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527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1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划原理讲义精讲文档格式.docx

例:

上海,广州,深圳。

导致的问题:

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劳工短缺,环境污染等。

第三产业增长足以弥补第二产业的下降——后工业化。

第三产业增长不足以弥补第二产业的下降——逆工业化。

产业结构转型——结构性产业。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城市的组成要素:

人口、土地、产业、设施、社会组织、环境。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的物质构成;

(1)公共领域,

(2)非公共领域。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

(1)公共领域:

公众共享物质环境。

公众投资ß

公众设施(à

主导作用),基础设施 

(2)非公共领域:

社会个体占用。

基础设施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

公共领域的空间属性:

A可达性:

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道路交通)。

可达性高,土地开发效益高。

<

市场经济>

城市中心à

边缘区,物质环境主要用途:

商务à

居住à

工业。

B外部效应:

城市作为空间聚集集体,物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空间属性。

a积极的外部效应:

空间经济;

b消极的外部效应:

空间不经济。

水平>

从中心到边缘<

垂直>

从上部到下部,可达性降低。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和发展周期有关:

生长期à

向外扩展(新开发),人口增长缓停散à

内部重组(在开发)。

城市物质环境更新的时机à

原有建筑之间的价值与潜在地块的价值的差额。

随着技术的进步,时机会提前。

3、城市物质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

物质环境作为经济与社会活动的载体,是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

(相互促进)城市经济upà

投资upà

物质环境up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的异质性和城市社会空间;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异质性大 

——不同阶层,不同地位,不同经济和社会背景的社群居住在不同的社区。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

(1)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

10%或65岁以上>

7%)、

(2)家庭核心化(父母,未婚子女à

小学,托幼)、(3)生活闲暇化(食品支出/全部指出=恩格尔系数)。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经济活动的三大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产品直接来自自然(前工业社会主导)。

第二产业:

在加工(工业社会主导)。

第三产业:

为生产消费服务(后工业社会主导)。

2、城市产业的基本部类和非基本部类;

*3、城市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

(1)第三产业down第二产业up。

(2)传统制造业被高科技产业代替。

(3)以经济活动部类为特征变为以层面为特征(一体化)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

(1)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城市规模或数量的增加。

(2)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

(3)经济发展和GD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4)(广义)居民点公用设施现代化。

(5)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6)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

2、城市化水平;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简单容易)

(2)社会政治的影响(1960s知识青年下乡)

3、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USA学者:

(1)初期:

=30%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

(2)中期:

70%-30%城市人口加速增长,工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3)后期:

70%-90%增长缓慢 

1760-1851城市化出现(示范) 

1851-1950推广普及(英国) 

1951-现代世界普及 

第一个城市化达到50%的国家——英国 

世界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

(2)发展主流转为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的城市集中 

中国特点:

(1)城镇人口增长较多但占总人口比重增长不快

(2)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不稳定——政治因素

(二)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初始动力;

(1)为城市人口提供足够的商品粮

(2)为城市工业资金提供原始积累(3)为城市工业(轻纺,加工业)提供原料(4)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5)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

工业化——根本动力;

直接导致人口向城市流动;

第三产业——后续动力。

(1)生产性服务增加要求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

(2)商品流通要求城市提供中转,存储,销售处所(3)住房,医疗等设施

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与促进:

(1)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2)城市化进程能促进经济发展。

人口资金无序à

有序à

发展。

3、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化,现代化互相作用,影响。

现代化程度用城市化衡量。

特点:

(1)工程基础设施(功用,文化,教育,科技等)完备

(2)居住水平提高--城市布局日益合理,绿化,生态环境好(3)城市管理现代化——交通,信息通畅,防灾役灭能力强(4)反恐,公民社会公德

城市化实质:

生活方式进步,技术辐射,扩散,人口向城市集中。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类似建筑与城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影响范围中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对周围较小城市经济发展起组织作用的城市为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分布疏密程度,影响区域,与周围城市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人才集中

(2)、区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a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有利不利因素b区域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c各个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通过以上确定城市性质 

B城市发展规模:

人口,用地;

C城市空间结构布局:

集中式(京,哈);

分散式(山东,大庆);

交通,通讯。

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形成、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古代的城市规划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

《考工记》战国、《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籍中记载。

最早形成城市规划理论—周代。

战国——列国都城采用大小城制度,“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

南北朝——洛阳全面规划;

