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119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Word下载.docx

从而更好地了解中日两国有关动物谚语的使用偏好和动物形象,达到更好的准确使用两国谚语的目的。

2谚语的起源和历史

2.1中国谚语的起源和历史

我们国家的谚语是对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劳动生活、丰富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承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通俗易懂。

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不仅语句鲜活灵动,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民间谚语蕴含了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是永远绽放的智慧之花,五彩缤纷。

我国谚语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范围之大、历史之久、运用之广泛,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步的。

这些谚语,像满天星斗,难以数计,仅见于清代《古谣谚》从古籍中辑录来的已近3000条;

而在有清以后形成和整理出的新谚,恐怕就远远不止这个数目了。

而在历史上,从东汉的崔寔、宋代的周守忠、明代的杨升庵到清代的杜文澜,以至民国以后史襄,都有过对谚语的归纳与整理

2.2日本谚语的起源和历史

日语谚语主要诞生于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关于日语谚语有多种定义。

根据《日本国语大辞典》第四卷所述,谚语是从古代起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的短语,是蕴涵丰富经验教训和讽刺的熟语之一[1](p990)。

广义范围的谚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日本本国根据日本的社会生活习俗及历史典故、人物产生的谚语,如“弘法不择笔”,“神也允许商人撒谎”等,在日本社会中被普遍传承的中国成语、谚语、故事、名言警句。

如“虎死留皮,人死留名”等;

狭义范围的谚语是指在日本社会生活中,日本人根据其生活习俗、历史典故及人物产生的谚语。

其内容包罗万象,是日本文化、生活智慧及性格心理的反映,具有口头传承的特色,即使在普通大众之中也琅琅上口易于使用,是语言的精华,堪称为语言的活化石。

日本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文化特质在日语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3中日有关动物的谚语

3.1中日有关动物谚语的种类

在中国动物的种类就已经达到10.4万余种,而在谚语中出现的动物是很少的,几乎都是一些人们所熟知的动物。

通过对《简明日中成语词典》(知识出版社出版)和《现代中国语词典》的调查,从中统计出中日谚语中出现的百种左右动物,如下表所示:

表1:

中日动物にかかわる谚の中の动物の対照

在以上举出的中日动物谚语中出现的这些动物,使用频率有高的也有低的。

(从表1可以看到,中日谚语中提到的动物可以分为哺乳、鸟、鱼、昆虫等种类。

其中,猩猩、骆驼、狮子、鲶鱼?

?

只在汉语当中出现,?

只在日语当中出现。

其原因是。

)根据括号里的思路再详细地分析一下,表1中中国特有和日本特有是什么意思,只在汉语中有日语中没有或者只出现在日语中汉语中没有的意思吗?

比如蛇这种动物,中日谚语中都应该有吧(表格3中也提到了,这样论文中就产生了前后矛盾),这里要经过严格的调查研究后再写。

3.2中日谚语中有关动物谚语的使用频率

根据表2来看,不论在中国还是日本使用率排在第一位的都是鱼类,但在日本的百分比要稍高些。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由于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海洋渔业十分发达,鱼的种类繁多,日语中与鱼有关的词汇相当的丰富,在谚语中也是如此。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们多从事渔业,所以在中国谚语中与鱼相关的内容也很多。

但在谚语中,中日两国呈现出了不同的使用偏好。

中国谚语中很少出现鱼的具体种类或是名字,都泛称鱼且多为淡水鱼,如“鱼过千层网,网后还有鱼”,“鱼见饵不见钩,人见利不见害”,“双手难捉两条鱼”等。

日语谚语中常出现各种不同种类的鱼多为海水鱼,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如:

鲷在日语中发音与おめでたい(吉祥喜庆)的“たい”相同,所以作为喜庆高贵的象征,在各种鱼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比之下,鰯鱼小且数量众多,常用做比喻无价值的东西。

河豚鱼无比鲜美,可是却有剧毒,想要品尝美味的时候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些鱼和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各自的特点几乎妇孺皆知,把这些非常熟悉的事物作为生活智慧人生道理的比喻流传下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在前五位的除鱼类外其它都是哺乳动物,由此看来中日两国对哺乳类动物都是极为关注的。

