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942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小兰应检查纱布的隔离效果是否良好

D.小兰应减少净水器中的活性炭

12.鉴别二氧化碳、氢气、氧气和空气四种气体,可以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B.水C.空气D.铁

1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要垫少量细沙或水的是

A.红磷B.硫粉C.铁丝D.木炭

15.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

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循环

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

A.人和动物的呼吸B.木炭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植物的呼吸作用

16.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B.C.D.

17.下列物质分解后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氧化物的是

A.KMnO4B.HgOC.KClO3D.H2O

18.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

1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20.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C.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原子很小,但人类已经进入可以操控原子的时代

21.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最大圆圈代表纯净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可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氧气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C.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是一种典型的氧化物

D.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

23.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24.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

在1200~1300℃时,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B.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C.该反应中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友情提示:

请将下列各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二、填空题(共3道大题,共25分。

26.(10分)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表示氮原子)。

2个汞原子

化学符号

(2)根据下列信息写出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

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③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⑤过氧化钠(Na2O2)固体与水反应,放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同时生成氢氧化钠。

(3)下列物质:

①冰水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稀盐酸④碳酸钠

⑤液态氧⑥四氧化三铁⑦水银⑧硬水⑨氢氧化钠

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符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27.(9分)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下同)。

A.雪花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数目都是巨大的

(2)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图信息,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

A.沉淀B.过滤C.投药消毒D.蒸馏E.吸附

②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杂质,该过程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经过上述净水过程,配送给用户的水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④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水体有自净能力,不会被污染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D.明矾是常用的絮凝剂,可以用来净水

(3)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4)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可以生成水,该反应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描述。

(反应后)

(反应前)

代表氧原子

代表氢原子

一定条件

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的信息是(只填一条即可)。

28.(6分)A、B、X、Y、Z是初中常见的5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Z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图中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A________,X,Y。

(2)B→X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B→A,②Z→Y。

三、实验题(共4道大题,共30分。

29.(7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图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图2过滤图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图1中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

(2)图2中实验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填字母序号);

A.带铁圈的铁架台B.酒精灯C.漏斗

D.玻璃棒E.量筒F.烧杯

其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结束发现滤过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用图3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他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滴管内吸有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完全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则同学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0.(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ABCDE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选择此装置的原因是。

(4)实验时用E装置收集氧气并完成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要在没有收集满氧气时就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原因是。

(5)利用A装置也可以制备氨气。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下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根据上图信息,能得出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31.(5分)某小组同学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了两组实验,研究密闭装置内压强变化的原因。

【实验I】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点燃足量的木炭,分别放入250mL的集气瓶中,迅速盖紧胶塞。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K。

A、B均无明显现象。

关闭K,分别将2mL的溶液滴入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打开K。

A中部分水倒吸入集气瓶中,B中水不倒吸。

将装置B中的集气瓶放在盛有冰水的水槽中。

部分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实验分析:

向B中集气瓶内滴加饱和NaHCO3溶液,一段时间后,打开K,水不倒吸的原因是。

【实验II】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若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在Ⅱ中加入一种无色液体,Ⅰ中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过量的液体,迅速塞紧橡胶塞,观察到Ⅱ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浑浊。

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某同学在观察到Ⅰ中仍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打开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a,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拓展】通过上述两组实验可以归纳出,导致密闭装置内压强变化的因素有(填选项字母)。

a.物质的状态b.装置内的温度c.装置内气体的分子数目

32.(10分)化学课上,同学们对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相关的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

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③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和水。

【假设与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实验I:

定性检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O2和水蒸气。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实验II:

定量测定呼出的气体中N2的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止水夹a~f。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b、c、d,向B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

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减少500mL。

收集500mL气体。

关闭b,打开a、e、f,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

________,D中液体为475m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关闭e、f,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_______。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

D中的液体部分进入C中,D中剩余液体为400mL。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且氮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填字母序号)。

A.不能与白磷发生反应B.难溶于水

C.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E.无色无味的气体F.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2)若上述实验所测O2的体积分数偏小,结合实验具体情况分析其可能原因是____。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及部分习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B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部分选择题解析】

17.A、KMnO4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质,故A正确;

B、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都是单质,故B不正确;

C、KClO3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没有氧化物,故C不正确;

D、H2O受热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都是单质,没有氧化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18.水电解的过程可用题中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

①②③④;

故选C。

20.A、苯分子图象可以表示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

故A正确;

B、图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不能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B说法不正确

C、水受热蒸发,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C正确;

D、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说明人类已经进入可以操控原子的时代,故D正确;

