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236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齐读诗题。

(三)解题。

闻:

听说。

官军:

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四)指名简介背景,教师补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

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

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

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二、初读,读通顺。

(一)老师范读。

(二)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检查读诗情况。

重点强调:

“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

”“即(jí

)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齐读。

三、再读,明诗意。

(一)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

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

(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二)交流:

1、交流读懂的地方。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

“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

忽然从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

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

妻子和儿子,和现在的用法进行区别。

“漫卷”,胡乱卷起。

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我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强调和现在用法的区别。

我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趁着这大好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可以回到我久别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再穿越巫峡。

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洛阳了。

2、谁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4、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

(板书:

喜欲狂)

四、研读,悟诗情。

(一)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

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

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像,仔细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二)交流。

1、“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

指导朗读。

2、“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随手狂乱地卷起诗书。

真的是“喜欲狂”啊!

指导朗读。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放”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

当诗人想到,可以在明媚的春光中一家人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怎能不欣喜若狂?

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漫漫。

在这里,诗人却说得如此轻描淡写,你怎么理解?

(归心似箭、喜欲狂)

5、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

6、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自己可以回家了吗?

这其中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

(三)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爱国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

(有感情地朗读)

(四)熟读成诵。

五、拓展。

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请同学们课后再积累一些,如《春望》。

出示《春望》。

六、作业。

(一)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熟读《春望》。

(三)收集杜甫的其他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知背景

        明诗意  喜欲狂  爱国

        悟诗情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示儿》

一、揭题激疑

(一)复习导入。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爱国诗:

《示儿》。

2、解释诗题。

“示”是什么意思?

“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3、作者简介:

(交流搜集的信息)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

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4、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他的绝笔诗,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二)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三)想一想:

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集体交流。

三、再读理解诗意

(一)自读自悟。

自读提示:

1、默读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

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纠正。

(二)师生交流:

1、“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强调“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

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

2、“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只。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同”统一

3、“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4、“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祭祀祖宗。

“无”不要。

“乃翁”你们的父亲。

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说时注意以诗人的口气与感情。

引导语:

你来说一说,陆游跟儿孙们说了些什么?

四、悟“悲”情,感情朗读

(一)你们已经读懂了诗,不知道有没有读懂写诗的人呢?

咱们再读一读古诗,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对诗人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一心想着国家的人。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

2、有一个字饱含着诗人的感情,找一找,哪个字?

板书“悲”。

读出这中“悲伤”。

3、诗人等啊,盼啊,为什么不见“九州同”呢?

出示同时代诗人林升的作品: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里的游人不是别人,正是南宋的统治者。

都城汴州沦陷了,他们逃到杭州,不想着卧薪尝胆,早日统一祖国,却过起了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日子。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读这两句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个“悲”字除了“悲伤”还有什么?

气愤,悲愤啊!

4、眼看着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陆游是多么希望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收复祖国的河山啊!

我们一起来看陆游早先写的另一首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了吗?

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0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他等啊,盼啊,望啊,真是又悲又恨。

悲恨

国耻未雪死不瞑目,只能期待死后家人告知。

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

——(一起读“王师北定……”)

5、同学们,这里的悲,是(悲伤)、是(悲愤)、(是悲恨)、更是(悲痛),是诗人的一片爱国情怀啊。

咱们一起读这首诗——

五、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1、诗人带着无比的悲伤、悲愤、悲恨、悲痛离开了人世,他的爱国热情一定深深打动了你,你想对九泉下的诗人说写什么?

把你想说的先写下来。

六、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上的异同

思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

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同: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异:

同样的爱国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示儿》是通过“悲”(不见祖国统一)来表达的。

七、作业设计

1、想象陆游弥留之际在病榻上叮嘱儿子的前前后后,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要有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注意写)

2、《示儿》,熟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板书设计:

临终所想但悲(生)

示儿渴望统一告翁(死)

 

学生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让学生参看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诗人当时的心情。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说话训练检验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让学生对情的感悟要饱满,达到和作者的共鸣。

恰当的拓展利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深化。

读写结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教后反思

友情链接

推荐阅读:

杜甫的《归雁》和《月夜》,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归雁》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优秀课例:

《示儿》教学实录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邓夏秋

一. 

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一首宋诗,板书:

宋诗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他一生写诗近万首,这首《示儿》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诗。

师:

生:

“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

叫遗书

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

写财产的分配等……

师;

那陆游写了什么?

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配乐放录音

你听出了大概是什么意思?

……

你能不能把它读正确呢?

自由朗读,指名三生读(都能较正确有感情地朗读)齐读

读诗要知道诗的意思,你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去理解。

自己去说一说,自己说好了,就与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

大屏幕出示: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

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财产……

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国家被别人侵略……

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

指名说

师激情补充:

当时国土分裂……靖康之变……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

师概括:

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随即板书:

山河破碎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

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题目很长,齐读,指名读诗

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

(九曲黄河、巍巍华山)

这是何等的气魄!

指名读2 

男生齐读。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悲痛、痛心、痛恨……

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

还为什么悲?

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生;

农民很悲伤……

师配乐(悲伤)旁白:

……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指名说

我看到了遗民的眼泪听到敌人的铁骑声

娃娃的哭喊声,饿死……

翘首盼望王师……

敌人大肆屠杀无辜百姓

饿得面黄肌瘦,横尸遍野

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

指名说 

遗民眼尽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三生读,齐读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怎么没有一个统治者来……

统治者都在干什么?

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

《题临安邸》齐读

:

问: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寻欢作乐

他们在游山玩水

过着奢侈的生活

大屏幕对比出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一边是“遗民眼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男女生对比读这两首诗

他们在汴州也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他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忘了……那诗人为什么还悲?

为了昏君而悲

昏君无能 

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

还有什么?

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你觉得诗人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他很爱国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 

板书:

……这是一种多么执着的信念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用心吟诵,把一位老人的临终遗愿读出来……

你能背下来吗?

指名背,齐背

课外延伸:

不管……不管……不管……都让无数诗人悲愤,他们写下了无数爱国诗篇,你知道的有那些?

文天祥……

秋瑾……

陆游、文天祥、范仲淹……的诗句 

《满江红》、《夏日绝句》浏览

介绍有关宋朝历史的书:

《刀锋上的文明(宋)》、《两宋人物》、《图说天下(宋)》、《宋诗选注》

结束:

同学们,让我们在读史中背点诗,在学诗中读点史,作到(板书):

——诗史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