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254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15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0页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播学复习概要Word下载.docx

就象形文字而言,汉字数量极其庞大,且难于书写,仅学习汉字便要花去人一生中许多精力,这就使汉字普及起来十分不容易,这似乎与东方民族求稳定、重传统的需要相吻合。

  

(2)字母文字

 与象形文字恰恰相反,字母文字易学、易用,也易变,也许正代表了西方求变求强的心态。

 由于字母文字是声音的语言,产生西方的抽象思维。

因为声音不能够形象化,声音必须形成一套抽象概念,通过观念思维以达到理论的形成。

因此,意义的界定,从定义到推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理性思维产生的前提条件。

声音的语言不能永远使用一整套固定的概念规定世界,要求有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名词和新名词的不断出现,产生多元的理论系统,是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的重要基础。

2.汉字造字规则

我们知道,原始人类在没有文字的几千年历史中,在洞穴的石壁上,在工具与饰物上,留下了大量图案。

我们今天可以在欧洲的石窟、撒哈拉沙漠、澳洲的土人部落、中国古人的遗址中发现诸多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可以断定文字就是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对图形的抽象之中形成的。

埃及和欧洲克里特岛的形象文字大部分是图画,而中国文字更富代表性。

  根据《说文解字》所讲,中国原始文字先有“象形”与“指事”,其次为“形声”与“会意”,最后则为、“转注”与“假借”,以补应用时的不足,这就形成今日所谓的“六书”,象形居六书之首。

3.汉文字与字母文字特点

就文字的书写形式来划分,世界上有两种文字系统,即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

后者源于中东阿拉伯文化而遍及于西方世界,前者源于中国而遍及于中日及若干亚洲国家。

(1)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的特点是:

就以象形文字而言,汉字数量极其庞大,且难于书写,仅学习汉字便要花去人一生中许多精力,这就使汉字普及起来十分不容易,这似乎与东方民族求稳定、重传统的需要相吻合。

(2)字母文字

与象形文字恰恰相反,字母文字易学、易用,也易变,也许正代表了西方求变求强的心态。

 由于字母文字是声音的语言,产生西方的抽象思维。

二、中国汉文字文化传播功能

几千的年来,中国的文字始终保持着方块字形、一字一音、因形见义的特点,没有字母,没有辞头辞尾的变化。

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字。

中华民族正是借助于汉字这样一种符号,记载历史,传承自己的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汉字的传播功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1.超越时空的传播

由于汉字是以取象为主、声形相拼的形声字,它既是形象的语言,又是声音的符号,因此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正是因为汉字的形象性,使得几千年来文字一脉相承,没有发生认字上的中断,只有用笔的不同,没有结构的区别。

  比如,2000年前的经史诗歌,今天我们凭借一些注释大体上也看得懂;

古代的许多语言,至今仍有活泼的生命力,甚至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格言。

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三人行,则必有吾师”。

  可是在西方,语言纯粹是信号,是声音的语言,而不是对形象世界的模拟。

因此,“500年前的英文,现在如果不是专家就不能通读”。

而中国,则完全相反。

“江”字,广东人可以读成“工”,浙江人可以读作“缸”。

象《霍元甲》主题歌:

“江山数列,迭彩峰岭”。

但是,无论古人今人,大家都会认识三点偏旁的“江”字,不会理解成别的意思。

2.定势思维的作用

有人说方块字存储信息多,有人说方块字象征中国人思维的封闭性。

这说明语言与思维的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方式往往影响着郊游的方式及效果。

  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曾来中国做过专题报告,他认为语言就是思维,是最原始的思维方式。

中国的形象语言造成中国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容易亲切地掌握世界。

首先是把握形象,然后把握关系、把握整体。

但是当把握整体时,个别就会变得模糊。

中国语言的模糊性就是中国语言意义的多样性。

语言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实体存在,所以中国的思维追求言外之意,玄外之音,镜中之象,水中之月,味外之味,话中之话。

(1)从字面意思与字里意义理解玄外之音:

(2)从侧面与旁面理解玄外之音;

大家都知道《深山藏古寺》这个典故吧?

宋徽宗赵佶擅长绘画,他提倡建画院,网罗绘画人才。

雄伟正面大古寺  松林掩映半楼角 一个僧人一担水

比如:

美貌如何表达?

我认为,这个问题正面反映出来效果不好,画出来的美女人是出力不讨好。

因为你认为美的我认为不美,甚至认为是丑的。

电影、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与薛玉钗就是个例子。

所以还是采用中国传统艺术,含蓄地处理为妙。

不是么?

