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09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际礼仪文档格式.docx

对德高望重的人,称“公”或“老”。

如“秦公”、“谢老”。

(2)姓名的称呼。

平辈的朋友、熟人,彼此之间可以直呼其姓名;

长辈对晚辈也可以这样做,但晚辈对长辈却不能这样。

为表示亲切,可免称其名,在被称呼者的姓前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称,若“老马”、“大李”、“小杜”。

对关系极为亲密的同性的朋友、熟人,可不称其姓,只直呼其名,如“志强”、“德华”;

但不可对异性这样称呼,其家人和恋人除外。

(3)亲近的称呼。

对于邻居、至交,可用令人感到信任、亲切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等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

也可以在这类称呼前加上姓氏,如“毛爷爷”、“宋奶奶”、“刘叔叔”、“王阿姨”等。

3、对普通人的称呼

在现实生活中,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交往对象可酌情采取下列方法称呼。

(1)以“同志”相称。

(2)以“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太”相称。

(3)以其职务、职称相称。

(4)入乡随俗,采用对方理解并接受的称呼相称。

二、工作中的称呼(——庄重、正式、规范)

在工作岗位上,人与人之间的称呼要庄重、正式、规范。

1、职务性称呼

在工作中,为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人们常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

具体有三种称呼形式:

(1)只称职务。

如:

“董事长”、“总经理”等等。

(2)职务前加上姓氏。

“王总经理”、“张主任”等等。

(3)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极为正式的场合。

“周祖德校长”、“刘伟书记”等等。

2、职称性称呼

对于有职称的人,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也有三种称呼形式:

(1)仅称职称。

“教授”、“律师”、“工程师”等等。

(2)在职称前加上姓氏。

“李主编”、“王律师”、“冯工程师”。

这种称呼也可简化,如,“冯工程师”简称为“冯工”。

(3)在职称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正式的场合。

“杨振宁教授”、“刘玉堂研究员”等等。

3、学衔性称呼

称呼学衔,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同时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

称呼学衔,有四种形式:

(1)仅称学衔。

“博士”。

(2)在学衔前加姓氏,如:

“刘博士”。

(3)在学衔前加姓名,如:

“刘刚博士”。

(4)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

“哲学博士刘刚”,这种称呼是最为正式的称呼。

4、行业性称呼

有两种称呼形式:

(1)称呼职业。

即直接以职业作为称呼。

如,教员称“老师”、教练员称“教练”,会计师称“会计”、医师称“医生”或“大夫”等。

在一般情况下,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如“吴老师”、“于教练”、“陈会计”、“熊大夫”等等。

(2)称呼“小姐”、“女士”、“先生”。

对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称呼。

其中,“小姐”、“女士”的区别在于:

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

在公司、外企、宾馆、商店、餐馆、歌厅、酒吧、交通行业,这种称呼较通用。

在这种称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

三、外交中的称呼

在对外交往中,称呼因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对待称呼问题,必须切记两点:

一是掌握一般性规律,即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二是留心国别差异,加以区别对待。

1、称呼的一般性规律(七条)

(1)对待任何成年人,均可称男子为先生;

称女子为小姐、夫人或女士。

称呼时,可冠以姓名、职务、学衔等。

“布朗先生”、“麦当娜小姐”、“总统先生”、“博士先生”。

(2)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一般不称呼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一般称呼交往对象为“先生”、“小姐”、“女士”。

“夫人”这一称呼,也较少采用于商务活动之中。

(3)在政务交往中,除“先生”、“小姐”、“女士”等常见的称呼外,还有称其职务和对地位较高者称“阁下”的两种方法。

在称呼职务或“阁下”时,可加上“先生”这一称呼。

其组成顺序为:

先职务,次“先生”,最后“阁下”;

或职务在先,“先生”在后。

例如“总理先生阁下”、“大使阁下”或“市长先生”,等等。

在美国、德国、墨西哥,不称“阁下”。

(4)对军界人士,可以其军衔相称。

称军衔不称职务,是国外对军界人士称呼最通用的做法。

具体做法有四种:

