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997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九章冷热疗法 -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讲解新课】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冷疗法的应用

第三节热疗法的应用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总结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理解冷热的疗法的效应、作用、影响效果的因素,掌握冷热疗法的禁忌及应用,学生学会了热水袋、热湿敷、热坐浴、红外线灯的使用,通过练习、考核,对乙醇擦浴方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病人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冷热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冷热治疗可产生相对的生理效应,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冷热疗法的技术。

一、定义

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使用的目的是通过冷或热作用于人体的局部或全身,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舒适。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一)生理效应

机体对冷热刺激的局部生理反应如下:

生理效应

热疗效应

冷疗效应

细胞代谢

增加

减少

血液流动

增快

减慢

需氧量

淋巴流动

血管

扩张

收缩

结缔组织伸展性

增强

毛细血管通透性

神经传导

血液粘稠度

降低

体温

上升

下降

(二)继发效应

机体为了组织免受损伤而产生的防御作用,转换机体对冷或热刺激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而出现的短暂的相反的作用,称为继发效应。

因此,病人用热或用冷30分钟后应停止,给予1小时的复原时间后,再按规定反复应用。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1、方法:

应用湿冷、湿热比干冷、干热疗法的效果好。

2、部位:

皮下冷感受器比热感受器多,故浅层皮肤对冷较敏感。

另外,皮肤薄或经常部暴露的部位对冷热有明显的反应。

3、时间:

时间过长所产生的继发效应会抵消治疗作用,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4、面积:

应用冷疗热疗的面积大,机体的反应就较强,反之,贝U弱。

5、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身体温度时,散热效果减低。

6、个体差异:

个体对用冷或用热的耐受性不同,反应也不同。

第一节冷疗法的应用

冷疗法是指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使皮肤的温度降低,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冷疗的作用

(一)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出血,常用于扁桃体手术后,牙科术后、鼻蚂、头部外伤及扭伤、挫伤早期。

施行短时间的冷敷,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

(二)减轻疼痛冷可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

由于充血压迫神经末梢而致疼痛者,也可因冷使血管收缩解除压迫而止痛。

临床上常用于牙痛、急性损伤和外科小手术的局部麻醉。

(三)制止炎症扩散和化脓冷可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使细胞代谢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细菌的活力,抑制了炎症和化脓的扩散。

(四)降低体温当冷直接作用于皮肤大血管处,通过物理作用,可将体内的热传导散发于体外,全身用冷后,先是毛细血管收缩,继而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来降低体温。

临床上常用于高热,中暑病人。

对脑外伤、脑缺氧患者,利用局部或全身降温,减少脑细胞需氧量,有利于脑细胞的康复。

二、影响冷疗的因素

(一)冷疗的部位和方法部位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如高热病人的降温应在较大的动脉处置冷,或用全身冷疗法,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或制止炎症和化脓,可局部置冷以达到冷的效果。

(二)冷疗面积用冷面积大小与冷的效果有关,如全身用冷,冷疗面积大反应则强;

局部用冷,冷疗面积小,反应则弱。

(三)冷疗时间应根据应用目的、机体状态和局部组织情况而定,一般用冷时间为15-20分钟。

时间过长或反复用冷可导致不良反应,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以至影响脉博和呼吸。

局部用冷时间过长,则可引起营养、细胞代谢、生理功能障碍,甚至组织细胞死亡。

(四)病情和个体差异由于不同的年龄、疾病和机体状况,对冷的反应也不相同。

正确用冷,才能发挥冷疗效用,如中暑、高热病人可用冷疗降温;

麻疹高热则不可用冷疗降温。

对老幼患者,冷疗要慎重;

对末梢循环不良者,则应忌用冷疗。

三、用冷的禁忌

1、大片组织受损、局部血循环不良或感染性休克,微循环明显障碍、皮肤颜色青紫时,不宜用冷敷,以免加重微循环障碍,促进组织坏死。

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不宜冷疗,以免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炎症吸收。

