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978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社工资格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心理素质;

持续学习能力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一)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工价值观的影响

1、西方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西方文化传统对社工价值观影响:

个人主义观念、基督教伦理、崇尚民主法制

(2)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社工价值观影响:

-宗教/人道主义/统治需要:

社会救济法案-1601济贫法

-20世纪40年代前,贫困救助是:

道德上拯救

-在现代福利国家,政府/公民/国家间形成的契约关系与团结机制

2、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工价值观的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对社工价值观的影响

-《周礼》:

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安福

-儒家:

“仁爱”;

-道家:

“无为”;

-佛教:

慈善/博爱/众生平等

(2)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对社工价值观的影响

-传统社会:

民间慈善实践、家庭依赖机制、统治者仁政、民间救济

-新中国:

城市的单位福利制、农村的集体经济、“五保制”

-改革开放:

社会服务多元化、个人权利与民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文化很多元素与西方社工价值观取长补短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与体系

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1)社工专业价值观:

终极目标;

工具性目标

(2)国际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服务大众、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接纳、尊重与包容、个别化、自决权与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理论:

专业要素之一/确定使命的根据/专业教育核心

实践:

工作者实践的精神动力/指导实践/个人成长力量/维系社会期望与专业服务的关键

3、社工专业价值观的内容

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4、我国社工专业实践的价值观

-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平等待人、注重参与;

-道德与责任并举;

-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接纳与尊重;

-个别化与不批判

(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分类:

个人伦理/专业伦理/社会伦理

2、内容:

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机构、对自己、对专业、对社会的伦理

-我国社工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

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

本土与国际伦理规则结合;

专业与政治实践不冲突

3、伦理难题与处理原则

-伦理难题:

保密问题;

情理法冲突;

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

工作者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

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

-七大处理原则:

生命至上;

平等和差别平等;

自决与自由;

最小伤害;

改善生活质量;

保密与隐私;

真诚

(四)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主要内容-12条:

工作者对案主的态度与行为;

处理同事间关系;

工作者与机构关系;

工作者对专业责任;

工作者对社会责任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行为

1、人类需要

层次:

马斯洛(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

阿尔德弗尔(生存/关系/成长);

莫瑞(生理性需要/心因性需要)

类型:

(起源与性质)生物性/社会性需要(交往/成就/权力等);

(对象):

物质性/精神需要;

(迫切程度):

间接/直接需要

2、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能与习得行为;

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

正常与偏差行为(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

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的特点:

多样性/复杂性/稳定性/变化性

2、社会环境的构成:

家庭;

朋辈群体;

学校与工作单位;

社区;

社会;

文化;

大众传媒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个体必须适应(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同时影响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影响或改变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大些

(三)人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生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阶段

社会心理任务

成功解决的方法/形成的美德

婴儿期(0-1)

幼儿期(1-3)

儿童早期(3-6)

儿童中期(6-12)

青少年期(12-20)

成年早期(20-40)

成年中期(40-65)

成年晚期/老年期

信任感/不信任感(照顾者)

自主性/羞愧感(父母)

主动/内疚(家庭)

勤勉/自卑(学校同伴)

自我认同/角色混乱(朋辈)

亲密/孤立(爱人朋友)

创造力(繁殖)/停滞

自我整合或完善/绝望

(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期望

(在怀疑中发展独立)意志力

(尝试新事物/建立自信)目的

(学习知识与技能)能力

(发展自我同一性)忠贞

(建立亲密关系)爱

(培养下代、生产)关怀

(面对死亡)智慧

2、人生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与主要问题

(1)婴幼儿阶段(0-3岁)

基本特征:

大脑发育迅速与行为具有目标取向(生理),语言能力发展(感觉运动期),开始形成依恋性心理等,婴幼儿社会化与自我意识发展

心理社会危机:

自主对羞怯与疑虑

面临主要问题:

偏差行为(拒食/吸咬手指/心理自闭)

(2)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早期)

(生理)智力迅速发展/控制身体达到目的;

(心理)具体运算期、动作发展快与开始书面语;

(社会性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互动中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主动对内疚

主要问题:

口吃/攻击/沉迷电视等

应对策略:

提供服务方案

(3)学龄期阶段(7-12岁儿童中期)

(生理)身体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动作熟练程度与协调能力日益增长;

(心理)具体运算期及口语书面语进一步发展;

(社会性发展)自我与人格发展、学校规范/环境/同学/朋友对人格发展影响大

勤奋对自卑

多动症/焦虑症/强迫症/学习障碍等

落实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保护和引导儿童成长;

改进学校教育方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4)青少年阶段(12-18岁青春前期)

进入青春期,身体成长迅速;

留意异性;