只称军衔,如“将军”、“上校”、“下士”。

军衔之后加上“先生”,例如“上尉先生”、“少校先生”。

先姓名后军衔,如“罗斯福元帅”、“巴顿将军”。

先姓名、次军衔、后先生,如“布莱尔上校先生”、“卡尔松下士先生”。

(5)对宗教界人士,一般可称呼其神职。

具体做法有三种:

仅称神职,如“牧师”。

称姓名加神职,如“亚当神父”。

神职加“先生”,如“传教士先生”。

(6)对君主制国家的王公贵族,称呼上应尊重对方的习惯。

对国王、皇后,通常称“陛下”。

对王子、公主、亲王等等,应称之为“殿下”。

对有封号、爵位者,应以其封号、爵位相称,例如“爵士”、“勋爵”、“公爵”、“大公”等等。

可在国王、皇后、王子、公主、亲王等头衔之前加上姓名相称。

如“西哈努克亲王”、“卡琳娜公主”、“拉那烈王子”等等。

对有爵位者,可称“阁下”,也可称为“先生”。

(7)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其社会地位较高,可直接以此作为称呼。

具体有四点:

一是直接称“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

二是在其前加上姓名,如“卡尔教授”。

三是在其后加上“先生”,如“法官先生”。

四是在其前加姓名,在其后加“先生”,如“卡尔博士先生”。

2、称呼的差异(主要是不同国家其名字不一样)

四、称呼的禁忌

1、禁用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

(1)误读。

即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比如“仇qiu实”不能读“chou实”、“查zha锋”不能读“cha锋”、“盖ge丽”不能读“gai丽”等。

(2)误会。

指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等。

2、禁用过时的称呼。

(时效性)如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老爷”、“大人”,现在用此称呼就不妥。

3、禁用不通行的称呼。

(地域性)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

值得注意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就是“打工仔”;

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第三者”,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

4、禁用不当的行业称呼。

学生互称为“同学”,军人互称为“战友”,称工人为“师傅”,称道士、和尚为“出家人”,这都无可厚非。

但以此去称呼“界外”人士,不仅不能表示亲近,反而产生被贬低的感觉。

5、禁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使用。

如“兄弟”、“朋友”、“哥们儿”、“姐们儿”、“瓷器”、“死党”、“铁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

6、禁用绰号作为称呼。

对于关系一般的人,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特别是具有明显的污辱性的绰号,若“拐子”、“秃子”、“罗锅”、“四眼”、“傻大个”、“麻杆儿”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要尊重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去尊重他的姓名。

每一个正常人,都极为看重本人的姓名,对此,我们一定要牢记。

介绍礼仪

在交际礼仪中,介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可以说,人际交往始自介绍。

换而言之,你跟任何外人打交道,把介绍这个程序去掉了,恐怕就非常唐突。

所以我经常喜欢说一句话:

“介绍是交际之桥。

”人和人打交道,介绍是一座必经的桥梁。

另外,我还喜欢说一句话:

“介绍意在说明情况。

”既然是说明情况,那么自我介绍也好,为别人介绍也好,业务介绍也好,介绍在人际交往中都是不能缺少的。

什么是介绍呢?

介绍,就是向外人说明情况。

从礼仪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把介绍分为四类:

第一类,自我介绍。

也就是说明个人的情况,说明本人的情况。

第二类,为他人做介绍。

你遇到了其他的客人,客人之间不认识,你跟他们认识,你是第三方,由第三方出面为不相识的双方做介绍,说明情况,此即为他人做介绍。

第三类,集体介绍。

在大型活动社交场合,还需要把某一个单位、某一个集体的情况向其他单位、其他集体或其他人说明,它便属于集体介绍。

第四类,业务介绍。

从礼仪的角度来讲,做介绍时,主要有下面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介绍的时机。

注意这个介绍的“时机”而不是介绍的“时间”,它包括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场合。

在有的地方,是不方便做介绍的。

比如:

你在看电影,你边上来了一个熟人,这时候大家看电影需要保持肃静,你在那儿喋喋不休地替不相识的人做引见或者介绍合适吗?

你会有碍于人,肯定不合适。

在我们拜访客户的时候,最好是先递名片再介绍。

交换名片时有个时机的问题,一见面就把名片递过去,再重复下自己的名字。

第二,介绍的主角。

介绍的主角,即由谁出面来做介绍。

比如,我们现场就俩人,一男人一女人,一老人一孩子,一长辈一晚辈,这双方总得有一个主动的人,主角,来主动说明情况。

那么,谁主动来说明情况呢?

