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934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管理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类:

()型组织、()型组织和()型组织。

4、信息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即:

()、()、()、()。

5、按抽象程度的不同,系统可分为:

()系统、()系统和()系统。

6、做好系统控制的方法长沙理工大学二手货QQ交易群146808417

主要有三个,即:

()、()和()。

7、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

8、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

计算机所能够识别的语言只能是()。

9、数据的逻辑组织可分为四个层次:

10、数据库组织的三级结构分别是()、()和()。

11、E-R图的基本组成有三个部分,即:

12、课本中对应用系统的分类采用五维模型。

这五维是:

()、()、()、()和()。

13、专家系统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即:

()、()(知识工程师)、()和()。

专家系统的特点是推理机制,推理的依据是知识和规则。

14、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5、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中常用的三个主要方法是:

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和企业系统计划法。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常用的工具是:

()。

16、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四个,即:

17、在制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计划时,常用()图来表示各项计划:

18、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6个方面,即:

()、()、()、()、功能/数据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19、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有6个方面,即:

()、()、()、()、()和()。

20、模块功能与处理过程设计中常借助图形进行。

1)、描述整个系统的设计结构和模块间关系的图是:

();

2)、描述某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和I/O关系的图是:

三、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在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上打“√”。

1、关于“管理”概念的说法,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管理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B、管理是一种艺术,不是一门科学。

C、管理是不一种艺术,但是一门科学。

D、管理是一种艺术,不是一门科学。

2、关于“信息”概念的说法,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A、信息即数据;

B、有用的数据即信息;

C、信息是数据的集合;

D、信息即消息。

3、关于“系统”概念的说法,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系统即个体的集合体;

B、系统即具有独立功能的独立体;

C、系统即由部件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D、系统即个体。

4、系统集成可分为:

那么“逻辑集成”是:

A、看得见摸得着;

B、看不见摸得着;

C、看不见摸不着;

D、看得见摸不着。

5、关于“计算机的组成”,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B、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C、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显示器;

D、运算器、控制器、显示器。

6、数据库的组织可分为三级结构,即:

内层(内模式)、中间层(模式)、外层(外模式),那么,我们常说的“数据的存储模式”是指:

A、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D、都不是。

7、关于E—R图的基本组成,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实体和属性组成;

B、由属性和实体间联系组成;

C、由实体、属性和实体间联系组成;

D、由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组成。

8、MIS规划的三个主要方法是:

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企业系统计划法。

那么,“树枝因果图”应用于下面哪种方法:

A、都不是;

B、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C、企业系统计划法;

D、关键成功因素法。

9、MIS常用的开发方法有:

生命周期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OO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具开发方法,那么课本中提到的“瀑布模型”属于哪种开发方法:

A、生命周期法;

B、原型法;

C、OO方法;

D、计算机辅助工具开发方法。

10、系统分析的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需求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那么,“分析新系统的逻辑划分和数据资源的合理分布”属于哪方面分析的内容?

A、业务功能分析;

B、功能/数据分析;

C、数据/数据流程分析;

D、组织结构/功能分析。

11、在第10章中,“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这一工作又称为:

A、信息的转换;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12、第16章中,“战略规划的制定处处体现了平衡与折衷,都要在平衡的基础上考虑下面问题:

我们要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

能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这四个?

依次指:

A、目标、方向、约束和政策、近期计划与指标;

B、目标、方向、近期计划与指标、约束和政策;

C、方向、目标、近期计划与指标、约束和政策;

D、方向、目标、约束和政策、近期计划与指标;

13、第16章中的“BPR”,其中文意思是:

A、企业过程重组;

B、材料资源计划;

C、企业资源计划;

14、“实验式”的开发策略,常用于下面哪种开发方法中:

A、结构化开发方法;

D、CASE开发方法。

15、在“系统分析”(第18章)一章,多次用到U/C矩阵,U/C矩阵的主要作用是:

A、划分子系统;

B、合理分布资源;

C、确定业务与数据间关系;

D、确定数据字典。

16、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

A、划分子系统;

B、合理分布资源;

C、确定数据字典;

D、新系统逻辑方案。

17、“层次模块结构图”的主要作用是:

A、描述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B、描述功能模块内部的输入、处理、输出。

C、描述信息类之间的关系;

D、描述某类信息的属性。

18、系统设计阶段的“最终成果”是:

A、新系统逻辑方案;

B、系统设计报告;

C、HIPO图;

D、IPO图。

19、衡量编程工作的质量的“首要”指标是:

A、规范性;

B、可读性;

C、可靠性;

D、可维护性。

20、系统实施阶段的“最后一步”是:

A、设备安装;

B、程序设计;

C、系统调试;

D、试运行和系统转换。

四、简答题(共35分,每小题7分)

1、简述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内容?

