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25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堂作业毕文学汇总Word格式.docx

山松言: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即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

(选自《国学备览》光盘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

江水二》)

9.选出下列各组词义不同的二项()

A.自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自三峡七百里中B.或绝壁或千许丈或王命急宣

C.绝泠泠不绝哀转久绝D.疾常闻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类似的语句。

(1)高山重障: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11.选段与课文有不少相似之处,你能从内容、写法等角度说一、二处吗?

                                      

27短文两篇

1.选出加点词读音相同的一项()

A.与未复能有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

B.为念无与为乐者不足为外人道也

C.行欣然起行大道之行也

D.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寄

2.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答谢中书书(4)记承天寺夜游

3.古今中外咏月的诗文很多,中国的成语中也有很多含“月”的。

请你结合平时的积累,写出四句咏月的诗句和六个含“月”的成语。

诗句:

(1);

(2);

(3);

(4)。

成语:

(3);

(4);

(5);

(6)。

阅读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完成4~8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

5.翻译下列句子。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

(2)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

6.按要求将原文填在下面横线上。

(1)本文最能表现江南山水特征有别于北方山水的句子是:

(2)本文表现两岸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3)本文表现晨昏变化的句子是:

7.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8.你最欣赏文中哪个句子?

说说你欣赏它的理由。

句子:

理由:

阅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选出下列词义不同的一项()

A.然欣然起行欣然归往

B.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不复得路

C.者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10.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与张怀民志趣相投?

11.本文真正描写月色的只有一句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请你依据这句描写,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承天寺的月色加以扩展,写成一段描写文字。

要求:

描写生动,有感情,100字以内。

28观潮

1.我国古代常用一些特定的称谓纪日,如“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叫,“晦”是农历每月的。

2.读了文中引用的杨万里“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诗句,你肯定会联想到古诗词中描写浪潮的诗句。

请默写出连续的两句。

3.在下列括号中填写表示时间的词语。

(1)()其远出海门,进入银线。

(2)()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1)例:

如履平地()

A.西装革履B.郑人买履C.履险如夷D.履行职责

(2)例: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A.物尽其用B.尽人皆知C.同归于尽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例:

人物略不相睹()

A.略不沾湿B.雄才大略C.攻城略地D.长远战略

5.请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2)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阅读《观潮》,完成6~14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6.细读第1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来潮情状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7.第2段中写水军演练之时,说他们“如履平地”,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8.翻译第3段中的两个句子。

(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2)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9.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3、4段文字的内容。

10.课文中描写吴中健儿在“鲸波万仞”中穿行的精湛技艺的句子是;

描写观潮人极多的句子是和。

11.第4段写上下十余里的江岸上“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虽席地不容闲”的目的是什么?

12.第4段“虽席地不容间也”中的“间”字,有的版本写作“闲”。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13.联系课文内容,将宋代词人潘阆的《酒泉子》词填写完整。

长忆观潮,。

来疑沧海尽成空,。

,。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4.潘阆的《酒泉子》词与课文的题材一致,上阕写满城人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

写观潮,写到了和;

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

29湖心亭看雪

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字音、词义相同的一项。

(1)是日更定矣()

A.除旧更新B.更深夜静C.更名换姓D.更有痴似相公者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富国强兵B.强弩之末C.身强体壮D.强词夺理

2.解释下列各组句中的多义词。

(1)白:

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一:

惟长堤一痕()上下一白()

(3)是:

是日更定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西湖与冬雪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焦点,请结合平时的积累,写出两句咏西湖或雪景的诗句来。

4.在下列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1)千里江陵一()还

(2)长堤一()(3)湖心亭一()

(4)余舟一()(5)舟中人两三()(6)云外一()鸡

阅读张岱《湖心亭看雪》,完成5~12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补出下列语句中省略的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

7.依据文意写诗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8.课文开头说: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间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末尾又出现了舟子。

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9.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事景物的形象。

找出文中运用白描手法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好在哪里。

10.文章题为“湖心亭看雪”,而后一段写的却是作者在湖心亭的奇遇,这与“看雪”有关吗?

11.高雅的情趣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

舟子用“痴”字来评价作者,作者用这个“痴”字,还有什么深意吗?

12.作者听完舟子的话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请展开想象描述一下。

30诗四首

1.根据提示选用相关诗句填空。

(1)《游山西村》中“,”两句既描绘了山水回环、峰回路转之景象,又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包含着希望。

至今仍鼓励人们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直至取得最后成功。

(2)《使至塞上》一诗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两句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归园田居》中描写了作者愉悦的心情,表达了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以及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的诗句是“,。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衣沾不足惜()

(2)丰年留客足鸡豚()

(3)道狭草木长()(4)长河落日圆()

(5)但使愿无违()(6)仍怜故乡水()

3.古典诗词大多数都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韵感,我们朗读时,要读清节奏,读准音韵,读出感情。

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品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4~6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诗中写出了出使目的的一个词语是;

出使的季节是。

5.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流露出了一种什么感情?

