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450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分析题文档格式.docx

戴侗的贡献有:

第一、开创了把《说文》部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们更容易看到各有关部首在表义功能的方面的相互关系。

第二、从《说文》部首中分析出了最小的表义构件与复合部件,建立了汉字表义最小部件系统。

《六书故》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学者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6、19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80年代,汉字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教材第9页----第14页)

⑴文字学的名称发生了变化。

章太炎把研究文字的学问改称“语言文字之学”。

⑵文字学与语言学分家。

唐宋以来的“文字之学”,包含着音韵学和训诂学,学科混淆,界限不明,现代一些学者试图廓清文字学与语言学的界限,逐渐地把训诂学、音韵学从“文字之学”中分离出去,这时,才有了“文字学”这个名称,并用为研究文字的学科的专称。

⑶文字学研究对象缩减。

传统的汉字学研究,一直都是以形音义俱全的汉字为对象的,汉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

近代的汉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为只限于字形。

(4)研究领域的拓展。

这一时期的汉字学研究领域拓展主要表现在古文字学的独立与汉字现代化的研究。

7、简述古文字学的独立过程和集大成的著作。

(教材第11页----第14页)

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古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缣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我国自宋代以来,就有金石学的研究,金石学虽然涉及到古文字,但它以金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简帛文字等材料的陆续发现,与学者治学方法的现代化,使它从金石学中独立出来,科学的古文字学得以建立,迅速成为汉字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古文字的研究重点,主要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刊布文字和考释。

20世纪80年代后,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则主要是成果的汇集、理论阐释、古文字学史与古文字学知识的推广和应用。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结集前人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著作。

于省吾、姚孝遂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1-4册,是甲骨文字考释的集大成之作。

金文研究在资料汇编方面有: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还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1963),收青铜器照片845件,铭文500多件。

这三部书大体包括了1950年之前流传于世的金文资料。

另有徐仲舒主编《商周金文集录》(1984),收解放后新出土的铜器铭文九百七十三件。

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

台湾严一萍编《金文总集》艺文印书馆1983。

这是一部集中前人研究成果,带有总结集成性的著作。

在金文考释方面,主要有:

吴闿生《吉金文录》(1933)、柯昌济《金文分域编》(1929)。

汇集各家考释的有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

《金文诂林附录》香港中文大学1977年出版。

《金文诂林补》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1年出版。

日本白川静《金文通释》(1962—1984年)已出五十六辑之多,在考释方面亦可谓集大成之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陈公柔等先生,在夏鼐先生的指导下集体编纂而成的《殷周金文集成》,是一部收录金文著录的最为重要的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则是对《集成》文字的考释。

《睡虎地秦墓竹简》,集中了学术界对秦简文字的考释意见。

高明编著《古陶文汇编》,是迄今收录陶文资料最为丰富的总集,代表陶文著录的最高成就。

8、什么是刻划记号?

汉字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

(教材第30页末段)

刻划记号是古代刻划在某些实物上用来记事的符号。

从古籍记载及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刻划记号是汉字的直接来源之一。

刻划记号有多种,书契即是其中之一。

书契符号最初用来计数或表达某种意义,后来与一定的言辞结合起来,有了固定的读音和写法,就演变成了文字。

刻画符号还包括陶器符号。

我国远古时代的先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在上面刻划或绘制一些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被当今的学术界称为“陶器刻划符号”。

这种符号也是汉字的源头之一。

9、什么是六国文字,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什么结果?

什么是六国文字(见教材第47页);

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什么结果?

(见教材第46页----48页)

六国文字也称东土文字,又称古文或战国古文。

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如下结果:

第一,文字异形,即对同一个字,各国的写法各不相同。

第二,文字的书写风格由西周时浑厚凝重趋向华丽纤巧。

有的变为美术性的文字。

第三,六国文字的出现严重地破坏了汉字书写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给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0、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哪几种趋势?

