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333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Word文档格式.docx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可以了解设计中各要素组成是否合理,比例是否恰当,有哪些要素是多余的,有哪些要素还未充分发挥其功能,还应补充什么新的要素。

通过系统整体性分析,使设计者在设计的创作过程中更加了解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加强和集中整体功能。

设计的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

根据系统的层次性原理,一个系统,如果没有整体性,这个系统也就崩溃了,不复存在了;

相反的情形,一个系统,如果系统中的要素完全丧失了独立性,那也就变成了铁板一块,这时的系统也就不存在了。

系统的层次区分是相对的,相对区分的不同层次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从系统层次性原理的视角看待设计各个要素,可以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剖析,通过对系统层次性原理分析,可以了解设计结构是否合理,各环节是否协调,有无互相脱节现象,因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应是杂乱无章,而应是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

设计需要开放性的思维,通过对系统开放性原理的分析能使我们了解设计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合理,各要素排列组合的方式、关联的强度、联系的密度等有无需要改进。

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为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就需要系统与环境之间,内因与外因之间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当代设计追求在保留民族特质的基础上寻求更加国际化的目标实际上正是反映了这种的系统开放性原理的影响。

通过对系统开放性原理的分析,了解设计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合理,各要素排列组合的方式、关联的强度、联系的密度等有无需要改进。

设计之初便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有什么问题,应做些什么调整,各个设计要素是以一定的目的而协调组合起来的,系统目的性原理正是促使我们了解系统存在的价值及其功能的大小,只有减少直至消除盲目性,明确系统的特定功能及共同目标,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各要素、各环节的作用。

任何设计都具有既定的设计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切设计元素均指向最终的目标。

系统的目的性原理体现在设计之中即任何设计都具有既定的设计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切设计元素均指向最终的目标。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设计需要灵感,而灵感不是常常会碰到的,是突发式的,这与系统突变性原理正好契合,突变性原理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是一种突变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突变方式多种多样,同时系统发展还存在着变化,从而有了质变的多样性,带来系统发展的丰富多彩。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师在设计中往往会有灵感的迸发,一些意外之举会为设计的最终结果带来更多的亮点。

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而这也是系统稳定性原理所提倡的,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有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保持和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系统稳定性分析,协调好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使系统更具有生命力。

工业产品设计,例如汽车设计,亦或生活用品设计都极其讲究这种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原理。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了解系统自组织性原理有助于我们分析和综合复杂、动态的环境,这种概念体系使我们能够研究一个完全处于外界环境系统制约中的组织——个人、小群体动力和大群体现象。

其巨大价值是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很复杂的情况,并使之具有秩序和组织形式。

设计也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过程,从最初的构想到筹划以及一步一步的设计程序直至最终完成即体现了这种自组织原则。

以上关于系统论的这些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通用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使人们的思维一下子开阔起来,在分析问题时更加全面且上升至哲学的高度。

与此同时,系统论还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其方法论同样适用于设计学科的研究。

(一般掌握)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

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工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

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

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

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直至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所以系统论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人类的思维开拓新路,它们作为现代科学的新潮流,促进着各门科学的发展。

系统论的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同样,它也强烈的影响到设计美学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设计美学是一门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理论分支,其理论应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应该结合实际,从系统认知的角度以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重新审视设计。

2.系统观照下的设计之美

要想全面的认识设计之美就需要开放的思维和全新的分析方法,下面从工程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以及多媒体设计四个方向来论述并赏析系统观照之下的设计之美。

系统观照下的工程设计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代表。

各种对系统工程的定义可以看出,系统工程是以有人参与的复杂大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目的对系统进行分析与管理,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与方法。

通俗地,对系统工程可以这样进行概括,就是,所谓“系统”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从“总体”上去考察、分析与研究,所谓“工程”就是“最优”地去处理所研究的系统问题,因此,所谓系统工程就是寻求“总体最优”的理论与方法。

被称为“华夏文明之瑰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宏大防洪灌溉系统工程。

都江堰由相对简单的几项工程的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成,获得了任何一项单独的工程都不可能取得的效应。

(重点掌握)※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十四个县五百万多亩(古亩)农田受益,使之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

鱼嘴分水工程随季节自动控制流量,飞沙堰自动调节内江水位,自动排除泥沙乱石,宝瓶口顺利地将江水导入成都平原的自动灌溉系统,形成了自动分流、溢洪排沙、自动灌溉三项效能的综合。