隋唐——长安都城建设;

宋——开封城按照五代周世宗的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扩建;

里坊制废驰——→开放的街巷制;

元大都、明北京——集古代都城城市规划的大成;

三层宫层,宫城沿中轴线布置。

清北京——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

(二)外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强调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着眼于道路网与建筑群。

(9页)

1古希腊: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市民集会场所作为城市,体现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几何形式,几何和数的和谐。

2古罗马:

维特鲁维《建筑十书》,(page9)

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理想”城市模式;

城市应选择在高低,水源供应充足,有丰富农产品资源,交通便捷的地方。

道路,桥梁,水稻,公建(斗兽场),凯旋门(帝王炫耀),广场,铜像

3中世纪:

教堂为中心;

城市自然生长。

(第4条page10)

4文艺复兴:

建筑师L.B.阿尔伯蒂:

从环境的因素考虑城市选址和造型。

A.帕拉第奥、V.斯卡莫锡等提出反映当时商业兴衰与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

中心是有宫殿的市民机会广场,两侧是商业矿场,南北交易所,市场,广场。

(艺术,科学)

5.17世纪后半页:

资本主义抗衡教会,绝对君权(巴黎:

轴线道路)轴线房舍,供电,规整广场。

6产业革命前——欧洲城市多规模较小、自然形成、功能与基础设施简单、卫生条件差。

7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工业化à

促成世界城市化à

促成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

二、现代的城市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生产方式改进,人口增加,就的居民区成为贫民窟,交通设施短缺。

城市规模改变:

工业区ß

à

道路<

资本家>

铁路进入城市中心,阻隔城市。

1、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傅立叶(page11) 

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役乱);

1906年《住宅与城市规划法》;

3、巴黎改建——19世纪,G.E.奥斯曼1853年的巴黎规划;

科隆、维也纳纷纷效法。

(1)改造市容:

政治目的;

(2)道路宽:

利于地方当局镇压运动;

(3)供排水设施。

4、城市美化——1893年,为纪念发现美洲400周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通过规划美化城市景观,从而在美国掀起“城市美化运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望与追求。

5、工人镇——英国的工人镇(企业城镇CompanyTown),1851年萨泰尔工人镇;

1887年日光港工人镇等。

利物浦,阳光港——花园城市。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出现飞跃。

(1)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E.霍华德“田园城市”;

(page12)

(2)勒·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高层高密度“城市集中主义”;

中心24栋60层高层住宅,周围是绿地,四周是住宅,交通:

地铁、飞机、道路(上层:

快速车道,中层:

车流,下层)

(3)其它探索——

● 

索里亚·

玛塔的线形城市;

工程师,西班牙,1882。

铁路交通发展à

依赖交通运输线性布置长条形建筑地带。

基本原则:

城市建设都以城市运输为前提。

戈涅的工业城市;

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中的功能分区原则:

(1)人口规模35000;

(2)靠近原料产地,能源,便于运输;

(3)一系列工业部门在河边;

(4)居住区,公建选择在比较好的地段。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 

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之间要有一定联系,要根据艺术原则组织。

人的尺度是一定的尺度,认为中世纪的城市空间是自然形成的,是美的。

格迪斯的学说——1915年,P.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REGIONALISM)” 

倡导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结合。

生物学家,人与环境的关系。

《进化中的城市》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居住地布局形势和经济体系的影响,突破城市的框架,提出自然地区的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贡献:

(1)区域原则

(2)规划方法:

系统调查,取得资料,分析,研究。

R.恩文《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和郊区设计艺术概念》。

卫星城,延伸“田园城市”。

(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发展

1、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

(1)从田园城市到花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子城和母城的依赖关系,功能上强调中心城的疏解。

卫星城市中心城某一功能的疏解。

工业、科技卫星城、卧城。

卫星城的独立性,卫星城内部相协调à

新城。

新城:

强调城市的相对独立性,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地区服务,居住和就业岗位比较协调,职能比较健全。

(2)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提出大赫尔辛基规划(page17) 

城市进行全面改建:

1衰败地区迁到适应的地区;

2整顿腾出来的地区;

3保护一切老的使用价值。

密集城区分离,中间用绿化带隔离。

(3)广亩城市——F.L.赖特,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分散主义”;

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形式

*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P.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

