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246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公共空间: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77年,展览馆改建为浙江展览馆。

1984年,杭州第一座音乐喷泉在此落成,广场因接近传统的武林门,正式更名为武林广场,这样,一个融雕塑、喷泉与绿地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出现在城市中心,此后演变成杭州繁华的商业中心和市民休闲场所。

城市广场的功能因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

有的广场是依据城市的重要建筑,如展览馆、影剧院而兴建;

有的广场是商贸活动的载体;

有的广场是地处交通干道之间,发挥交通功能。

更多的现代城市广场是结合市民的日常生活,供休闲娱乐,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共空间更多的精神文化要求而兴建。

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广场的功能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出一种综合性的趋向。

就杭州的武林广场而言,在不同的阶段,由于时代背景和城市发展的阶段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功能特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场以政治功能为主导

在城市形态中,城市广场占有重要的地位。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在整个艺术世界中,没有哪个领域像建筑和城市设计这样受到政治意识的强烈左右,建筑和城市空间展示着一个政治社会的真实面目”。

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政治挂帅的时代。

1968年上半年,一位“副统帅”题词:

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

忠不忠,见行动!

仿佛一夜之间,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建造“万岁”展览馆(也称红太阳展览馆)的热潮。

四川成都、湖南长沙、贵州贵阳、江西南昌、河北邯郸等地都建成了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河南郑州、陕西延安等地建造了纪念塔、纪念馆等建筑。

这些纪念工程是对建筑创作中,建筑形式表达中国社会主义内容的集中探索,在中国建筑创作史上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杭州的红太阳广场也不例外,带有强烈的政治功能色彩。

杭州建设红太阳广场的初衷就是为了宣传政治思想,配合“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见图1)的建设。

图1毛泽东思想万岁纪念馆全貌

图片来源:

http:

//hzjy.zjhzart.com/view,aspx?

id=195,2010年10月8日。

王孝文摄。

杭州市市政工程处革命委员会关于工程设计的目的说得非常清楚,“广场建成后不但可以更好地显示出毛泽东的伟大形象,而且使政治的重心——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更有力地传播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表达出全世界和全国全省全市革命人民的意愿;

广场建成后,不但使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国内人民到此参观学习时有适当的活动场所,而且亦解决了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的盛大游行的场所”。

①根据设计规划,红太阳广场“需拆迁房屋8532平方米,建红色水泥小广场18100平方米,玲路面21300平方米,草坪两块总计15000多平方米,能供集会使用的大广场计3200。

平方米,约可容纳70000人(交通不受影响)”。

②水曲柳、嵌铜水磨石、花岗石、汉白玉、大理石等最好的建筑材料,从各地调来杭州。

10960平方米的红太阳展览馆,经过10多万人力的“献忠”劳动,一年竣工。

作为附属设施的大草坪、高旗杆、红砖地,与展览馆建筑物连为一体,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忠”字。

从此,这里成了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一块政治“圣地”。

③可以说,红太阳广场的建设是在全国范围一股建设万岁馆的浪潮中兴起的,它绝不是简单的建筑行为,而是包含着浓厚的政治意味。

地方政府万分重视,向领袖表忠心,将此处加高到“圣地”的高度。

此时的建筑因政治因素而起,沉浸在浓厚的个人崇拜的氛围之中。

在“文革”期间,红太阳广场的政治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于广场位于杭州市中心,便于群众聚集,各种大规模的政治集会、游行、纪念活动大多在广场进行,此起彼伏,政治倾向明显。

广场也是政治的风向标,任何重大的政治活动都聚集于广场。

1976年清明节,群众自发聚集起来悼念周总理,红太阳广场布满了花圈、挽联和标语,表达了对“四人帮”的不满。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逝世,广场成为悼念的集中地。

9月18日,省市领导、群众20余万人分别在浙江展览馆广场和其他会场,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见图2)。

广阔的浙江展览馆广场庄严肃穆。

会场正中悬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巨大遗像,前面层层排列着常青树

①档案《杭州市市政工程处革命委员会关于〈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会广场工程施工计划安排的初步打算》,杭州档案馆,档案号J298-002-0016c

②档案《〈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会广场工程技术报请核批的报告》,杭州城市建设档案馆,档案号E-l-6-4o

③《杭州日报》1988年12月28日。

和苍松翠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战士守卫在毛主席遗像两旁。

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下了半旗,省、市各机关、部队、厂矿、企业、商店、人民公社、学校、街道等单位敬献花圈,寄托着全省3500万军民对敬爱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怀念。

①场面巨大,充分展示了广场聚集人群的功能。

图2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

杭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悠悠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第14页。

