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923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建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之间的矛盾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磷、铅锌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

拟定的课题是“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条件”。

小组成员作了具体分工,其中张华、刘晓两位同学负责田纳西河流域气候条件的分析。

结合以下材料,请你帮助两位同学完成调查、研究结论。

材料一 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图。

材料二 田纳西河干流剖面图。

材料三 田纳西河流域纳什维尔市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对洪水泛滥是否有加剧作用?

(2)图乙中流域内小镇诺克斯维尔与帕迪尤卡之间河流落差约为__________米,图乙中A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山脉。

(3)结合材料三,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降水特点,并分析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对农业发展和河流航运的影响。

(4)分析田纳西河的水系有何特点,其水量的变化对航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怎样才能改善田纳西河的航运条件?

答案 

(1)有加剧作用。

 中上游流经降水充沛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河流流量大且汇水快;

而下游则流经密西西比平原,地势低平,河水排泄不畅,极易发生洪水。

(2)160 山地 阿巴拉契亚

(3)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气候。

降水特点:

全年降水较多,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影响:

①水热季节组合差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成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②影响河流水量、水位的稳定性,给航运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4)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但是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

在径流量

小的枯水季节因水位过低影响航运的顺利进行。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和大坝的方法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改善田纳西河的航运条件。

方法技巧 如何判断某条河流水力资源是否丰富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

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就越丰富;

二是河流落差的大小,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就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过程

1.开发治理前存在的问题

(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

(2)航运条件差,航运交通困难。

(3)生态破坏严重:

由于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洪水泛滥,造成土地贫瘠,田园荒芜,人口外流。

2.开发治理过程

治理基础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治理

治理目标

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治理后

工农业发达,环境优美,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1.分析下图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采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

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

大量排出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20世纪初,田纳西河流域为美国最贫穷地区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长期过度垦殖、滥伐森林,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洪灾频繁,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也仅限于航运,但航运条件差,航运交通困难。

这些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当时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3.参照下图分析,田纳西河综合治理可带来哪些综合效益?

答案 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洪涝灾害,促进可持续发展;

获得充足电力;

改善航运条件;

旅游业和养殖业迅速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等。

反思归纳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过程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A支流的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C.汛期河水含沙量大D.河流结冰期较长

2.下列关于B、C两支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B支流可重点发展航运

B.对于B支流可重点开发水能,发展旅游

C.B、C两支流相比,C支流更易开发水能

D.C支流流域可发展山地探险旅游

3.下列不属于图2中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是(  )

A.湖泊面积缩小B.下游洪灾威胁加重

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壤肥力增加

答案 1.D 2.B 3.D

解析 第1题,根据图3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结冰期,夏季降水较多,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

由图1中等高线可知A支流处在低山、丘陵地区,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图可知,A支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且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有岩石裸露,易引起水土流失,故河水在汛期的含沙量较大。

第2题,根据图1和图2可知,B支流主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流域内有瀑布和果园,可开发水能和发展旅游业;

而C支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且联系了众多居民点,可以发展航运。

第3题,仔细对比地形图和10年后的土地利用状况图,可发现河流上游坡地开垦现象严重;

湖泊面积也在缩小,湖滨地带成为农田,这是由于围湖造田造成的。

毁林开荒、开垦陡坡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再加上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使其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加剧洪涝灾害。

教材P42 探索

提示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1600亿元。

为根治水患,政府制定了32字方针,是从全流域治理观点出发的。

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

中游加强蓄洪、泄洪工程,如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

中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干堤等。

同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如以工代赈、移民建镇。

教材P43 读图

提示 田纳西河全长1600千米,流域包括田纳西州的全部和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亚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和肯塔基州的一部分,面积10.5万平方千米。

流域内地形起伏,河床比降大。

对本区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进行合理的综合开发利用。

知识小结

1.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东南部

B.是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

C.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东坡

D.在肯塔基附近注入五大湖

答案 A

解析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注入俄亥俄河。

2.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荒漠化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而棉花对地力的消耗较大,所以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会造成土地退化、肥力下降、土壤贫瘠,但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流域,下表为该流域四个河段平均坡度表。

读图表完成3~4题。

河段

平均坡度

0.085

0.125

0.045

0.002

3.落差是指河段两端之间的水面高程差。

下列河段中落差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关于①②③④河段开发的重点是(  )