这个挺有讲究,这里要记住一条游戏规则。

一般都是由地位低的人首先向地位高的人说明情况。

第三,表达的方式。

表达的方式,即介绍的时候需要说什么,需要如何说。

该说的不说,不行;

不该说的废话连篇也不行;

信口开河似地乱说尤其不行。

自我介绍

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我们每个人恐怕都不可能离开自我介绍,我们经常需要做自我介绍。

因此,首先要讲一讲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意在向他人说明自己的具体情况。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你需要做自我介绍呢?

下述三种情况下你必须做自我介绍:

第一种情况,你想了解对方情况之时。

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二种情况,你想让别人了解你的情况。

这两种是主动型自我介绍。

第三种情况,被动型的自我介绍是指,在社交活动中,你应其他人的要求,将自己的某些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番自我介绍。

在进行自我介绍时,对以下五大要点必须应用自如。

第一个要点,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自我介绍。

此点前面已经讲过,在此不再重复。

第二个要点,介绍自己时的顺序。

一般有地位高低顺序、主客顺序、男女顺序等。

第三个要点,自我介绍需要辅助工具和辅助人员。

比如名片。

第四个要点,控制自我介绍的时间长度。

自我介绍时间要简短,愈短愈好。

一般自我介绍半分钟以内就完全可以结束了,训练有素。

第五个要点,自我介绍内容的组织。

自我介绍内容的组织,有其讲究。

在一般情况下,自我介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其一,寒暄式。

它又叫应酬式,是什么呢?

是不得不做介绍,但是又不想跟对方深交之时所作的自我介绍。

其二,公务式。

它是在工作之中、在正式场合做的自我介绍。

一般而论,公务式自我介绍需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全是不能缺少的。

哪四个要素呢?

一是单位,二是部门,三是职务,四是姓名。

其三,社交式。

在私人交往中,我们通常想跟别人交朋友,想了解对方的情况。

但是,有的时候说话得讲究分寸,此刻宜使用社交式自我介绍。

那么社交式自我介绍一般有哪些内容呢?

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内容:

一是自己的姓名;

二是自己的职业;

三是自己的籍贯;

四是自己的爱好;

五是自己与交往对象双方所共同认识的人。

为他人介绍

为他人做介绍,专业的讲法又叫第三方介绍。

就是当双方的人不认识时,由你作为第三方出来替大家做介绍。

为他人做介绍时,有三大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谁当介绍人。

在社交场合,没有介绍人,两方人不认识,大眼瞪小眼,便会产生尴尬。

谁当介绍人呢?

不同场合不同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般由以下几种人担当:

其一,专业人士。

比如你到公司企业机关去,专业人士指的是谁呢?

办公室主任,领导的秘书,前台接待,礼仪小姐,公关人员。

他们是专业人士,他们干的活中有一项职责,就是迎来送往。

其二,对口人员。

什么叫做对口人员,就是我这个外人去找的就是你。

其三,本单位地位、身份最高者。

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比如来了贵宾的话,一般是应该由东道主一方职务最高者出面做介绍,礼仪上把它叫做规格对等。

第二,掌握介绍的时机。

遇到下述情况,通常有必要进行他人介绍:

(1)在家中,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

(2)在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来访者。

(3)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

(4)陪同亲友,前去拜会亲友不相识者。

(5)本人的接待对象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6)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7)打算推介某人加入某一交际圈。

(8)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

第三,介绍的顺序。

在为他人作介绍时,谁先谁后,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礼仪问题。

根据规范,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

即在为他人介绍前,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

这样,可使位尊者先了解位卑者的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

(1)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2)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

(3)介绍老师与学生认识时,应先介绍学生,后介绍老师。

(4)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5)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6)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

(7)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8)介绍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至者。

(9)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10)介绍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认识时,应先介绍职位、身份低者,后介绍职位、身份高者。

介绍业务的礼仪。

现代市场经济日趋成熟,我们的很多同志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往往需要向别人介绍本单位的产品、本单位的技术、本单位的服务,等等。