(教材第49页----50页)共四点

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四种趋势。

第一,纯表意字逐渐减少,表音字逐渐减少,形声字逐渐增多。

个体文字的构成,逐渐向意音文字发展。

用字中的假借字也在逐渐减少。

第二,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在不断地向1形·

1义·

1音的结构类型发展。

第三,古文字的构形系统的有序性在不断的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基础构件的构字率在不断的上升。

基础构字部件率的上升,表明汉字的结构体系向着有序化发展。

第四,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

三、翻译下列古文

1、往古的时侯,伏羲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

(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2、《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

(“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

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

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

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

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

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

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构成文字;

掺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武信二字即属此例。

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

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

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义是:

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个同音字代表它,令长二字即属此例。

3、表情与语言,表达了心中所想的东西,愤愤告诉其他人所想的,莫过于是语言。

迷盖天下之事,记载的久远,能够映照记载古今之事,莫过于是书法。

所以语言,是心声的表现;

书法,是心画的表现。

4、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虽说是两个独立的艺术体系,但绘画中的线条随物象而变化,书法中的线条随“字象”而变化,而书法是从表象脱离出来,绘画是从意象中脱离出来;

绘画复杂,而汉字精炼。

凡是象形物体都可以入画,不能入画就可以用书法描述。

然而书法虽少但是却变化多端,所以绘画虽然复杂占用大量篇幅,但是描绘的东西少;

而书法虽然简单只占用少量篇幅,但是描绘的东西却很多。

5、汉字(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必所有都是圣人所作,各地的人们,语言不同,名称不一,文字不通。

圣人所做的只是,命上古乐官(神瞽)帮他辨认发音;

命史官辨认文字,删改一些复杂错误的,归纳整理一下而已。

1、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谁,怎么解释的?

(教材P60)

最早对“六书”作出解释的是许慎。

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中说: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班固、郑玄、许慎所说“六书”的异同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从名称上看,象形、转注、假借三家是共同的;

班固说的“象事”,郑玄是“处事”,许慎是“指事”;

班固说的“象意”,郑玄、许慎都是“会意”;

班固的“象声”,郑玄是“谐声”,许慎是“形声”。

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中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许慎“象形”中的“象”是相像的意思。

名称虽然一样,但内涵不同。

第二,“象事”与“指事”,“象意”与“会意”,前者概括性强,后者具体而明确。

概括性强,包容度就大;

具体而明确,包容度就小,因此后世有研究者认为“六书”并不能概括汉字的所有类型,在对一些字的类型分析上也出现了种种分歧。

第三,在排列顺序上,班固的排列由具体到抽象,似乎更符合汉字产生的逻辑发展。

3、为什么说班固所说的“造字之本”是指造字的理据?

(教材P59---P60)

班固所说的“造字之本”是指造字的理据,“六书”是根据造字的理据而把汉字分为六种类型。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本”是指事字,本义是树根。

引申为根源,根本、根据等,但没有方法的意思。

第二,“六书”是汉字教学的内容。

4、象形字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教材P66)

象形字最主要的特征是字形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具有一致性,因而表意具有直观性,可以使人见形而知义。

象形字的局限性是很难用这种方法来表示抽象的概念。

5、为什么今文字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

假借的原则是借字和被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虽然借用同音字来表达词语的意义很方便,但因为它无法区别同音词,如果毫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势必削弱文字的功能,因此在汉字体系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

6、举例说明意声字的意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灵活表现在几个方面?

(教材P80—81)

意声字的意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灵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同一个意符,在不同的字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例如:

“口”作意符,可以表示这样几种不同的意义:

(1)与口有关的器官:

嘴、喙、吻(嘴边)、喉;

(2)与口有关的行为:

含、叫、吞、吐、吸、吹、吮、咬;

(3)象声词:

呱、啾、哗、呼、啦;

(4)与语言有关的事情:

命、令、召、告、唯、咨。

第二、同一类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意符来表示。

表示建筑物或其局部可以用“宀”,如:

室、宅、宇;

可以用“广”,如:

庙、庑、廊;

还可以用“户”,如:

房、扃、扉;

也可以用“尸”,如屋、层。

表示器皿,可以用“缶”,如:

缸、罐、罂;

可以用“瓦”,如:

瓶、瓮、瓯;

也可以用“皿”,如:

盆、盂、盎。

表示行走,可以用“辶”,如:

返、还、追;

可以用“走”,如:

赶、赴、趣;

可以用“彳”,如:

往、徐、循;

可以用“足”,如:

跟、跑、跳;

可以用“止”,如:

步、前、歱;

还可以用“行”。

7、字形的内部功能有哪些?

