县师生做了多场专题讲座。

并于近年先后组织了阳高县大同大学教科研协作培训会、阳高县专兼职教研人员培训会、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小学教师汉字书写培训会、新分配教师岗前培训会、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暨复习教学研讨培训会、高中青年教师课例展示研讨培训会、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小学语数英骨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会话能力培训、联片教研校本技能培训、“同课异构”课例展示研讨培训、小学“单元重组教学”课堂实验培训等系列活动。

通过培训,不断加深了广大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价值追求的了解认知,对教育宗旨、培养目标、衡量标准和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学生地位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明确、理解越来越深刻、运用越来越实际,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日渐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我们克服经费不足、人员紧缺等困难,先后选派@名@批中小学校长、优秀教师、教研员和管理干部赴北京、广东、辽宁、山东、深圳、海南、太原、榆次、大同、怀仁等地出席会议、实地考察、参加研讨、接受培训,促进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阵容的形成和壮大。

目前,全县已遴选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国家级@人、省市级@人、县市级@人。

广大教师的职业行为越来越规范并正在得到优化,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越来越强,并在工作中得以体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强化服务指导,完善教研网络,创新教研机制,不断提高教科研实效。

校本教研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实施过程的艰巨和困难。

六年来,为了确保全县校本教研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我们制定了《校本教研考核评估办法》,并且在全县范围内以学期通报基层学校组织、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情况,有力地增强了基层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有序的进行。

在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抓好了针对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督查指导工作。

为此,县教育局组建了由教研人员、基地校校长、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的校本研训机制专题项目组,各学校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县项目组负责宏观指导,县教研员包片包学校,校长亲自参与组织校本教研工作,职责明确,上下联动,服务基层。

县项目组在对全县校本教研工作进行督查的过程中,按照课程改革对各级教研部门工作职能的新要求,重点对基层学校的教学教研情况进行现场调研、服务和指导,通过深入基层、蹲点学校、走进课堂,全面了解全县校本教研的发展现状,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指导,促进了全县校本教研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此外,按照将校本教研重心进一步下移至基层学校的工作思路,我们结合全县中小学区域分布、学校规模的现状,在全县范围内构建起了校本教研的三级立体网络,将全县所有中小学划分为@个教研片区,以上下联动的形式、真抓实干的态度,大面积、促深度、见实效地开展以校本研训为主的“联片教研活动”。

片区内的各学校,以学期轮流承担主办方,组织开展教研开放日活动,共同交流新课程实施中的收获感受、经验体会,达到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六年来,“联片教研活动”共举办了@期,累计推出公开课@节,参与教师达@余人次。

同时,按照“中心突破,周边辐射”的校本教研活动原则,我们根据全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开展的实际状况,及时推出并建设市级基地校1所、县级基地校2所、乡镇级的基地校19所,这些基地学校在一定区域乃至全县范围内很好地发挥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典型示范作用。

总之,通过完善各级教研网络,切实发挥教研部门的研究、指导、服务功能,既增强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又提高了学校的课改实践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效实施。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在强化网络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认真抓好校本教研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

依据省市精神要求,结合全县实际情况,我们先后出台了《阳高县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联片教研考核评估办法》、《阳高县中小学校本教研督导检查评价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建立起了兼职教研员工作制度,先后聘用@名优秀骨干教师为县级兼职教研人员,实现了专兼职教研员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补,为全县中小学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同时,全县各中心校、县直学校也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研修制度,初步形成了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确保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

全县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教师专业素质地明显提升。

2006年,在大同市第六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我县22名教师被评为“大同市教学能手”,其中6名教师获得“山西省教学能手”,2名教师在国家级赛讲活动中获奖。

2007年,我县95名教师被评为“阳高县教学能手”,68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评选活动中获奖;在大同市第四批“百千万名师工程”及“三优”评比活动,97人被评为市教学骨干,17人被评为市教学标兵;优质课一等奖2人,二等奖12人;优秀案例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3人。

2008年,我县22名教师被评为“大同市教学能手”,其中,6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教学能手”,2名教师在国家级赛讲活动中获奖;在大同市第五批“百千万名师工程”评选活动中,我县12名教师被评为教学标兵,98名教师被评为教学骨干;在省市2005—2007年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暨表彰活动中,我县有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有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我县有35件教学设计、优秀课例获得大同市有效教学优秀成果奖,10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评选活动中获奖。

