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308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9 人民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通过学习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对革新精神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民主思想产生认同感。

阅读教材框中赫尔岑的话,体会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对俄国统治和社会的清醒认识,感受思想家坚定的革命精神。

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

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既能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又能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通过归纳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和发展,认识到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的推动作用。

【教学流程】

  投影: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

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

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

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

  说一说:

关于俄国的历史,我们了解多少?

俄国的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提起农奴,很多同学可能会联想到另外两个名词:

农民、奴隶。

你知道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吗?

  答:

……

农奴:

封建社会中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的农业生产者。

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处于社会最底层。

农民:

租种地主的土地,也有属于自己的私有土地,人身比较自由。

奴隶:

为奴隶主劳动,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贫困不堪的俄国农奴

  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

  问:

为什么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

  农奴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

因为购买和修理机器要花很多钱,而农奴干活是不需要付钱的,所以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

  请思考:

俄国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俄国内部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⒈农业方面:

⑴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开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劳动;

⑵在农奴内部也产生了分化,少数富农成为资产阶级

⒉工业方面:

19世纪30年代末,开始工业革命

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什么条件?

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

农奴制的存在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⒈农奴遭受严重剥削,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⒉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

  ⒊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

  想一想:

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会对俄国阶级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呢?

  ⒈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受到农奴制阻碍,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诸国。

  ⒉19世纪上半叶,沙皇俄国仍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后,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为了阻止保守的尼古拉一世上台,仓促发动起义,拥戴比较开明的康斯坦丁。

他们把毫无思想准备、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士兵带到参政院广场,高呼口号:

“康斯坦丁和宪法。

”在俄文里,宪法的发音是“康斯替杜霞”,士兵们不知其意,还以为指康斯坦丁的夫人,于是跟着一起喊起来。

起义旋即遭到镇压,五名领袖被处以绞刑,许多人被流放。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祝贺。

赫尔岑后来写道:

“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面前,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沙皇政府迫切需要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正所谓“柿子专拣软的捏”,他们选中了落后的土耳其,发动了侵略土耳其的战争。

可是沙皇政府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竟然给自己带来了大麻烦。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步枪射程,是俄国步枪的三倍,他们的强大火力给一名28岁的俄国炮兵连长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描述道:

“……从四面八方传来子弹的呼啸声,炮弹就在不远的地方爆炸,震撼得我们全都感到恐惧。

  这位连长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作家和思想家——列夫·

托尔斯泰伯爵。

——《大国崛起》

  材料分析——导致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弱。

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

这是……由几个世纪所造成的历史时机之一,而且这些时机像山中的雪崩,像赤道附近的骤雨一样不可避免的……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板书)落后的社会制度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

会引发哪些结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以及农奴制的腐朽。

  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直接推动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0页“沙皇的抉择”一目,思考:

  ⒈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

  ⒉是什么因素促使沙皇做出这样的抉择?

  ⒊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

  ⒋为什么俄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板书)

抉择

投影:

  “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

  最高统治者猛然惊醒,下定决心废除农奴制进行改革。

促使沙皇做出抉择的原因

国内:

  农奴制危机深重;

  农民暴动频繁;

  革命呼声高涨;

  部分地主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更有利可图。

国际:

  战争惨败。

改革的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农民革命消灭农奴制。

由于沙皇政府拥有强大的军事机器,而农民的觉悟低下,力量涣散,革命者难以把分散的农民运动汇合成全面的革命。

所以“自下而上”的消灭农奴制的革命以失败告终。

而沙皇则通过国内的统治危机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看到了农奴制的危机,因此迫不得已,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农奴制改革。

  (板书)一、背景

二、内容

  议一议:

“解放”法令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性?

  (板书)二、内容

        ⒈内容:

颁布“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⒉评价

         ⑴进步性:

          ①性质:

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作用: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③转折点:

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

  宣读者刚刚读完法令的头一句话:

“地主对待农民仁慈的态度减弱了,替专横暴虐开辟了道路……”人们开始喧哗起来了……维持秩序的警察长官对人们发出低沉的、拖得长长的声音:

嘘——!

所有人立刻静了下来。

宣读者读到“农民使用这块份地,必须替地主完成‘法令’中规定的义务”,看得出,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

站在农民前面的一个人突然说:

“这是什么自由啊?

”警察长官扯了一下他的袖子,他就不做声了。

……当读到“在两年期满之前,农民和家仆要和从前一样替地主服役,并且应毫无怨言地完成自己从前的义务”时,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宣读者不得不停止了宣读。

——一个目击者的回忆

⒉“解放”法令的颁布和实施,是农民想要的解放吗?

