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814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docx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

 

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测绘教研室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报告单

实习名称:

实习成绩:

专业班级:

姓名: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实习周数:

实习目的:

实习内容:

个人小结:

班级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20年月日

一、教学实习目的

野外教学实习是在课内学完了控制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后,模拟或结合实际生产任务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践。

通过3周时间的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行控制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对野外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检查和计算。

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实习任务与程序

(一)测区范围

东河区西二街小区。

(二)实习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共计3周。

(三)实习任务

每个实习小组在3周时间内,须完成一项二等高程控制测量任务和一项四等以上的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

实习技术指标及作业限差主要按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技术要求执行。

1.平面控制测量

布设并观测四等导线及数据的后续处理。

2.高程控制测量

进行三等水准测量及四等三角高程测量及数据的后续处理。

3.实习报告的编写。

(四)实习程序及时间分配

序号

项目

实习内容

时间

备注

1

准备工作

实习动员,仪器工具的借用,熟悉仪器,仪器的基本检查。

1天

按规范要求进行仪器检校

2

控制网的

布设

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控制网方案,分组完成实地踏勘、选点与埋石,做点之记。

1天

每个学生参加,并作好点位略图

3

导线外业

观测与三角高程测量

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外业观测,保证每站工作检核无误后方可离开,若发现数据有问题应立即重测。

4天

取得四等导线的合格观测成果

取得四等三角高程的合格观测成果

四等水准级别的三角高程测量。

4

观测成果的检查与概算

依几何条件进行导线网全部外业观测成果的检查与验算。

1天

观测成果的检查.对超限观测值的重测.

计算各点的三角高程

5

精密水准

测量

每个学生不少于4个测站的单程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

3天

取得合格的观测成果

水准路线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和成果表的编算。

1天

计算各点水准高程并与三角高程相比较

6

成果整理

整理外业观测数据资料,准备控制网的平差计算。

1天

成果完整

7

仪器操作

考核

水准仪测高差,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离、三角高程。

2天

测站观测与记录计算合格

8

实习报告

书写实习报告,整理上交。

1天

内容齐全并书写认真

合计

15天

三、实习内容与步骤

(一)动员报告、布置任务

由实习指导教师布置实习任务,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正确认识实习的重要性,并加强人身安全与仪器安全教育,制订实习守则和公约。

(二)平面控制测量

1.测区踏勘与控制点选点

本次实习任务是在首级控制网下布设一条穿过测区的四等附和导线,以满足施工的需要,各测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自己的控制点,并作永久性标记,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②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③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④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⑤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

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2.水平角测量

⑴仪器校验

①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1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DJ2型不得超过一格。

②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DJ1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DJ2型不得大于2″。

③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④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DJ1型经纬仪不得超过0.3″;DJ6型不得超过1.0″。

⑤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DJ1型经纬仪不得超过10″;DJ2型不得超过15″;DJ6型不得超过20″。

⑥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mm。

⑵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①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②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全部测回宜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

③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不得超过1格;气泡偏离接近1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

④在观测过程中,两倍照准差(2c)的绝对值,DJ1型经纬仪不得大于20″;DJ2型不得大于30″。

⑤当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共同方向之间的角值互差应不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⑥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在观测过程中某些方向的目标不清晰时,可以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

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观测方向数的1/3,放弃方向补测时,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可只联测零方向。

如全部基本测回测完,有的方向一直没有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⑦四等以上导线水平角观测,应在总测回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应等于360°,其误差值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两倍,一级以下导线可只测右角。

⑧当联测高标架或不稳固的控制点时,应测定归心元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圆筒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

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它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

角度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⑨水平角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等级

经纬仪

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中两倍照准差(2c)较差(″)

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

四等及以上

DJ1

1

6

9

6

DJ2

3

8

13

9

一级及以下

DJ2

12

18

12

DJ6

18

24

注: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较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内相邻测回进行比较。

⑶水平角观测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重测,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2c较差或同一方向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②零方向的2c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时,该测回应重测。

③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本站方向数的1/3时,该测回应重测。

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该站应重测。

④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等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真分析,择取测站整站重测。

