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169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79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9页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9页
亲,该文档总共3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3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讲义Word格式.doc

六、地下空间及其征(熟悉) 53

七、土地污染种类及特征(了解) 55

八、土地灾害类型及特征(了解) 57

(一)地质灾害 57

(二)土地荒漠化 58

(三)土地盐渍化 59

第四章土地产权 59

一、土地产权内涵(掌握) 60

二、土地产权的类型(掌握) 60

三、我国土地所有权 63

(一)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规定 63

(二)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规定 64

四、我国土地用益物权 67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 67

(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 79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及规定 81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 82

五、我国土地担保物权 85

(一)不同土地抵押权的权能及规定 85

(二)土地质权的含义 89

六、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制度(了解) 89

第二部分土地管理知识 92

第一章土地管理 92

一、土地管理的内涵(掌握) 92

二、土地管理的任务(掌握) 98

三、土地管理的原则(熟悉) 99

四、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 100

(一)土地法规与政策的制定 100

(二)地籍管理 100

(三)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 101

五、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了解) 105

六、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 108

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管理的演变历程(了解) 110

第二章地籍管理 116

一、地籍概念(掌握) 116

二、地籍分类(掌握) 117

1.按功能分类 117

2.按建立的时序分类 118

3.按所记载的对象分类 119

4.按表现形式分类 119

5.按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119

三、地籍管理概念(掌握) 120

四、地籍管理原则(掌握) 120

(1)国家制度体系保障原则 120

(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现势性原则 121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原则 121

(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原则 121

五、我国地籍管理的内容(掌握) 121

(一)土地调查 122

(二)土地登记 126

(三)土地登记信息公开查询 139

(四)土地权利制度建设 140

(五)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140

(六)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143

(七)土地统计 144

(八)地籍信息系统管理 145

六、地籍管理的任务(熟悉) 146

七、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熟悉) 147

八、我国地籍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了解) 148

第三章土地规划管理 155

一、土地规划的概念 155

二、土地规划的作用 157

三、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158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准则 158

五、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概念(掌握) 159

六、土地用途管制的作用和意义(掌握) 160

七、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掌握) 161

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掌握) 162

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掌握) 165

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掌握) 166

十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掌握) 167

十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掌握) 168

十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报批、修改(掌握) 170

十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熟悉) 172

十五、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熟悉) 174

十六、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途径 175

十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了解) 176

十八、土地利用计划(了解) 177

第四章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管理 180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掌握) 180

二、耕地保护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掌握) 182

三、耕地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 184

1.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184

2.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184

3.严格耕地保护执法 184

4.严格执行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 184

5.全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185

6.引入耕地保护社会监督机制 185

四、基本农田保护(熟悉) 186

(一)基本农田概念 186

(二)基本农田保护概念 186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概念 188

(四)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原则 188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程序 190

五、耕地占补平衡(熟悉) 191

六、土地整理(掌握) 195

七、土地复垦概念(掌握) 197

八、我国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的发展及现状 198

第五章农用地转用与征地管理 203

一、农用地转用概念 204

1.农用地转用概念(掌握) 204

2.农用地转用的条件(熟悉) 204

二、农用地转用的依据(熟悉) 205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5

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205

3.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205

三、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熟悉) 206

四、农用地转用的审批程序(熟悉) 207

五、土地征收和征用概念(掌握) 208

六、征地行为的特征(熟悉) 210

(一)征收土地具有以下特征 210

(二)征收集体土地应遵守的原则 212

七、土地征收补偿计算与管理(熟悉) 213

(一)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计算依据 214

(二)青苗和地上定着物的补偿费计算依据 216

(三)土地征收补偿费和安置的支付和管理 217

八、土地征收方案的编制与审核(熟悉) 218

九、土地征收程序(熟悉) 219

十、我国征地改革的方向与目标(了解) 221

第六章建设用地供应管理 226

一、建设用地供应概念(掌握) 226

(一)建设用地概念 226

(二)建设用地供应概念 228

二、国有建设用地划拨供应(掌握) 229

1.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概念 229

2.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条件 229

3、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的管理 231

三、国有建设用地出让供应(掌握) 234

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概念 234

2.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 236

3.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政策 241

4.合同的履行 243

5.合同的解除 245

四、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基本条件(掌握) 246

五、国有建设用地供地标准(熟悉) 247

六、国有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掌握) 249

七、国有建设用地供地程序(掌握) 254

八、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掌握) 258

九、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供应范围(熟悉) 259

十、乡(镇)建设用地供应审批内容及基本程序(了解) 260

十一、建设用地和节约用地利用评价 265

十二、开发区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了解) 271

2.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表(I) 273

4.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汇总表 27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汇总表 275

