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95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族民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汉族民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汉族民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族民歌教案.doc

《汉族民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族民歌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族民歌教案.doc

中国汉族民歌

高台职中:

蔺耀辉

教学内容: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

不同体裁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

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

一、了解什么是民歌?

1、请听赏音乐片段,判断那几首属于民歌?

2、欣赏《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滚滚长江东逝水》、《茉莉花》、《牧笛》,进行连线。

3、民歌的归纳: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是相对于专业创作而言的歌曲。

二、中国民歌的分类:

号子、山歌、小调

1、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欣赏:

《澧水船夫号子》

属于船渔号子,生动的反映了船夫们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总结号子的定义和特点:

劳动歌的一种。

又称吆号子。

它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出来,伴随劳动的动作歌唱,节奏感很强,具有协调劳动动作,鼓舞和调剂情绪的作用。

音乐特点:

律动感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音调粗犷有力,多半采取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2、山歌:

(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欣赏《赶牲灵》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风味的陕北民歌,是陕北信天游的典型传统曲调,流传于陕北,山西河套等广大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全曲又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旋律高亢而细腻,质朴而风趣,语言生动,极富生活气息。

他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早日归来的心理,描述的惟妙惟肖。

欣赏《小河淌水》

这是一首云南民歌。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速度稍慢,从容舒展、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

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总结山歌的定义的特点:

山歌的一种,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野和牧场劳动时自娱自乐、即兴演唱的歌曲。

音乐特点:

旋律爽朗,质朴悠扬,节奏比较自由。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

3、小调

欣赏《无锡景》

在江西无锡的一个茶亭里,游客们面对万顷碧波,休息品茶,一位少女在二胡的伴奏下,唱着《无锡景》,优美的歌声为游客们助长了兴趣,也为迷人的太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总结小调的定义和音乐特点:

又称小曲,泛指流行于广大城乡的一种民间歌曲。

她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中。

音乐特点:

感情表达比较细腻,委婉,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也比较严谨。

离开了劳动现场,回到了城镇。

课堂巩固:

本节课,我们鉴赏了汉族民歌三种不同体裁的歌曲,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完成连线题

体裁

音乐特点

号子

律动感强,节奏比较固定,音调粗狂有力。

山歌

旋律爽朗、质朴、悠扬,节奏比较自由。

小调

感情细腻、委婉,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较为严谨。

课堂小结:

当我们的民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唱响的时候,也印证了那句话: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歌,都是经过千人传、万人唱,并在即兴、口头的创作中更加完美,这是一种永远都不会结束的创作过程。

发扬我们自己民族的音乐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歌。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去搜集和学唱更多的民歌。

相信,经过我们的传唱,民歌会继续绽放她夺目的光彩!

备注:

在课堂中,为巩固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气氛,随机加入师生互动环节。

高台职业中专

蔺耀辉

2012年11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