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6591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9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7.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O2

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

酒精与白醋

闻气味

C

CaCO3与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B.BC.CD.D

8.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

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

9.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FeCl2溶液

Cu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aCO3粉末

NaCl粉末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氯化钾

氯酸钾

加热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通入CO2,过滤

10.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全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全

11.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12.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中,铁、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O4

6FeO+O2↑

D.过程II属于置换反应

13.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Ca(OH)2(CaCO3)

HCl溶液

溶解、过滤

NaCl(Na2SO4)

适量BaCl2

吸附

KCl(MnO2)

H2O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SO2(HCl)

NaOH

洗气

14.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B.H2O2、H2O、O2

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

15.用水做试剂,不能区分的一组物质是(  )

A.石灰石、烧碱、氯化钙

B.植物油、酒精、浓硫酸

C.硫酸亚铁、氧化钙、氯化镁

D.硫酸铝、氯化钠、硝酸钾

16.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方法

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打开瓶塞,观察是否有白雾产生

鉴别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分别加入硫酸钠溶液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除去氧化铝粉末中的铝粉

在干燥空气中加热

17.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

19.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

A.Cu2+B.只有Fe2+C.Fe2+和Fe3+D.Mg2+和Fe2+

20.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不正确的是

A.CO2(CO)→CuO

B.CaCl2溶液(HCl)→碳酸钙

C.NaCl(泥沙)→水

D.NaOH溶液(Na2CO3)→稀盐酸

2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H2SO4至过量

等质量的CaO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D.

AgNO3和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22.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从混有少量NaCl的KNO3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

先加水溶解,再蒸发结晶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

23.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24.下列各项括号里的物质或操作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CaO中混有CaCO3(高温煅烧)

B.CO混有CO2(足量石灰水)

C.H2中混有HC1(NaOH溶液)

D.Ca(OH)2中混有CaCO3(盐酸)

25.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

则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B.

C.

D.

二、实验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向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____,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此实验是想从____角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实验二)实验装置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微溶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____。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此实验从_____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2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左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那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

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

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猜想三:

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图像。

(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一定不是。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28.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

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

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

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填标号)。

A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29.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可以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冶炼铁的过程,判断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克,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克。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____。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___b(填>或<、=)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______装置(填甲,乙或丙)。

3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组合序号

组合的溶液

(实验一):

把试管①②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最后只得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1)根据上述现象判断,试管①中一定反应完全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写出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3)在组合①、②、③中,组合_________无明显现象,但它们的实质不同,为了证明实质不同,小夕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试液。

(4)实验结束后把3个组合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也显无色。

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结论):

(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

31.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下)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反应充气原理是:

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

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该溶液呈________性。

探究二:

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

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记录如下表: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a=_______;

V1_____(填“>”“<”或“=”)V2。

(分析并得出结论)

如何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A、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强热,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镁也是固体,故固体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C、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D、把一定质量的铁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A、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即有热量放出。

故A不符合题意;

B、50s时压强不变,50~100s时压强逐渐变大,说明此时间为稀盐酸和铝的反应,因此50s时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铝和氯化氢。

故B符合题意;

C、0~50s时容器内压强不变,发生的是氧化铝和稀盐酸的反应,二者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铝,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所以压强不变。

故C不符合题意;

D、约100s时压强、温度都达到了最大值,说明反应完全,100~150s时压强减小是因为反应结束,温度逐渐降低。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A、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图像与事实相符,故A正确;

B、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向等质量的氧化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时,反应的盐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氯化锌质量相等,最终氧化锌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锌质量大,图像与事实相符,故B正确;

C、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时间应该相同,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错误;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溶液的pH会逐渐降低至无限接近于7,但不会低于7,图像与事实相符,故D正确。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4.C

A、ac段时氢氧化铁沉淀溶解过程,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溶解,因此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加入试剂总体积大于V1时,立刻出现氢氧化铁的溶解,如果有氢氧化钠残余则稀硫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沉淀的质量会有一段保持不变,因此此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正确;

C、c点时氢氧化铁恰好完全溶解,溶液中存在氯化钠和硫酸铁,可能存在氯化铁,因此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全都是盐,错误;

D、a点时若有FeCl3残余,也可以出现图示变化,因此a点时溶液中有可能存在Fe3+,正确;

故选:

C。

5.A

A、测定溶液pH时,可以将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比对,故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不能用量筒配制,故不符合题意;

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只能精确称量到0.1g,不能精确称量12.25g,故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不符合题意

6.D

稀释酸性溶液,溶液pH升高;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温度不变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

A、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B、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对应关系不正确;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I溶液蒸发适量水,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对应关系不正确;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对应关系正确;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D

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具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水溶解,会形成溶液的是氯化钠,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滴入酚酞,溶液显碱性,都会变成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8.A

铝粉与氧化铜混合加热后会能生成铜和氧化铝.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和氧化铝,也可能含有氧化铜或者是铝.往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溶液中一定会有红色不溶物质.其中的氧化铝及可能剩余的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若有氧化铜剩余,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插入铁片,可能剩余的稀硫酸会和铁片发生反应而放出气体,因此是否有气泡放出不能判断是否有氧化铜剩余.若铁片表面会析出红色的固体,则一定是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来的铜,可能证明原固体中含有氧化铜.故选A.

9.D

A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溶液中只有氯化亚铁,符合除杂要求;

B、碳酸钙沉淀难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过滤,固体只有碳酸钙,洗涤,烘干后得纯的碳酸钙;

C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得固体只有氯化钾;

D二氧化碳和和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C

由关系图可知,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为:

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

等质量的镁、锌、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关系为:

镁>铁>锌,而在关系图中三种金属反应停止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

铁>镁=锌,说明等质量的镁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铁消耗盐酸量最大且可能完全反应。

A、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图中X反应速度最快,说明X是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镁;

所以判断正确;

B、图中铁生成氢气最多,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可判断铁消耗盐酸质量最大;

C、图中镁、锌产生氢气质量相等,说明镁没有完全反应,但不能确定锌也没有完全反应;

所以判断错误;

D、从图中看到镁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的稀盐酸一样多,那么镁一定过量,锌可能过量或反应完,所以判断正确;

11.D

试题分析:

由图,Mg反应速率大于Fe,两者生成的氢气的量一样。

A、由Mg+2HCl="

="

MgCl2+H2↑

Fe+2HCl="

FeCl2+H2↑,24份质量的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