农民的要求:

  ⒈人身自由——不再依附于地主

  ⒉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⑵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

保留封建残余,影响资本主义发展

          ②掠夺性: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欺骗性:

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板书)三、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影响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它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法制化,思想理性科学化,社会城市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量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

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板书)三、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影响

        ⒈经济上:

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原因:

⑴改革增加自由劳动力,扩大国内市场

⑵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政策

⑶两次工业革命影响

        ⒉政治上:

出现民主化气息

         ⑴政治体制方面:

          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新建立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

         ⑵司法制度方面:

城市废除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结果:

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⒊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讲评学案】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业方面:

A.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

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

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⑵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政治上:

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⑴农奴:

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

⑵工人:

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思想上:

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⑴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

A.主要原因:

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

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

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③时间:

1825年

④作用:

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⑵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

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②思想: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

与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军事上: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

⑴原因:

①俄国为转移国内矛盾;

②英法等列强也想趁机宰割土耳其帝国。

⑵经过:

1853到1856年,俄与英法土。

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巴黎和约》。

⑶败因:

俄国腐朽落后的农奴制度。

⑷对俄影响:

①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②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③直接推动俄国1861年改革。

统治阶级:

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⑴矛盾激化:

农奴制存废已成为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⑵出发点: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

⑶组织措施:

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负责改革工作,于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改革草案。

二、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时间、人物:

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文献:

《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主要内容:

⑴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⑵经济上:

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

⑶组织上:

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

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地方政权控制。

改革评价:

⑴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⑵进步性:

①使广大农奴获得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②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⑶局限性:

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也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

①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

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

三、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

措施

影响

政治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

规定严格的财产限制,有利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维护贵族、地主利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迈出了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

司法

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

比较彻底,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

军事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

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⑴特点: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

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⑵工业:

①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

②纺织业最为发达;

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

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

⑶农业:

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⑷原因:

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②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

③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1人民版必修1

课程标准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预习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状况和主要特点,了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进一步提高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使学生养成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分组设计预习提纲和预习方案,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然后提出预习成果,设计预习问题。

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课上通过对预习成果和课上学习的比较,探究问题答案,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应注重整体学习环节的把握,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个体的认知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由于本课知识理解在难度上较大,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增强其主动学习的自信心,克服个别学生消极、自卑的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它的胜利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起到了启示和推动作用。

要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要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和难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1)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原因和对《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的当前形势的特点和革命无产阶级的任务的认识。

(2)学生容易产生的疑问是:

二月革命后成立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农苏维埃政府对待一战态度为何不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幅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的图反映了什么历史时期的史实?

【生】这幅图真实反映了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处于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时,长期流亡在外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情景。

【师】二月革命后,俄国将何去何从?

回到俄国的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那二月革命是一次什么革命呢?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形势呢?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二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首先来回顾一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

我们首先从二月革命讲起……

讲授新课

一、革命前夜的“火星”(略讲)

主要向学生讲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伴随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完成,俄国开始逐步的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时期。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的帝国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产生的,具有浓重的军事封建色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就已经分布在俄国的各个工业部门,生产和资本十分集中,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如1902年成立的金属销售辛迪加掌握了全国冶金工业资本的70%,12家银行控制了全国银行资本的80%。

但是,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是在沙皇政权的庇护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它需要国家的定货特别是军事定货来攫取高额利润。

它依靠警察的棍棒和政府的监狱来维持企业的内部秩序。

(详见吴于廑等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虽然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农村仍保留着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2、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表现出了明显的两重性:

一方面具有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本性。

为了满足垄断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需要,沙皇政权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对外扩张和瓜分世界的政策,向中国、波斯(伊朗)、土耳其等国和巴尔干地区输出资本,掠夺资源,镇压当地民族解放运动,充当起世界宪兵的角色。

另一方面由于实力不足俄国不得不依赖外来资本,因此倍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剥削和制约。

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即:

无产阶级同沙皇专制制度和垄断资本的矛盾,农民大众同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富农的矛盾,国内少数民族同沙皇政府的矛盾,俄国人民同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沙皇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

俄国由此成为了帝国主义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由于俄国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决定了俄国的无产阶级面临着比其他任何国家无产阶级更为重大的革命任务。

所以,俄国的无产阶级对对成熟的革命政党和革命理论的需要就尤为迫切。

虽然,俄国工人运动开展斗争较西欧各国要晚,但革命发展的迫切要求使俄国无产阶级的成长迅速。

二、帝国大厦的坍塌

1.二月革命——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这是一场自发的革命,主要目标是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由于俄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二月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广大工人和士兵的力量取得的,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

这样,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注:

在讲述时,要给学生讲清二月革命的性质,对于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关系,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重点分析讲述。

布尔什维克的意思及由来:

俄文的音译,意为多数派。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订党纲、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