2009年,我县65名教师被评为“阳高县教学能手”,在省市“三优评选活动”中,有70件教学设计、优秀课例和65篇教学论文获得大同市优秀成果奖,45件“三优成果”在省级评选活动中获奖。

2010年,。

 

(三)广泛开展各类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

六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通过公开课、研究课、课题研讨会、外出参观学习及教学赛讲等多种形式,加强全县校际间的交流合作,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校的管理水平。

2005年,我们前后组织了“新课程教学评比活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新课程阶段总结会”“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等一系列教学观摩活动,较好地营造了有利于全面推行课改工作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改革热情。

2006年3月,我们在市级基地校新华小学组织召开了“一课多轮”、“多课多轮”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1月,我们组织了“首届青年教师新课程实施综合素质评比活动”评比活动,评比项目涉及“教学导入”“板书设计”“简笔画能力”“知识问答”、“才艺展示”等多项内容,对于促进基层教师坚持跨学科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2007年4月,组织了全县初中学校校长前往榆次六中参观学习,“自主学习工程”正式在全县范围开始推广实施;11月,在阳高三中召开了全县自主有效学习观摩研讨会进一步强化了“自主学习工程”在全县初中学校的推广力度。

2008年4月,我们邀请大同市教研室组织省市级优秀教师来我县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并组织了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同课题赛讲及观摩研讨活动;同月,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全县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暨表彰会议,总结了三年以来“四项突破”工作经验,推广基层学校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并下发了《阳高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8—2010年行动计划》,成立了2008—2010年课程改革专题工作项目组,布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与目标;11月,组织了小学英语“送教下乡”活动和全县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

2009年4月,我们在阳高四中组织了高中学校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赛讲颁奖仪式暨精品课展示活动;在东小村明德小学组织全县小学《数学分层测试》和《攀登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5月和10月,分别在阳高二中和阳高三中组织初中数学、物理“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

2010年4月,我们在西北师范小学组织了阳高县首届“英语周报”杯小学英语教师才艺展示大赛;5月在大白登中心校周官屯小小学召开了“阳高县小学全科教师教学研讨会”;。

 

类似“教学评比”“课堂教学改革观摩”“新课程教学阶段总结”“有效教学研讨会”等这样教学观摩活动,每学年、每学期我们都要不定期举行,每次都有新内容、新要求。

当前,“以问题为中心,以课例为载体”进行“一课多轮”的观摩研讨方式已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成为解决教师教学改革中的面临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广大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和重新定位教学角色,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四)落实常规教学精细管理,推行自主有效学习工程,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常规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与关键,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决定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推动全县学校教学管理由粗放经验型向精细科学型的转变,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007年1月,县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常规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县教育局按照“落实精细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认真抓好了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在全县中小学的落实工作。

首先,要求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将日常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细化分解,做出更明确、更具体、更合理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要求校长带头抓好精细管理,多深入课堂、多参与教学,针对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挖掘原因,及时调整制度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再次,教学考核中,改变以往单纯以成绩衡量的做法,树立质量意识发展观点,多关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点滴收获与成长提高,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六年来,县教育局始终坚持组织每年一次的中小学常规教学专项检查活动,检查中,既重数量,更重质量;既看终点,更看起点,并且通过下发《关于对常规教学专项检查情况的通报》来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学校的整体教学现状。

此外,我们要求各中心校、中学领导要深入教学实际不定期地对常规教学情况进行督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常规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人“心中有制度,行动想制度,达标看制度,进步靠制度”的制度化管理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借鉴他人、为我所用,结合实践、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有目的、分步骤,科学合理地推广实施自主有效学习工程,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地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6年8月,我县就榆次六中的课改经验整理成册,下发到各学校讨论学习,自主有效教学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自主有效教学的课改实验在基地学校正式展开。

2007年2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工程的实施意见》,将自主学习工程开展的重要意义、策略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了精要阐述,下发到各单位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标志着我县推行自主有效学习工程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4月,组织全县初中学校校长前往榆次六中参观学习,餐桌式课堂、学案式作业、五段式教学模式开始走进课堂。