都江堰具有强大的抗震功能,在多震的四川仍能保留至今并发挥最大的功效,尽管都江堰工程是在两千多年前实现的,但是它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的科学水平和创见,用今天的系统论眼光和系统的工程方法来衡量也毫不逊色。

在建筑设计领域,我们再用系统论的观照方式来欣赏赖特的流水别墅,赖特是美国的一位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建筑师,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流水别墅,1963年建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郊区熊溪河畔,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

首先,流水别墅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的十分合理,不自觉的运用了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和层次性原理。

(重点掌握)※不管是序列空间的展示还是建筑与场地复杂的整体关系,都使设计师回避从任何单一的角度把握建筑的个性特征,而采用最好的方式——通过细部来阐释整体。

整个设计理念的表达揭示出流水别墅绝大部分空间的围合。

从外观上看,流水别墅共三层,面积约为380平方米;

从建筑的局部上看,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做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

每一层都如同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托盘,一边与山石连结,另外几边悬伸在空中,各层托盘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向不同方向伸入周围的山林环境。

其次,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

具有系统突变性原理的特点,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叉、互相交融、浑然一体。

(重点掌握)※起居室层高不过2.5米,天花中心的方形吸顶,槽灯尺度却十分夸张,壁炉前保留的天然巨石,处身其间,会感到洞天山堂的气氛。

另外,内部空间的划分与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交相辉映使别墅更为完美,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在这里自然与人类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将系统论的开放性原理展露无遗。

(重点掌握)※

再次,从系统的稳定性原理去观照流水别墅的外观,可以看到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全新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山崖间生长出来的,使整座建筑显得既沉稳厚重又轻盈飞逸。

(重点掌握)※这是一幢包含最高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

最后,系统的目的性原理体现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的象征性目的非常明确。

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岩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竖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

在当代工业产品设计中也会不自觉的应用系统论知识。

工业产品设计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功能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以及经济要素等等。

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使得系统所具有的质的特征得以产生并得到保证,设计出来的产品也具有更加优化的特征。

以苹果公司的系列产品(图3)为例,从美感要素上看,苹果产品的外观设计十分经典,强烈个性风格和辨识度使其拥有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包括iphone手机、ipad平板以及最新推出的iwatch苹果手表(图4),外形的流线型设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金属质感的外壳还是塑料外壳,都展现了其强烈的苹果风格,这是苹果手机的个性昭显,也是众多苹果迷们非苹果不用的原因之一。

苹果手机的设计对于苹果公司和苹果产品的用户来说,“追求时髦”是他们一致的目标所在,苹果产品的用户以拥有一件苹果公司的产品作为“时尚达人”的标签,所以虽然价钱不菲,但是很多年轻人仍对其趋之若鹜。

从功能因素角度来看,苹果产品的界面设计很有特色,各种程序使用方式就是打破平面感,用立体的三维手法来展现程序的进入过程(重点掌握)※: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增加炫酷和华丽,另一方面可以凸显重要内容,另外,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动态效果会让设计变得更加绚丽、好玩、生动。

例如照片删除时回到垃圾桶的动态效果,以及书本翻页的效果,界面过渡的动态效果华丽又不失自然,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动态效果的使用,设计将会变成多么枯燥和无味。

苹果产品的市场定位主要为喜欢娱乐休闲的人群,为了不断满足这些玩家在娱乐方面不断升级的需求,苹果开发诸多可在其专属的应用商店(Appstore)下载的软件。

从技术要素角度看,苹果产品的操作性能具有其它手机无法比拟的优势。

(重点掌握)※以苹果手机为例,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出现颠覆了之前主流手机的定位,苹果产品在中国手机市场独领风骚,苹果手机的优势在于它认为通讯只是手机的一项基本功能,苹果手机是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它必须依靠无数的软件来丰富其功能,而获得程序的途径也非常方便---应用商店,你只需要打开苹果的应用商店挑选分类-购买-下载即可。

iphone手机精致的外观和UI设计,大屏幕和多点触控的的操作方式都让人们眼前一亮,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手机的印象,彻底颠覆传统手机的理念,也由此逐渐征服了全球的多数手机用户。

从环境和经济要素方面看,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也很给力。

(重点掌握)※苹果手机的营销策略包括,未曾营销先造势,往往越是未知的东西即将到来,人们便越是想迫切地知道真相。

造声势其目标就是要确保营销的产品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更重要的是,确保这种谈论本身是有效的。

