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806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内容标准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内容入手,进而讲述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两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第一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和“活动”教学,在第二个标题里设置了“活动”教学,在课后设计了“自学窗”。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在地工业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绘制图表,

分析该区域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

通过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他们对人地协调的理解。

综合思维:

重视案例教学法,教学中可以使用教材提供的案例,或者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实例,也可以由教师自己编制案例。

依据教学目标,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空间推理的方法,探究工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及其变化。

借助案例的分析和迁移应用,提高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重视运用地图和活动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工业生产的区域差异,世界各地工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及其变化,通过这些活动落实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

组织学生开展对工业生产所在地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绘制图表,分析该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

通过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他们对人地协调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及其变化。

2.难点:

结合实例,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归纳与演绎、小组合作、综合分析六、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并不陌生,但该学科的学习运用到多学科知识,科学性强。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中去。

七、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ppt课件;

生收集本地区工业生产区位因素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

问题提出,导入新课。

1.生阅读教材第63页图3.16“某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线”。

2.师谈话:

“1969年,根据政府决策,某汽车公司工厂选址在湖北武当山北麓的十堰市。

2006年,公司总部迁到武汉(图3.16)。

为什么该汽车公司要将总部从十堰迁到武汉?

3.提出问题。

上述例子中运用到的知识,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两个问题:

①工业区位因素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②工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变化的?

环节二:

生查找资料,自主学习。

1.生查找阅读教材p63——69页图文资料,并对资料归类。

(1)工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

P63——66页文字内容及图片。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P67——69页图文内容。

2.收集其他资料并归类。

环节三:

师借助案例分析示例、点拨、启智。

1.师出示案例材料一:

p66页“上海某石油化工厂的选址”图。

师讲解:

①材料中影响化工厂选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分为几类?

②除了图中列出的外,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的还有哪些?

2.师出示案例材料二:

p68图3.23“日本主要钢铁工业分布”。

师分析讲解:

①影响日本早期钢铁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②影响日本现代钢铁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环节四:

生小组合作探究。

1.生分小组,利于已收集资料,交流资料,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合作探究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②农业区位因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小组间交流与分享探究成果。

环节五:

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

1.在各组探究交流基础上,各组推荐代表汇报,师指导性讲解。

2.师生互动,归纳知识体系。

(1)工业区位因素主要内容:

①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水源、地形。

②人文因素:

经济、环境、政策法规、文化、个人偏好等。

(人文因素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工业区位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多种因素,作出合理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的影响相渐弱,对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影响日益增强。

环节六:

拓展运用、提升。

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7、69页“活动”内容,参与实践活动,讨论交流活动结果:

1.分析XX家具产业集聚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

2.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九、说板书设计。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