11月,全县自主有效学习观摩研讨会在阳高三中召开,通过经验总结、研讨交流,自主学习工程在各初中学校的开展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2008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召开了“自主有效学习工程”的教学交流研讨会,对各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交流,并对学案式的教学模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实践。

为了保证自主有效学习稳步推进,县教研人员经常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进行调研,及时收集问题,了解情况,与基层教师研讨交流,并给予服务指导。

同时,针对部分农村学校推行自主学习缺乏应有的方法策略,个别教师的教学常规有所放松的现象,于2007和2008年又先后出台了《阳高县中小学有效教学实施方案》和下发了《关于自主有效学习情况的通报》,在肯定基层学校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在推行自主学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此外,还下发了《阳高县“自主有效学习”教学研究课题》,列出了《“自主学习”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35个县级实验课题,要求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自行选题,并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行动研究。

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得薄弱学校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校际差距有所减小,教学现状趋于均衡协调,大大提高了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自主有效学习工程的深入开展。

(五)推行学生自主管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全面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阶段是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奠基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为了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效推行自主学习,我们每年都要针对学生自主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全县“学生自主管理”研讨活动。

近年来,我们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着重探讨农村学校推行自主管理的新思路,为一线教师提供有形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工程”有效深入的开展。

目前,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基层学校普遍重视从学生入学后进行严明的纪律要求开始,着眼行为细节,狠抓习惯养成,有步骤、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不少学校推行班级星级管理的考核办法,建立班级内学习小组比学赶超的竞争机制,成立学生值勤小组直接参与学校管理等等,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磨炼了学生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进取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两课”实施水平,建立健全“两课”实施网络。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是本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难点,也是课改中的亮点。

由于环境氛围、思想观念、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的束缚和制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在当前我县的课改实践中,开展状况相对薄弱和缓慢。

但是,六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地利用县、乡(镇)、校三级培训体系,抓好了“两课”开发实施专题培训工作,从组织领导、课程设置、实施步骤、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规划与安排,不断规范了全县“两课”开发实施的行为方式,同时,建立了中小学常效学习制度,严格管理、强化落实,极大地转变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观念认识,增强了对“两课”开发实施的重视程度,帮助掌握了一些开发课程、开展活动的具体方法,使“两课”的开发实施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实现了由点到面的铺开。

2006年暑期,我县外派教师50多名参加大同市研究性学习教材培训会,聆听北师大教材编写专家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专题讲座,从操作层面领会“两课”的实施要领和方法。

2007年12月,继“全县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之后,我们在阳高二中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观摩研讨活动”,开阔了观摩教师的教学视野,促进了教师进一步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使得“两课”的实施更加灵活多样、便于操作、突出实效。

2007年2月,县科教局局出台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学校在培养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同时,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之一的研究性学习,不失时机地渗透到各科的日常教学当中去,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基层中因此涌现出了不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典型和教学骨干。

西北示范学校、新建路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上规范合理,评价科学,为全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

许多农村学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

王官屯中心校组织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介绍当地地理风貌,宣传当地风俗文化,为全县校本课程的开发先行一步;孙仁堡中学利用每周三课外活动时间,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自我管理、自然科学、成功人生等诸多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阳高二中的“废电池的利用”、阳高三中的“使用洗衣粉的利与弊”、张官屯中学的“开发地下水的利与弊”,下深井中学的“氮肥的合理利用”等研究性学习课题,有布置,有过程,有总结,突出实践,资料齐全。

截止目前,全县共已建立市级实验基地校@所,县级@所,乡(镇)级@所,形成了县项目组——县级实验基地校——乡(镇)级实验基地校三级实验网络。

县教研室设置专职教研员,各中心校、县直学校根据“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指导思想,分学科、分年级也都确定了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专门人员,覆盖全县的“两课”开发和实施网络系统基本形成。

(七)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评价考试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激励因素,具有杠杆作用。