3、忌用冷的部位。

枕后、耳廓、阴囊处忌用冷疗,以防冻伤。

心前区忌冷,以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

腹部忌冷。

以防腹泻。

足底忌冷,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收缩。

出血热、麻疹、高血压、风湿关节炎和体质很差的病人忌用冷疗,以防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四、冷疗方法

(一)局部用冷法

1.冰袋、冰囊的应用多用于降温、减少出血及局部止痛。

(1)用物冰袋及套,冰块,盆,锤子,帆布袋或木箱,勺,擦布。

打冰用具 打冰块用木箱

(2)操作方法

①将冰块放入帆布袋内,用锤子敲碎,放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及污垢,以免损坏冰袋,使病人不适。

②将冰块装入冰袋或冰囊内约1/2满,驱出空气,夹紧袋口并倒提抖动,检查有无漏水,擦干后装入布套。

③将冰袋放于需要部位,高热病人可敷前额及头顶、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鼻部冷敷时,可将冰囊吊起,使其底部接触鼻根,以减轻压力。

若在颈部放冰囊时,应向病人说

明,将三角巾两端在颈后部系好。

④用毕整理用物,将冰袋倒置后凉干,保存时吹入少许空气拧紧袋口放于干燥阴凉处,以免橡胶粘连。

附:

新型冰袋聚乙烯醇冰袋内为一种特殊高分子物质。

袋的两端分别有一方形尼龙便于固定,且可随意调节。

将冰袋敷于不同部位可迅速降温,消除头痛、牙痛及扭伤等产生的不适,也可减轻术后疼痛。

这种冰袋可多次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前应先将冰袋平放于冰箱中冷藏2—3小时,待有水晶产生后取出,用布裹住冰袋敷在所需部位。

如冰袋变得太硬,应稍待几分钟后即可柔软。

用后进行消毒。

2.冰帽或冰槽的应用

为防治脑水肿,采用以头部降温为主,体表降温为辅的方法,使体温(肛温)降至33℃,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慢或制止其损害的进展,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

(1)用物冰帽或冰槽,冰块,锤子,帆布袋,盆,勺,棉花,海绵,肛表盛水桶,凡士林纱布。

①将冰决放于帆布袋内,用锤子砸成核桃大小,倒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放入冰帽或冰槽内。

②将病人头部置于冰帽或冰槽内,后颈部和接触处填以海绵,防止受压,两耳用不脱脂棉花塞住,防止水流入耳内。

两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角膜,肩部垫一小枕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为了防止冻伤,耳廓皮肤与冰帽之间应加数层纱布以资保护。

冰帽 冰槽

③为病人测肛温,随时观察体温情况,使之保持在33℃左右,一般不宜低于30℃,否则会导致心房、心室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半导体降温帽半导体降温是利用半导体温差电致冷技术造成帽内局部的低温环境,从而降低脑代谢率,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使皮层细胞得到保护和修复。

多用于脑外伤、脑水肿、脑缺氧、颅内压增高等。

(1)操作方法

①连接好机器和水路,先接通流水,流量为600ml/分钟,保持流水通畅。

②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降温帽开始冷却,5分钟后可稳定在所需温度。

③将降温帽戴在病人头部,观察并调节温度,严防冻伤,尤其是耳廓部。

④用毕先关闭电源再切断流水,整理好机器。

(2)注意事项①使用机器时,先通水后通电。

停用时,先关电后断水。

②整流电源的电流量在0—22A之间,18—20A效果最佳,18A以下冷却能力渐减少,帽内温度随之升高,故应根据病人需要调节。

③使用时需接地线,以保证安全。

3.冷湿敷法多用于止血。

(1)用物盆内放冰块或冷水,小毛巾两块,小橡皮单及治疗巾,弯盘,凡士林,棉签,纱布。

(2)操作步骤

①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处,说明目的,以取得配合。

暴露患部,将橡皮单及治疗巾垫在冷敷部位下面,局部涂以凡士林,上面铺一块纱布。

②将小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每3—5分钟更换一次,持续冷敷15—20分钟。

(3)冷敷完毕,用纱布擦净患处,整理用物。

(二)全身用冷法(详件操作指导)