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实践——1933年美国田纳西州区域规划;

大城市地区区域规划实践——1929~1930年纽约及其周围的区域规划;

40年代大伦敦规划有创造性的发展;

●城市形成圈结构:

内成圈的人口集中,近郊圈控制人口增长,绿化带阻止城市人口蔓延,外圈8个卫星城。

●“区域科学”(RegionalScience);

以区域概念来解决城市规划问题,控制中心区,分散城市压力,疏散人口,(卫星城)建立新城。

1特定地域内的城市职能的相互关系,2特定地域内的城市规模的相互关系,3特定地域内的城市地域空间的分布衔接。

从区域角度对工矿区进行规划:

英国顿克斯特城市规划,苏联顿巴斯矿区规划;

对风景名胜区、休疗养地区进行规划:

苏联黑海沿海地区和高加索矿泉地带;

对农村地区的研究:

1915年美国C.G.格尔平《农村社区的社会剖析》;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塔勒在《德国南部的地区中心》,提出“中心地理论”(CentralPlaceTheory)。

*3、邻里和社区理论● 

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C.A.佩里“邻里单位”;

建筑师C.S.斯坦因设计纽约附近雷德布恩居住街坊;

人车分行——尽端路 

50年代苏联居住小区,后发展为“居住综合体”;

60年代,邻里单位发展为社区规划理论;

把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全面规划。

4、其它规划学科的发展

(1)城市交通规划● 

1943年,英国警察总监H.A.特里普的《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提出“划区”(PRECINCTS)规划思想。

后同邻里单位结合,发展为“扩大街坊”(SuperBlock),试行于考文垂,影响大伦敦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划区,道路分级,避免沿街建居住区。

快速交通体系。

此后,学者提出树枝状道路系统、等级体系道路系统等多种城市交通网模式。

城市交通非单纯的运输功能,对空间组织的意义和空间联系的作用重大,因而需从城市环境的多种要求出发考虑交通。

(2)城市设计 

美国建筑师E.沙里宁认为,城市美化对解决城市要害问题帮助不大,不能为城市整体提供良好居住和工作环境。

沙里宁提出“城市设计理论”,把物质环境设计放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自然条件中考虑。

提出自由灵活设计、建筑单体之间相互协调、建筑群空间构成以及建筑与自然协调等基本原则。

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设计除了从视觉艺术角度继续探索外,还应从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人类学角度研究。

追求美丽的城市—→追求有效率的城市。

(3)城市绿化、自然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 

1858年美国风景建筑师F.L.奥姆斯特德设计纽约中央公园以及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地的公园,是有计划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的开端。

城市急剧发展使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平衡,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等问题受到重视;

“大地景观”(EARTHSCAPE)概念出现;

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条例》规定,重大工程项目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包括工程建设可能导致的城市环境质量、周围居民生活条件、土地利用价值等的改变及准备采取的措施。

(4)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 

1933年《雅典宪章》较早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保护古建筑问题,国际博物馆理事会(ICO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所属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国际研究中心(ICCOM)等组织推进了这一工作;

1964年《保护文物件主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即《威尼斯宪章》)总结经验;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欧洲传统城市保护年”;

1976年内罗毕会议建议保护尘世的历史地段;

1979年华沙会议号召推动文物建筑的普查、立档及登录工作。

1987年华盛顿宪章,历史城镇城区

5、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20世纪初,P.格迪斯提出“生活图式”(NationofLife),从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的观点,就人、地、工作的关系来综合分析城市,“调查先于规划,诊断先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的工作程序。

规划+自然发展

(1)综合规划 

60年代出现,早期倡导者——肯特;

理论基础——系统思想及方法论;

综合性,总体性,长期性。

特征:

集中在物质空间的发展和社会和发展目标结合,政策手段。

(2)分离渐进规划 

1959年,林德布罗姆;

理论基础——理性与实用主义的结合;

适应于小问题:

1决策者集中考虑对现有政策略有改进的政策2只考虑数量相对小的政策方案3对数量有限的政策方案进行评估4面对问题进行多次定义5不存在一个正确的结果6渐进,缓和现状;

(3)混合审视规划1967年,爱采尼;

《混合审视——决策的第三种方法》,综合规划与分离渐进规划的结合;

基本决策(宏观)和项目决策(内部)两部分组成。

(4)连续性城市规划 

1973年,伯兰奇提出;

