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79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耕作学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作学题库.docx

《耕作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作学题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耕作学题库.docx

耕作学题库

★干燥度:

干燥度=0.16×ΣT

≥10/R。

★宜耕期:

土壤中适于耕作的含水量范围叫做宜耕期。

★免耕法:

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既不用犁、耙耕整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又不在作物生育期间进行任何农具的土壤管理,只在播种前后喷洒化学药剂、除草剂、除虫剂,以及液体肥料的一类耕作方法。

★湿润指数:

湿润指数=P(降水)/PET潜在蒸腾蒸发(PET)。

★复种指数:

指某一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100%。

它衡量耕地每年收获的次数。

★短日照作物:

日照长度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

★生态适应性:

是农作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土地当量比:

在管理条件相同情况下,为获得与间混套作中各个作物同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

★需水临界期:

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

所谓对水的敏感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若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有很不利的影响,以后即使水分供应适宜了,损失也难以弥补。

休闲:

休闲是指农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方式。

茬口:

在作物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xx:

在农田休闲期或作物生育期间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能使土壤表层疏松,形成幂层,能很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地面蒸发。

生态位:

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光合势(xxLAD):

作物生长期内进行光合生产的叶面积与日数的乘积(叶面积指数*光和时间),单位为平方米·日。

生物养地:

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

水旱轮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的轮换种植水稻和旱作物的种植方式。

边际效应:

作物群体的边缘地带由于辐射、通风、养分等条件较作物群体内优越而产生的增长效应。

基本耕作:

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土壤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对等效应:

作物之间通过生物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有利的相互影响,称为正对等效应(化感作用,它感作用),产生不利的相互影响,为负对等效应。

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利用单位体积水分所生产的干物质的产量。

二、判断题

甘蔗耐连作作物。

T

小麦/玉米––水稻是一种三熟制轮作。

T

“田,两岁不起嫁,则一岁休之”,休指农田休闲。

T

翻耕有一定的后效期,我国北方翻耕有2-3年后效期。

T

廖荒是荒地种植几年,弃之不种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T

提高耕地生产力有多种多收(复种),高产多收,光种多收(扩大面积)三种。

T

耕作制度: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T

间混作可提高复种指数。

F

短日照作物一般早春播种,早秋收获。

F

复种要求一定的积温,即复种方式中各种作物所需积温之和。

F

★土壤耕作是通过调节土壤肥力因素而协调土壤肥力条件的。

F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F

★作物的种植制度是作物种植方式的总称。

F

★作物生态适宜区就是作物的种植适宜区。

F

★作物适时收获就是指在作物籽粒产量最大的时期收获。

F

★用地水平取决于人们的技能和认识水平。

T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要求我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办事。

T

★土壤耕作必须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时进行,如果含水量不适宜,则宁可干耕不可湿耕。

T

★三、选择

1.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包括:

(CD)(经济、社会、生态)

A.生产的持续性B.投入的持续性

C.经济的持续性D.生态的持续性E.农业资源的持续性

2.人类社会第一个开创的生产部门是:

(A)

A.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C.刀耕火种D.有机农业E.采集和渔猎

3.现代农业必备的条件有:

(ABCD)

A.物质装备现代化B.技术现代化

①农田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农田物质循环是人类在一定的气候、地质土壤、植被

②农田生态系统固定太阳能必须以物质作为基础,

★2.休闲的概念与意义?

概念:

休闲是指农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方式。

意义:

休闲可以广泛应用于地多人少,劳力不足的地方;地力不足,水肥条件差的地区;旱地小麦后的休闲;杂草猖獗的地块;易受灾的地块。

这样一来,可以积蓄水分;使潜在养分有效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消除杂草。

★3.轮作在现代农业中的意义。

(1)轮作可以均衡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使不同作物互为营养条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1)轮作可抑制土壤病虫害,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3)轮作可防除或减轻杂草的危害。

(4)轮作可调养地力,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化学性状、物理状况。

总之,即使是在现代农业中,轮作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农业增产技术措施。

★4.简述轮作在农业中的作用(意义)。

①轮作有利于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②协调不同茬口土壤营养水分供应;③改善土壤中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调节土壤肥力;④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

★5.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及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作用:

①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②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③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④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⑤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⑥减少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

增加途径:

①增施有机粪肥;②提倡秸秆还田;③粮肥轮作、间作,用地养地相结合;④栽培绿肥;⑤旱地改水田。

★6.连作的危害?