有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法,多用于高热病人的降温,但体弱、高热恶寒、对冷敏感以及风湿病人不宜米用。

1.酒精擦浴酒精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又因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所以,其散热效果较强。

2.温水擦浴用于高热病人降温。

用低于病人皮肤温度的温水(一般为32—34℃)进行擦浴,可以很快将皮肤温度通过水传导散发。

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初期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扩张,擦浴时加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加倍促进热的散发。

3.冷水灌肠体温超过40℃的中暑病人,经冷敷或擦浴后均不能降温时,可用4℃等渗盐水300ml灌肠降温,其用物及操作方法同不保留灌肠法。

第二节热疗法的应用

热疗法是指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作用于局部或全身的皮肤、粘膜而产生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热疗的作用

(一)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当热的物质与皮肤直接接触时,把热传到皮肤,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因而在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在炎症后期用热可使炎症局限。

同时,因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组织,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与组织修复。

(二)解除疼痛温热的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加速致痛物质(组织胺等)的排出;

又由于渗出物逐渐吸收,从而解除对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

温热能使肌肉、肌健、韧带等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临床上常用于腰肌劳损、胃肠痉挛、肾绞痛等。

(三)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局部用热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血管扩张,体表血流增加,相对减轻了深部组织的充血。

(四)保暖冬天常对危重、小儿、老年及末梢循环不良的病人进行保暖,以促进血循环,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使病人舒适。

二、影响热疗的因素

(一)用热方式选择热疗的方式不同,热疗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如干热或湿热对组织穿透力的强弱不同,所以热的效应也有所区别。

(二)热疗面积热效应和热敷面积大小有关,面积大对热反应就较强,反之则较弱。

(三)热疗时间热效应与热疗的时间长短不成比例关系,热敷时间过长,不但会影响热疗作用,有时还可引起不良反应。

(四)热疗温度热疗的温度与体表温度相差愈大,则反应愈强。

反之则对热的刺激反应愈小。

其次,室温高低也可影响热效应,室温过低,则散热快,热效应减低。

(五)个体差异不同的机体、精神状态、年龄、性别以及神经系统对热的调节功能,对热的耐受力都有差异,用同一强度的温度刺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热效应。

如老年人和婴儿对热特别敏感,而昏迷、瘫痪,以及循环不良的病人对热反应迟钝或消失,故对此类病人用热时要加倍小心,以防烫伤。

经常重复使用一定温度的热疗,病人对热刺激的反应敏感度常逐渐减低,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三、用热的禁忌

1.急性腹部疾患尚未明确诊断前不宜用热疗。

热疗虽能减轻疼痛,但易掩盖病情真相而贻误诊断和治疗。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忌作热疗。

因该处血管丰富又无瓣膜,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

热疗能使血管扩张,导致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使炎症扩散,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3.各种脏器出血者禁用热疗。

因用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

4.软组织挫伤、扭伤或砸伤初期(前三天)忌用热疗。

因热疗促进血循环,增加皮下出血及疼痛。

5.皮肤湿疹、细菌性结合膜炎,应禁忌热敷。

因热敷后可使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分泌物增多而加重病情。

四、热疗方法

热疗的方法行干热和湿热两种,两者区别见表

干热敷

温热敷

方法

用热水袋热敷

用湿敷布热敷

穿透力

作用

作用于浅表组织,使体表充血,温暖舒适;

解除浅表组织的紧张和痉挛性疼痛

通过热传导,促进深层组织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或促进化脓;

刺激肠蠕动;