还有饥饿式营销手段,苹果的产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市场供应的控制,也就是使市场处于某种相对的“饥饿”状态,这有利于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权,而苹果的饥饿营销则正好利用了人们这种赶潮流、追时尚的心理。

另外,体验营销让用户享受不一样的神秘感受,所有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打造苹果文化,培养疯狂的苹果粉丝,另外,苹果直营店的销售顾问也十分的贴心,让顾客由始至终感受到来自苹果这个大家族的温暖。

以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虽然保持独立但是互为依存并且组成一个整体,苹果产品从外观到界面设计,到操作系统设计,直至营销手段,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从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上共同缔造一个完美的苹果神话。

苹果产品的设计理念可概括为两个字——简洁,不管是外观还是操作方式,都强调简单和直观的操控,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简洁不简单作风,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种目的清晰的设计思路使得苹果产品能够从诸多大品牌电子产品中脱颖而出。

多媒体设计是当下时髦的设计专业,多媒体指既有文字又有图像、声音的数字载体,因为它紧跟科技与时代,多媒体设计集合了诸多学科的特色,又不专属于某一学科,这是逐个层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多媒体设计不是局部技术的更换,而是围绕数字技术从设计到制作、从生产到传播的数字化、系统性的再造,它们的设计、组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设计作品。

计算机技术不仅具备将不可视的事物视觉化的功能,更为突出的是它能够把人类的想象可视化。

要创造性地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进行多媒体设计,需要关注系列影像如何组合,如何运用图形、光效、特技讲故事。

使用计算机制作数字影像释放了创作者的想象,也催生了新的视觉效果,刷新了受众的视知觉经验,使设计进入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时代。

数字动画是在传统动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动画的手工绘制的动画画面不但要恰到好处地遵循人物、动物或事物的运动规律,还要将动作分解成结构严谨、形态一致、动作依次渐变能生动表现细节的状态,工作繁杂、成本高,制作周期较长。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动画中的运用,用计算机软件绘制、生成和适时播放,产生了数字动画。

数字动画画面逼真、制作便捷,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

美国著名的皮克斯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皮克斯动画工厂(PixarAnimationStudios,),简称皮克斯,是一家专门制作电脑动画的公司。

该公司目前位于美国加州的爱莫利维尔(Emeryville)市。

该公司也发展尖端的电脑三维软件,包括有专为三维动画设计的软件:

PRMan,使用该软件可做出如相片般拟真的三维景像:

1995年玩具总动员(ToyStory);

1998年虫虫危机(ABug'

sLife);

1999年玩具总动员2(ToyStory2);

2001年怪兽电力公司(Monsters,Inc.);

2003年海底总动员(FindingNemo);

2004年超人总动员(TheIncredibles);

2006年赛车总动员(Cars),全球票房达4.3亿美元;

2007年料理鼠王(Ratatouille),2007年6月29在美国上映,是皮克斯最受好评的影片之一;

2008年机器人总动员(Wall-E);

2009年飞屋环游记(Up);

2010年玩具总动员3(ToyStory3;

2011年赛车总动员2(Cars2)等等,这些著名的动画片都是数字动画的代表作品。

中国的动画近几年发展也十分迅速,例如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5年6月推出的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幽默风趣,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国家动画片最高奖——“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

计算机作为工具,其简单易学的非专业化操作,降低了设计从业的专业门槛,为随意制造形象洞开了方便之门。

人们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同样利用计算机制作了比以往更多更炫的场面。

例如美国科幻大片中各种形状怪异、张牙舞爪的火星人、满脸疥疮的魔兵、灾难后的废墟,病态的或骷髅般的精灵……。

近些年,中国的电影中也融入可很多的动画特效,例如《狄仁杰》大电影。

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图文、音像、动画、视频等堆积在一起并不一定能构成多媒体设计作品,受众通过多媒体设计也未必会了解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如前所述每一种媒体元素都有自身的特征,有时多种媒体的运用反而会削弱主题。

多媒体设计中,若执著于技术只能止于技术而无法融入设计并成为设计的有机部分。

这是多媒体设计实践中较为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如一些多媒体设计追求为技术而技术、为特效而特效,审美品质下降,充其量只是对计算机技术诸多可能性的演示。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中所因循的不是技术的规律而是设计规律,是合设计规律的存在。