智力发展到高峰;

重视朋辈团体规范;

生理心理不稳定但开始走向成熟;

自我意识发展与人生观开始形成

自我同一性认同危机

“问题少年”;

学业失败多重负面影响;

对异性好奇/缺乏责任感导致不良性行为

家校合作/巩固家庭/开展性教育/净化文化环境

(5)青年阶段(18-35岁青春后期)

(生理)成熟并呈现稳定状态/“黄金期”;

(心理)心理机能的稳定高水平、心智活动效率的最高水平、认知发展的概括;

(社会性发展更成熟)人生观、友谊与爱情、心理适应的发展

亲密对孤独

角色转换与冲突、工作遭遇歧视、婚姻家庭调适问题

(6)中年阶段(35-60岁)

生理机能达到高峰后逐步衰退;

进入更年期;

个体固定智力继续上升及解决问题智慧;

人生经验及社会角色丰富;

家庭及社会责任重

繁殖对停滞

如何更好地度过更年期;

适应婚姻关系变化;

赡养父母;

处理工作中问题;

心理问题(神经衰落/焦虑症/疑病症)

(7)老年阶段(65岁后)

主要特征:

生理功能与认知能力较大退化;

常回忆过去;

社会角色减少;

开始退出社会生活中心等

自我整合对绝望

无用感;

经济收入减少贫困;

孤独感;

疾病增加;

对老年人社会排斥;

老年丧偶

政府完善各项老年社会保障政策,维护各项合法权利,推动社会参与,保证老年人能同步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社工应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其实现社会功能,并强化老年人自我权能

第二节综合能力之二

一、个案工作方法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理论假设:

人的成长发展假设(生理/心理/社会互动);

案主问题假设(与感受的压力有关);

人际沟通假设(健康人格条件);

人的价值假设(有价值/有开发潜能)

(2)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性(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人格发展反映);

间接治疗技巧(辅导第三者/改善环境)

(3)模式特点:

从人际交往场中了解案主(研究)、综合诊断确定问题的原因、多层面介入帮助案主(治疗)

2、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分机分类:

成长危机/情境危机;

危机的四个阶段:

危机发生/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

(2)重要原则:

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或自信-培养自主能力

迅速了解案主的主要问题/做出危险性判/有效稳定案主的情绪/积极协助案主解决当前问题

3、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操作性条件/社会学习理论

(2)治疗技术:

放松学习-系统脱敏-满罐疗法-厌恶疗法-模仿

注重案主行为评估、关注案主行为修正、侧重修正行为效果的评估

4、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理论假设

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人本善/潜能/自我实现倾向/不断发展

自我概念:

包括对自己/自他关系/环境的知觉与评价

心理适应不良:

他人价值内化/自我概念与真实经验冲突

(2)治疗策略(有效的服务方式)

创造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案主接近真实需求与自我引导;

发挥自我潜能人的特征

(3)模式实施的特点:

注重工作者品格和态度;

强调个案辅导关系;

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二)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1、接案/转介

了解求助愿望;

促使求助对象成为案主;

明确案主要求;

初步评估案主问题和需要(转介)

2、收集资料

(1)收集与案主问题有关资料:

个人资料(生理/心理/社会功能);

环境资料(家庭/同辈/社区/工作环境等);

个人与环境互动情况

(2)对案主问题评估

3、制订计划

案主基本情况;

案主希望解决的问题;

工作目标;

服务的基本阶段与主要方法;

开展期限;

联系方式

4、签订协议(书面/口头)基本内容

服务目标;

服务内容和方法;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次数;

双方签字

5、开展服务

工作者角色:

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6、结案

(1)结案条件:

社工与案主认为达到目标;

案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专业关系不和谐;

出现新问题;

某些不可预测因素(对3/4/5种情况,在结案时应转介)

(2)主要工作:

预先告知案主;

巩固已获得改变和进步;

帮助案主独立面对问题;

鼓励案主表达情绪及探讨跟进服务

(3)结案形式:

直接告诉/延长服务间隔时间/变化联系方式

7、评估(评估方法)

案主评估/服务满意度;

同行评估;

服务机构评估

8、追踪(任务)

安排结案后的练习/巩固进步/增强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

调动案主的周围资源/增强社会支持;

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三)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1、会谈

支持性的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引领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

影响性的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2、建立关系

感同身受;

建立利于案主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

制造气氛;

积极主动

3、收集资料

会谈的运用;

调查表的运用;

观察的运用;

现有资料的运用

4、方案策划

目标清晰而且现实;

案主的范围明确;

方法策略合理

5、评估

正确运用评估类型;

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

案主积极参与;

坦诚保密

二、小组工作方法

(一)小组工作的类型与特点

1、类型

形成方式(组成/自然);