危害的消除途径?

危害:

(1)化学原因:

①营养物质的片面消耗;②根系分泌对本身有害的物质。

(2)物理学原因:

土壤物理性状恶化。

(3)生物学原因:

①杂草严重;②病虫害的蔓延加重;③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变化。

消除途径:

(1)化学技术:

①水肥管理:

补充营养物质(玉米、锌);用养平衡(甘薯、有机肥)。

②农药使用:

除草、抗菌、杀虫(瓜、菜)。

(2)品种更换:

轮换抗病品种(瓜、椒)

(3)农业技术措施:

轮作,轮耕(棉花、瓜)

(4)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

★7.在高秆和矮秆作物组成的间作中,对高秆作物为什么要采用“挤中间,空两边”的技术?

高位作物采用宽窄行、带状条播、宽行密株的一穴多株等种植形式,做到“挤中间,空两边”。

即①以缩小高位作物的窄行距和株距(或较宽播幅)保证要求的密度,以发挥密度的增产效应;②用大行距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的边行优势,并减少矮位作物的边行劣势。

★8.如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如:

由每年种一茬改为种二或三茬;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如:

合理密植,套种、间作;

(3)控制光照强度;

(4)适当增加CO2供应:

大田中要正其行,通其风,适当增施农家肥、碳酸氢氨,温室中可以适当增施农家肥、碳酸氢氨、使用CO2发生器;

(5)适量供应必需的矿质元素;

(6)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9.根据我省土壤水分年变化规律,应采取什么土壤耕作措施蓄水保墒?

★10.根据旱地土壤水分年变化规律,应采取什么土壤耕作措施蓄水保墒?

我国北方农业地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干旱,因此夏秋季的主要任务是蓄水,冬春保墒。

①夏季宜在雨季之前进行深耕晒垡,增强耕层包蓄水的能力。

通过深松耕打破犁底层,利于降水下渗,起到增加耕层土壤持水性能的作用。

秋季采用翻耕措施可以接纳、积蓄伏秋季降雨,减少地表径流,对贮墒防旱有显著作用。

②冬春旱季,采用耙耱镇压防止蒸发。

春播后出苗前耙地,破除板结,保蓄耕层土壤水分;耙后耱地可防止透风跑墒;镇压结合中耕,压实耕层,使地面呈疏松状态,减轻水分蒸发,镇压保墒。

还可通过秸秆覆盖起到保墒的作用。

★11.农业生产既然是利用太阳能,为什么要加强土壤的水肥气热管理?

虽然农业生产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质的过程,但是农作物着生的基础是土壤,土壤肥力的四大组成因素—水、肥、气、热对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水分:

土壤水分是农田植物与其环境间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媒介;土壤水分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和通气状况,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土壤水分移动过程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动及形态;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总之,在农业生产上,只有协调好土壤的肥力状况,才能更好地促进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使植物达成高产优产的目标。

★12.既然轮作好,为什么生产上连作能与之长期共存(连作的应用,必要性,可能性)

连作指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1)连作应用的必要性。

①社会需要决定连作:

粮棉糖等作物的国民经济需求量很大,不实行连作便满足不了全社会对这些农产品的需要。

②资源利用决定连作: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最适宜作物的连作栽培。

③经济效益决定连作:

有些作物虽然不耐连作,但由于种植的经济效益高需要进行连作。

④作物结构决定连作:

在商品粮棉蔗基地,这些作物在轮作计划中占绝对比重,因此常出现连作。

(2)连作应用的可能性。

①作物耐连作特性允许连作:

品种特性决定其可以连作,如水稻,玉米。

②新技术推广应用允许连作:

a.物理技术:

土壤消毒,嫁接;b.化学技术:

平衡施肥,药剂;c.农业技术:

水旱熟制连作。

③间,套作养地作物:

在主作物中间间套作豆类或绿肥作物。

④增施有机无机肥料。

★13.简述间套作增产技术措施。

(1)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作物品种巧搭配)

①不同形态作物搭配:

“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一斜一平;一深一浅”

②不同生态型作物的搭配:

“一xx,一禾一豆…”

③不同生育期作物的搭配:

“一长一短,一早一晚”

④经济效益:

间混套作效益要高于单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2)确定合理的田间结构(田间结构巧配置)

①密度

高位作物采用宽窄行、带状条播、宽行密株的一穴多株等种植形式,做到“挤中间,空两边”,即以缩小高位作物的窄行距和株距(或较宽播幅)保证要求的密度,以发挥密度的增产效应;用大行距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的边行优势,并减少矮位作物的边行劣势。

