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027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婚礼》、《赛马》;

③闻捷努力尝试了多种诗歌体式,既有歌谣体、自由诗体、古典诗体,还有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

由于时代原因,闻捷的爱情题材的诗歌体现了20C50S中国社会的爱情观念,及爱情依附于共同的事业和崇高的理想,是革命加爱情的表达。

《种瓜姑娘》。

6、十七年时期散文三大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①杨朔:

诗化散文(自我置换型)——《香山红叶》、《茶花赋》、《荔枝蜜》、《亚洲日出》、《海市》

②刘白羽:

政论性散文(自我膨胀型)——《长江三日》、《红玛瑙》、《日出》、《樱花漫记》、《平明小札》、《冬日草》

③秦牧:

知识散文(自我替代型)——《社稷坛抒情》、《土地》

7、17年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赵树理《三里湾》。

8、对于17年间某部短篇小说的概述

《登记》:

《登记》创作完成于1950年6月5日,发表于《说说唱唱》1950年6月,是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出台创作的一部评书体短篇小说,后被改编为《罗汉钱》搬上银幕和各种戏剧戏曲舞台,可以看作是《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小说主要以张家庄张木匠的老婆小飞蛾为主线,描写了她与婆婆和女儿艾艾三代女性的婚恋故事。

小飞娥婚前在娘家有自己的相好,这在封建思想浓厚的农村被视作“名声不正”,在受过同样苦的婆婆教唆下,被丈夫张木匠用锯梁子暴打了一顿,便麻木地安于包办的婚姻生活。

女儿艾艾与同村的小晚自由恋爱,也受到同样“名声不正”的非议,但是生长在新时代,在《婚姻法》的保护下,这对年青人最终冲破重重束缚,终成眷属。

《锻炼锻炼》:

这篇小说正是作家以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在农村公社化进程中的弊病,即农村的基层干部中混入了党内的坏分子(实质可能是批评极左路线本身)而有感而作,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想要直白的表达出作者的意图是极其艰难的,所以作者利用了当时一般文学创作常用的歪曲生活真实的方法,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

具体看作品,比如杨小四作为副主任是如何锻炼的呢?

社员小腿疼和吃不饱“落后”干活不积极,但是他们实际上暗示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低下和生活水平低下的现状。

杨小四最终用法律和政权的力量进行恐吓制服了两人,这就是所谓的“锻炼”。

作品的客观效果超出了作家的主观意图,它实实在在写出了农村的真实情况,干部就是这样横行霸道欺负农民,农民就是这样消极怠工自私自利,农村公社只能用强制性手段对付农民……到了现在这篇作品仍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能引起我们对国家政权与农民关系的深入思考,民间是不是总是以低调的姿态接受国家意志对他们的改造和渗透。

9、赵树理代表作品:

建国前: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变迁》

建国后:

《三里湾》、《灵泉洞》、《锻炼锻炼》、《登记》(建国后第一篇小说,后改变为戏剧《罗汉钱》)、

10、赵树理创作特点

①擅长以人物的外号突出人物的性格;

②作品语言的口语化明显,从而使作品明了易懂;

③强调故事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浓郁的生活气息、健康、幽默的情趣。

11、山药蛋派(山西作家群):

①又称“山西派”,是指在赵树理的影响下,文坛出现了一个以山西作家为主体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一文学流派是我国当代小说史上第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小说流派。

②他们都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大多比较注意反映人民的内部矛盾,较多的描写了中间人物,十分讲究民族和地方特色;

③语言大众化、群众化,都有朴素、幽默的风格。

十七年期间主要以赵树理马烽、西戎为代表。

12、“三红一创,山青保林”:

“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8部长篇小说: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盛佑京、刘雨生

杨沫的《青春之歌》林道静

杜鹏城的《保卫延安》彭德怀、李诚、周大勇

曲波的《林海雪原》杨子荣

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江姐、许云峰

吴强的《红日》

梁斌的《红旗谱》朱老忠

柳青的《创业史》梁生宝、梁三老汉

它们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现的以中国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其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

13、李准《李双双小传》中李双双的形象:

大公无私、热爱集体、敢于斗争

14、分析柳青《创业史》中梁三老汉和梁生宝的形象?