(P86—87)

字形的内部功能是指字的形体对字音、字义的作用,字形的内部功能有:

1、成与显示文字。

在文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中,字形是唯一的物理要素,它是字音字义的代表者和承载着,如果没有字形,就无所谓字音字义。

因而,字形的首要功能就是形成并显示文字。

2、表现字音字义。

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但是字音、字义不是直接显示出来的,它们的出现,是由字形来表现的。

3、区分文字。

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不同的文字标示着不同的音义,这些不同,主要字形来区分。

8、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有什么区别?

(教材P93---94)

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第一,字形结构仅是字的形体组合,而字的结构则是字的音义组合。

第二,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所含的结构单位层次不同。

字形结构具有三级单位,即:

笔画(或线条)、部件、整字;

字的结构只有两级单位,即:

部件和整字。

第三,人们研究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角度和目的不同。

对于字形结构的研究,仅仅限于字的形体,这种研究,有助于人们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可以应用于书写,帮助人们科学地安排字的间架结构,使书写过程合理,所写的文字美观。

对于整字字形切分出来的部件可以用作检字部首。

对于字形结构的切分,也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的需要。

第三节、字形的变化

9、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教材P106)

对字形的感知要求字形要容易识别,即容易看清楚字形的形状。

这就要求文字必须具有一定的清晰度。

要清晰,就要做到,一,字不宜笔画太多,写得不易过小。

如果字形过于繁富,写得过小,就不容易看清。

第二,部件的分布要相对地集中,这就使汉字形成了二维结构的块形文字。

第三,字形之间的区别度要明显。

10、心理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教材P107---108)

人的心理需求就对字形的变化作用有:

1、美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

字形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是审美对象,人们的审美要求推动着字形不断的变化。

2、类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

人们的认知心理总希望把事物归类,以便有规律可循,变难为易。

这种心理投射到字形上,就产生了字的类化。

例如同化就是类化的一种表现。

另外,一些字出于表意需要也会发生类化。

3、异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

人们也总是喜欢表新立异,显示个性。

这种心理投射到文字中,就导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书体。

三、说明下列各字的构造类型

鼎:

本体象形;

皿:

须:

烘托象形;

本:

加体指事;

朱:

森:

同体会意;

睡:

字义会意;

劣:

储:

形声字(左意右声);

四、说明下列字的意符合声符

警:

(从言,敬声。

)珑:

(从玉,龙声。

)颗:

(从页,果声。

)都:

(从邑,者声。

完:

(从宀,元声。

)窘:

(从穴,君声。

)基:

(从土,其声。

)常:

(从巾,尚声。

忝:

(从心,天声。

)徒:

(从辵chuò

,土声。

1、什么是同音字?

同音字有几类,有什么作用?

(教材P122---123)

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形体、意义不同的一组字。

同音字又可分为基本同音字与完全同音字两类。

基本同音字是指声调不同,声母、韵母相同的字。

完全同音字则指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字。

同音字的作用主要是:

1、可以区别同音词。

2、同音字可以用来注音。

3、同音字之间,有的还具有同义关系,人们可以利用同音字来解释字义。

4、可以利用同音字来探求词的同源关系。

5、同音字之间,还可以形成通假关系。

2、汉字误读出现讹音有几种情况?

(教材P127)

1、因声旁而误读。

2、因同旁字类推而误读。

3、因形似而误读。

4、因不明字意而误读。

3、同义字的意义有几种类型?

(教材P139---141)

同义字的意义有五种类型:

1、所指对象相同,但称谓不同。

2、意义相同,但主体不同。

3、意义相同,但使用对象不同。

4、基本意义相同但程度或数量不同。

5、同类事物的不同形态。

4、什么是字的本义?

确定字的本义的标准是什么?

(教材P142)

字的本义指文字产生时获得的意义。

确定字的本义有两条标准,即字形标准与字用标准。

所谓字形标准,就是字的本义一定要与字形有着密切联系,从字形中能到说明。

所谓字用标准是指与字形相联系的这个意义,一定要有文献用例。

三、根据反切写出汉语拼音

芳菲反(fēi)虚应反(xīng)苦瓜切(kuā)胡到切(hà

o)都宗切(dōng)

侯古切(hǔ)基烟切(jiān)息救切(xiù

)奴案切(nà

n)许良切(xió

ng)