6.用简明生动的散文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50字左右)。

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7~9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颔联中的“随”“入”二字用得妙,说说它们妙在何处。

8.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

请你用两个短语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2)。

9.尾联抒情令人耳目一新,“新”在何处?

对比赏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2题。

归园田居(其三)游山西村

陶渊明陆游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陶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

陆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陶诗记事的顺序是怎样的?

陆诗写景抒情的顺序又是怎样的?

12.这两首诗都反映了农村生活,语言都质朴自然、通俗易懂,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古代诗歌?

单元综合训练

1.根据提示,默写相关的诗句。

(1)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声音在《三峡》一文中是这样具体描述的:

常有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这样一段话:

香菱说: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香菱品读的诗句是:

(3)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评论道: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

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

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这一联”是。

(4)《湖心亭看雪》用白描手法写景的语句是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三”字不属于确数的一项是()

  A.巴东三峡巫峡长       B.猿鸣三声泪沾裳  

  C.大雪三日,忽众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4)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5)属国过居延()(6)国破山河在()

4.揣摩下列句式的特点,从“浙江海潮”“杭州西湖”“江南水乡”“塞外风光”中选一景点,仿写一组优美的排比句。

示例:

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

我看,三峡更像一部辉煌壮丽的交响乐。

仿句:

5.根据《湖心亭看雪》一文的内容,试给下列上联对出下联。

(1)独驾小舟赏雪景,。

(2)赏雪景深夜驾小舟,。

6.文学常识填空。

(1)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八年级下册即将要学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课文都是描绘的文章,其语言的主要特征是:

其作者都是同时代的人。

(2)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是,我们学过他的诗歌《》。

(3)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

味摩诘之画,”。

浓郁的

是王维诗作最大的艺术特色,《使至塞上》一诗即可体现这一特色。

阅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完成7~9题。

7.文章仅84字,但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以“夜游”为中心展开描述。

“夜游”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主要事件是。

文章有叙事,有描写,有议论,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内容分别是:

、、。

8.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上文巧用修辞,惜墨如金,只用18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古诗句“”引发了李太白的思乡之苦;

“”表达了张九龄美好的祝福;

“”触动了李后主的亡国之痛;

“”寄托了苏东坡真挚美好的祝愿……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阐释句中“闲人”的丰富涵义。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阅读苏轼《游兰溪》,完成10~13题。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买田时,先看看田的好坏)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比喻才能出众)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曰: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黄鸡,报晓鸡。

不要因为年老发白而悲伤)。

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

A.书不数字(书)以纸画字(画)

B.遂往求疗(遂)辄深了人意(辄)

C.因往相田得疾(疾)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疾)

D.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为)君以眼为耳(为)

11.根据文中所引苏轼所作之歌的内容填空:

(1)苏轼所作之歌为《浣溪沙》,词中描写了他面对清新(季节)景的愉快心情。

(2)词人由眼前所见寺前溪水西流之景,联想到人生也可(四字成语),引出了与众不同的人生感悟,充满了的情绪。

12.上文也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但所表达的情感与课文有所不同。

请作比较说明。

阅读袁宏道《西湖杂记二》,完成13~17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科书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3.选出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

梅花为寒所勒

A.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B.余时为花所恋

C.石篑数为余言D.歌吹为风,粉汗为雨

14.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盛:

西湖最盛今岁春雪甚盛B.观:

尤为奇观急往观之

C.与:

与杏桃相次开发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D.之:

一日之盛湖光染翠之工

15.请写出文中与下列语句相照应的文句。

(1)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2)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16.选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选择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简明、最优美、最生动的一个句子加以赏析。

品读陆游《游山西村》,完成18~19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8.提炼出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

19.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扩写“萧鼓追随春社近”。

自我评价·

教师反馈

参考答案及提示:

1.提示:

依据题注和课文原文填空。

2.要求:

字音、词义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完成。

3.解释文中的几个多义词:

(1)A.断;

B.极;

C.停止,消失。

(2)A.在;

B.如果。

(3)A.清波;

B.水清。

4.

(1)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5.描绘了三峡夏季、春冬和秋天的景致。

6.示例:

本段采用比喻、夸张和衬托之法,不仅从时间之短、距离之长渲染了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还让我们眼前浮现出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豪壮气势,感觉到如乘木船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荡魂摄魄的快感;

还让我们联想到,李白那极具美感的《早发白帝城》,是不是对这段话的创造性改写呢?

7.静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动景: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8.夏季是水旺的季节,秋季是水库的时候。

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谁有望到库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

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

9.A、B(A项前者为“从”,后者为“在”;

B项前者为“有的”,后者为“有时”)。

10.

(1)重岩叠嶂

(2)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示例:

两文都写了山高峻、林茂密、猿哀鸣;

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引用的修辞手法。

1.C.2.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答/谢中书/书(4)记/承天寺夜游3.诗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成语:

(1)月明星稀

(2)水中捞月(3)花前月下(4)月下老人(5)花好月圆(6)长年累月4.词义请查阅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5.

(1)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新。

(2)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6.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