答:

(1)粱生宝是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

①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具有勤劳、朴实,坚忍不拔的劳动者的优秀品质;

②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他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最可贵的思想品质;

③作为一个个体,他拥有谦逊、淳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等性格特征。

(2)梁三老汉是“中间人物”的形象。

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人物,是一个动摇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人物。

①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家园来。

所以,当社会生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革时,他一时是难以相信也难以接受的。

②作为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剥削过的痛苦的记忆”,“受压迫的心灵”,使他“在精神上和王书记、党支部,生宝他们挨近。

”总:

作者通过梁三老汉这一经历了旧世界饥渴的状态,展示了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形象。

15、第四种剧本三次文代会

①第四种剧本,评论界对那些起源于我国50年代中期(主要是1956、1957年)的除去概念地表现工农兵生活的“三种剧本”(“工人剧本:

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的斗争;

农民剧本:

入社和不入社的斗争;

部队剧本:

我军与敌人的军事斗争”)之外非概念化地表现工农兵生活,以及除表现工农兵生活之外,还描写工农兵干部、知识分子家庭生活,感情生活等的剧本的称谓。

②其主要特征,一是在题材上的拓展,除表现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之外,还描写工农于部、知识分子等的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感情生活等等;

二是突破当时话剧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的套子,代之以对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描写;

三是主题大多表现人民内部矛盾。

③“第四种剧本”是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剧作家勇闯禁区,大胆干预生活,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成果。

它们与同一时期出现的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等深入触及社会生活矛盾的报告文学和小说一样,都是突破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的较为成功的作品。

16、《茶馆》概述

《茶馆》生动而精炼的描绘了三个时代,它们分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末、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结束后解放战争爆发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作者通过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将这三个时代联系起来,这三个人物分别是王利发(说明改良道路走不通)、常四爷(没有组织的个人斗争、农民起义等形式走不通,应当走革命道路)、秦仲义(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

17、《茶馆》的艺术特色

(1)巨大的容量和深刻的主题:

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深刻的悲剧内容,展示了1898——1945年北京历史的风景画,主要包括: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

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抗日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国名党反动派的统治时期。

(2)独特的时间分布与结构:

茶馆的结构别具一格,他突破了“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传统结构形式,采用了“图卷戏”和“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形式,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贯穿始终的事件和人物,而是用富有典型意义的戏剧片段组成一系列社会生活画面,并巧妙地用主题将他们编织在一起汇成一个总的故事。

(3)高度个性化和富含潜台词的语言:

剧作语言间接传神、诙谐幽默,人物语言性格化,具有浓郁的背景地方特色。

《茶馆》里的几十个人物,之所以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原因就在于语言的性格化、个性化。

如吴祥子、宋思子敲诈王利发,只说“那点意思”,如果不给“那点意思”,就别怪“把那点意思闹陈不好意思”,表面和合,实际上用软刀子杀人,人物的本质特征跃然纸上,入骨三分。

(4)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并具有深广典型意义的形象。

18、《茶馆》主题。

①作品选择了“茶馆”这一特定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文化实体为背景(旧社会的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作品以茶馆业主王利发为经,以进出茶馆的各色人物为纬。

②共同构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从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到解放前夕三个时代将近半个世纪的阴暗丑恶的社会生活画面,从而深刻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必要埋葬的历史规律。

③老舍为《茶馆》确立了一个严肃的主题,“葬送三个时代”。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揭示从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到解放前夕三个时代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

二是作品鲜明的表现出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使人们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腐朽进而做出去追求新的生活、热爱新的社会主义生活的判断。

19、十七年戏剧

代表作家作品:

曹禺——《胆剑篇》;

老舍——《茶馆》、《龙须沟》;

田汉——《关汉卿》《文成公主》;

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朱祖贻、李恍——《甲午海战》

十七年戏剧最突出的表现是历史剧的勃兴,其主要分为四类①对历史人物重新评价,为历史人物翻案;

②挖掘历史精神,以鼓舞今人的;

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已敬后人;

④歌颂历史上的某些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文革时期

20、《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林彪委托江青于1966.2.2.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21、8个样板戏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22、文革期间帮派文学有三个主要反动理论观点:

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主题先行论。

①根本任务论:

文学作品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②三突出原则: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③主题先行论:

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

新时期文学

23、新时期文学的特征——多元特征(政治文学低伏,人的文学兴起)

1)文学主题由单一明朗转向朦胧多义

2)文学关注焦点向人学回归,个体的人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

3)文学创作方式由单一转向开放

4)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再次凸显

24、归来的诗人

也叫作“复出的诗人”,指50年代后因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的一些原因而被迫中止创作或根本不能公开发表作品的直到70年代末粉碎四人帮后陆续回到诗坛的诗人。

①1980年,艾青把他的一本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与此同时,流沙河、粱南野写了题为《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的诗。

“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

②成为“归来”的诗人的主要有这样几个部分:

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右派诗人;

在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的罹难者;

因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50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诗人,主要是“九叶诗派”的诗人。

③“归来的诗人”这期间的诗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诸如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由”性质,从“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对于人生理想的坚持和以感情的直接抒发的诗歌表达方式。

艾青的《鱼化石》和斟卓《悬崖边的树》是这批诗人这一诗歌的选本。

25、朦胧诗(1980年出现)

①朦胧诗是新时期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它不仅仅是指某类诗歌创作或诗人集团,而是由一批成长于十年动乱中的年轻诗人以他们独特的体验、自由的艺术形式、充满创新精神的诗作,给文坛带来的一股颇具规模的新诗潮。

②它建立在对“文化大革命”的质疑或批判上,其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重新确认,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对人的自由奥秘进行探险。

③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其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因其在艺术上多用象征的艺术手法,诗歌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因此被称为朦胧诗。

在当时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五人经常被看成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

代表作品有北岛的《高尚》、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远和近》《裴湖》等。

26、结合具体作品,评述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1980年出现的“朦胧诗”打破了现实主义诗潮的单一格局,被称作“新诗潮”。

它把艺术变革的焦点对准传统诗潮的艺术成规,强化现代意识,广泛吸取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经验,对诗歌观念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1)在诗作的思想内涵上,寻求人的自我价值。

由以往的对于现实或观念的直接解释和说明转向写意,凸现诗人主体意识和心灵感应,将经历劫难之后的忧患同愤激有机合成,使诗的社会功利同公民使命感得到契合。

如江河的诗,语句沉稳,感情激越,风格凝重,这与他对“历史感”的重视有关。

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

从现代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角度思考人的本质。

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性毁灭、理性沮丧的进行反思与批判,以悲壮的姿态直接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在批判、否定中寻找个体和民族再生之路的英雄式悲壮情感。

在文革结束后的许多读者中产生强烈共鸣,如北岛的《回答》。

②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

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

以“真实的自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形象,抒发对生活的真实情感,其抒情主人公多是文革走来的青年,展示了那一代人由希望到失望、痛苦迷惘再到希望的心路历程。

如舒婷的诗歌《土地情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同时舒婷笔下的“自我”又多为女性柔情浪漫、伤感的形象和为光明而斗争的坚强女性。

如《致橡树》的女性形象。

③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

他们重整一套诗歌的价值与信念,改写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释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一种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如顾城的《生命幻想曲》《一代人》。

诗歌从现实关怀转向更为深广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生命意识的寻根。

如江河的代表作《纪念碑》。

(2)在艺术追求上,追求朦胧之美,以间接的暗示代替过去的直接显现,注重以新奇的想象和联想,以多种多样的象征、印象、变形等手法,使作品扑朔迷离,具有抽象性和超脱性的特征,有浓郁的西方现代派的色彩。

具体而言,大致也分为三个方面:

①意象化:

诗歌注重意象的营造,往往采用与作家生命感受相呼应的新奇意象表达新鲜的感受和体验,如顾城的《感觉》;

另外,诗歌的意象结构大多以相对立的意象组合而成,形成一种矛盾的和谐。

如舒婷《致橡树》中“木棉”和“树”的形象。

②象征化: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产生的隐喻、象征的意象相结合,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

朦胧诗擅于用象征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用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传递、切换,进行瞬间感伤的捕捉,如北岛的《回答》。

③立体化:

对内心世界多维立体化的体现。

如舒婷的诗歌,她善于在温婉英雄的倾诉和独白中表达忧伤而美丽的诗情。

朦胧诗的作者们是一批在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他们被伤害后的浓重和怨愤又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沉思和对光明的深沉渴望,他们以新颖的形式构思成诗。