四、给下列黑体字注上汉语拼音

丁丁(zhēng)龟(qiū)兹(cí

)大宛(yuān)月(rò

u)氏(zì

zhī)

康居(qú

)吐谷(yù

)浑土蕃(bō)镐(hà

o)京阿(ē)房宫(pá

ng)

天姥(mǔ)山会(kuà

i)稽哑(è

)然失笑心广体胖(pá

n)造诣(yì

抨(pēng)击时弊毗(pí

)邻瞠(chēng)目结舌怙(hù

)恶不悛(quān))

刚愎(bì

)自用草菅(jiān)人命

五、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义

1、击鼓;

2、振动、摇动;

3、计量单位,十二斛为一鼓;

4、迎接、迎候;

5、迎战、迎击;

6、排斥、拒绝;

7、水域;

8、大水、水灾;

9、水攻;

10、泅水

六、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黎明、天亮,本义;

2、登高,本义;

3、八尺曰寻,本义;

4、担,本义;

5、寂寞,引申义;

6、通“仞”,假借义;

7、废墟、故墟,引申义;

8、田垄、田畴,引申义;

9、隐蔽,假借义;

10、通“拟”,力量相似,假借义;

七、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句中义和今义

1、句中义:

动物用脚刨地;

今义:

奔走。

2、句中义:

恬静、淡泊;

害怕。

3、句中义:

害怕;

4、句中义:

一种制作食物的方法,带毛烧烤;

火炮,一种兵器的名称。

5、句中义:

铠甲;

一种化学元素的名称。

八、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意义

1、亲:

通新,刚刚。

2、寤:

通牾,逆,倒着,句中指难产。

3、友:

通右,车右,主将的助手。

4、而:

通能,能力。

5、如:

通而,连词。

6、辩:

通辨,辨明。

7、无:

通毋,不要。

8、颁:

通斑,斑白。

9、蚤:

通早,早晨。

10、有:

通佑,帮助。

错:

通措,舍弃。

1、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在保存语言、传送语言方面有什么独特的功能?

(教材P156---157)

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在保存语言方面的独特功能是更能超越时代,沟通古今语言。

在传送语言方面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能够超越方音,沟通方言。

2、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教材P159---161共七点)

第一、汉字是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工具。

第二、汉字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手段。

第三、汉字记录了生产技术,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

第四、文字为历史记载提供了最好的手段。

第五、汉字是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工具。

第六、文字还被用来著书立说。

第七、汉字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

3、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材P161末段---162)

国家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

而汉字对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共同的汉语和共同的汉文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对中国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现在仍然有几十个国家,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统一一直是发展的主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使用着形体稳定的、能够沟通各地方言的汉字。

汉字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事务的需要,反过来,汉字为国家的管理提供了最好的工具。

有了文字,就可以积累政治管理的经验,可以形成成文的制度法令。

中国社会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有了完善的管理体制,这与文字的参与有着莫大的关系。

4、为什么说汉字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供了条件?

(教材P162)

文字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工具之一,人们阅读文字的速度直接关乎到学习和工作的速度。

中文阅读速度约是英文阅读速度的1.6倍。

这就为使用汉字的人的学习、工作的高效率奠定了基础。

阅读不仅是学习的方法,而且也是工作的重要方法,不言而喻,对于需要阅读的工作来说,高效率的阅读,也就意味着高效率的工作。

5、为什么说汉字的运用有助于大脑的发展?

(教材P171---172第二行)

汉字是意/音文字,它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既作用于人的视觉认识系统,同时又作用于人的听觉认知系统,因而比表音文字更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左脑负责语言、数学、逻辑等方面的感知思维活动,右脑负责空间、音乐、想象、视觉等方面的感知思维活动。

两个半脑,只有同时开发,均衡发展,智力才能健全。

人的文字阅读活动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活动之一,不同的文字对于人的大脑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汉字为“复脑文字”,认为汉字具有促进左、右脑功能平衡发展的作用。

6、举例说明汉字承载了社会物质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材P174--175)

汉字系统承载着物质文化

甲骨文,金文、缣帛文字等等的出现都各自反映了当时的一般物质生产水平。

汉字系统成员的变化,记载了文化的发展变化。

例如,在《说文解字》中,马部字有123个,牛部字46个,羊部字28个,犬部字88个,金部字110,气部字3个。

而在《新华字典》中有马部字89个,牛部字47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