吴元柳摄。

(-)改革开放以后,广场经济功能凸显

“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开始将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大型政治活动日趋减少,社会环境也逐渐宽松。

随着广场政治功能的弱化,经济功能日渐显现。

作为城市中心,广场一般位于交通发达的节点。

祖克(Zucker)提到,“一个都市中的封闭空间若不能提供公共生活与交通两项机能,即没有资格被称

①《杭州日报》1976年9月19日。

为广场。

”①西方社会特别注重城市广场的交通功能。

武林广场地处市中心,交通优势得天独厚,位于延安路和体育场路的十字路口,北邻环城北路,是杭州的一处交通要道,靠近武林门长途汽车站和武林门轮船码头,集中众多的主要公交线路。

1985年,武林门长途汽车站有客车99辆,4287个座位,开行省内客运路线146条,日发班车270次,日发旅客1万余人。

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杭州只有这么一个长途汽车站,一到节假日,市民都会涌向车站购票,常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与杭州长途汽车站仅隔500米左右的武林门客运码头位于武林广场北侧,1979年竣工运行,靠泊能力100吨级,为全省内河航运的最大客运码头。

1985年,共开行航线13条,远达苏州、湖州、震泽、无锡等地。

③另夕卜,杭州最早建成的公交中心站也位于武林门,占地面积706平方米,拥有3条通车道,3、6、11、13等公交线集结此地。

④便捷的交通利于商品流通,人员来往,增强了经济活动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之初,商品紧缺,交易场所有限。

随着观念的转变,交通、地理优势明显的武林广场适时地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杭州最早的小商品集市之 红太阳市场出现了。

市场位于浙江展览馆

西侧,后迁至轮船码头一带。

当时摆摊很简单,只需4根竹竿,一张行军床即可,出售的也都是一些日用品,廉价的小商品以及零散的布料。

由政治转向经济,由刻板转向生气,是时代赋予广场的特点。

后来由于市容的考虑和商业规模的扩大,最初的地摊演变成了环北市场。

1982年,由红太阳市场发展而来的杭州环北小商品市场在轮船码头的东侧开业。

这是浙江省创办最早的市场之一,是华东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服装、小商品集散中心。

市场面积5000平方

①王维洁:

《南欧广场探索一由古希腊至文艺复兴》,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导言”,第13页。

②杭州地方编纂委员会:

《杭州市志》第5卷,中华书局,1999,第301页。

③杭州地方编纂委员会:

《杭州市志》第5卷,第438页和414页。

④杭州地方编纂委员会:

《杭州市志》第4卷,中华书局,1999,第250页。

米,设摊位1038个,日进场客流量6万人(次),年商品交易额1.22亿元。

①经济活动的辐射力除了本省以外,还到达了其他省份。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杭州大商场开始兴起。

最兴盛时,杭州曾有“十大商场”的说法,其中百货大楼、杭州大厦、国际大厦、新天龙百货皆聚集在武林广场的周围。

这样,“一个新的商业区已基本形成,并日趋繁华,平均每天接待十数万顾客,销售额达150万元以上”。

②原来杭州的商业中心在湖滨一带,那里有杭州有名的解放路百货商场和小吕宋百货商店。

然而,以武林广场为中心的四大商场则一举改变了杭州的商业格局,形成了以武林广场为中心的北商业圈和以解百为中心的南商业圈,地理形态呈现出“哑铃型”的分布业态,使延安路成为杭州的主要商业街,取代了解放路的地位。

90年代以后,武林广场商圈成为杭州最繁华的闹市区之一,是杭州百货业的黄金区域,有力地推动着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场的文化功能开始兴起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武林广场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是政治性的,大多用于政治集会、游行和节日庆典的举行,在80年代以后,广场除了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的目的以外,开始考虑为人们提供一片自由交往、增近情感的公共空间。

其实,自古希腊以来,“象plaza,campo,piazza,grandplace这些词(都表小广场之义)都直接来源于广场(agora)一词;

因为,象自发的面对面接触、交谈、邂逅相逢,以及调情嬉笑等都是在这种开放场所中发生的”。

③城

①周峰主编《杭州市场大观》,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第161页。

②《杭州日报》1990年5月8日:

“端起五只金饭碗,招彳来万千新顾客,武林新商业区基本形成口趋繁华”。

③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倪文彦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第160页。

市广场作为一种公共的开放空间,自然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市民融入其中,使公共空间获得生机。

除此以外,人们可以通过广场得以接触社会,获取信息,表现自我,从而获得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达到休闲的乐趣。