 

省略

它把艺术变革的焦点对准传统诗潮的艺术成规,强化现代意识,广泛吸取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经验,对诗歌观念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对动乱年代的苦难、进行反思与批判,以悲壮的姿态直接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以“真实的自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形象,抒发对生活的真实情感,展示了那一代人由希望到失望、痛苦迷惘再到希望的心路历程。

如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如顾城的《一代人》。

27、新生代诗人(第三代诗人):

①80年代中期以来,“朦胧诗”后的探索者,这一代诗人将自己称为“第三代诗人”(或“朦胧后诗潮”),又被称为“新生代诗人”。

②他们的口号是:

“随着新中国兴起的第一代,十年铸造了第二代,在广阔的大时代背景下诞生了我们第三代”。

③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流向和诗人群体有三类:

其一是坚守知识分子精神立场,执着探讨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后朦胧诗人”,如舒婷、顾城等;

其二是自称站在民间立场,倡导平民意识走向寻根的“第三代诗人”,如韩东、余坚等;

其三是抒写女性诗歌,表达女性意识的新一代女性诗人,如伊蕾、瞿永明等。

海子——《麦地》、《春天,十个海子》

韩东——《山民》、《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

雷抒雁的《小草在唱歌》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人帮”压力,被残害的革命烈士张志新所作。

28、新生代诗群的特点

1)青年作者的①艺术追求更加多样,任何想简单概括其统一的思想艺术特征的努力都不免捉襟见肘。

每个人都想独立地选择,确立起与众不同的位置

2)作为诗歌运动的新生代,相当一部分人②十分重视理论的探索与建设,有的人常常在写诗的同时就发表宣言阐述主张,规定创作的路子

3)③新生代诗人对传统诗歌方式的消解:

消解文化、消解英雄、消解崇高、消解典雅

29、新时期散文的类型有:

忆悼念散文、艺术散文和学者散文。

①忆悼念散文

巴金——《怀念萧珊》、《小狗包弟》、《解剖自己》、《随想录》《再思录》

杨绛——《干校六记》

孙梨——《晚年集》、《春露集》、《无为集》

丁铃——《“牛棚”小品》

陈白甘——《云梦断忆》

②艺术散文

唐敏——《女孩子的花》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挖荠菜》、《拣麦穗》、《盯梢》

贾平凹——《秦腔》、《一棵小桃树》

③学者散文

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

散文《道士塔》、《一个王朝的背影》、《苏东坡突围》、《上海人》

张中兴——《负暄琐话》

30、艺术散文:

①是指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的“独白”写法,真实、自由的个性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裸露心灵,表现生命体验的艺术性散文体篇章。

②常会通过儿童的视角,抒发一种温馨,感伤而又清新的感情,展现人性中的朴素、感人的一面。

③代表作家:

张洁、宗璞、贾平凹、韩少华、唐敏、王英琦等,

31、学者散文:

①也叫“文化散文”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创作的散文。

他们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使得作品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

②他们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③学者散文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张中兴《负暄琐话》,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等为代表。

32、《随想录》

巴金自1978年开始在《大公报》和《文汇报》上发表的150多篇、近42万字的随笔。

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五个集子又总称为《随想录》。

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散文大作”。

33、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历史价值:

它是巴金作为一个有力度的主体对文革这段历史不容质疑的见证,是用真话建立的文革博物馆。

(2)精神价值:

①作品渗透着一个老作家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渗透着作家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②作者将自己放入作品,通过真诚的忏悔,暴露了“五四”传统被毁之后,知识分子丧失了自主性而成为“精神奴隶”,甚至堕落成专制体制的“帮凶”的悲剧命运,毫不留情的作了历史的批判和反省,用真诚的笔触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心路历程。

③可以说《随想录》既是一部民族反思录,又是一部知识分子的个人忏悔录。

巴金在《随想录》中痛心疾首地呼唤着“五四”精神的真正回归,并且以这部著作的写作,实践了这一回归的努力。

34、《随想录》艺术特征

①讲真话,抒真情,向心灵逼近,用自己的真实感情去感动别人的特点。

重新确立了散文亲切、平等、自然、本色的"

家常"

,"

娓语"

的风格,

②文学和生活的种种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