高要密,矮略稀;挤中间,空两边;保主作,收次作;促互补,抑竞争。

②行数与幅宽

间作作物的行数,要根据计划作物产量和边际效应来确定,一般高位作物不可多于而矮位作物不可少于边际效应所影响行数的二倍。

即:

一般处于高层的作物的幅宽应尽量窄些,以发挥边行优势;而处于低层作物,应适当宽些,以减轻边行劣势。

即:

“高要窄,矮要宽”。

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等于行距×(行数-1)。

③间距

④带宽:

指间套作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

由各作物幅宽和间距组合而成。

⑤行向

(3)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栽培技术巧管理)

(1)因地种植;

(2)播种期的调节;

(3)加强田间管理

14.简述xx作物布局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源,可将经常灌溉与补充灌溉以及耐旱作物,以水源为中心,作同心圆布局。

水稻、小麦、玉米和蔬菜等要求灌溉次数多,灌溉定额大放在第一圈以便有水分保证供应;需水较少的棉花、大豆等放在第二圈,在关键时期趁第一圈作物灌溉的间歇补充性灌溉;第三圈则离水源较远,为保证第一、第二圈作物所需的水源,这里可安排耐旱的花生、高粱、芝麻等作物。

15.某地≧10℃的积温为5000℃,日积温≧10℃期间的降水为500mm,请计算干燥度,并判断为什么地区。

干燥度半干旱

注:

<0.49为很湿;0.50―0.99为湿润;1.00―1.49为半湿润;1.50―1.99为半干旱;2.00―3.99为干旱;4.00为很干旱>

16.简述免耕法的优缺点

优点:

①防止侵蚀。

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渗水性。

③提高土壤有机含量,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

④节约成本。

⑤农耗时间少。

缺点:

①由于覆盖,地温较低(石砾覆盖的除外),导致播种出苗推迟。

②病、虫、鼠、草害增加。

③影响有机肥、化肥、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肥料利用率低。

④多年少免耕后多数土壤有变紧实的趋势。

⑤耕作表层(0-10cm)富化而下层(10-20cm)贫化。

17.为什么间套作可以促进地下因素的互补

(1)利用不同的根系分布,充分利用土壤表层和下层的土壤因素。

(1)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与品种。

①要充分利用休闲季节,根据休闲季节的长短以及气候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

②用短生育期作物,或对生育期要求不很严格的作物替代长生长期的作物。

③要注意作物之间的xx作用及互利作用。

④品种搭配:

a.作物生长季节充足的地区应尽量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类型。

b.生长季节紧张的地区宜选用早熟高产品种。

c.选择可抗避当地灾害性天气的品种。

(2)xx解决季节矛盾.

①改直播为育苗移栽,缩短本田期;

②留头再生。

③运用套作技术:

在前作收获前20~40天,于行间、株间或预留行间直接套播或套栽后作物。

④及时播种收获,减少农耗、促进早熟前作及时收获,后作及时播种,乙烯利、地膜运用等.⑤实行晚播:

可通过适当增加密度、加大播种量的办法实行晚播。

(3)合理密植以多取胜:

复播作物生育季节短,应加大密度,以多取胜。

(4)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早熟丰产重施底肥,早追肥;后作物早间苗、早中耕、早追肥、早灌水,一促到底。

19.为什么说多熟种植是提高耕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多熟种植指的是在一块土地上种植两种或几种作物,是作物种植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集约化,它包括复种、间套作两个方面。

前者以充分利用时间为目的,后者则侧重于空间的利用。

依靠土地发展农业、提高产量有三条途径:

扩大耕地面积,广种多收;提高作物单产,高产多收(栽培集约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多种多收(种植集约化)

(结合复种和间套作效益原理分析)

20.某地≧10℃积温4500℃,计划冬小麦收获后复种玉米,已知冬小麦、玉米需≧10℃、1600℃、2600℃农耕期平均积温为700℃,问该地能否复种玉米,该地是什么孰制。

答:

1600+2600+700>4500所以不能一年一熟

21.一般情况下为什么要破除犁底层?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创造和保护犁底层?