A.①—水产养殖B.②—水土保持

C.③—内河航运D.④—梯级开发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图中的比例尺与表格中的坡度乘积,或者大致比较,①地较③④地坡度大,较③地河段长;

①地坡度相当于②地坡度的2/3,长度是②地的2倍多,可知①

地落差最大。

第4题,②地为河流的源地,应注意水土保持。

①地落差大,适宜梯级开发;

④地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可发展内河航运。

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据此完成5~6题。

5.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

它所确定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流域的综合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6.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流域治理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的土地生态 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5.A 6.A

解析 第5题,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

第6题,建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属于开发旅游资源。

40分钟课时作业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上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2.20世纪初田纳西河流域经济落后的原因主要是(  )

A.只重视利用田纳西河发展航运

B.只重视利用耕地发展农业

C.没有重视煤炭、磷、铅锌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D.航运条件差,交通困难,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矿产资源丰富不属于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第2题,20世纪初田纳西河还没有进行综合治理,航运条件差;

由于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经常发生洪水灾害,造成土地贫瘠、田园荒芜;

开发矿产资源时乱采滥挖,破坏环境等。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而且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

据此回答3~4题。

3.开发治理前的田纳西河(  )

A.经济发达B.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C.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状态D.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4.下列不属于田纳西河流域多洪水原因的是(  )

A.汛期降水集中B.下游为平原,排水不畅

C.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D.过度垦殖,滥伐森林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因滥垦、滥伐和多暴雨等原因,田纳西河在治理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第4题,如果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则不易发生洪水。

读“田纳西河流域图”,完成5~6题。

5.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东部

B.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

C.直接注入墨西哥湾

D.是美国最长的河流,且水量丰富

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虽然田纳西河流域降水少,但河床比降大,水能丰富

B.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C.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少

D.煤炭丰富,铅锌矿产贫乏

答案 5.B 6.B

解析 第5题,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西坡,汇入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条二级支流。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长的河流。

第6题,田纳西河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而且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等矿产资源。

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

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

新建的小浪底水库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上下游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调水冲沙功能。

2009年6月19日,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实施调水调沙,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八次调水冲沙。

7月3日调水调沙任务结束。

据此回答7~8题。

7.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利工程(  )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 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 ④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选择在6月19日至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从题中的描述可知,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更多地考虑环境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第8题,选择在这一时段进行调水冲沙,是因为该流域即将进入雨季,提前用水库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美国田纳河流域开发经验对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有借鉴意义。

据此完成9~10题。

9.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 ②长江径流量大 

③地形平坦 ④河流落差大

A.①④B.①②④

C.②③D.②④

10.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点为(  )

A.河流补给都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水汽均来自太平洋

B.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

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实现了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水能丰富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流域水量大和地势落差大,长江三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第10题,田纳西河降水补给来自大西洋。

长江的水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没有实现梯级开发及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两流域的水能资源都很丰富。

下图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

B.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12.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答案 11.C 12.C

解析 第11题,由图可知,fc、eb都是直接注入干流的,因此都属于一级支流;

bc河段多水利枢纽,说明该河段落差大,但海拔不一定高;

bc段的梯级开发与fc段灌溉农业的发展没有多大关系。

该流域东部铝矿资源丰富,而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如果进行西电东送,将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第12题,该河下游地区的流域范围狭小,这最可能是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被带到下游沉积导致的,故在该流域内植树造林,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3.读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江流域图。

材料二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1)说明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答案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发展旅游业;

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

发展水产养殖。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千米。

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 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据统计,目前该地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

有人说:

“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怒江地区是我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丰富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3)有人说:

”怒江地区的自然灾害几乎年年发生而且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迅速B.植被破坏严重

C.水土流失严重D.陡坡开垦严重

(4)怒江人民种出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答案 

(1)水能资源 旅游资源 地热资源

(2)有利:

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

多峡谷,利于建坝。

不利:

地形复杂,生态脆弱;

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

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

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3)A

(4)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滑坡、泥石流等。

解析 怒江水量丰富,落差大,水能丰富;

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热资源丰富;

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少数民族分布多,旅游资源丰富。

由于地形复杂、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态脆弱。

人口增长导致的发展需求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生态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