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8992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前十一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运用它们分析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6、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根据)

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实践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历史根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7、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及科学体系

①哲学思想、理论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次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阶段、动力,根本任务、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其科学体系包含:

社主本质(理论)社主初级阶段;

社主改革开放;

社主市场经济;

社主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主民主政治建设;

社主精神文明建设;

统一战线;

军队和国防建设;

社主国家外交战略;

祖国完全统一;

党建。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①(世情):

当代是世界的发展变化。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经济全球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②(国情):

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社会证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加入世贸,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③(党情):

党的发展变化。

党的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党员队伍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问题及科学体系

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利益。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曲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这些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联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生产力是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

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

生产力和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生产力和文化的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10、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根本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

现实基础:

新世界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国际背景: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11、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②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相协调。

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央与地方关系,个人和集体利益、局部和整体利益、当前和长远利益。

第2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特征: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如何坚持和看待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关键性作用。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③.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分析影响我国价格上涨的原因

1.货币供应量过多(巨额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占款;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政策,投入巨资“救市”;

西方各国政府为摆脱金融危机纷纷增发货币,对我国也产生负面影响。

)2.成本上涨推动3.工资成本上升4.需求旺盛拉动5.投资高速增长6.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石油、矿产、粮食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其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他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它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②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时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

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包括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①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同时,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

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在解决利益分配和收入差距实践基础上,分配理论不断与时俱进。

我们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与个人财富的增加,保障范围和标准也将适当调整,使更多的城乡居民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5、如何看待和解决当前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差距扩大原因:

劳动者个人能力与家庭负担不同;

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不同社会成员拥有不同生产要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能够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过程中,由于制度、体制的不完善或市场法规条例的欠缺,导致不公平竞争

解决方法:

采取正确政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加大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所选择方式和力度。

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公平竞争改革税收制度;

加强银行对现金管理,建立银行储蓄存款无名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要求我们“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途径

要求:

生产发展(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途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毫不松懈的抓好“三农”工作。

8、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1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②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活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9、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1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其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②资源节约型社会,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③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④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⑤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第3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公平正义,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实践意义:

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使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对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理解

(正确理解社会建设的含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发展领域建立起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的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优化教育结构;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鼓励自主创业;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健全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4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

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国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②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指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992江泽民党的十四大报告)

3、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思、邓理、“三代”已及科发的创立和发展。

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②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4、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

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包括: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

如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

在十年建设时期,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5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道路:

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原因: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经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革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武斗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根地建设和土革的强有力保证;

农根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斗争和开展土革的依托。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①统一战线(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着两个联盟:

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②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特点有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忽略其他斗争方式)③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第6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②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和政府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

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这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意义:

社改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1社改造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社改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①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

4、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5、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③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7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解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内涵:

(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①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

②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

③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

(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发展才是硬道理。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

①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实现历史使命,承担历史责任,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

②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③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