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222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

钟表、钟表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出一道有趣的谜语,看谁会猜?

谜语:

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天天催我早起床。

生(齐声):

钟表

师:

你们真聪明,它的谜底就是钟表(出示实物钟),出示钟表的图片。

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

生1:

可以让我们起床。

生2:

可以让我们按时睡觉。

生3:

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该干什么。

大家看,小钟表滴滴答答跑起来了,让我们赶快跟随它的脚步去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

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自主观察

观察钟面,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拿出钟面模型看一看,拨一拨。

(2)交流发现

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汇报。

(3)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我们把刚才说的一起来整理一下

A、认识大格与小格:

有12个数字,有一些大格和小格。

从几到几是一大格?

如12到1,1到2,2到3都是一大格,也就是说相邻两个数字间是一大格。

我们一起来数一下有哪12大格,一共有几个大格

一大格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格呢?

(5个)。

B、认识指针:

粗短的是时针,表示几时的。

较细长的是分针,表示几分。

它们是好朋友,团结合作才能完成报时的任务。

你们知道它们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吗?

用手比画一下。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2、认识整时

(1)学生观察1时、4时、6时时针、分针的特点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钟面分针和时针所指的时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观察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称作整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3)拨一拨

同桌合作,拨出整时。

3、认识半时

(1)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这3个钟表,它们都是整时吗?

为什么?

(不是。

分针没有指着12,时针也没有正好指着某一个数字。

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儿?

(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3和4的中间;

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8和9的中间)

分针指着6,时针转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我们称作半时。

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3和4的中间,转过了3就是3时半;

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8和9的中间,转过来8就是8时半;

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10和11的中间,转过了10就是10时半。

同桌合作,拨出半时。

三、巩固练习:

1、我会说

2、我会连

3、讲数学小故事

四、谈收获: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时针(短)分针(长)

整时指着12指着几就是几时

半时指着6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很小,刚刚入学,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他们每天的生活、学习也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来安排,但他们对钟表的认识是模糊的,没有建立正确而又清晰的表象。

本节课提供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钟表的经验,从兴趣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中认识钟面、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并在对比、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效果分析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进行设计。

如:

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并巧妙地过渡到钟表的出场,并围绕钟表表面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认识。

 

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

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3个钟面:

1时、4时、6时,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再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互相说一说:

“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

它们的分针指着几?

时针指着几?

”并且之后还设计了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总之,整堂课学生气氛活跃,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堂课讲授的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第2~4页内容。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认识整时和半时,这也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本课提供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中认识钟面、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并在对比、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通过教学,是对钟表认识的一个总结和升华,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并为以后继续教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评测练习

一、填空

1、钟面上有()个数字,()针和()针。

2、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

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3和4中间就是()。

分针指向5,时针指在8和9之间是()。

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

()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4、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二、认读时间

课后反思

《认识钟表》是青岛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

会走没有腿,说话没有嘴,天天催我早起床。

(谜底:

钟表)然后让学生说钟表的作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表”上的时针、分针。

紧接着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

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

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

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

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

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判断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进一步认识钟面。

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可以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

1→2→3→4→……→12→1→2→……。

经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认半时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3、认、拨几个特殊易混的时刻,如:

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整时和半时的不同。

4、让学生回家试着在真实的小闹钟上拨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感受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标分析

《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

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

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

《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