对评价考试制度和方式进行改革是一个敏感、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六年来,我们学习借鉴、反思论证、尝试实践,集中精力攻难关,狠抓评价考试制度的重建和再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县教研室不断完善各个学段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办法,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估的办法》和《初中学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的办法》,把“低分率”正式纳入评价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县几年来的小六学业检测以及初中学业考试实施了考核评价,评价内容更趋多元,评价方法更加科学,有力地引领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2006年9月,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各类考试管理的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考风考纪建设,推动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按照学业考试评价促进教育教学的工作思路,县科教局局在每年度的九到十月份按既定计划如期组织召开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工作会,会上作本年度学业考试质量分析及今后工作安排,剖析问题、总结经验,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明确有效的教学措施。

在2008年小学学业检测中,我们首次将各学校的巩固参考率纳入评价考核范围,实施巩固参考率、均分、全科及格率、低分率四项评价;在2008年初中学业检测中,实施巩固参考率、均分、优生率、提前录取率四项评价。

2009年初,我县下发了《关于对全县初中毕业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通知》,根据各学校的教学现状及办学规模,确定一、二、三类初中学校A等级基础名额比例分别为本校初三毕业生的30%、25%、20%,各学校A等级奖励名额的分配按照“常规教学”“学业考试”“表彰情况”分别追加2%的A等级名额,并且把综合评价A等级作为了阳高一中、四中提前招生录取及阳高一中统招生录取的硬性条件之一,促进了该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随着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全面展开,记录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档案袋”已普遍应用于各初中学校,不少学校推出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内容充实、评价多元,注重激励、发展个性,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积累了真实客观的参照资料。

许多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以各种“奖惩卡”或优良行为、过失行为记录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收到良好效果。

此外,我们在重视各项工作的安排布置、行动落实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各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估。

当前,全县中小学各项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基本形成,每年由县教育局下发的常规性通报有《开学情况通报》《考试组织情况通报》《校园文化建设情况通报》《教研情况通报》《常规教学情况通报》等等,通过及时、客观的通报,分析差距,推广经验、共同提高,整体发展。

二、取得成绩。

(一)传统教育观念受到冲击,思想认识得到转变更新。

六年来,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宣传、强化培训和尝试实践,当下,全县广大教师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人才观、管理观、评价观、质量观和课堂观受到强烈冲击,思想认识已经发生巨大的转变与更新。

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认可、接受和把握,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对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和深刻,对教育、课程、知识、人才等的认识越来越接近本质、接近实际、接近时代发展要求,反对斥责非难和怀疑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声音越来越稀、越来越低,推进素质教育及新课程实施的思想文化基础越来越厚实、越来越来坚实,促进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和优化。

1、学习方式得以转变,学习行为得到优化。

在六年多的课程改革中,通过不断强化的培训与持续推进的学习,在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头脑观念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已经得到确认,学习的权利已经基本交给学生、还给学生。

学习中,学生敢想会想了、敢说会说了,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了,敢于向老师和书本提出挑战了,成长进步与发展的速度加快了,对学校、对课堂、对教师有了亲近感和依恋感。

与此同时,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学习行为正在优化,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和追求的学习方式正在全县各学校的课堂中形成,学生成了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大受益者。

2、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行为得到优化。

学生是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教师则是课程改革的最先受益者。

六年多来,全县广大中小学教师持续“洗脑”“充电”,接受实践的挑战,经受磨练和考验,经历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困扰,遭遇各种非议和阻挠,最终接受了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理念,对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书本与实际的关系及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有了比较科学的理解和把握。

教师们自己解放自己,作为知识化身、课堂中心者的角色已经让位于引领者、参与者、指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教师统治讲坛,独领课堂风骚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所取代,教结论性知识正在为教知识的形式过程所取代,教目标与答案性惟一的课正在为教目标与答案多元的课所取代。

学法研究和指导受到重视,开放式、情感式、体验式、实践式和问题式教学受到鼓励,三维目标的整体把握和达成度越来越好。

3、管理方式逐步转变,管理行为得到优化。

这种转变和优化涵盖全县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两个层面,主要表现为:

管理者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责任决策意识正在增强;制度的、权威的、刚性的管理正在与人文的、人性的、情感的管理同化融合,结为一体,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管住人、约束人的管理正在为管好人、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管理所取代,管理质量和效益越来越明显,并达成了管理即服务、服务即管理的共识;管理的触角已经伸延到了学校、教室、课堂和师生中,更细致入微,更接近客观实际,使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左右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更加协调和谐,增加了管理的文化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