组员参与动机(自愿/非自愿);

组员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封闭/开放);

小组结构(正式/非正式);

小组目标(社交/教育/兴趣/成长/治疗小组等);

实务类型(最常见-教育/成长/支持/治疗小组)

2、特点

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

组员的民主参与;

注重团体的动力

3、功能

(1)塑造组员的平等意识与共同体归属感

(2)提供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境

(3)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

(4)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1、互动(互惠)模式特点及实施原则

-理论来源:

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

-基本观点:

基于人与环境、人际关系,聚焦组员间为满足共同需要而产生互动过程

-特点:

目标特征(促进组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为目标);

组员特征(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工作者特征(中介者/使能者)

-实施原则:

开放性的互动;

平等性的互动;

“面对面”的互动

2、治疗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精神医学、心理学、社会学

关注组员心理与行为问题;

通过小组技巧解决组员问题,提供预防与康复服务

-基本假设:

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适应问题能通过小组方式得到治疗

通过矫治性治疗、获得发展性/预防性

3、社会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社会学、系统论

社会系统与个人群体间互动影响;

关注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

用小组方法培养组员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

组员通过小组互动过程形成共同目标,又可推动小组工作过程;

组员能够获得自我发展/承担社会行动的能力

主要在社区发展层面开展

(三)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准备/开始/中期转折/后期成熟/结束)

1、准备期

明确工作目标;

制订工作方案;

选择/招募组员;

申报并协调资源;

物质准备

2、开始

组员特征:

两极情感困境、以往经验的影响、试探心理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领导者、鼓励者、组织者、统筹者

社会工作的任务:

工作焦点是帮助组员建立互信;

创造可信赖环境;

承担角色

3、中期转折

协助者/引导者;

工作者/辅导者/调节者/支持者

协助组员处理冲突为重心,以实现小组目标及进程

4、后期

资源提供者/能力促进者/引导与支持者

社会工作重点:

关注小组目标的转化与追求;

关注小组凝聚力状况

5、结束期

组员的特点:

离别情绪/情绪转移/两极行为

引导者/领导者

认识组员离别情绪为主的心理行为特点;

帮助组员处理离别情绪和保持小组经验为介入焦点;

做好结束期工作和小组评估;

当好小组领导和引导者角色

(四)小组工作的常用技巧

1、沟通与互动技巧

全神贯注倾听、积极回应、适当帮助梳理、及时小结、表达鼓励支持、促进互动交流

2、小组讨论技巧

-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

-主持小组讨论

3、策划小组活动技巧

(1)小组活动的设计

初期设计(熟悉/初步互动/消除紧张/打破僵局/创建与初步维持小组)

中期设计(共识、消除分歧整合、解决冲突、获得认同归属)

结束期设计(巩固成果、准备结束)

(2)设计小组活动考虑因素:

小组最终或整体目标;

组员特征及能力;

物质环境及资源提供状况

三、社区工作方法

(一)社区工作的含义、特点与目标(既是一种服务又是一种方法)

1、社区与社区工作

社区组成要素:

人口/地域/设施/互动/社区意识

社区特征:

一个人群/多方共同利益/共同服务/相同生活方式文化/共同需要

2、社区工作的特点

分析问题的视角注重结构取向;

介入问题层面更宏观;

具有政治性;

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3、社区工作的目标

目标的分类(罗夫曼):

任务目标/过程目标

具体目标:

推动居民参与;

提高居民社会意识;

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

(二)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

注意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实现社区重新整合;

过程目标的地位与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实施策略:

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团结邻里/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社区参与

社工者角色:

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

2、社会策划模式

注重任务目标实现;

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

注重由上而下改变;

指向社区未来变化

了解组织使命和目标;

分析环境和形势;

自我评估;

界定和分析问题;

确定需要;

确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

列出比较并选择好的方案;

测试方案;

执行方案;

评估结果

技术专家/方案实施者

3、社区照顾模式

协助服务对象正常的融入社区;

强调社区责任;

强调非正规照顾的作用;

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实施策略(沃克):

在社区照顾;

由社区照顾;

对社区照顾

治疗者-辅导者和教育者-经纪人-倡议者-顾问

(三)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1、准备阶段

(1)了解社区状况与进行社区分析

社区基本情况分析(地理环境-人口状况-资源-权力结构-文化特色)

社区需求分析:

需求分类(规范性/感觉性/表达性/比较性);

方法(访问法/社区普查)

(2)工作重点:

确定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

确定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

社会服务机构做好自己的准备

2、启动阶段

(1)主要任务:

寻找发现与培训社区领袖;

确定工作目标优先次序;