犁底层对土层深厚的农田,不利于将水分深贮在心土层,并有造成耕层渍水的危险,对盐碱土壤更为不利,因此一般情况下要要破除犁底层。

而对于薄层土、沙砾底易漏土壤来说,犁底层有保水、保肥,减少渗漏的作用。

22.试论述建立土壤耕作制的原则。

(1)建立土壤耕作只要善于发挥当地气候优势与突出地缓冲期后的劣势。

(2)适应当地的地势与土壤类型。

(3)土壤耕作制应适合个茬作物高产的播种方式。

(4)土壤耕作至应有利于系统控制杂草的生长和繁殖。

(5)土壤耕作制与生产条件相适应。

(6)尽量降低土壤耕作制的作业成本。

六、解释★1、解释“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干湿的所为佳。

若水旱不调,宁燥勿湿。

耕作地势高的田地,无论春秋,土壤的干湿程度必须恰到好处。

如果出现干湿不协调的情况,宁愿等到其干燥也不要等到其湿润的时候(再种植)。

在干燥的情况下耕种,虽然土被晒得开裂,一旦下雨,土地干燥的情况就可以得到缓解了。

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耕种,不利于耕作,结果只能截然相反,连续数年都不会有好收成。

谚语曰:

“如果土壤中水分太大就不适宜耕作,硬要去做不如回家休息。

”《齐民要术》还主张秋耕要深,深耕细作利于容纳水分和熟化土壤;春耕要浅,防止使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湿度受到影响。

耕作要求精细,一般不扰乱土层,最好把秋季深耕细作和施加绿肥结合起来,强调耕后必须平整土地.强调的是耕作田地必须根据土壤的水分含量的多少而及时耕作,而且还要做到精耕细作。

★2、如何理解“天的潜力大,地的限制性大”,大面积生产通常是“地限制了物,物又限制了天”的论述?

作物生长往往是各种生态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土壤肥力状况和地貌是作物播种的直接限制条件。

而作物的种植布局情况,又对气候条件(温度、适度、光照、CO

2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解释我国北方地区一般“伏耕优于秋耕,秋耕优于春耕”

我国北方地区伏秋耕比春耕更能接纳、积蓄伏秋季降雨,减少地表径流,对贮墒防旱有显著作用。

伏秋耕比春耕能有充分时间熟化耕层,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更能有效地防除田间杂草,并诱发表土中的部分杂草种子。

盐碱地伏耕能利用雨水洗盐,抑制盐分上升,加速洗盐效果。

此外,伏秋耕能充分发挥农机具效能,播前的准备工作也有充分的时间,赢得生产的主动权。

总之,就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及生产条件而论,伏耕优于秋耕,早秋耕优于晚秋耕,秋耕优于春耕。

春耕的效果差是由于翻耕使土壤水分大量蒸发损失,严重影响春播和全苗。

七、论述

1.结合实际谈谈我省南中北灌溉条件下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

省内气候特点是: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分布东多于西,南多于北,山地多于盆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水强度大。

年平均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灌溉方式由北向南限制性减小。

省北:

温带草原地带。

年平均气温3.5~7℃,年积温2600~3600℃,≥10℃年积温2200~3200℃,≥10℃积温日数130~165天,年降水量370~400毫米,无霜期100~130天,灌溉多采用喷灌(手移式)、畦灌。

农作物以春小麦、马铃薯、莜麦、胡麻等温寒作物为主,种植方式一般为单作、间作和混作,耕地利用率较低,熟制一般为为一年一熟制。

省中:

北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亚带。

年均温7~12℃,≥10℃年积温3200~3600℃,≥10℃积温日数165~180天,年降水量450~650毫米,灌溉方式有畦灌、沟灌等。

农业植被暖温作物以玉米、谷子、高梁杂粮为主,种植方式除了有单作、间作和混作外,还有套作,其中套作极大地提高了复种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能力高,熟制一般为两年三熟制。

省南:

南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亚带。

年均温12~14℃,≥10℃年积温3600~4600℃,≥10℃积温日数180~210天,年降水量450~650毫米,无霜期180~205天,灌溉方式有沟灌、淹灌、漫灌等。

农业植被温热作物以中早熟棉、冬小麦、花生,可复播玉米,种植方式较为多样,间、套、混作等并行,充分地利用了土地及气候资源,熟制一般为一年两熟制。

★2.试述种植结构调整(作物布局)的意义、原理与途径。

意义:

(1)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2)适应国内及国际市场的需求;

(3)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增进农民收入,充分吸纳农民就业。

原理:

根据当地的气候因素,尤其是热量和水分,结合当地地学因素,即母质、土壤、地貌,并考虑各作物的经济效益,来制定合适的作物布局方案,进行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