3、在进行系统分析时,为什么要先进行需求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最后才进行“功能/数据分析”?

为什么要进行功能/数据分析?

4、为什么说系统设计需自顶向下的进行、并且必须首先进行总体设计?

5、系统切换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在什么条件下用哪种方式较好?

五、简述题(共15分,第1小题5分,第2小题10分)

1、论述系统分析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基本功和修养是什么?

2、假如你是一位企业在职管理人员,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后,你获得了哪些认识和体会?

(要求:

不少于200字)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X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错一空不得分),将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U)型组织、(M)型组织和(H)型组织。

(要求)、(获得)、(服务)、(退出)。

5、按抽象程度不同,系统可分为三类,即:

(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实在)系统。

6、做好系统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三个,即:

(合并)、(分解)和(解耦)。

(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8、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ENIAC)。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存储程序)。

计算机所能够识别的语言只能是(二进制语言),其它语言编写的程序或文件,计算机在执行之前都要先进行转换(通常叫做编译)。

(数据项)、(记录)、(文件)和(数据库)。

10、数据库组织的三级结构分别是(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

(实体名)、(实体属性)和(实体间联系)。

(技术维)、(层次维)、(信息维)、(职能维)和(组织维)。

(知识库)、(专家)、(用户)和(开发环境)。

(组织的使命和长期目标)、(组织的环境约束和政策)和(组织的当前计划和计划指标的集合)。

(树枝因果图)。

(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具开发方法)。

17、在制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计划时,常用(甘特图)图来表示各项计划:

(需求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数据流成分析)、功能/数据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设计)、(代码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I/O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

20、模块功能与处理过程设计中常借助图形。

即:

(HIPO图);

2)、描述模块内部处理过程和I/O关系的图是:

(IPO图)。

三、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A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简述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答:

区别: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在于信息具有与数据不同的基本属性,即信息具有:

事实性、等级性、可压缩性、扩散性、分享性、增殖性、转换性。

联系: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或有用的数据即信息。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6个方面:

需求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成分析、功能/数据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酌情给分)

1)系统分析之所以最后才进功能/数据分析,是因为:

只有先进行前四个方面内容的分析,才能够弄清楚企业当前的组织结构、组织功能结构、业务功能现状,弄清出企业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才能够弄清出现有业务功能的实际处理过程;

才能够弄清出具体每项业务功能内部的数据和数据流动情况。

只有这些清楚了,才能够进一步分析清楚每项业务功能产生和使用什么数据。

2)进行功能/数据分析的目的:

划分新系统的子系统、合理分布资源。

是因为:

只有这样才能综观全局、合理化分子系统和合理分布系统资源,较好地解决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同时有利于分工实现,确保整体系统的统一和协调,减少和避免应用之间和信息之间交换的不一致性。

1)系统切换的三种方式是:

直接切换、并行切换和分段切换。

2)直接切换适用于:

处理过程不太复杂、系统较小,数据不很重要的场合。

因为这种切换方式风险较大,万一新系统运行不起来,就会给工作造成混乱。

并行切换适用于:

较小的系统,数据重要的核心系统。

因为这种切换方式无论在工作安全上,或是在心理状态上均是较好的。

缺点是费用大。

分段切换适用于:

较大的系统。

因为这种切换方式既保证了可靠性,又不至于费用太高,但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都有一定的要求。

它是克服了“并行切换”方式缺点的混合方式。

1、论述系统分析员的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基本功和修养。

1)系统分析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理论、IT知识。

2)系统分析员应具备的基本功:

会看、会听、会说、会写。

3)系统分析员应具备的修养:

最基本的信息道德、最高尚的奉贤精神、团结协作和忍辱负重的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

不少于150字)

根据学生认识深度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