3.3中日谚语中有关动物谚语的文化背景

根据《中华成语熟语辞海》、《汉语成语辞海》、《谚语大词典》、《广辞苑》做了上表的统计,从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马作为与古代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特别是作为出行方面重要的交通工具,在谚语中最常出现。

许多生活智慧和人生道理通过马来表达,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好马不吃回头草”,“赶三年知马性”,“老马识途、人老识理”,“好马不用鞭催”等。

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马是农耕的重要劳动力,其次是牛和羊,这都在谚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农耕文明。

与此相对,在日本谚语中使用最多的则是鱼类。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由于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海洋渔业十分发达,鱼的种类繁多,日语中与鱼有关的词汇相当的丰富,在长期人与大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

这种海洋文明不仅体现在谚语中,而且还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这里可以举出一些日语中关于鱼的谚语,用日语书写。

3.4中日谚语中有关动物的谚语意象的比较

3.4.1同一种动物,相同或相似的意象

对《简明日中成语词典》(知识出版社出版)和《现代中国语词典》中有关动物的谚语进行搜集,分析做了如下表的分类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篇二:

从否定表现意识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别

目次

1はじめに

1.1题目解读

1.2调查动机

1.3调查方法

2日本人的否定表现意识

2.1日本人的否定表达方法

2.2日本人的否定表现意识

3中国人的否定表现意识

3.1中国人的否定表达方式

3.2中国人的否定表现意识

4中日否定异同

4.1中日否定表达意识相同点及其原因

4.2中日否定表达意识不同点及其原因

5终りに

5.1总结

5.2今后发展

6参考文献

一:

はじめ

1:

题目解读:

每个民族或国家所形成的文化都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笔者认为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是孕育、成长在该文化氛围中的人民的思想言行,每个人的表达和与人沟通方式是深受文化背景影响的。

其中,否定表现意识必然受该国的文化,会话原则的影响,体现着其文化特色。

2:

动机: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为了避免相互间因语言、文化等的差异产生误解或是交流障碍,了解对方社会的交涉原理、并熟悉采用与之相对的语言行为是有必要的。

学习语言不仅要研究语言本身,还要熟悉它的文化。

语言绝不是单纯的社会存在,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本调查就是想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到

(1):

中日在否定表达时有何异同点。

(2):

产生这些异同点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3:

调查方法

(1)先查阅文献,详细了解有关中国和日本关于否定表达意识方面的内容

(2)在平时生活中举出中日拒绝的例子,从中分析中日不同的文化内涵

(3)在这些基础上对其相关性做出自己的理解

二:

日本人的否定意识

日本人的否定表现

(1)附和式:

在与日本人交流时,常常能听到日本人不断地说“はい”。

但这并不是完全赞同对方的想法。

之所以这样的赞同语气出现频率高,是因为日本人在与人谈话时,乐与对方的心情保持一致。

即使不能接受,也很少像中国人那样直接回答“不行”或西方人说“no”,而是尽可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仅如此,日本人在会话时,还会借助点头、哈腰等非语

言行为,来配合语言行为,达到附和的效果。

(2)省略式:

省略是日语常见的一种形式。

这是日本人不愿与别人冲突的体现。

尤其是在拒绝对方时。

面对朋友的盛情邀请,日本人觉得很难直接拒绝,就会违心地说“行きたいですが、ちょっと……”这样拒绝的内容就被省略掉了,日本人会认为维护了对方的面子。

(3)被动式:

日语中的被动态经常被日本人频繁挂在嘴边。

一句“上役にそう言われましたが……”,就能让对方体会到自己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处。

(4)拖延型:

当场不明确表态,说诸如「考えておく」等话,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但言外之意却是拒绝。

是一种让被拒绝方逐渐体会出否定意思的回绝策略。

“今度うちで说明会を闻きますので、よろしければ、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か?