1984年9月26日,杭州第一座现代化的音乐喷泉在武林广场落成(见图3),这标志着武林广场开始转型。

这座音乐喷泉景点,融喷泉、雕塑、华灯、音乐、街心花园于一体,音响、灯光、喷泉全部实行电控,随着乐曲的节奏,灯光忽明忽暗。

花瓣状的水池中有3个手持红绸,翩翩起舞的少女主雕,周围设置5个演奏不同民族乐器的少女辅雕。

这隐含着喷泉于新中国成立35周年之际落成,以及杭州于1949年5月3日解放的两层意思。

喷泉在西方广场中是一个常用的广场元素,或起美化观赏作用,或起水源作用,为广场增添了无限情趣。

武林广场的音乐喷泉带来了一股休闲的气息,很快成为市民放松心情、观赏美景的好去处。

音乐喷泉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别致的内涵承载了无数杭州市民的集体记忆,“城市本身就是市民们的集体记忆,而且城市和记忆一样,与物体和场所相联。

城市是集体记忆的场所。

这种场所和市民之间的关系于是成为城市建筑和环境的主导形象,而当某些建筑体成为其记忆的一部分时,新的建筑体就会出现。

”①广场音乐喷泉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市民和游客纷纷前来观赏,在喷泉前拍照合影便是最好留念,这俨然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

另外,这里也是杭州的重要地理标志。

在80年代,通信工具还不发达,广场音乐喷泉成为青年人约会见面的最佳地点,也是单位组织大型活动的集合出发点。

在许多杭州人的记忆里,武林广场音乐喷泉是精美的艺术品,同时也记录着许多人的青春岁月和城市的日新月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①罗西:

《城市建筑学》,黄士钧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第130-131页。

图3武林广场音乐喷泉

杭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悠悠杭州》,第170页。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的活动中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的表达,而且也是精神活动的载体。

广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在于能为各种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提供一个重要的场所。

可以说,广场文化是城市多元文化的一个载体。

在广场上,可以观察一个城市的政治状况、民情风俗和生活风貌。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对一个城市来说,要有足够的广场数目。

广场多了,可以形成各种文化个性特征。

某些广场有点商业气氛也属个性之一,不算坏事,还有别的一些广场仍可为高品位的文化提供舞台。

”①武林广场西侧的杭州剧院建于1978年,由周恩来总理生前亲自批准建造,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剧院,也是70年代中国剧院建筑的经典之作,这与广场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建院至今,杭州剧院共接待了中外演出团体千余次,上演中外优秀演出剧目不计其数。

杭州剧院的演出,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市民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提升了市民的艺术文化修养。

五一、国

①沈坚:

《漫谈杭州广场文化》,《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

庆、元旦等节假日,武林广场总会上演精彩纷呈的文化娱乐活动。

例如,1997年“七一前后,省文联等单位在杭州武林广场举办了《红旗颂》铜管乐演奏会,参加演出的有部队、工厂、学校等十多支乐队,展示了企业、学校、军营文化,吸引了杭城数千名观众。

”①以武林广场为中心的文艺演出,不仅活跃了城市的文化活动,而且也为整座城市提供了精神食粮,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总之,在“文革”期间,武林广场是宣传“文化大革命”的前沿阵地,各种政治活动频繁上演。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建设成为城市社会的重心,武林广场首当其冲,由地摊、集贸市场至商品交易中心,演化为百货林立的武林商圈。

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武林广场除了继续推进商圈的经济功能外,文化功能也悄然兴起,快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中心场所,进而,广场展现了杭州生机蓬勃的精神风貌。

武林广场的功能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明显变化,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现今更多的是充当公共活动中心和休闲场所的角色,这种功能转变符合城市中心广场的发展趋势。

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其本身构造也在不断地变化。

王维仁认为“一直到现在,公共地点一直是记录政治和社会变迁的一块画布。

对权力机构来说,光是拥有城市的驾驭权,取代现有的社会秩序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留下历史痕迹——在这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使用上体现出时代的更迭”。

②这种判断仅仅是城市广场的一个层面而已,

①《积极高扬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浙江年鉴》(1997),中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http:

//esourcel.hzlib.net/Yearbook/ybsearch/ybarticle.aspx。

②王维仁:

《关于城市广场公共性的思考》,《新建筑》2002年第3期。

其实,“城市中心广场的这种从’会场’、到’公园’,再到’购物中心’的演化,并不是广场功能的一种完全和简单的更替,而是一个功能兼容和主导功能的演变过程。

”①武林广场很好地说明了这种转变,功能兼容与主导功能都依托于杭州的发展,并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与社会的变迁。

1949-1978年,我国的城市重构过程中,新建广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以政治集会为主要功能,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集会提供场所,政治内涵明显。

武林广场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建设,吻合了那个时代政治氛围浓厚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市政府学习苏联的城市建设经验,将城市规划目标确定为“风景兼文教和轻工业为内容”的休息疗养城市,因而并不重视城市广场的建设。