第七章土地市场交易与监管 276

一、土地市场概念(掌握) 276

二、土地市场的特点(掌握) 278

三、土地市场的分类(掌握) 279

四、土地市场的功能(熟悉) 280

五、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熟悉) 281

1.市场机制 281

2.宏观调控机制 283

六、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及其发展现状(了解) 283

七、我国土地市场管理的内容(掌握) 285

(一)土地市场供需调控 285

(二)土地市场价格调控 289

(三)土地市场税收与金融调控 289

(四)土地市场动态监测 290

八、土地使用权转让(掌握) 292

九、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和条件(掌握) 295

十、土地使用权租赁的概念(熟悉) 300

十一、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过程(了解) 301

1.土地市场的萌芽阶段 301

2.土地市场的形成阶段 301

3.土地市场的完善阶段 302

第八章地价管理和土地执法监察 305

一、地价管理的概念 306

二、地价管理的目的(掌握) 306

三、地价管理的措施(掌握) 307

四、地价管理的内容(掌握) 308

(一)土地等别、土地级别、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确定、更新和公布制度 308

(二)土地价格评估制度 309

(三)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制度 309

(四)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311

(五)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制度 311

(六)地价集体决策制度 312

(七)建立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 312

(八)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制度 313

五、城镇基准地价与标定地价(掌握) 315

1.基准地价概念 315

2.基准地价的特点 315

3.基准地价的作用 316

4.基准地价的表现形式 316

5.标定地价概念与作用 317

六、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熟悉) 319

七、土地估价行业行政管理(熟悉) 320

1.土地估价行业行政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 320

2.土地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执业情况监管 325

3.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与认证 325

4.指导和监督土地估价行业协会工作 325

八、基于政府管理的地价体系(熟悉) 325

九、我国土地价格管理发展历程(了解) 327

第九章土地执法监察 330

一、土地执法监察的内涵(掌握) 330

二、土地违法行为及处罚(掌握) 333

三、土地执法监察的内容(熟悉) 347

四、土地执法监察的意义(了解) 348

355

2010年土地估价师考试辅导学习前言

为提高学习效果,参加《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应试的学员,应当在通读大纲及及参考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对《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考试及试题的要求、特点、重点、难点以及应试技巧等方面,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加强训练,强化练习,才可能达到心中有数、从容应试,并收到良好的成效。

为此,特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应试学习《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提出指导性的提示。

这四方面分别是:

1、2006年—2009年考试通过情况;

2、2010年考试大纲变化情况;

3、考试题型和特点;

4、应试导学;

5、应试技巧。

一、2006年—2009年考试通过情况

2006年度全国土地估价师共合格812人。

2007年度全国土地估价师共合格1341人。

2008年度全国土地估价师共合格1460人。

2009年度全国土地估价师共合格1309人。

二、2010年考试大纲变化情况

2010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考试大纲变化比较大,主要包括:

(一)《土地管理基础》考试大纲变化情况

1、《土地概念》变化

删去了“不同学科对土地的定义”内容,增加了“土地的产权特性”内容;

2、《土地的分类》变化

(1)将“土地的基本类别”,改为“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

凡过去称为“类别”,统一改为“类型”,这是一个突出变化。

(2)“主要类别土地的特征”中,将“工业用地的特征”改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特征”;

将“农用地的特征”改为“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特征”;

增加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特征”内容。

(3)将“我国主要类型土地的利用方式”改为“我国主要类型土地的利用”。

3、《土地实体及特征》变化

(1)将“土壤类别及特征”,改为“土壤类型及特征”;

将“主要地上物作物种类及特征”,改为“主要地上定着物类型及特征”。

(2)增加了“土地灾害类型及特征”内容。

(3)考试基本要求中,“土地灾害类型及特征”为熟悉内容;

“不同类型土壤特征、不同类型地质条件特征”,由要求“熟悉”变为“了解”。

4、《土地产权》变化

(1)将题目《土地权利及制度》,改为《土地产权》。

(2)将“土地产权的概念”,改为“土地产权的内涵”;

将“土地产权的种类”,改为“土地产权的类型”。

(3)将“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改为“我国土地所有权”;

将“土地所有权的含义”,改为“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规定”;

将“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范围”,改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规定”;

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范围”,改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规定”。

(4)将“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

(1)土地使用权的含义;

(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种类及其权能;

(3)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权能。

统一规范为:

“我国土地用益物权:

(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及规定;

(4)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

(5)地役权的权能及规定。

(5)将“土地他项权利制度:

(1)土地抵押权的含义及抵押的范围;

(2)土地租赁权的含义。

“我国土地担保物权:

(1)不同土地抵押权的权能及规定;

(2)土地质权的含义。

5、《土地管理概念》变化

(1)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管理的演变”中的“重要法律”改为“标志性法规”,即:

“1949~1961年,标志性法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1962~1986年,标志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标志性法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6、《地籍管理》变化

(1)将“地籍管理原则:

(1)必须有国家制度体系作保障;

(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现势性;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统一规范为“地籍管理原则:

(1)国家制度体系保障原则;

(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现势性原则;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原则;