在进行业务介绍时,礼仪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把握时机。

换而言之,当消费者或者目标对象有兴趣的时候,你再做介绍,再去见机行事,那时效果可能比较好。

你别骚扰别人,我在这儿吃饭呢,你过来跟我讲:

“喝瓶啤酒吧,我这啤酒好啊,你喝一瓶吧,你不喝不好啊。

”你烦不烦啊,拉郎配的促销方式不适合现代人的观念,此为理智消费者所不取。

所以你去介绍业务时,要之要者是一定得掌握时机。

别人有兴趣的时候,你去介绍效果可能比较好。

第二,讲究方式。

一般来说,做业务介绍有四句话需要你注意:

其一,人无我有。

你得把你这个业务、产品服务的独特之处跟他人说出来,人无我有。

其二,人有我优。

有些产品、有些服务大家都有,但是我这儿质量好,技术能保证,后续服务比较到位。

我的优势,一定要尽力宣传。

其三,人优我新。

现代技术是日趋成熟,在一般情况下服务都是比较优质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把你的产品、服务中那些新的方面给介绍出来。

新奇之点,你把它介绍出来。

其四,诚实无欺。

你别蒙人,别被别人投诉、起诉了,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

第三,尊重对手。

在进行自己的业务介绍时,千万不要诋毁他人。

我曾经讲过:

一句话,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你说你们家业务好可以,你可别去诋毁别人。

事实胜于雄辩,同行不能相妒,同行不是冤家。

大家要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大家谁都不傻,你上来就指桑骂槐诋毁别人,其实毁人者乃自毁也。

你骂别人,等于是骂你自己。

任何讲究职业道德的人,都是不会在介绍自己业务时诽谤他人的。

尊重竞争对手,不仅是一种教养,而且也是做人的一种风度。

握手礼仪

我们每一个人在其人际交往中都不可回避的要与人见面,那么这个见面的相见礼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见面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以握手礼来介绍这个相见礼。

你和任何人打交道,不论老朋友还是新认识的人,如果双方只要进行交往,见面礼节都是不能缺少的,握手礼尤其不会不使用。

一般而言,相见之礼有很多种,比如中国古代的拱手礼、西方国家的亲吻礼、吻手礼、握手礼等。

握手礼节起源于西方,作为见面和告辞时的礼节。

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互相鼓励的表示。

目前,握手礼也是国内用得最多的相见礼仪。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其实也是国际社会中最常见的礼节。

那么在交际场合我们跟别人握手为礼时,通常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握手的场合。

一般来讲,我们需要跟别人握手的主要是以下三大场合,其一,见面或者告别。

其二,表示祝贺或者慰问。

别人有喜事了,升职了,晋级了,考上大学了,结婚了,年高做寿了,娶妻生子了,等等一些情况,往往需要我们与之握手为礼。

其三,表示尊重。

实际上,“礼”的意思是尊重,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自己,要尊重别人,要尊重社会。

第二,伸手的前后。

上部分曾经强调过:

介绍两个人的时候,作为第三方介绍别人,你总得明确先介绍谁后介绍谁。

当时讲了一条游戏规则,就是客人有优先知情权。

现在要把它讲专业点,可以称之为位高者居后。

那么握手时,双方谁先伸手呢?

通常是长者、女士、职位高者、上级、老师先伸手,然后年轻者、男士、职位低者、下级、学生及时与之呼应。

男士和女士之间,绝不能男士先伸手,这样不但失礼,而且还有占人便宜的嫌疑。

但男士如果伸出手来,女士一般不要拒绝,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

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有时还有其特殊性。

它的最重要的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接待客人时的宾主双方之间的握手。

我想跟各位强调,刚才讲了地位高者先伸手,是共性,是常规。

特殊情况则是在接待客人时。

一般的游戏规则是:

客人到达时,主人先伸手。

大家的生活经验是不是这样?

家里或单位来了客人的话,应该是主人先伸手。

主人先伸手表示对客人的一种欢迎。

在实践中,除两人握手时要注意彼此伸手的先后之外,一人与多人握手时,亦须注意其先后的顺序。

一般来讲,当一人与多人握手时,以下几种排序方法:

其一,由尊而卑。

其二,由近而远。

其三,顺时针方向前进。

您去握手,您去干杯,大家坐在一个圆桌上,或者围坐在一个客厅里面,那么你的标准化做法是什么呢?