⑷水平角观测结束后,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①三角网测角中误差

(4.1.6-1)

式中:

mβ——测角中误差(″);

W——三角形闭合差(″);

n——三角形的个数。

②导线测角中误差

按方位角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

(4.1.6-2)

式中:

fβ——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计算fβ时的测站数;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按左、右角观测的导线测角中误差:

(4.1.6-3)

式中:

△——测站圆周角闭合差(″);

n——三角形的个数。

3.距离测量

⑴测距的作业要求

①测边时应在成像清晰、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雨、雪和大风天气不宜作业,不宜顺光或逆光且与太阳呈小角度观测,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太阳。

②当反光镜背景方向有反射物时,应在反光镜后方遮上黑布。

③测距过程中,当视线被遮挡出现粗差时,应重新启动测量。

④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⑤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采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

⑥当测四等及其以上的边时,应量取两端点的测边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

测量温度时应量取空气温度。

通风干湿温度计应悬挂距地面和人体1.5m以外的地方。

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受阻。

⑦当测距边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倾斜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下表中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网等级

测距仪精度等级

观测次数

总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单程各测回较差(mm)

往返较差

二、三等

1

1

6

≤5

≤7

8

≤10

≤15

四等

1

1

4~6

≤5

≤7

4~8

≤10

≤15

一级

1

2

≤10

≤15

4

≤20

≤30

⑵测距边的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气象改正,应按所给定的图表或公式进行。

②加、乘常数的改正,应根据仪器检测结果进行。

③测距仪与反光镜的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应按下式计算:

用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计算:

(4.1.7-3)

用观测垂直角计算:

(4.1.7-4)

(4.1.7-5)

式中:

DP——测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棱镜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m);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

h——仪器与反光镜之间的高差(m);

a——垂直角观测值(″);

f——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改正值,不论仰角或俯角,f恒为正值;

K——当地的平均大气折光系数;

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⑶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①往返测距单位权中误差:

(4.1.7-6)

式中:

μ——往返测距单位权中误差(mm);

d——各边往返距离的较差(mm);

n——测距的边数;

p——各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其值为1/

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

仪的标称精度计算。

②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4.1.7-7)

式中:

——第i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mm);

Pi——第i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⑷水平距的归算及投影变形改正,按下列公式进行

①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按下式计算:

(4.1.8-8)

式中:

——测距边两端点平均高程面的水平距(m);

D——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长度(m);

——测距边两端的平均高程(m);

HP——测区平均高程(m);

——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的法截弧曲率半径(m)。

②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按下式计算:

(4.1.8-9)

式中:

D1——归算到参考椭球体面上的测距长度(m);

hm——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球面的高差(m)。

③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按下式计算:

(4.1.8-10)

式中:

D2——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m);

Rm——测距边中点的参考椭球平均曲率半径(m);

Ym——测距边中点的横坐标(m)

△y——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增量(m)。

⑸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内业计算数字取位

等级

观测方向值及各

项改正数(″)

边长观测值及各

项改正数(m)

边长与坐标

(m)

方位角

(″)

四等及以上

0.1

0.001

0.001

0.1

一级及以下

1

0.001

0.001

1

(三)高程控制测量

本次高程控制测量部分由三角高程和水准测量组成,使用三角高程对现有控制点进行高程控制;使用水准测量方法联测所有测区内水准点以及控制点,最终对三角高程结果和水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水准测量

等级

水准仪

型号

视线长度(m)

一站视差

(m)

累计视差

(m)

黑红面读数差(mm)

高差

之差

(mm)

观测次数

闭合或附和差

(m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和或

环线

二等

DS1

50

1

3

0.5

0.7

往返测

4

三等

DS1

75

2

5

2

3

往返测

往测

12

DS3

往返测

四等

DS3

100

5

10

3

5

往测

20

(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观测结果的重测和取舍

①观测结果超限必须进行重测。

②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必须立即重测,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点起重测。

③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必须重测,重测后应选用往返合格的成果。

如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④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或附合路线的环线闭合差在计算高差中误差M△或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MW超限时,应先对路线上闭合差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

