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946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

《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9毛概一重点文档格式.docx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1945-1976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原则和经验总结

《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文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0.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邓小平主持的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被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1.党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实质和本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1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13.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关于中国革命几个问题的总结(常考)

首要问题:

分清敌友

基本问题:

农民问题

根本问题:

国家政权问题

核心(中心)问题:

领导权问题

中心内容: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根本任务:

推翻三座大山

实质:

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2.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领导阶级不同,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

3.近代中国国情也是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近代中国两大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5.近代中国革命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6.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7.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首次提出:

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完整表述: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核心:

无产阶级领导

对象:

俗称三座大山:

(1)帝国主义,首要对象,也是最主要的对象;

(2)封建主义;

(3)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

(1)无产阶级,最基本;

(2)农民阶级,主力军;

(3)城市小资产阶级,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要采用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8.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一、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二、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并对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

9.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要分“两步走”,其中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游记连接的原因是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注:

一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二次革命论都是错的。

10.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

没收分拣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主要内容,也是中心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两重性质,常考),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12.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不平衡;

(2)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3)全国的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4)有相当力量这个是红军的存在;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决策。

其中

(1)

(2)(3)是客观条件,(4)(5)是主观条件。

1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农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是其他二者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战略阵地,是其他二者的依托。

14.同顽固派斗争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15.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6.党的建设方面始终放在首位的是思想建设(毛泽东提出的)

加强党的建设放在首位的最政治建设(习近平十九大提出的)考哪个选哪个

17.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18.“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小,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大

19.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0.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1)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

(2)具有坚决的斗争性,彻底的革命性;

(3)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联盟;

(4)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是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2.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度的形式

国家资本主要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就国营经济过渡形式

其中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是出生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成分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即一化三改)

5.一化三改:

“一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对个体工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6.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专门讨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

7.对农业的改造(重要)

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方针:

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发展阶段:

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8.对手工业的改造

方法:

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步骤:

手工业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和平赎买

利用、限制、改造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初级: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

高级:

公私合营,个别企业与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其中,步骤一二中,企业利润分配都采用“四马分肥”

“四马”即;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1.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要以苏联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论十大关系》确认了一个基本方针,即概括为调动一切国内国外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3.论十大关系的第一大关系: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4.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注意:

基本矛盾不是主要矛盾。

6.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性质

解决办法

敌我矛盾

对抗性

专政

人民内部矛盾

非对抗性

民主

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8.毛泽东提出的六个方针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

团结-批评-团结

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人民群众与政府机关的矛盾:

民主集中制

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

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民族之间的矛盾:

民族平等,团结互动

9.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注意比较发达。

10.中共八大——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1.“两参一改三结合”内容:

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

“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三结合”即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

12.周恩来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改革开放的决策

十二大(1982年):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

十三大(1987年):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南方谈话(1992年):

逐渐走向成熟

十五大(1997年):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历史根据: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与精髓。

7.十三大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含两层含义: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不发达的初级阶段。

8.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9.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

10.“三步走”战略(十三大确定):

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达到小康水平,最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11.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变革。

12.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3.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4.“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17.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19.邓小平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

20.“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坚持一个中国(核心与基础);

2)两制并存: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制度;

3)高度自治,但不是完全自治;

4)和平统一的同时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5)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2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理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性回答和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三个代表的核心观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3)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地发展、怎样发展。

2.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

“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5.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荣辱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9.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10.胡锦涛指出,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1.胡锦涛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