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967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文档格式.docx

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3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山行:

在山中漫游。

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

深秋天气寒冷。

“寒”字是用来点明时令的。

石径斜:

指山中石路盘旋。

白云深处:

指山林的最深处,远望白云层生。

坐:

因。

这两句说,我停下车来在山中行走,是因为爱看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鉴赏提示]这是一首优美的景物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景物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写秋山远景,把一幅白云缭绕的景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而这幅景象却不是冷幽的,在那.白云深处.的深山之中,仍然.有

人家.,有着生活的活力。

后两句着力写出一片火红的枫林,分外艳丽。

全诗把秋天的景物写得极富生命力,使这首诗具有开朗的意境,成为人们传颂的佳作。

(1)本诗前两句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等意象,后两句才是重心

所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

(2)从色彩、气氛上看,前两句疏淡、清冷,后两句,前两句为后两句起了一种作用。

(3)本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但并没有肃杀之气和感伤情调,作者的心情和精神是的,这也是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

(1)枫林晚景(秋色)图

(2)鲜艳、热烈/衬托(映衬、铺垫)

(3)愉悦向上

4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

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

.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旱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金河:

河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

秋半:

八月是秋季当中的一个月,所以“秋半”指八月。

虏弦开:

指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向南侵扰。

这两句说,秋天北方少数民族骑兵拉弓射雁,大雁惊飞,四散哀鸣。

仙掌:

西汉长安建章宫有铜铸仙人,伸掌托承露盘。

这里指唐宫殿。

长门:

西汉长安宫殿名。

这里也代指唐宫殿。

月明、灯暗:

形容环境的凄凉冷落。

孤影过、数声来:

形容大雁离散惊飞的凄惶情景。

这两句说,被惊散的孤雁在月明之夜飞过长安宫殿的上空;

在宫中暗淡的灯光下,传来几声孤雁的哀鸣。

胡骑:

指回纥骑兵。

逐:

追、随。

这两句说,南飞的大雁应知回纥等少数民族的猎手到处都是,怎能一个个随着春风回去呢?

潇湘:

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水,这里泛指湖南一带。

菰米:

一种浅水中生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

莓苔:

一种属蔷薇科的植物名。

菰米和莓苔结的籽都是雁的食物。

这两句说,不要厌弃潇湘一带是偏僻人少的地方,那儿水里多长有菰米,岸上多长有莓苔,可以作食物。

[鉴赏提示]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诗风俊爽豪健,明快有力。

七言绝句情致绵密,意境深远,最显特色。

这首诗通篇都是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的。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纥奴隶主贵族向南侵扰,给北方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这时正当大雁开始南飞的时候,所以作者就以《旱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北方人民在回纥骑兵的蹂躏下,逃亡他乡的悲苦。

同时暗寓了对国土被践踏、人民受苦难漠不关心的统治集团谴责的思想感情。

6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乌江亭:

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浦,是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

项羽本纪》记项羽兵败垓下后,“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艤船待,渭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自刎而死。

男儿:

男子汉大丈夫。

“江东”二句:

意思是江东多人才,项羽只要回到江东,完全有与刘邦重新争霸的可能。

[鉴赏提示]杜牧在做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7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秦淮:

秦淮河,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向西流经金陵(今

南京市入长江。

河道相传为秦始皇时开凿,以疏淮河,故名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为互文见义的句式,即“烟”、“月”都笼罩着“水”和“沙”。

商女:

指卖唱的歌妓。

江:

指秦淮河。

后庭花:

即《玉树后庭花》,传说为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词曲

内容淫靡腐朽,哀惋凄伤,被称为亡国之音。

这两句说,秦淮河畔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只知唱歌,还在对岸唱着《玉树后庭花》呢!

