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368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四教案设计四份合集(word表格版)Word格式.docx

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

(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

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

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出示课件2】教师评价并指导:

(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

《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

《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4)情感表达:

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昆虫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像刚才这种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方法叫对比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

(板书:

对比阅读

《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二、排比教学

(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

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直接给学生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老师设定的项目去阅读感悟,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使学生有目的地分析文章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分析两篇文章。

此环节是让学生

【出示课件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

我是婚礼的冠冕;

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花的作用之大。

【出示课件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

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

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作用:

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三)练习运用,互评互改。

1.教师出示练习题:

以田野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

先观察句式,在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谈发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讲解排比句的作用,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2.学生互评,教师指导。

把自己写的排比句与同学交换,互相评价,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抽出一两份作例子,先评价,再讲一讲修改意见。

3.自我修改,力求完美。

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句子,争取写出一个通顺优美的排比句。

三、分号教学

(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

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

【出示课件7】

(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这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

这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

【出示课件8】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

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这个道理的。

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

(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自读自悟环节可使学生感知分号用在什么地方合适,虽然理解不一定全面合理但这种粗浅的认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能为学生正确使用分号提供最大的帮助。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三)写一写,感悟分号用法。

1.以“爱心”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

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对比阅读。

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思路,了解文章写法,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句式——排比句和一种标点——分号,了解了它们的用法和好处,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课件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

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

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过故人庄》。

2.(板书: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学生齐读。

谈话导入环节让学生清楚古代诗词在中国文学长河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正确朗读,初步感知

1.请学生自己揣摩,确定怎样读这首诗。

2.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1)节奏常识:

①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

2/2/1。

例如:

绿树/村边/合。

②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

故人/具/鸡黍。

训练:

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出示课件11】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

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

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出示朗读《过故人庄》的正确节奏,使学生知道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

这对学生以后学习、理解和积累古诗都是很有意义

3.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

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

【出示课件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

(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出示课件1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

(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

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的。

借用插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象自己进入到了诗歌描述的情境中,按照角色身份来与老朋友交谈,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

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5)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

(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出示课件1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这是写景的诗句,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对偶)

师讲述什么是对偶句。

师生对对子:

“绿树”对 ;

“村边”对 ;

“合”对

“绿树村边合,”对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2.再读诗歌,品诗意境

点拨1:

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了:

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

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

了解对偶句,并练习对对子,使学生

,初步了解对偶句的特

点,为以后欣赏、创作对偶句打下基础。

菜地;

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

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

点拨2:

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

我听见了:

鸡在叫:

“喔!

”“喔!

”;

鸭在叫:

“嘎!

”“嘎!

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

点拨3:

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

明确:

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点拨4:

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感受到什么样的情?

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朋友之间纯朴的友情,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激情。

板书:

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诗人的经验,就会品味出诗的意境。

四、练习背诵。



学完整首诗以后,再透过全诗来品味诗的意境。

这对于帮助学生赏析诗歌,培养诗人情怀很有好处。

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板书

排比 作用:

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内容

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

教案设计(word表格版)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 “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交流平台

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示:

【课件2、3】

文段1: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

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

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

出示两段文字让学生感知点面结合的写法,让学生头脑中有场面描写的初步认识,为今后学习和运用这种写法打下基础

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

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

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点面结合)

4.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

练习画出“点”与“面”的部分,就会使学生真正清楚这种写法的关键点,看出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为实际运用铺路搭桥。

”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 ”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画。

2、词句段运用

(一)相同句式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件4】

²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

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3.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

相同句式

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

4.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2)“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 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

“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教师总结:

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

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

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

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说”的表达方式)

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

精到的讲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相同句式”和“说”的多种方式在写作中的运用,激发学生自主运用的兴趣。

表达方式。

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1、书写提示

1.谈话导入:

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大家愿意参加吗?

创作书法作品)

2.优秀作品欣赏。

出示

【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

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出示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让学生欣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创作的要求与规则,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举两得。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4.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

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5.班内作品展示。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课件6-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教师讲解:

积累爱国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这句话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讲解名言警句的

出处、背景和大意,为学生理解名言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

理解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名言名句,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运用打下了基础。

板书设计

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

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

李纲奏言钦宗: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忧国。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一、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二、相同句式,“说”的表达方式三、创作书法作品

四、积累爱国名言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介绍了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

教学中我先出示了《开国大典》和《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课文中场面描写的部分,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感受场面的壮观,懂得描写场面时要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是相同句式的连用,其二是“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我都是让学生先感知,再讲解,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运用这些方式方法的好处。

“书写提示”栏目的教学,我注意用网上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懂得行款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听老师的详细讲解,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

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科的教学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自我感知阶段进

度不一,我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结果少数同学因时间太

短而没有什么感知,今后我一定注意到这一点。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

四教案设计两份合集(word表格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