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430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11.清代辑佚大家中,辑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是严可均。

12.明朝的范钦世代藏书,家有藏书楼,名叫天一阁。

13.在版面构造中,版面正中对折处称版心,又称中缝,俗称书口。

14.清代张之洞、缪荃孙《书目问答》一书,将古籍划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

15.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唐代刘知幾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1.易于书写,易于保存、携带,但价值昂贵,易于损毁的是(C)

A.甲骨B.金C.绢帛D.竹木

2.下列哪类典籍不属于《四库全书·

经部》?

(B)

A易类B.类书类C.诗类D.小学类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是(B)

A.《诗经》B.《昭明文选》C.《古文观止》D.《唐诗三百首》

4.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的一部是(B)

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

C.《太平广记》D.《太平御览》

5.“三通”指(C)

A.《通典》《通志》《通论》B.《通考》《通论》《通志》

C.《通典》《通志》《文献通考》D.《续通典》《续通志》《续通考》

6.1983—1986年间,文渊阁《四库全书》全部公布于世。

影印这部大型丛书的单位是(C)

A.北京中华书局B.上海古籍出版社

C.台湾商务印书馆D.济南齐鲁书社

7.《全宋词》是(C)编纂的一部专体文学总集。

A.张之洞B.饶宗颐C.唐圭璋D.黄畲

8.以下不属于“十三经”的是(D)

A.《论语》B.《孟子》C.《诗经》D.《道德经》

9.地理类文献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中属于(B)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

10.清末学部成立了(C),民国时期改称北平图书馆,解放后叫做北京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A.文渊阁B.文溯阁C.京师图书馆D.南京图书馆

1.哪部书不是孔颖达撰写的?

(D)

A.《毛诗注疏》B.《春秋左传注疏》

C.《礼记注疏》D.《论语注疏》

2.子部书由以先秦各派学说为主体的“九流十家”组成。

“九流”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A.小说家B.道家C.阴阳家D.纵横家

3.下列四种中,哪一种属于包背装(D)

A.明洪武刻《元史》B.明永乐刻《四史外戚传》

C.清顺治内府刻《资政要览》D.明《永乐大典》

4.南宋李焘撰写的(B)记载了自北宋建隆至靖康一百六十八年间史事,是一部杰出的编年体史书。

A.《资治通鉴》B.《续资治通鉴长编》

C.《续资治通鉴》D.《三朝北盟会编》

5.下列不属于纪传体的是(B)

A.《史记》B.《战国策》C.《汉书》D.《三国志》

6.“前四史”中成书年代最晚的作品是(C)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

7.下列属于《四库全书·

子部》杂家类的是(B)

A.《世说新语》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D.《太平御览》

8.要查算书之类的书籍,如《九章算术》,应查《四库全书·

子部》中的(B)

A.农家类B.天文算法类C.术数类D.艺术类

9.以下选项中属于类书的是(D)

A.《四部备要》B.《四库全书》

C.《十三经注疏》D.《永乐大典》

10.以下不属于诗文评的是(A)

A.《古文观止》B.《文心雕龙》C.《历代诗话》D.《诗品》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资治通鉴》由宋欧阳修领衔编撰,神宗制序赐名,元胡三省注。

(×

2.集部收录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著作,如散文、骈文、诗、词、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等著作。

(√)

3.印刷术发明之前,我国纸质文献主要采用卷轴装。

六朝至唐代流行,宋辽金仍有使用。

√)

4..梵夹装不是中国典籍固有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从印度传进来的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式的一种称呼。

(√)

5.纪昀等修《四库全书》时将古代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可以说是集“四分法”之大成。

6.《全唐文》,清董浩等奉敕编。

(√)

7.以竹简作为书写材料、最早可追溯到殷商。

8.唐代初年,魏徵修《中经新簿》,直接从经、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的称号。

(×

9.诗话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占相当数量,其中《历代诗话》开启了后世诗话之先河。

10.《农政全书》属于《四库全书》中史部当中的政书类。

1.在简牍盛行的时代,同时出现了帛书。

帛书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重要形式,盛行于殷商。

2.常见的史书有三种体裁:

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其中编年体出现最早。

3.《唐诗三百首》是清蘅塘退士编的一部唐诗选本。

4.《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断代编年史,开创了编年体史书的先河。

5.刘向等人将西汉以前的典籍划分为七大类,三十八目,凡一万三千多卷,其子刘歆撰有《七略》。

6.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在石碑上刻了十三部儒家典籍,立于长安太学内,今日存放西安碑林博物馆,史称“开成石经”。

7.《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史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巨著。

8.明代范钦有天一阁,世代藏书;

毛晋有汲古阁,藏书多宋元善本。

9.《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相传为公羊高所撰。

10.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刻的《金刚经》(×

四、名词解释:

1.甲骨文2.四库全书3.编年史4.周易5.毛诗正义

6.史记7.资治通鉴8.道德经9.昭明文选10.碑刻学

11.蝴蝶装12.类书13.汲古阁本14.诗文评15.丛书

16.刘向17.纪昀18.文献19.续修四库全书20.四书五经

21.开成石经22熹平石经23卷轴装24简牍25牌记26天头

27毛晋28四部丛刊29永乐大典30三礼31政书32三通

33前四史34墨家35道家36总集37艺文类聚

五、问答题:

1、简述“文献”这一概念的历史演变。

2、简述《七略》分类法。

3、简述四部分类法的变迁。

4、“十三经”指哪些书?