这是借“商女”来讽刺那些有意买唱亡国之音的淫词艳曲,追求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鉴赏提示]这首诗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抨击了他们只知贪图享乐,不问国家前途的罪行。

诗写得凝炼、含蓄。

首联在写景中叙事,渲染出一种凄凉暗淡的气氛。

这种气氛适宜表现商女所唱的靡靡之音。

末联在叙事中有议论,暗指当时最高统治集团腐化堕落,不顾国家安危。

8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因弟弟眼病急剧扬州禅智寺。

唐制:

.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杜牧因假满百日而离职。

请简析本诗写景特点以及作者的心境。

抓.蝉躁..秋.,蝉躁从听觉的角度反衬禅智寺的静,秋雨秋风则烘托禅智寺的冷寂;

青苔、白鸟从视觉的角度暗示禅智寺的空寂人稀;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才明暗的角度写静;

最后把热闹的扬州与自己只能在禅智寺的静寂中凄凉度日作对比,突出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之情,写景中蕴涵了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9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本诗画面优美,引人入胜,请简析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画面优美,引人入胜:

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微雨笼罩,那透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披离的蔷薇、双双戏水的鸳鸯的景物一组合仿佛让人看到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还可从色彩层次、动静角度深入赏析)但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

第三句是作者.志.披露的关键。

.尽日无人看微雨.,隐然还有一个尽日看雨之人,他是何等的百无聊赖;

菱叶、浮萍、鸣莺,蔷薇是诗中人在细雨纷纷之下的无奈选择,再加上戏水的对鸳鸯,反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寂寞。

(唐)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清)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

“情能移境,境亦能移

情。

(1)结合吴乔的评价,从内容和艺术手法角度谈谈“今春花

鸟作边愁”一句特点

(2)说明“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

作用。

(1)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转到今春的边愁。

就一般而言,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

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

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这一句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

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

从艺术手法来看,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而来衬

托边愁。

(2)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

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的途中。

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杜荀鹤

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

本诗人哪些方面表现了山中寡妇的艰难生活?

(2)造成山中寡妇生活极端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不超过5个字)

(3)这首诗十分感人。

从写作上看,其原因是什么?

(1)住的,穿的,吃的,烧的四个

方面。

(2)战争和赋税

(3)真实生动地描写出山中寡妇的贫困痛苦的形象

和生活细节。

(戴叔伦)主张诗歌要有余韵。

他的诗歌,大多是抒发封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

间或写过一些反映社会离乱和民间疾苦的作品。

他的五言律诗描写景物刻画细致,抒发情思宛转尽意。

1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首诗的首句用.草漫漫.三字,描写了什么?

暗示了什么?

写了苏溪亭上的景色。

暗示一种不能叫人快意的情感。

2诗的第三、四句用.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抒写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的怀念。

2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

今浙江县名,在金华市东北,因境内有兰溪而得名。

棹歌:

乐府瑟调曲有《棹歌行》,指渔民的船歌。

“凉月”二句:

意思是如眉的新月挂在柳梢,越地山色倒映水中。

王逸少云:

“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

游。

”(《舆地志》“兰溪”二句:

“三日”,农历三月初三,上

巳日,和“凉月如眉”扣紧。

春日鲤鱼溯水上游产卵,因此在寂静的夜中能听到鱼儿上滩泼剌

声。

[鉴赏提示]这是一首模仿民间船歌,描写兰溪山水秀丽和物产富饶

的诗。

首句是抬头仰望天空,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

的气候。

并描绘出一幅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图。

第二句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

第三、四句写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的情景。

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

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这首诗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

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

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

情是怎样的情?

答:

仰视低头勾

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

境。

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

勃生机。

3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注]三闾庙:

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

庙址在长沙湘阴县北六十里处。

“沅湘”二句:

写屈原忧国伤时的悲偾,和沅湘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境内,流入洞庭湖。

“日暮”二句:

写三闾庙的景色,也写凭吊时的感情,用的都是《楚辞》的典故。

[提示]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屈原的景仰,感情深挚。

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是典型的前两句______,三、四句___。

(填表达手法)

2、请欣赏前两句描写的景物特点__。

3、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4、在唐人赠别诗中,大多是凄清缠绵、徘徊留连的作品,然而本

诗却别具一格。

(谈谈它的艺术风格)1、写景;

议论、抒情。

2、日暮黄昏,且又在大雪纷飞,在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

出没寒云。

3、三、四句在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实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4、慷慨悲歌,豪放健美的色彩。