且看:

希腊古代海伦

希腊古代美人海伦,是世界公认的美人。

但她究竟有多美,当时技术落后,没有留下照片,画匠也画不出。

还是诗人荷马把她写出来了:

  他说,当海伦被押回希腊时,在大街上,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们看见了。

他们说:

“啊啊,为她进行的二十年的战争,值得啊,值得啊!

  海伦有多美?

背倚栏杆妇女有多美?

罗敷有多美?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正是艺术家为读者留下的艺术的空白,想象的天空,读者诸君任意填充吧。

上面的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

从美所引起的效果传播美,不要正面传播。

正面传播费了很大力气即使传播出来了,效果也不好。

何况主观的东西有时还不好传播。

山之精神,春之精神。

怎么办?

且看刘熙载先生是什么说的。

《艺概》说--

(3)从象征角度理解玄外之音:

学会放弃。

3.汉字是中国形象艺术产生的土壤

形象语言产生独特的形象艺术,汉字是我国古代一切诗歌、词曲、散文、骈文、对联、相声以及书法艺术形式产生的土壤。

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国的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

诗词的韵律,句子的对称,一字一词的艺术意境等都和汉字的形声结构紧密相联。

  

(1)有声有色 字数对仗

 

汉字是单音节字、方块字,正因为是单音节,故每字有声响;

正因为字是方块,故每字都有形象,有色泽,因此组合起来便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艺术。

诗歌: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词曲:

贺铸青玉案 页面

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昆明大观园大观楼号称「古今第一长联」(180字)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

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

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

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

四周香稻;

万顷晴沙;

九夏芙蓉;

叁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

想:

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

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

几杵疏钟;

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

一枕清霜。

(2)寓理于象 形象说理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用江山花柳好像等待人们欣赏,说明大自然没有私心的道理。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用水深了鱼儿极其欢乐,林木茂密鸟儿知道归来,说明环境的重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道出了要想得到新的收获,当须更加努力奋斗的道理。

不少人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抄在桌边床头,以便随时鼓励自己奋勉。

 还有人将后两句加以改写,亦颇得理趣:

▲到此已穷千里目,何须更上一层楼--典型的知足常乐、懒汉思想。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表示仍需奋斗,无限风光在险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之伟大,哺育之恩之无私,那是报答不了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本应相亲相爱,不该手足相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花洁白,梅花红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不能以已之长,度他人之短,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等。

形象说理之意象

总之,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它大大缩短了人际交往的距离,通过它,历史事实、生产生活经验都得以记录下来,这就节省了人们的时间,提高了人们改变现实生活的速度。

三、文字媒体的特点

 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概括了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1.首先,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

2.第二,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也正是基于语言和文字的发明,大众传播工具--书籍、报纸、杂志才最终出现。

而书刊、报纸诸媒介的普及又与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息息相关,现在看来,电子印刷大大加强这种媒体。

四、文面传播实务

文面美如何传播出来?

文面是文章的外表,内容美再配以美的外表,那可谓完美无缺。

文面是由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等组成。

读一篇文章,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文面。

文面犹如人的脸面,引人注目,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生活中,人们总爱以貌取人。

读文章,人们又总爱“以字取人”。

比如,有一句话叫做:

字如其人。

充分表现出人的文字素养、文化素养、美学素养。

 

一、文面传播的总体情况成人→儿童  大→中→小

二、文面传播的两点总体要求

一是眉清目秀 让读者看起来顺眼;

二是美观大方,使读者读起来舒畅。

  要做到这两点,应当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

文字书写。

(一)行款格式:

这是对文面行列款式的要求:

得体规范

1.标题:

美观大方(不写标题要扣分)

①居中排列,左右空格尽量相等。

②两个字的标题,字与字之间,空两格;

三、四个字的标题,字间空一格。

五字(包括五字)以上,就不宜空了。

③一般文章标题上下各空一行或两行。

篇幅大、比较长的文章,要写得略大些,上下空两行或三行,但姓名不宜写得过大。

④标题要转行。

转行时要注意在意义上不能发生混乱。

字数上也要适当搭配,求得均匀整齐。

如30字,可分为三行,每行10字,也可分为两行,每行15字。

⑤副标题靠正标题写,中间不空行。

传统的写法是:

要加破折号。

破折号要比标题缩进两格,副题较长需回行时,不得顶格,而应与上行副题第一齐。

⑥署名:

除特殊设计外,一般在标题正面。

中间不空行或空一行,居中写或偏右写。

两字名,中间空一格;

三字或以上,不空格。

段落 引文:

竖标题、竖标题署名都是如此。

2.署名

  文章作者的署名,要写在“标题”的下面。

中间可空一行,也可不空。

  写的位置有两处:

一是“居中”写书;

一是“偏右”书写。

  名字两个字的,中间空一格,三字、四字的就不用空格了。

3.序号:

在一篇文章或书之内,序号要统一

什么是文章的层次?