”“そうですね、まあ、考えておきます”

否定意识

三:

中国人的否定意识

否定表现

(1)规约拒绝:

以道歉作为开场白,如“很抱歉”、“对不起”等表达方式,尤其是社会地位低的人向社会地位高的人表达拒绝更是要采取这种方式,还有一些人也采用先认同,后出于无奈而拒绝的表达方式,如“我也很想……,可惜……”等等

(2)间接拒绝:

相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人更加体谅别人的感受,尽量避免出现语言交流方面的冲突,因此中国人在表达拒绝含义时,更多的是采取间接的拒绝表达方式。

人际交往中,会话双方往往出于不同的目的,运用间接的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真实意图,从而出现了字面意义和会话含义的不一致,也就是会话含义。

请求者和被请求者为了不伤及自己和对方的面子,往往会采用这种方式表达请求和拒绝。

例如:

a“最近我真是忙得焦头烂额,手头还有好几篇文章没翻译呢,可是时间又来不及了,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b:

“你真是太能干了,我要像你这样,早就应付不了了。

中庸之道。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将面子看得非常重要。

维护他人和自己的面子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国人认为直接拒绝别人是很不给人面子的,是对别人极大的不尊重中国人讲究深藏不露和韬光养晦,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不鼓励个人表现主义,经常会出现群起攻击才华突出的人的现象。

只有含蓄内敛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好感,以后才有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中国人讲究个体之间的平衡,所以个体都崇尚表面行为的中庸,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自己不受他人的群起攻击。

四:

中日异同

相同点

(1)日本有句谚语“出る杭は打たれる”,意思与我们中国的“枪打出头鸟”大致相同。

中国和日本人都不愿直抒己见,不愿露锋芒。

(2)“面子”。

都注意给对方保有面子,拒绝前先对对方有礼貌的表示感谢或某种程度上的认可,以营造融洽的气氛,给拒绝对方留下缓冲的余地。

差别表现及产生差别的原因

面直接拒绝对方的表达方式更能保全对方的面子。

中国:

直接告知。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来看,“当面说清”这种表达方式更显得尊重对方。

(2)表达要素。

两国最大的差异是,日本人表示拒绝时的表达要素要比中国人多,特别是在感谢邀请、提及邀请、前一次约定、表明期待、表达遗憾之情等要素的使用方面,日本人占压倒性的多数。

究其原因,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拒绝的时候,告知对方事情的要点是至关重要的,但对日本人来说,尽量不让对方感到不快,损害到和对方的关系这些方面却是最重要的。

因此,先说明前一次的约定及表明自己想出席的心情,再表达希望和对方继续保持联系的期待之意应作为首要考虑对象。

即对于日本人来说,从他们表示歉意,遗憾之情和期待之意这些要素可以得出他们在拒绝对方时,他们首先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但对日本人的这种思考方式,在中国人看来,却是迂回曲折,不清楚的。

五:

终わり

中国的儒家文化,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对日本产生了极大地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和谐和共同体的精神,渗透了现代日本的人文理念,并在某种程度上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正因为如此,经常拘泥于他人和社会而生存的日本人生活中,听不到“是”或“不是”的声音,而暧昧的语言比较多。

但是,随着掌握商业习惯的商人越来越多,他们正朝着断然地肯定和否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龙臻.日本岛国文化与日语教学[j].福建论坛,2009,(6):

179-180.

[2]罗传伟.概说日语会话原则[j].外语研究,2003,(6):

15-18.

[3]王瑞林.省略———日本文化在语言中的表现[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6,

(1):

29-34.

[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赵刚.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及其功能.日语学习与研究第二期[j].2001.

[7]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赵刚.间接言语行为的日汉对比研究.日语研究第二期[j].商务印书馆,

2004.

[9]横山杉子.日本语における『日本人の日本人に対するの断り』と『日本人のアメリカ人に対する断り』[m].日本语教育81号,1993.

[10]森山卓郎.断りの方略[m].特集.现代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1990.

[11]刘金培.浅谈言语交际中拒绝语义的表达技巧[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第3期。

[12]王燕.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实施原因变项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7第2期。

[13]郑梅.谈格赖斯合作原则的有意违反及会话隐含[j]新疆大学学报2008第3期。

[1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从日语谚语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篇三: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文化--指广义的文化,也就是文明,对世界影响颇大。

中国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但确是世界上现存的,并且仍然在延续的最古老的亚洲文明。

1.古典哲学。

《易经》包含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基础,现代数理逻辑也要依托于《易经》,《老子》思辩哲学应用于现代哲学、《孙子》应用于商战、《四书五经》对中国周边国家如:

韩国、日本、朝鲜等影响更大,这些国家都是中国文化圈的成员。

启蒙运动中,法国伏尔泰便利用了中国儒家思想,伏尔泰将儒家的哲学思想、理论、道德伦理、人性观念、社会法则等加以综合研究,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