使痉挛的肌肉松弛而止痛

温度

在60—70℃之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昏迷者,不超过50℃

温度要以病员耐受力而定,避免烫伤

时间

大于20分钟或更长时间

热敷15—20分钟,或按医嘱执行

用物

简便,无需专人操作

复杂,需专人操作

(一)干热法

1.热水袋热敷常用于解痉、镇痛、保暖。

(1)用物热水袋及套,水罐内盛热水,水温计,擦布。

①测量水温调节温度至60—70℃。

昏迷、局部知觉麻痹、麻醉未清醒,小儿、老年等病人,水温应调至50℃。

②放平热水袋,去塞,左手持热水袋口边缘,右手灌水,一边灌一边提高热水袋,使水不致溢出,一般灌至热水袋容积的1/2或2/3即可,如敷在炎症部位,只灌1/3满,以免压力过大引起疼痛。

③将热水袋慢慢放平,排出袋内空气,拧紧塞子,擦干,然后倒提热水袋并轻挤一下,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中,将热水袋放置所需部位。

④用毕将水倒净,倒挂晾干后吹入空气,拧紧塞子,放于阴凉处;

凡经传染病人用过的热水袋,必须消毒后用清水洗净,再按橡皮类用品保管法处理。

(3)注意事项

①必须加强责任心,严格交接班制度,严防烫伤。

皮肤内的神经容易麻木(感觉麻痹),病人可能感觉不到烫痛。

尤其是小儿、老年、昏迷及局部知觉麻痹者使用热水袋时,除水温不超过50℃外,热水袋应用大毛巾包裹,以免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引起烫伤,并经常观察皮肤的颜色。

②发现局部皮肤潮红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或温敷95%酒精,有止痛和限制渗出的作用。

2.化学加热袋

化学加热袋是密封的、大小不等的塑料容器,内盛不同的化合物,在进行热疗时用手揉搓,敲打或挤压袋子,使袋内的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热。

产热的材料有应用铁粉、活性炭、食盐、锯未、水等。

在其氧化过程中产热,最高温度可达76℃,平均温度为56℃,可持续使用2小时左右,长时间使用应注意防止烫伤。

3.烤灯

(1)红外线灯利用红外线辐射作用于人体组织,促进局部血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达到消炎、镇痛、解痉,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保护肉芽和上皮再生,促进伤口愈合。

一般用于软组织损伤和术后伤口感染等。

①操作方法向病人作解释,病人如有过热、心慌、头晕、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暴露热疗部位,移动灯头到治疗部位斜上方或侧方,有保护罩的灯头,可以垂直照射。

调节照射剂量以温热感为宜(一般灯距为30-50cm),可用物试温感,每次照射时间20—30分钟,照射完毕应休息15分钟后再离开治疗室,以防感冒。

②注意事项照射过程中必须保持体位舒适和稳定。

面颈部及前胸部照射者应注意保护病员的眼睛,一般戴有色的眼镜或用纱布遮盖。

根据治疗部位选择灯头,如手,足等小部位用50W为宜,胸腹、腰背部等可用500—1000W的大灯头,要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用手试温,防止烫伤。

(2)鹅颈灯是利用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三者结合的辐射热作用而产生热疗作用的。