什么是书层次?

七层次以上不多见。

从层次上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

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作者基本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两个坚持八荣八耻

可以做序号的符号特别多

①汉字大小写: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拾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㈠㈡㈢㈣㈤㈥㈦㈧㈨㈩ 或者[一][二][三]……

②阿拉伯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3)(4)(5)(6)(7)(8)(9)[1][2][3][4][5][6][7][8][9][10]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③罗马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x

④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⑤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⑥∮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篇文章一本书中,一定要统一。

4.附注:

文章的注释,一般有三种形式:

一是夹文注。

二是页下注。

三是文末注。

所谓“节”后注、“章”后注,都属这种“尾注”的一类“应变”形式。

5.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正确地运用它是精密、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郭沫若说:

“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

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面无眉目。

”这讲得是很精警的。

如果一篇文章把所有的标点符号都去掉,把“言文”都接排起来的话,那要读它就无异于读“天书”!

谁见了都得苦着脸“摇头”!

标点符号,一共有多少种?

各七种

 “点号”:

包括逗号(,)、顿号(、)、句号(。

)、冒号(:

)、分号(;

)、问号(?

)、感叹号(!

),书写时要占一格。

逗号、顿号、句号写在一格的左下方,冒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则写在一格的左侧处,“点号”不占格(挤在两字夹缝处)是不正确的写法,必须改正。

虽占一格,但不符合上述写法的,也要注意改过。

遇有“回行”情况要注意:

“点号”不得回行,写在下行第一格内,而必须“尾随文后”。

“标号”:

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

书写时引号、话号、书名号前后两部分要各占一格。

省略号、破折号则要各占两格。

着重号点在字下,间隔号点在格中。

遇有“回行”的情况时,引号、括号、书名号要坚持跟随文字的原则(前半部分符号要紧随第一字,后半部分符合要紧随末一字),不要自行“游离”。

标点符号书写运用上的种种“毛病”主要是:

第一,“一逗到底”。

第二,“以点代句”。

第三,“引号”混乱。

不知引号有“双引”、“单引”之分;

不知所引语句内又有引文时,需将其双引号换为单引号,不知较长或较复杂引文,为保持原貌起见,可以用“提行引文”的办法去处理它。

因此而造成“双引”套“双引”等混乱文面。

第四,“误用”问号。

你用联络暗号去试探一下,看看他是不是自己人。

  “基础究竟打得怎么样,对日后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这些句子既不是设问句、询问句,也不是反问句,注意,一定不要误用“问号”。

第五,“滥用”感叹号。

这也是一些年轻人常犯的毛病。

什么都爱“感叹”。

用一个觉得还不够“味儿”,两个、三个往上“堆”。

如“好!

好!

真叫好!

第六,省略号写法紊乱。

省略号表示文章中的“省略”部分,它的后面一般说,不再使用其它标点。

6.习惯用法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86年10月公布的《简化汉字表》

关于“词类”的使用有这样一些:

①不要滥用“简称”有些“简称”如必须使用时,在文章第一次出现时在全称下要予以交代(说明以下简称“XX”)。

②用语要与时俱进。

有些词语,过去(解放前)较通用,但含有贬低或侮辱究动人民的不良色彩,在现在的一般文章中应不再使用。

在文学作品中,为展现时代风貌,体现历史真实,在“词语,如“南蛮北狄”等,含有侮辱少数民族之意,亦不应使用。

④一人物”用语中应如实记写,但作者叙述语言亦应避免。

③有些般文章中要避免使用群众陌生的方言、土语(如陕西方言称“头”为“窿”,河南方言又称“头”为“的脑”)。

文学作品中可适当使用,但亦不可失去“控制”。

非使用不可时,亦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予以“注释”。

⑤在“新闻”文体中,要力戒使用象“今天”、“昨天”、“本月”、“上月”等时限不清的同语;

象“组织上”、“领导上”、“广大群众”等含义不明的词语。

关于“数字”的书写有这样一些:

①在一篇文章中,数字的使用、书写应力求统一。

原来“习惯”的规定是文章中的数字一律用“中文”写法(一、二、三、四等),如“两万三千五百余人”。

现在除少数情况例外不论,一般不许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写作“23500人”)。