在60年代,杭州的城市定位是以发展工业为中心,“建设成中等的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这样的规划显然不切实际,但“政治挂帅”高于一切,展览馆开始建造,其造型带有明显的苏联风格,相配套的广场也具有同样的特色。

20世纪80年代,杭州的城市定位发生了改变,目标是“省会所在地、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有美好的城市形象,而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内能够产生凝聚力,对外能够产生吸引力。

杭州素“人间天堂”的说法,不过在80年代以前,“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成了一种流行的说法。

如何改变原有城市面貌,如何塑造新的城市形象,摆在杭州人面前。

有人明确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城市要有一个中心广场,而且也要体现城市性质。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

①牛慧恩:

《城市中心广场主导功能的演变给我们的启示》,《城市规划》2002年第1期。

②邹身城、刘伟文、邹小苴:

《杭州城市发展史》,新华出版社,2007,第77页、第106页。

要中心城市三者合一为杭州独特的城市性质”。

①在80年代中期,随着周边的商场、剧院和科技馆等高楼林立,武林广场作为中心的吸引力也在增力。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在80年代后期开始了广场的大改造,改变原来单一的空旷特征,辅之以草坪、树木、花坛,从而广场的面貌焕然一新(见图4)。

武林广场从而成为城市中心区域的一个著名景点,平均每天的客流量粗略估计达二三十万人,1989年入选为杭州城市建设十大成就之一。

图4杭州武林广场新面貌

图片来源:

id=9450胡鉴摄。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确立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杭州也抓住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机遇,迅速走上一条城市发展的新路。

例如,杭州市的商业体制开始由单一体制向“三多一少”的方式转变,即向多条流通渠道、多重经营方式、多种经营形式和减少环节的体制改变。

②在武林广场,这一变化得到了历史

①杨嘉铭、陈洁行:

《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杭州科技》1999年第2期。

②邹身城、刘伟文、邹小凡:

《杭州城市发展史》,第105页。

的呈现。

武林广场这块土地,原本十分冷清,只是菜地和水塘。

20世纪70年代,杭州的城市建设还停留在解放初的原状,武林门一带仍旧有些荒凉,除去东北面混堂桥有一片民居外,西面几乎全是农田。

80年代,杭州开始出现住宅小区。

至90年代,武林广场四周出现了高楼大厦,夜晚广场喷泉与高楼霓虹交相辉映,现代化的城市场景开始夺人眼球。

可以说,武林广场是现代杭州的一个新开端,现代大都市必备的公共建筑——展览馆、大剧院、科技馆、百货商店和高层建筑先后环绕在武林广场的四周,在整个80年代,建筑高度不断地刷新着杭州的最高纪录,例如,杭州大厦曾经是杭州最高的大楼。

这样,武林广场日益成为集政治、商务、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广场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它一方面为市民提供一个公共活动的空间、一个工作之余休憩的场所,另一方面,作为城市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还起着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因此,城市广场往往集中展现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几乎所有的国际著名城市都拥有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场,意大利威尼斯有圣马可广场,法国巴黎有协和广场,纽约有时代广场,中国北京有天安门广场。

武林广场可以说是杭州最具标志性的广场,不仅是杭州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一个城市精神风貌的窗口,而且也是杭州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其承载着杭州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广场既是时代的见证,也是杭州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佐证。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地方编纂委员会:

《杭州市志》,中华书局,1999。

2.邹身城、刘伟文、邹小凡:

《杭州城市发展史》,新华出版社,2007。

3.蔡永洁:

《城市广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o

4.王维洁:

《南欧广场探索一由古希腊至文艺复兴》,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

武林广场与杭州社会变迁 ©

5.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倪文彦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5。

6.曹文明:

《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5。

7.王珂、夏健、杨新海:

《城市广场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8.熊月之:

《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人民广场:

历史变迁与象征意义》,

《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9.王维仁:

10.牛慧恩:

《城市中心广场主导功能的演变给我们的启示》,《城市规

划》2002年第1期。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②参见熊月之《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人民广场:

历史变迁与象征意义》,《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蔡永洁《城市广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曹文明《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

严军《中国城市广场发展的脉络》,《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等。

①参见王宁《从文脉与环境中寻找设计理性——杭州吴山广场概念设计》,《新建筑》1999年第1期;

罗卿平、马进军《人•自然•城市一杭州吴山广场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城市规划》2001年第1期;

何丛芋、王竹《杭州城市广场景观的变迁与发展思考》,《华中建筑》2006年第2期等。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第477页。

③克莱尔•库柏•马库斯等:

《人性场所: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第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