加强社区中互助合作

(2)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实现:

建立不同性质小组-领袖-协助解决社区问题

3、巩固阶段

(1)工作任务:

促使居民支持居委会工作;

培训帮助居委会建立内部合理的行政工作程序;

组织居委会分享组织居民的经验和技巧;

协助居委会建立稳固的资源支持体系

居委会得到大部分居民的支持;

居民小组领袖能够健康的新陈代谢;

组织工作系统化;

得到辖区拥有资源的单位的支持

4、评估阶段

根据社区变迁重新评估社区需要和问题;

对社工专业过程进行总结,决定未来专业工作方向;

居委会对工作进行经验总结,重新界定组织方向,并作出未来工作安排

(2)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实现

(四)社区工作的常用技巧

1、与居民接触的技巧

(1)事先准备

(2)与社区居民的接触过程

(3)以招募为目的的居民接触技巧:

居民需要为介入点,运用探索感受/反映感受/重述/鼓励等,让居民参与

2、会议技巧

(1)会议前

(2)会议中

(2)会议后(3)行动

3、居民骨干培养技巧

鼓励参与;

建立民主领导风格;

培训工作技巧;

增强管理能力

第三节综合能力之三

一、社会工作行政

(一)社会工作行政的含义与功能

1、含义

基德尼夫:

将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过程,此过程是双向的

斯基德莫尔:

机构内人员将机构政策转成服务的行动过程(计划/组织/人事/指导/控制等)

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

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

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二)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1、形式:

战略性/方案发展/问题解决/创新策划

2、步骤与方法:

问题的认识与分析(需求评估);

目标制定;

方案安排与选择(效率/效果/可行性/重要性/公平/附加结果);

服务评估(过程评估/效果评估)

(三)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

1、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与类型

(1)性质:

非营利机构;

社会使命与责任;

主要功能提供福利服务

(2)类型-世界:

政府主管社保福利事务行政机构(五类);

公共服务/公益服务机构(公益性/互益性/政治性)

中国:

政府(民政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群团组织;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

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政府支持类/纯民间性/契约型)

2、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及其运作

组织结构类型:

(一般结构类型)直线式/直线参谋式/功能职权式;

问题解决型/跨专业团队

狭义的机构运作:

授权/协调/沟通

(四)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管理

1、志愿者的定义与管理

条件:

自由意愿作选择/不计金钱财物酬赏/以具体行动参与/所作所为是满足社会需要

管理原因:

提升机构效率与效益/减少志愿服务负面效果/重视自我收获/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方式与类型多元化

2、志愿者管理的内容与过程

管理的八个步骤:

需要评估与方案规划;

工作发展与设计;

招募;

面谈与契约;

迎新说明与训练;

督导与激励;

奖励表扬;

评估

(五)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式

1、资金来源

(1)政府资助(购买服务/政府奖励)

(2)民间捐助(个人/企业/基金会慈善捐款);

商业交易(服务收费/出售商品收益)

2、筹资管理

(1)捐款动机分析

个人捐款动机:

个人需要动机/外界影响动机/利他动机

企业捐款动机:

市场营销/公共关系/自我利益/税法策略/社会联谊

(2)筹资方法

项目申请(项目的意义与必要性;

申请经费的用途与结果;

申请经费的额度与预算;

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

私人恳请与电话劝募;

特别事件筹资活动

(六)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与内容

1、定义(对象)

专业训练一种方法,由机构内资深工作者,对机构内的新进入工作人员、一线初级社工者、实习学生、非正式人员,通过一种定期与持续的督导、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及促进其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2、类型:

师徒式/训练式/管理式/咨询式督导

3、功能:

行政功能;

教育功能;

支持功能

4、内容

(1)行政性督导:

社工者招募和选择;

安置引导工作人员;

工作计划和分配;

工作授权/协调/沟通;

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

督导者扮演角色(缓冲器/倡导者/机构变迁推动者)

(2)教育性督导:

服务对象群、服务机构、社会问题、工作过程、工作者本身知识、专业性建议和咨询

(3)支持性督导:

适应和处理服务工作的各种情绪,以增强其自我功能;

给予关怀和支持;

协助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

给予专业满足感/价值感/专业认同

二、社会工作研究

(一)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功能

(1)两种理解:

以社工为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针对社工专业本质及为发展社工从事研究

(2)含义:

在社工伦理指导下,运用社会研究方法,主要收集有关弱势群体或社会问题方面资料并进行分析,协助达成社工目标

(3)特性:

以弱势群体及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注重采用社工视角;

体现社工伦理;

研究根本目的是促进实务/提升理论/推进民众福利;

研究者是资料收集者/分析者/结果应用者/研究问题提出者

2、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