比如,吃饭时我是主人的话,我的第一杯酒跟谁干呢?

我是主人的话,第一杯酒通常是要跟我右手边的人干的,因为右手的那个人是主宾。

一般主人的右手坐的都是主宾,第一杯酒要跟他干。

然后我就按顺时针方向走,我的左手,左一、左二、左三、左四,依次顺时针方向前进。

第三,具体的表现。

与之相关的有以下几个要点:

(1)手位。

手位,在此特指手伸出来时怎么个伸法。

正确的标准做法是手尖应该是稍稍向侧下方伸出,手掌垂直于地面,五指后面四个指并拢,拇指适当地张开。

不可取的做法是若掌心向下显得傲慢,似乎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

若掌心向上,在一般情况下,这表示谦恭,但是那样伸出手去不好看。

(2)时间。

你去跟别人握手,时间用多久是很重要的。

假如你是一个女孩子,一个男人和你握手,拉着你的手长时间不放你是什么感觉。

作为一个女孩子,也不能手一碰就跑了,这也是不礼貌的。

一般的握手时间在3~5秒就够了,当表示鼓励、慰问和热情,握手的时间可以稍微延长,但是绝对又不要长过三十秒钟。

(3)力度。

一般而论,握手时,我们都是用一只手去握对方的一只手。

届时是手掌握着对方的手掌,而不是握着别人手腕,因此要注意别握得太少。

握手时最佳的做法是要稍微用力。

职业外交官的握手,一般强调握力在两公斤左右最佳。

就是要稍微使点劲,以表示热情友善。

(4)寒喧。

有的人与你握手时,你会很难受,因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如,你跟他握着手,你说:

“王主任,你好!

”他却向别人打招呼:

“你好,老马、老张,你们都来了。

”你不知道他究竟关注着谁?

在社交场合,尤其是在正规场合,此类表现是非常令人反感的。

握手时的寒喧有以下两大要点需要谨记:

一是要说话。

比如,第一次见面要说欢迎光临,久仰久仰,或者问好。

老朋友见面要问别来无恙,告别之时要祝一路平安。

见到老板时可以问生意好等等。

你不能不吭气。

一言不发,说明自己不耐烦、不高兴。

二是要以表情进行配合。

与人握手时,你的表情要自然、热情,自然、热情一点总是比较好。

另外,还要强调表情中的一个要点,就是你和任何人握手时,必须同时双眼注视对方的双眼,千万不要东张西望。

你宁肯别跟他握手,也别在此刻东张西望。

否则你握手时身在曹营心在汉,眼睛注视在别处,你还真不如不去握对方的手。

那样的话,你会让对方感到非常尴尬和难堪,有不被重视之感。

第四,主要的禁忌。

下面是握手四不准:

(1)忌心不在焉。

(2)忌伸出左手。

英语文化圈中,右是上位,是好的位置;

而左是下位,是不好的位置。

(3)忌戴着手套。

国际惯例,只有女人在社交场合戴着的薄纱手套可以不摘。

(4)忌交叉握手。

在国际交往中,尤其是与西方人握手时,应力戒此举。

它被视大大的不吉利。

交谈礼仪

所谓交谈,一般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为基本形式,进行面对面的口头交流的活动。

交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

广泛地交谈可以交流信息、深化思想、增强认识能力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掌握交谈的礼仪要求、提高交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交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战国策·

东周》),在人类发展史上,交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劳动、生活、交际活动一起发展起来的。

与人进行一次成功的交谈,不仅能获得知识,信息的收益,而且感情上也会得到很多补偿和共鸣。

从总体上讲,交谈是人的知识、阅历、智慧、教养和应变能力的综合表现,想要在合适的时机,恰当地表现自己必须注意交谈中的一些礼仪和规范。

一、交谈的原则

(一)、真诚坦率

态度诚恳,真诚热情往往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才能有融洽的交谈环境,才能奠定交谈成功的基础。

认真对待交谈的主题,坦诚相见,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