途径:

通过间混套作、复种、轮作连作的途径,进行种养结合。

★3.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带来的好处:

①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②有利于为我国创造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

③有利于xx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④有利于我国分享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成果,准确及时的制定和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⑤有利于我国结合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农业技术。

⑥有利于xx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⑦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

可能的危害:

①在市场准入方面,自1992年以来,我国已进行了5次较大幅度的降税。

若继续降税,加上我国关税结构等问题,可能引起进口农产品涌入国内,冲击我国农业发展。

②在出口补贴方面,中国在入世谈判中已承诺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这对部分农产品的发展将产生影响。

③动植物卫生检疫方面,我国农产品多年来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故有毒物质残留较严重,一旦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按轨,必然影响出口数量。

④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产品成本刚性上涨,以及供求缺口的存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国内价格曾一度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部份农产品已丧失了比较优势。

⑤农业贸易自由化所引起的世界价格的回升,必将增加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外汇支出,有可能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产生严重冲击。

4.如果你是一个农业生产规划的负责人,你是如何安排样本地区的作物生产。

(作物布局问题)

(一)明确对产品的需要:

自给性需要与商品性需要

(二)xx条件、掌握情况

1.自然条件:

光、热、水、地貌、土地、土壤、植被、作物、灾害

2.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

肥料、能源、机械、市场、价格、政策、交通、科技水平

3.掌握情况:

现有种植制度、历年演变情况、产值、收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

(四)种植适宜区的划分

(五)作物生产基地与商品基地的确定

(六)作物组成的确定

(七)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

(八)可行性鉴定

(九)实施

5.试述xx间作大豆的增产效益

玉米大豆间作是禾本科与豆类作物间作中典型的组配类型。

玉米属禾本科,须根系,植株高,叶片窄长而上冲,

(2)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的互补,提高了对土壤因素的利用率,促进用养结合

(3)利用时间互补,延长光合时间

(4)边行优势

(5)间混套作可以起到抗灾保收

(6)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互补关系

6.土壤耕作措施选用的依据

①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是进行土壤耕作的最基本的依据:

作物要求土壤有深厚的活土层,而且固液气三相比适当,要求土壤内没有有毒物质,及杂草、病虫危害

②气候条件是土壤耕作时必须考虑的主要依据a干湿交替与冻融交替作用;b水蚀与风蚀;C降雨与蒸发:

保住夏秋降雨可以防止春季干旱,土壤中的水分可以通过蒸发散失

③土壤特性:

包括土壤的沙粘程度、土壤盐碱度及地形因素等

④农业生产的其它技术措施也要求有相应的土壤耕作措施的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如浇水、施肥等

综上所述,土壤耕作是以土壤为基础,以农机具为手段,以调节土壤肥力条件为中心,以作物高产稳产为目的的一项农业技术措施,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因气候制宜,因作物而宜的原则(看天、看地、看庄稼)。

此外,还要考虑耕作措施之间的关系(贵在配套),耕作的成本(经济效益),机具的耕作质量等,力求以最少的耕作次数,满足作物需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八、计算

★1.一冬小麦品种在某地种植,其发芽率为80%,田间出苗率为80%。

按照田间基本苗12万株/亩的要求播种。

收获时测得亩穗数30万穗,平均穗粒数25粒,千粒重40克,收得禾捆(即脱粒前地上部分)重750公斤/亩。

问:

(1)该地该品种的播种量(公斤/亩)。

播种量(Kg/亩)=(基本苗数×千粒重(g))/(发芽率(%)×种子净度(%)×出苗率(%)×1000×1000)=(1200×40)/(80%×80%×1000×1000)=7.5Kg/亩。

(2)该地块小麦的亩产量(公斤/亩)。

亩产量(Kg/亩)=每亩穗数×平均穗粒数×千粒重(g)/1000=3000×25×亩。

(3)该品种的经济系数。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00÷750=0.4

(4)若该地年太阳辐射量为130大卡/cm2,该品种干物质产热率为4.5大卡/克,请计算年光能利用率(%)。

-72

由1㎝2=1.5×10亩得:

750公斤/亩=0.1125g/㎝。

2光能利用率=(生物产量×干物质产热率)/(年太阳辐射量)×100%=(0.1125g/㎝×4.5大卡/克)/(130大卡/cm2)×100%=0.4%

(5)若该地块小麦和玉米带状套种,玉米产量为400kg/亩;而它们以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