当计算机技术为设计而存在时,它已离开技术本体而成为设计的一部分,这是计算机技术得以与设计有机整合的关键之一。

因此,只有合设计规律——以设计思想为重,计算机技术才能为多媒体设计服务,才能真正成为设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有效地丰富和扩展设计创造,拓展设计的审美境界。

全方位认识和了解设计的美妙之处,需要我们在思维上打破既有常规,放开视野,学会新的认知方式,又要学会新的分析方法,从系统观照的角度重新看待身边的设计,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的掌握设计美学这一学科。

第二节设计的学科延展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设计美学与心理学以及文化学都是一个子系统,设计美学与心理学与文化学的关系既互相关联又互相独立,将心理学的常识和文化学内容融入设计美学的研究之中,将单纯的设计美学作学科的延展,既能为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融入新鲜的论点,也能够促进设计思维的进步。

1.设计的心理学应用

美的设计强调使用者的审美体验,这需要心理学的运用,心理学(Psychology)这个字是由希腊文psyche(心或精神)及logos(研究或学科)演变而来。

按照字面上的意义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灵或精神的学科。

心理学家库特•科夫卡(KurtKoffka)于1925年曾为心理学下过一个定义:

心理学是探讨生物和外界环境接触时产生相应行为的科学。

作为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完形心理学(又译作格式塔心理学),是探讨人类对于图像的认知反应的一种学问,它对于设计的视觉感受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在设计与艺术中,所有的视觉元素都不是单独发生作用的,而是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这种完美的视觉效果正是格式塔心理学在设计与艺术领域的应用。

那么何谓格式塔(Gestalt),这个词源自德文,它有两种涵义:

一是指形状(shape)或形式(form)的意思,也就是指物体的性质;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格式塔(Gestalt)在心理学上,代表所谓整体(thewhole)的概念。

完形心理学理论,其实就是描述在视觉场中整体的认知如何形成。

在任何一个“视觉场”中(也许是一幅画或某一设计作品),能否把其中的几个视觉元素连结起来,看成一个有组织的外观轮廓,端视这些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知觉上的某种关联性。

为了找出元素间关联性,完形心理学找到了若干著名的原理及法则,被称为完形法则(GestaltLaw)。

它们有对视觉创作十分有用的“相似性”、“对称性”、“连续性”、“封闭性”、及“异质同形”等法则。

(难点,结合实例理解)这些被完形心理学派研究归结出来的视觉规律,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尤其是平面图像的设计者,能够穿透点线面及空间重重繁琐重建一条摆脱造型、色彩、图案、质感、动作等障碍,进而通往形成视觉认知的全新道路。

也因此,要评断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师的视觉表现水准究竟是高是低,并不能只是考量和观察其技术与美学的表现,还要审视其设计对于存在于“视觉场”内各种元素间关系的整合是否巧妙而定。

日本当代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在整体和局部的处理以及视觉变化方面便强烈的展现了完形心理学的运用。

福田繁雄的设计容纳了完形心理学中的诸多规律性原理,进而展示出一个全新的视觉场。

对这些心理学规律性原理的掌握也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的赏析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

福田繁雄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其海报作品中的先驱。

(难点,结合实例理解)在福田繁雄许多的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该设计原理的巧妙运用。

置换是其运用异质同构设计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选择一个常规、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成新形。

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

其要点是借助一个基本形态,在保持原来基本形主要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再创造。

如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

另外,在图底关系的运用方面,福田繁雄将视错原理进行到底,完美呈现出完形心理学的视觉场效应。

(难点,结合实例理解)图底关系,有时也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

将正负形融合为一个视觉整体,视觉设计中相互接触的不同形状的单元形在视觉感受上是如此相近,在视觉上融为一体(而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

而“图”与“底”发生反转并彼此融合成一个整体,进而产生双重的意象,同时也赋予整个画面无限扩展的空间感。

例如,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

矛盾空间通常是利用人们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态,但在三维形态中又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从而造成空间的混乱,产生了介于两种状态之间的空间状态。

(难点,结合实例理解)福田繁雄对矛盾空间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其在错视原理上的又一成就。

他运用错视原理,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产生错综复杂的结合,使构思与表现达到完美契合,创造出神秘而不可思议的视觉世界,使观者在趣味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1987年在《福田繁雄招贴展》的招贴设计。

又如,1999年福田为日本松屋百货集团创业130周年的庆祝活动设计的海报,在同一画面中呈现两个视角不同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