简介每部经书的内容和性质。

5、写出《十三经注疏》中每部经书的注疏者。

6、“四书五经”指哪些书?

任选一部书,介绍其产生时间、编者、编辑体例、内容、特点、价值、局限、研究状况等。

7、史书最常见的体例有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各举两例加以说明。

8、写出“二十四史”的书名及作者。

9、介绍一部你熟悉的总集(简介其编者、编辑体例、内容、特点、价值、局限等)。

10、介绍校勘四法及其特点。

11、介绍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

12、何谓类书?

何谓丛书?

试比较其异同。

13、学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和加强,哪些内容可以从简或删去?

问答题答案:

1、简述“文献”含义的历史演变。

一、“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

八佾篇》:

“子曰: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汉代

郑玄注:

“献,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

“杞,夏之后。

宋,殷之后。

征,证也。

文,典籍也。

献,贤也。

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

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

”根据郑玄、朱熹的研究,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贤人,这是已知“文献”的最早含义。

这种含义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

明焦竑撰《国朝献征录》120卷,此处“献”指当代著名人物。

清李桓撰《国朝耆献类征》720卷。

耆,老也。

献,人物。

此书辑录清代前期230年间一万多人的传记资料,分类编辑。

二、宋元之际的马端临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

该书《自序》对“文献”一词作了更具体的解释: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这里“文献”指的是对历史的记载与人们的种种议论。

在《文献通考》中,马氏对此加以区别,凡顶格写的,都是文字记载;

凡低一格写的,都是文士议论。

三、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末四句云:

“车轮日出扶桑树,笠盖天倾北极星。

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此处“文献”指典籍,专指那批被徐福带到日本,在中国早已佚失的经籍。

后来,“文献”的概念有了变化,单指历史上的各种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如明代永乐年间编纂了一部大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改名《永乐大典》。

四、文献的当代定义。

今天,“文献”一词的涵义已非常广泛。

我国的现行国家标准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作如此解释:

“文献: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即凡使用文字、图画、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知识,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及各种视听资料,如胶片、录音带、录相带、幻灯片、影片、唱片、磁带、光盘等都可称之为“文献”。

提供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属性。

因此,不管其物质载体如何,记录知识的手段如何,只要能提供知识,都可以称为文献。

“文献”一词的使用也非常宽泛,如:

文献记录片;

电子文献阅览室;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上海中医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

2、简述古文献散佚的主要类型。

3、简介纸质文献的几种主要装帧形式。

4、简述《七略》分类法。

先秦没有为图书进行过大规模分类,最早的图书分类应该在西汉时期。

公元前26年,汉成帝下令征集图书,命谒者陈农前往各地搜求遗书。

又“敕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聘请各方面专家,分工协作。

这便是我国历史上对古籍的第一次大整理,为我国古籍的流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向去世后,哀帝又令刘向的儿子刘歆继承父业,刘歆综合群书《叙录》,写成一部总的图书目录,叫做《七略》。

《七略》原书已佚,班固撰修《汉书·

艺文志》采纳了《七略》的分类法,这就是:

辑略概说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诗赋略赋一、赋二、赋三、杂赋、歌诗

兵书略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辑略”概述学术源流,不是类别。

刘向等人实际上将当时所能见到的书籍划分为6大类,38目,凡13000多卷。

这是按典籍的学术性质或派别、体裁等来分类的,是我国最早最为系统的图书分类,对后世影响极大。

后世的七分法、四部分类法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分合归并而成的。

5、简述四部分类法的变迁。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今人对古籍的分类仍然沿用这种方法。

一、这种方法起源于魏晋之际。

三国魏秘书郎郑默编定《魏中经簿》,晋秘书监荀勗又因《中经》编定《新簿》,即《晋中经新簿》,分典籍为甲、乙、丙、丁四部。

甲部:

六艺、小学等;

乙部:

古诸子百家、近世子家、兵书、数术等;

丙部:

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丁部:

诗赋、图赞、汲冢书。

荀勗所定甲、乙、丙、丁四部顺序是经、子、史、集。

二、东晋李充著《晋元帝四部书目》将乙、丙两部的顺序加以调换,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

三、唐代初年,魏徵等修《隋书·

经籍志》,直接以经、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的称号,从此确立了以经、史、子、集为部称的四部在图书分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隋书·

经籍志》在四部后附有佛、道二录,但不著具体书目,所以实际上只是四类:

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谶纬、小学);

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子部(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集部(楚辞、别集、总集)。