常用的灯功率为40—60W,操作方法同红外线灯。

(3)护架灯是利用辐射热保暖以及吸收体表分泌物,使其干燥,防止感染。

护架灯是在金属架上安装电线及灯泡(每个护架有4—6个60—100W灯泡)。

使用时护架上面覆盖无菌大单,保持一定温度(成人约49℃,小儿约35℃),常用于烧伤病人,应注意安全,防止引起火灾。

(4)立灯常用于晨晚间护理时,如发现病人臀部红时用以照射来预防褥疮的发生。

4.电热毯或电热垫一般用于保暖,使用时注意衣物、被褥的干燥,防止触电。

用前插上电源,观察温度适宜时取下插头再使用较安全。

(二)湿热法

1.湿布热敷常用于消炎镇痛。

(1)用物治疗盘内盛小盆热水,敷布2块,镣子2个,凡士林,纱布,棉签,棉垫,油布治疗巾,大毛巾,热水袋。

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作解释。

②露出热敷部位,将油布治疗巾垫在热敷部位正面,局部涂凡士林(范围要大于热敷面积),盖上一层纱布。

③用镣子拧干敷布,以不滴水为度,抖开敷布用手腕掌侧试温不烫手即可敷在患处,上面盖棉垫,并放置水袋,以维持温度,用大毛巾包裹。

如病人感到烫热,可揭开敷布一角以散热。

④酌情更换敷布,湿敷20分钟后,取下敷布,用纱布擦去凡士林,盖好治疗部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①面部热敷者,敷后半小时方能外出,以防受凉。

②注意观察热敷部位皮肤状况,尤其对老幼和危重病人使用时须严防烫伤。

③对有伤口的部位作热敷时,应按无菌操作进行,热敷前擦净伤口,敷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2.硫酸镁湿热敷

常用于局部肿胀或肌注所致的硬结治疗,方法同湿布热敷,将浸泡在温热的25%—50%硫酸镁溶液中的敷布,拧至不滴水为度,抖开敷于患处,再用热水袋保持温度,5分钟后更换一次敷布,一般敷20分钟。

3.松节油热敷 用于促进肠蠕动,减轻肠胀气。

(1)用物药杯内盛松节油与植物油混合液(成人以1:

4,即1份松节油加4份植物油,小儿按1:

6或1:

8),肛管排气的用物一套,毛毯,中单,余同敷布热敷法。

①备齐用物至床旁,向病人作好解释,帮助患者解小便。

②用毛毯遮盖病人胸部,中单横折垫于腰下,插好肛管。

③露出腹部,涂以松节油混合液(自脐下3厘米至耻骨联合,两侧至骼前上棘的范围内),盖上纱布热敷垫,热水袋,棉垫,用中单包裹。

④隔3—5分钟更换敷布一次,5—10分钟涂混合油一次,一般热敷20分钟。

⑤注意观察排气情况及皮肤颜色,如皮肤呈红色或起泡时,应停止敷用,擦干腹部,并在局部涂以润滑油。

热敷毕,清洁皮肤,整理床铺,肛管保留20分钟后拔出,清理用物及记录。

4.局部浸泡 用于消炎、镇痛、清洁创口等。

(1)用物浸泡盆(大小按浸泡部位选用),内盛43—46°

热水或药液半盆,水温计,另备70℃左右的热水或药液作加温用。

(2)操作方法将需浸泡的肢体慢慢放入盆中,调节水温至病人能够耐受的程度,并逐渐添加热水或药液,以维持所需温度。

浸泡时病人的体位要舒适,以免造成肌肉紧张、痉挛等。

浸泡30分钟,擦干肢体,如有伤口者,按换药法处理伤口,整理用物。

5.热水坐浴可减轻盆腔、直肠器官的充血,达到镇痛、消肿和清洁作用,常用于肛门手术前后、直肠痿管及会阴伤口炎症等。

阴道出血、月经期、妊娠末期与盆腔器官有急性炎症时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1)用物坐浴盆及坐浴椅,无菌纱布2块,水温计,热水瓶,高锯酸钾粉,95%酒精,火柴。

①消毒坐浴盆,置于坐浴椅上,倒入坐浴液(配成1:

5000高锯酸钾溶液),以浴盆的1/2满为宜,将温度调至38—43℃

②嘱病人排便后坐入盆内浸泡20—30分钟,擦干臀部,根据伤口情况进行换药,整理用物。

如用中药坐浴(野菊花,夏枯草等),应先熏后洗。

坐浴椅及盆

热水袋装法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湿热疗法比干热强?

两者的作用行何区别?

2.乙醇拭浴降温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为什么?

3.热水袋为何灌约2/3满?

为何要排尽空气?

为何要套上布套?

4.乙醇拭浴时该在何部位置冰袋,热水袋,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