(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原则。

(2)将“土地权属争议的种类”,改为“土地权属争议的类型”。

7、《土地规划管理》无变化

8、《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变化

(1)将“土地整理的类别”,改为“土地整理的类型”。

(2)删去“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增加“我国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的发展及现状”。

9、《农用地转用与征地管理》变化

(1)将“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的内容:

(1)土地补偿费;

(2)安置补助费;

(3)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

(4)土地征收补偿费的支付和管理。

“土地征收补偿计算与管理:

(1)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计算依据;

(2)青苗和地上定着物的补偿费计算依据;

(3)土地征收补偿费和安置的支付和管理。

10、《建设用地供应管理》无变化

11、《土地市场交易与监管》变化

(1)将“我国土地市场的现状”,改为“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及其发展现状”。

(2)将“土地市场管理的内容:

(1)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意义;

(2)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原则;

(3)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主要内容;

(4)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措施;

(5)土地市场的微观管理。

“我国土地市场管理的内容:

(1)土地市场供需调控;

(2)土地市场价格调控;

(3)土地市场税收与金融调控;

(4)土地市场动态监测。

11、《地价管理》变化

(1)增加了“地价管理的概念”内容。

(2)将“地价管理的内容:

(1)公布基准地价、标定地价;

(2)建立土地价格评估制度;

(3)制定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

(4)建立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

(5)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

“地价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土地等别、土地级别、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确定、更新和公布制度;

(2)土地价格评估制度;

(3)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制度;

{4)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5)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制度;

(6)地价集体决策制度;

(7)建立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

(8)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制度。

12、《土地执法监察》无变化

(二)《土地管理法规》考试大纲变化情况

1、2010年新增法规和政策

(1)土地管理法规(涉及变动1项)

1)土地调查条例(从2009年要求中“相关法律法规”移来)。

(2)相关法律法规(涉及新增5项,修改1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0全国人大修改);

6)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3)中共中央、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涉及新增2项)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27号);

2)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

(4)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涉及新增12项,修改1项)

1)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4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9号);

5)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号);

6)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58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228号);

8)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财综[2009]74号);

10)关于切实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用地保、障和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98号);

11)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3号);

12)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7]258号)(去年要求04版);

13)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1号)。

(5)司法解释(涉及新增2项)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的若干规定(法释[2009]16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法释[2009]14号)。

(6)技术规程和标准(涉及新增1项)

1)《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

(7)行业自律文件(涉及新增7项)

1)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章程;

2)注册土地估价师自律守则;

3)《土地估价师实践考核与执业登记办法(试行)》(中估协发[2008]14号);

4)《土地估价师执业登记工作实施细则(暂行)》(中估协函[2010]3号);

5)《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个人会员会籍管理办法》(中估协发[2006]18号);

6)关于印发《土地估价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规则》的通知(中估协发[2008]27号);

7)关于印发《土地估价行业违规处罚记分办法》的通知(中估协发[2009]35号)。

三、《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考试题型和特点

(一)《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试题题型及题量

近几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试题,分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情景分析题四种题型。

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小时。

其中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

多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情景分析题共2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试题要求特点及答题技巧

第一,判断题。

近几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试题中,判断题要求,判断错误每题倒扣1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

因判断题只有两种可能,非“对”即“错”,随机猜对的概率达50%,为避免应试者猜测性的判断,通常判断题有倒扣分的规定,应试者要看清此类题目要求。

如果有选错倒扣分的规定,没有把握的宁可不选,也不冒险。

第二,单选题。

单选题的特点是:

有4个选项,且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一般情况下,单选题不倒扣分。

对于没把握的试题大家一定要全答,就是不会,也要猜测性地选择1个选项。

第三,多选题。

近几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试题中,多选题要求,选错、多选不得分,不倒扣分;

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选项得0.5分。

同时时需要注意的是,从2006年考试开始,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项,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

因此,做题时要慎重,对于没把握的选项应尽量避开不选。

如果题中4个选项,有把握的3个,另一个是猜测的,最好就不要猜测了,选三个可得1.5分,但如果有一个错了,将一分不得,成为无果之花。

第四,情景分析题。

近几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试题中,情景分析题每小题有A、B、C、D四个备选项,其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选错、多选不得分,不倒扣分;

情景分析题的特点是:

该类题型兼有单选题和多选题的特点,也就是在情景分析题中,有的是单选,也有可能是多选,要切记!

此类题型的要求是,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2分;

错选或多选的,不得分;

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

(三)《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考试出题特点

1.注重计算知识点的计算考核

近年来,本门课程考试中,计算题呈现出逐步增加的特点,这也大大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如:

例题1:

假如某项目在获取的1000亩建设用地中,耕地占500亩,未利用地400亩,建设用地100亩,该市对应的土地等别为了等,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标准为48元/平方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8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试题)

A.应向该市人民政府建设管理部门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2880万元

B.应向该市人民政府建没管理部门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600万元

C.应向市人民政府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2880万元

D.应向该市人民政府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600万元

答案:

C

解析:

(1000-100)×

667×

48元/平方米=2881.44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