故选B。

21.由图中信息可知,①代表单质,②代表化合物,③代表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故选:

B。

23.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

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

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出D正确。

24.A、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

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故选项正确;

B、氯化硼(BCl3)可能与水反应,也可能不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该反应中有三种物质为气态,选项错误;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因为氢气不纯时,会引起爆炸,故选项正确;

二、填空题(26~28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6.(10分)

(1)3N2Hg2N2

(2)①C+O2

CO2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2NaOH+CuSO4=Cu(OH)2↓+Na2SO4

④2KClO3

2KCl+3O2↑

⑤2Na2O2+2H2O=4NaOH+O2↑

(3)O2、HgH2O、Fe3O4

27.(9分)

(1)D

(2)①ABCE②物理③混合物④ACD

(3)2H2O=====2H2↑+O2↑氢元素和氧元素

(3)2H2+O2===========2H2O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解析】

(1)A、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故A错误;

B、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

D、由于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故D正确。

(2)④A.自然界中的水处在敞开的环境中中,常混入可溶和不可溶性的物质,都是混合物.故A正确;

B.水体虽然有有自净能力,当污染超过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水的污染.故B错误;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不会造成水的污染.故C正确;

D.由于明矾溶入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够吸附杂质,是常用的絮凝剂,可以用来净水.故D正确。

28.(6分)

(1)H2OO2CO2

(2)分解

(3)2H2O2

2H2O+O2↑(未标反应条件或标注“加热”均给分)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本题为推断题,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找准突破口,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及题给条件顺藤摸瓜逐一推测,所作的推测能够自圆其说,同时要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

三、实验题(29~32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9.(7分)

(1)银白色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

Fe3O4

(2)CDF引流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得分)

(3)黄色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S+O2

SO2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底部放有少量水的作用:

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

(3)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沿着导管被压入集气瓶内;

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0.(8分)

(1)试管

(2)2KMnO4

K2MnO4+MnO2+O2↑AE

(3)B固液混合常温制气体

(4)在瓶底留一定量水,防止铁丝与氧气反应产生的高温物质溅落瓶底而使瓶底炸裂。

(5)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氨气极易溶于水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即A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E;

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生成水和氧气,此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31.(5分

【实验I】黑色的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瓶内的气体没有被饱和NaHCO3溶液吸收,瓶内压强不变

【实验II】CO2+Ca(OH)2=CaCO3↓+H2O

Ⅰ中液体被压入II中,Ⅱ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产生气泡。

【反思拓展】abc

【实验I】向D中集气瓶内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时,饱和NaHCO3溶液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集气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压强不变,所以水不倒吸。

【实验II】Ⅱ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浑浊,可知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溶液浑浊的反应是CO2+Ca(OH)2=CaCO3↓+H2O,通常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有CaCO3+2HCl═CaCl2+H2O+CO2↑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在观察到Ⅰ中仍有大量气泡产生时,Ⅰ中不断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大,打开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a,Ⅰ中的稀盐酸被压入B中,Ⅱ中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固体会慢慢减少,并有气泡产生。

32.(10分)实验I:

CO2(或二氧化碳)

燃着的蜡烛逐渐熄灭(或燃着的蜡烛并不立即熄灭、蜡烛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再熄灭等)

H2O(或水蒸气)

③实验现象:

A中的液体部分进入B中,B中的气体全部进入C中,C中的液体部分进入D中

③实验结论及解释:

CO2+2NaOH=Na2CO3+H2O

④实验现象: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④实验结论及解释:

4P+5O2

2P2O5

⑤实验结论及解释:

80

实验反思:

(1)ABCD

(2)白磷量不足

对着玻璃呼气会使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水,所以会在玻璃的表面产生一层水雾。

③关闭b,向A装置中通入气体,则会使A中的液体被压入B装置中,从而使B中的液面上升,而使B中的气体被压入C中,所以在C左侧导管口会发现有气泡冒出,由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是大部分气体不会发生反应而滞留在C装置中,将C装置中的液体压入D中。

⑤白磷燃烧要消耗氧气,从而会使C装置中的压强变小,而使D中的液体倒吸入C装置中,C装置中的液面上升。

根据将气体鼓入C装置后气体体积减少了25mL,可以知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而白磷燃烧后气体体积剩余了400mL,结合气体的性质可以判断出这400mL气体为氮气,被消耗的体积为75mL,即氧气的体积为75mL,进而可以求出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400mL÷

500mL×

100%=80%。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过程中所接触的物质及反应条件可以知道,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虽然能够观察出氮气是无色气体,但是闻不到氮气的气味,所以题中所给的ABCD选项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