2听张立本女吟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

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

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

100字左右。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

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

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

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

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

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

的内心世界。

3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作者高适是唐朝与岑参齐名的____派诗人。

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

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①边塞②客居他乡,孤寂思乡的感情③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

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4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

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

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贯云石[正官]

小梁州秋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

枯荷叶底鹭鸶藏。

金风荡,飘动桂枝香。

雷锋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

新雁两三行。

①.雷锋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

江。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②这首曲子的艺术特色是运用多种观察角度来写景,你同意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①登上夕照山,在雷锋塔上远眺,只见钱塘江秋水浩荡,状若长江,有横流天涯的壮观气势。

②前后描写的景物有十余种之多,但无一比紧扣秋景,全面展示了

杭州秋天的迷人风光。

给人创造了一种立体的感觉。

观察角度有近视、俯看,又有远眺、仰视,触目之处皆为佳景。

韩愈

1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

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案示例:

(1)

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

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2)言之成理即可。

如:

同意,因为作者是以"

百般红紫"

"

斗芳菲"

反衬"

杨花榆荚"

的百首无成;

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

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①.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

②.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

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

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③、争妍斗艳的花卉春夏秋三季是相似的,而.杨花榆荚漫天飞.

却是晚春特有的景色。

诗人赞美它们痴迷专情、不耍心机,只有它们表达了与春神缠绵难分、恋恋不舍的真情实感。

(以上三种理解都算对)

另: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2)诗人用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

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草树、杨花、榆荚

(2)用拟人的手法写。

效果是形象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②注:

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

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3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从艺术特色进行评析:

这是一首初春小雨的写景诗,读来清新动人,笔法细腻,耐人寻味,韩愈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十分讲究炼字造句,细致逼真地描绘了早春微雨后的长安景色。

如首句一个.润.字非常恰当地形容了春雨下得可贵及时。

句末一个.酥.字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句用对比手法捕捉住青草刚刚萌发时的特征。

4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芳华:

芬芳的鲜花。

[鉴赏提示]韩愈的诗歌,风格多样,俊伟奇崛,形象鲜明,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

这首小诗,构思新巧,独具风采。

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加了诗的意趣。

5答张十一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张十一:

名署,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做彬州临武令时曾有诗赠韩愈,诗云:

“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

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一联翩。

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露里天。

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韩愈写此诗作答。

筼筜:

是一种粗大的竹子。

踯躅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开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

炎瘴:

南方山林中的湿热空气。

古人认为是传染疟疾、瘟疫的病源。

斗:

同“陡"

,是顿时的意思。

霜毛:

鬓发。

[鉴赏提示]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写的,诗的前半段写景抒情。

第一、二句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人烟稀少,荒僻冷落,这写的是远景。

第二联写的是近景,嫩笋争相滋生,羊踯躅随处开放。

诗的下半段叙事抒情。

第三联说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第四联写得曲折迂回,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这就把激愤的感情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的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

这首诗的特点是含蓄深沉。

韩元吉

霜天晓角

题采石娥眉亭①倚天绝壁②,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娥凝黛,愁与恨③,几时极④?

暮潮风正急,洒阑闻塞笛⑤。

试问谪仙何处⑥?

青山外⑦,远烟碧。

[注]①采石娥眉亭:

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牛渚山下突出于江中处。

娥眉亭建立在绝壁上。

②倚天:

靠着天空。

③两娥凝黛:

把长江两岸东西对峙的梁山比作美人的黛眉。

愁与恨:

古代文人往往把美人的娥眉描绘成为含愁凝恨的样子。

④极:

穷尽,消失。

⑤塞笛:

边笛,边防军队里吹奏的笛声。

当时采石矶就是边防的军事重镇。

⑥谪仙:

指李白,唐人称他为谪仙。

他晚年住在当涂,并且死在那里。

⑦青山:

在当涂东南,山北麓有李白墓。

[鉴赏提示]这首词虽名为题咏之作,但显然寓有作者对时局的感慨,流露出他对祖国河山和历史的无限热爱,向来被认作是咏采石矶的名篇。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问: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体现在那几句?

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