针对不适当状态à

长期的,遥远的。

20年明确:

长期的,中期的,不预测的部分à

连续性。

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期目标则不断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抛弃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

1968年英国用新的结构规划(StructuralPlanning)和局部规划的两阶段规划方法代替,内容上除了物质环境规划,还增加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以摆脱土地利用的框框而建立一种战略规划,成为多目标、多方面的更为综合的规划。

瑞典新的《建筑与规划法》提案,大纲性规划或结构规划要充分综合以协调城市的其他各项规划。

战略规划——涉及供给问题、资源缺乏问题、调整社会结构问题、保持人口稳定就业问题、住宅问题等;

大纲性规划——不详细,却切合实际,与城市的其他规划要求更加密切相关。

地区行动规划(AreaActionPlans)——使城市在一个地区把实体规划(PhysicalPlanning)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联系起来。

(四)城市建设立法 

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

瑞典1907年有关城市规划与土地使用的法律;

美国纽约1916年分区区划法规(ZONINGORDIANCE),1961年修改为区划决议(ZONINGRESOLUTION)。

(五)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城市规划理论的总结。

1933年《雅典宪章》:

1城市功能分区理念,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类;

2打破了原来对城市追求气派的思想;

3引导城市规划学科更健康方向发展。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1总结《雅典宪章》有所改进:

不是机械分开,应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环境;

2强调城市规划过程性和动态性;

3开始强调公众参与。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与实践

(一)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1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

(二)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或理念 

1、从城乡规划到环境规划: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 

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规划:

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

金字塔形,不再重视行政因素,重视经济因素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实践——都市村落

USA认为底层住宅浪费土地资源 

小汽车进入生活

(1)形态紧凑——节省工程设施,节约能源,交通距离变短;

(2)密度适当——节约土地资源,二到三层公寓适居;

(3)居住、就业、休闲à

平衡à

减少不必要出行;

(4)提倡公共交通——减少私人小车的出行,面向步行者的街道;

(5)适应性强的建筑物。

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产业园区 

(1)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园区 

USA硅谷

(2)中国经济开发区,数量大,价值小。

*四、城市规划研究的趋势●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环境保护、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

城市规划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TRANSDISCIPLINARYRESEARCH)。

城市学(URBANOLOGY),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

人类聚居学(EKISTICS)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

城市规划、建筑、园林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协同发展。

第一章 

城市规划总论

城市规划的含义(了解)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 

为实现区域规划的总体目标,对城市内及其周围的物质环境(建筑物、街道、公共设施等)所做的安排;

对城市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以及环境所做的统筹安排;

对城市的未来远景所做的总体安排的统称。

包括:

1、城市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的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的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全面、统筹兼顾的制定城市内有关产业的发展规划,根据生产要素确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模式、产业间的网络联系等。

研究:

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的职能、城市的地位、城市的规模;

规划劳动力就业方向;

规划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产品结构、劳动结构等;

规划城市社会结构、教育结构、文化结构及有关社会问题;

规划城市科技发展方向及发展内容;

规划以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的规模、任务、方向、联合的手段及达到的目标;

规划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

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

2、城市布局规划:

规划城乡居民点的用地发展方向,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综合安排和配置。

3、城市工程规划:

根据有关单项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方案,规划主要管线工程和构筑物的选线与配置。

后两者可称为实体规划(PhysicalPlanning)或物质环境规划。

二、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作用 

1、总体目标——促进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2、城市规划的作用——●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的依据;

为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论证服务(工业,公共设施,高档住宅);

结合城市规划所进行的大量城市研究为正确认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信息。

3、城市规划的任务——

(1)合理地对城市进行整体布局,获得最佳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心,工业区污染无污染,居住,绿化) 

(2)合理地规划交通,高效、省时、方便的交通系统。

(3)合理地安排城市规模,使城市规模处于合理弹性范围内(利用改变城乡差别)。

(4)统筹兼顾安排城市住宅,提供多类型、多功能满足各种需求的住宅。

(5)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提供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教育、体育等设施。

(6)规划城市的市政公用设施,提供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供燃气、供热、电信等设施。

(7)保护和改善环境,治理三废。

(8)规划城市郊区,满足城市副食品供应基地、游憩地,安排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火葬场等城市设施。

(9)合理安排城市经济结构,最优利用地方资源,效率高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