现在的“习惯”写法有“倒过来”的趋势,这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普及,“现代化”进展的加速所造成的,“中文”写法确有诸多不便。

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因素,“中文”写法根深蒂固,一律换成“阿拉伯”数字写法又确有困难。

   如“十月革命”、“五一(5.1)国际劳动节”、“九三(9·

3)学社”;

“九一八(9·

18)事变”、“七上八下’、“朝三暮四”、“十恶不赦”。

“九九归一”、“第一书记”,“路易十六”等,这都不能改换。

所以,现在的文章在数字书写上事实是有三种类型:

一是总体色彩为“中文”。

写法(一般文章、文学创作多数如此);

二是总体色彩是阿拉伯”数字写法(科学著述及一些应用文多如此),第三就是“交错”使用的,某一局部多用“中文”,而另一局部又多用“阿拉伯”数字,求得“局部”统一的。

②采用“阿拉伯”数字写法时,“万”以下的直接写出,如10、478、2670等;

“万”及“万”以上的数字,可写为3万、6.5万、70万、400万、1.5亿、208亿等;

精确数字,全部写出,如“占地278.400平方米”等。

③计年时,公元前要加“公元前”字样,如“公元前208年”;

“公元后”一般可省略,如“17世纪中叶”、“1919年”等;

人物生卒年龄、年代可写为“(913—1967)”,“(公元前35一公元25)”,括号内可省略“年”字。

④分数、百分数、比例等,一般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3/5、18%、3:

1、75:

3等;

但三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仍可汉字表示。

⑤星期几,一律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夏历、中国历史朝代年号,以前是用汉字表示。

如夏历庚中年正月廿三日,乾隆十三年五月甘六日等。

现在规定用阿拉伯表示。

  注释号、图号、引文书目的版次、卷次、页码、文章页码,均用阿拉伯数字。

⑥使用“中文”写法表示某种“约数”时,数字间的标点(顿号)可以不用,但也可以用。

如“她大概只有十四、五岁”、“最好熟读二、三百篇典范文章”。

象“四五年”,加上标点,作“四、五年”,这表示“四年或五年”的不算长的时间,“四五年”,则有歧义,因为中文写法“四十五年”也可以写作这样“四五年”,而且“一九四五年”也可以在口语里简作“四五年”(如“四五年,日本投降了;

四九年,盼来了解放。

”)所以,在决无歧义的地方可以不加标点,加上标点也完全可以。

⑦要注意“两”和“二”的区别。

总的原则是文字书写要和特定语境下的“读音”相一致。

如“两个钟头”、“两匹马”、“两筐梨”;

“二进宫”、“二十年后”、“二重组合”。

它们不宜“统一”。

许多人“两”“二”不分,以“二”代替了“两”,这是不恰当的。

⑧关于“计量单位”名称、代号的写法还有:

  文章中表示计量的数字与单位不可交叉使用,如“3.5米”,“2米3”(要换为2.3米);

“摄氏28度”(要换为“28℃”),要书写一致。

  以上所讲只是拣其重要的、和我们多少有些关系的路说一些而已,有些“习惯”用法我们就不讲了。

(二)文字书写:

字迹美:

工整、整齐、清洁、美观

字迹美,包括正字和正书。

正字,即写规范的字,不写错别字。

把字按规定的形体结构来写,就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把字写得不成“字”,就是错字;

把甲字写成乙字,就是别字。

错字和别字合起来称错别字。

有错别字,甚至有很多错别字,就不能正确地表情达意,就不美。

正书,即每个字写得清楚和整个文面整洁。

书写清楚每一个字,让人一看就知,让人喜欢看。

文面整洁,按规定的行格距离来写,不任意过界,不东歪西侧,不随意涂改,不相互勾连,很有“行气”,读起来就舒服,就有一种美的感觉。

虽然书写能力有高有低,但完全有理由把字写得清楚和整洁。

有的同学写作不注意正书,两个字甚至几个字滚成一团,或者一个字被随意肢解,或者潦草至极,“龙飞凤舞”,老师要看通他的文章,不知要费多少功夫。

  1.字要求 

如果字迹潦草、涂改较多且难以辨认、错别字太多、书写格式不规范,就会使评卷者产生厌恶感,因此从严扣分。

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杜绝错别字现象。

  字迹清楚工整,卷面清爽,能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不经意间,可以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这对他们作文的得分高低,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反,字写得马虎潦草,版面脏乱,会给阅卷老师形成一种“基本功不扎实”、“书写态度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