明代王阳明的学说还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第一本提到儒教的书《儒家道德》,1641年在伦敦出版。

2.科技方面。

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

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

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很大,就是航天也要用到。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于彻底地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任何占卜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更大。

火箭也是中国首先发明的。

中国漆器,中国冶铁和穿井技术都是世界最先出现的。

中餐、

中医也世界独具特色的。

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

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动情地写道:

“中国文献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和发现,考古证据或绘画实物证实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比欧洲的或照搬采用的发明或发现一般往往领先很长一段时间。

无论是二项式系数排列,还是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相互转移的方法,或是第一台时钟中的擒纵装置,或韧性铸铁犁铧,或植物学与土壤学的开创,或皮肤与内脏的关系,或天花痘苗接种的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居世界第一。

”李约瑟著的长达2000万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向世界生动详实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创造及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与影响。

3.文化方面(狭义的)。

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使其进入封建社会,中国文化圈也在这时形成。

中国的文化在明代以前一直是世界领先。

中国的城市发展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宋代以前,世界是许多国家学习中国的城市建造。

中国中古的开放时代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许多各方面的人才。

在艺术门类内,中国的书法、国画、诗歌独树一帜。

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

1570—1870年的300年间,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介绍中国文官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书籍竟多达70种。

《三国演义》、《西游

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被译成多国文字,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坛。

德国文豪歌德在比较中西后曾感慨地说:

“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

”举世闻名的中华武术,是我国民间流行最广泛的体育项目。

千百年来,中华武术对世界武坛尤其是亚洲武坛有过重大影响。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武术震惊了世界。

中国琴棋书画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中国文化圈内的国家。

4.交通方面。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促进了各地的交流。

四大发明除火药是元朝军队带去的其它都是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5.经济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等作物的国家,尤其水稻种植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世界上660多种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就有136种,占20%以上,居世界第一。

中国还是最早养蚕的国家,丝绸也是中国的重要发明。

中国烧造的瓷器也是中国独特的创造,中国人china,就与陶瓷有关。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

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

英国的李约瑟曾说:

“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

献。

”亚洲国小龙的发展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6.对外交往。

郑和下西洋时倡导:

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亚非国家间的交往确立了现代外交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人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幅员辽阔,中古时代经济文化一直世界领先,为世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实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现代社会中,从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人类安全的角度看,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中国挑战”。

当今,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绝对不是过去那些传统东西的直接再版,更不是陶醉于过去磁器、丝绸、茶叶和四大发明等那些传统产品的简单输出,也不会是传统思想与方法的简单传播。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关键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作对接,否则那是没有那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中华文化复兴也是一样的道理。

【篇二:

日本人生活中的猫文化日语中关于猫的谚语池卓蓓(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中图分类号:

H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7894(2013)16-0142-02摘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关于猫的谚语也是无处不在。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日语谚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猫猫文化日语谚语thecatcultureinjapaneselife:

proverbsaboutthecat要众所周知,日本人爱猫,对猫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猫日语教学injapanese//ChiZhuobeiabstractAsweallknow,Japaneselovecatsandhaveaspecialcomplexforthecat.Thecat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inJapaneselife,andithasbecomeauniqueculturalphenomenoninJapaneselife,soproverbsaboutthecatareinevitable.InJapaneseteaching,properuseofJapaneseproverbscannotonlycultivatestudents’learninginterest,butcultivatetheirabilityoflanguageappreciationandexpression.keywordscat;

thecatculture;

Japaneseproverbs;

Japaneseteaching1引言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家畜之一。

从平安时代开始,猫被正式地载入日本史册。

据推测,在平安时代之前,有一些中国唐朝的猫为了保护书籍经典不被老鼠啃咬,就被遣唐使带回了日本。

从此,猫就正式载入了日本史册。

而在江户时代之前,猫都是被套上项圈、拴上链子,锁在深宅大院中的,它们是只有皇家贵族才能玩赏的宝物。

时至今日,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见到神态自若、逍遥自在的猫咪们。

日本人爱猫是出了名的,甚至有人说,将日本和猫放在一起,必然是幸福感四溢。

在日本,每年的2月22日,是猫の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