M△和MW按式(4.2.6-1)和式(4.2.6-2)计算:

(4.2.6-1)

(4.2.6-2)

式中: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R——测段长(km);

n——测段数;

W——水准路线经过各项修正后的环线闭合差(mm);

N——水准环数;

F——水准环线周长(km)。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

①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采用高一级的水准测量联测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作为三角高程测量的起闭依据。

②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视距长度不得大于1km,垂直角不得超过15°。

高程导线的最大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路线的最大长度。

③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

测距边

测回数

垂直角测回数

指标差

较差(″)

垂直角较差(″)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

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三丝法

中丝法

四等

DJ2

往返各1

3

≤7

≤7

五等

DJ2

1

1

2

≤10

≤10

注:

D为光电测距边长度。

④对向观测宜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大地折光差的影响。

⑤仪器高度、反射镜高度或觇牌高度,应在观测前后量测。

对于四等测量应采用量杆量测,其取值精确至1mm,当较差不大于2mm时,取平均值;五等取值精确至1mm,当较差不大于4mm时,取平均值。

⑥内业计算时,垂直角度的取值应精确至0.1″,高程的取值应精确至1mm。

四、实习注意事项

1.在实习期间各实习小组必须对仪器装备妥善保管,爱护使用,交接时按清单点数。

2.每天出工前和收工后,组长负责清点仪器装备数量和检查仪器装备是否完好无损,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每次出发作业前,应检查仪器背带、提手、仪器箱的搭扣是否牢固,乘车时应将仪器抱在身上。

4.从仪器箱内取用仪器时,应一手握住仪器基座,一手托住仪器支架,从仪器脚架上取下仪器放回箱内时,也应这样做,并将仪器按正确位置放置。

5.仪器安置在测站上时,始终应有人看管;在野外使用仪器时,不得使仪器受到阳光的照射;暂停观测或遇小雨时,首先应把物镜罩盖好,然后用测伞挡住仪器。

6.使用全站仪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和搬运。

7.每天实习收工后,应及时整理当天的外业观测资料,并做好资料的保管。

五、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结束后,每人应编写一份实习报告,要求内容全面、概念正确、语句通顺、文字简练、书写工整、插图和数表清晰美观,并按统一格式编号并装订成册,与实习资料成果一起上交。

   实习报告按以下提纲编写:

   1.序言

   实习(或作业)名称、目的、时间、地点等(本表格第一页)

   2.测区概况

   测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居民、气候、地形、地貌等概况,测区已有测绘成果及资料分析与利用情况、标石保存情况等。

(本表格第一页)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简要叙述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中的各项主要工作:

   

(1)平面控制网的选点原则及导线网略图;(表中附)

   

(2)原始记录文件;(表中附)

   (3)控制点成果表;(表中附)

   (4)观测成果质量分析(观测中出现问题及误差产生原因总结)。

(表中附)

   4.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1)三角高程及水准原始记录表;(表中附)

(2)三角高程计算表(表中附)

   (3)高差配赋表;(表中附)

   (4)观测成果质量分析。

(表中附)

5.控制测量成果表;(表中附)

   6.实习总结(实习中发生、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实习收获,体会及建议)  

六、实习成绩考评

   实习结束前,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习中所表现的意识和品质,完成实际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独立工作能力的大小,实习报告的质量等五项内容,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考评记分。

1.考查的依据是:

实习中的表现,出勤情况,对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作业技术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质量,所交成果资料以及对仪器工具爱护的情况,实习报告的编写水平等。

2.考查方式:

在实习中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于实习结束后进行仪器操作考核。

3.成绩评定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凡违反实习纪律、缺勤天数超过实习天数的三分之一、未交成果资料和实习报告、甚至伪造成果者,均作不及格处理。

在实习中表现突出,认真负责、技术熟练,具有创新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实习报告数据完整充分,准确地反映客观规律者,成绩为优。

虽无创新能力,但工作认真,实习报告编写完整、数据真实、准确者为良。

工作一般,能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报告质量稍逊于良者成绩为中。

其余的能勉强完成实习任务者为及格。

七、实习总结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