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06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

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

课件。

学生:

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利用生活中的点线面以及和色彩的结合)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4、学生的作品展评:

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第2课色彩的和谐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

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

(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

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B、生活图片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

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

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第3课:

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

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

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

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

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

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

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

适合纹样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

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

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

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

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

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4、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

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

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第4课趣味文字

一、教学目的;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

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

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

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

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

为什么?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

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

具有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a、笔画变化:

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

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

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

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

如:

形象体:

“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

字形变化:

“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

笔画变化:

如:

“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装饰更加美观。

结构变化:

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快乐”的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

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

如:

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

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5、作业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第5课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

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

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

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

荷塘、小鸟天堂 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 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

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

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

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二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三四节再进行探索尝试。

第6课诗情画意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难点:

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师:

课件。

学生:

准备古诗一首,并能解释诗意;绘画材料、工具。

四、教学思路

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

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

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揭题:

诗情画意

(二)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

1)师:

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

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

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

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

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

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第一课时:

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三课时:

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第一课时: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第二、三课时:

1)提醒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三)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

为什么?

3、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四)课堂延伸:

可以尝试用电脑绘画的方式表现,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脑水平设计不同风格的作品。

第七课重复的美

教学目的:

1、掌握重复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难点:

重复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重复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

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斑马:

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反复出现(重复)与从疏到密排列(渐变),表达了由节律的美感。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

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重复排列形成的。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

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

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

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

重复中的基本形:

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

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例如:

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骨格的重复:

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形状的重复:

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

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

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

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

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三、评讲作业:

组织“手提袋”展销会,以自我介绍来推销自己的设计意图,运用了重复的什么构成原理,效果怎样。

第八课渐变的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难点:

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

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圆的渐变:

感受凹凸变化的“圆”世界,原点的大小、形状、间隔变化,产生了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

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

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

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

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

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渐变:

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

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

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第九课感悟彩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感受我们祖先在遥远年代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体验我们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

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彩陶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分析彩陶艺术形式法则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彩陶艺术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

彩陶的定义:

指一种在质地细腻的器物上绘有红、黑、白等颜色图案的陶器。

产生的时间:

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河流域一带

划时代意义:

是造型艺术的出发点和人类自觉审美意识到来的标志,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二)欣赏彩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彩陶的艺术美

造型美:

千姿百态、样式多样。

罐、盆、瓶、壶、碗、钵、三足器等,以简洁、自然、浑厚的造型,体现出健康、饱满的美感。

色彩美:

红、白、黑编织出单纯、朴素的美感纹饰美:

①内容丰富:

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②手法多样:

有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体现了“抽象美”

③形式法则:

体现了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之美彩陶的科学美

巧妙的造型:

腹部膨大,增大容量,体现了实用性;陶罐有肩、小口、长颈便于运水、储水;陶盆无肩、无颈、大口便于饮食、炊食;三足器设计更稳定、坚实,便于烧火

颜料的发明:

使用赭石作红色,赤矿铁和氧化锰作黑色,瓷土作白色

合理的装饰部位:

多在腹部以上,便于席地而坐,从俯视角度去观赏它,体现了

尽善尽美的追求

(三)作业:

用一句话来概括彩陶之美。

(四)小结:

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的完美结合。

点评:

该课的课件制作精美,在收集彩陶图片内容中花了不少功夫。

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欣赏彩陶工艺的同时,获得了许多相关知识。

在看似寻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共鸣、因而,当该课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彩陶欣赏的感受时,学生均做出了富有创意和一定深度的回答。

第十课走近青铜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以及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奇异造型和纹饰引导学生了解远古先民的生活和艺术创造力。

古代青铜艺术

本课古代青铜艺术在整个教材中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较为冷辟,其原因在于青铜器繁荣的时代离现代非常遥远,在现实生活中较为罕见,造成学生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本课的优势在于这些青铜艺术艺术品因其年代遥远而使它们都具有的神秘感,奇异的造型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力。

(二)教学目标古代青铜艺术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

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

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艺术特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

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

学具:

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

课时:

1课时。

古代青铜艺术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

●教学新授

(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

(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

(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

(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

●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

●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16、小小编辑部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版面设计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2、了解报纸编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引发其对设计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版面的设计。

2、报纸报头的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报纸学生:

白纸、彩笔、尺子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组织课堂纪律。

2、检查学生是否带齐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授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个是贵州报,你们都看过吗?

(看过),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上面呢?

2、过渡:

首先你们要学会来设计报纸,懂得怎样编排报纸,这节课我就教你们怎样排报纸吧!

3、报纸版面的设计与制作

报纸的版面构成:

报纸是新闻出版业中内容最丰富、报道最实时、读者最广泛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在纸质媒体中占有首要位置。

目前世界上各国的现代报纸幅面主要有对开、四开两种,其中我国对开报纸幅面为780mm×550mm,版心尺寸为350mm×490mm×2,通常分8栏,每栏13个字、120行,版心字数13,320字。

开报纸幅面尺寸为540mm×390mm,报纸在经济、

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制约下,版面从最少四版到数百版不等。

并按称之为版序的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的版面重要顺序的方式排列。

众所周知,报纸版面是版面元素有规则的组合。

各种不同的版面元素都有各自内含的意义和特定作用。

现代报纸版面构成如图12、2所示:

报纸版面主要由正文、标题、线条、照片和图画等五种元素构成。

此外,大多数对开报纸以横排为主,垂直分栏,竖排报纸水平分栏。

一个版面先分为八个基本栏,再根据内容对基本栏进行变栏。

变栏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长栏,长栏宽度为整数倍的基本栏,如二合一,三合一;其二是变栏,变栏宽度为非整数倍基本栏,如五化三,三化二。

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合理版面分割后,就能按分割区域对版面的正文、标题、图片、线条、色彩等进行排版处理,构建一个中心突出、版面优美的报纸版面。

4、欣赏主题报头资料库

5、学生设计报纸

6、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