最后附道经(经戒、饵服、房中、符录)和佛经(大乘经、小乘经、杂经、杂疑经、大乘律、小乘律、杂律、大乘论、小乘论、杂论、记)。

四、唐以后无论史志、官簿、私人藏书目录都沿用这一分类法,如《唐书·

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宋史·

艺文志》、《明史·

艺文志》等。

清代纪昀等修《四库全书》时也采用了这一分类法,可以说是集“四分法”之大成。

其主要类目如下: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1易类

2书类

3诗类

4礼类

5春秋类

6孝经类

7五经总义类

8四书类

9乐类

10小学类

1正史类

2编年类

3纪事本末类

4别史类

5杂史类

6诏令奏议类

7传记类

8史钞类

9记载类

10时令类

11地理类

12职官类

13政书类

14目录类

15史评类

1儒家类

2兵家类

3法家类

4农家类

5医家类

6天文算法类

7术数类

8艺术类

9谱录类

10杂家类

11类书类

12小说家类

13释家类

14道家类

1楚辞类

2别集类一汉至五代

3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

4别集类三南宋建炎至德祐

5别集类四金至元

6别集类五明洪武至崇祯

7别集类六国朝

8总集类

9诗文评类

10词曲类

将释家类、道家类至于子部之末,遂成定制。

五、尽管四部分类法尚有一些缺点,并不能囊括所有图书文献(如弹词、戏曲、章回小说等),但它仍是最适用于中国古籍的一种分类方法。

今人顾廷龙、傅璇琮等编纂大型丛书《续修四库全书》(规模远远超过《四库全书》),即沿用了经史子集分类法,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

6、简述“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7、“十三经”指哪些书?

“十三经”指《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共13部书,都是儒家经典。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

《周易》分为两部分,其中《易经》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易传》阐发哲学思想,对后代儒家、道家、阴阳家等多种思想都有影响。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

“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乐歌。

《周礼》原名《周官》,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考工记)凡6部分,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仪礼》也叫《礼经》,主要记载周代的的礼制。

《礼记》本是研究《仪礼》的论文集,产生于战国秦汉之际。

因其系统阐述了儒家思想,地位逐渐升高,影响仅次于《论语》。

《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是史学著作;

《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是思想史著作。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是伦理学著作。

《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是语言学著作。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

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8、史书最常见的体例有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请举例加以说明。

常见的史书有三种体裁:

一、编年体:

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记载历史事件的史书。

相传孔子编的《春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计242年的历史,为《春秋》作传的《左传》也被视为编年体的代表作。

但该书已进入十三经之列,在此不赘。

西晋太康元年在战国魏墓发现的纪年竹简,是魏国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竹书纪年》。

汉代编年史今存荀悦《汉纪》(也称《前汉纪》,三十卷),袁宏《后汉纪》。

后代的编年史著作以《资治通鉴》为代表。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领衔编撰。

全书294卷,又《目录》30卷,《考异》30卷。

记述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止,共1362年间的史事。

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编年史,也是我国编年史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巨著,共修了19年。

参加者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学者。

修书的分工是:

“汉”属刘攽,“三国”至“隋”属刘恕,“唐”迄“五代”属范祖禹。

在此以前,司马光已编成了从战国到秦的八卷编年史,名为《通志》。

全书体例编次,多出刘恕之手。

五代十国史料差错最多,亦经刘恕整理,其功尤著。

编年体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读者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了解历史事件,便于了解历史事件间的互相联系。

缺点是不便于集中描写人物、事件。

一个人物、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年代,读者不易了解其全貌。

二、纪传体:

是以人为中心记载历史的著作。

司马迁《史记》创立了本纪、世家、列传体裁,突破了编年体的局限,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先例。

这种体例以人为中心,叙述历史人物一生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能够较全面、较集中地描写人物、刻画人物,因而对后世文学创作(如小说、故事等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代表。

记事从传说中的轩辕黄帝起,迄于汉武帝太初年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体例,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作了系统归纳: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

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

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

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史记》全书130篇,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大类,计526500多字。

这种体裁被后代统治者确定为正史体例,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所采用。

从《史记》算起计有“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之说。

三、纪事本末体:

是一种以事为纲的史书体裁。

这种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他据《资治通鉴》编了一部《通鉴纪事本末》,把1300多年的历史归纳为230多个专题。

如本书第一卷的三个专题是“三家分晋”、“秦并六国”、“豪杰亡秦”,叙事集中,眉目清楚。

后代有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等。

这种体例的特点是:

以历史事件为主线,将与某一事件有关的历史记载集中在一起,便于人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

要研究某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这类书可以提供较为全面的材料。

但几乎没有关于经济、文化方面的材料。

9、传统的子部书中有不少科技著作,请举例加以说明。

10、介绍一部你熟悉的总集(简介其编者、编辑体例、内容、特点、价值、局限、研究状况等。

提示:

《诗经》《楚辞》除外)。

11、综合性丛书主要有汇编类、地方类、氏族类、独撰类4种类型,请举例加以说明。

(P.263—264)

12、简述类书的作用。

(P.271—272)

13、

14、

15、

16、(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17、

18、

19、

20、

21、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