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00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

7.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

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9.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

甲:

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乙:

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丙:

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丙甲乙C.乙丙甲D.甲丙乙

10.白磷应保存在里,白磷露置在空气中会因而引起,

此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1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

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与水蒸气在较高温度转化成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12.图4–1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拓展研究

1.图4–2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人空气的作用是。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面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2.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

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

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

小明认为:

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

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

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1.无数实验证明,的质量总和等于的质量总和。

这一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和不变。

镁条燃烧时,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质量,故生成的固体质量燃烧的镁条质量。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知水由组成。

3.叫做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原则是:

,。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使其变浑浊:

(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以上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5.在4P+5O2=2P2O5反应中,份质量磷与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物质的质量比m(P)∶m(O2)∶m(P2O5)=。

6.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1.在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的数目;

②元素的种类;

③分子的数目;

④物质的总质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CO2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Fe+O2=Fe2O3

D.2H2O=2H2↑+O2↑

4.Ag高锰酸钾加热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Bg,则生成氧气质量为()

A.(A+B)gB.(A–B)gC.(B–A)gD.无法判断

5.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A.FeSB.Fe2S3C.FeOD.FeS2

6.将A、B、C各10g混合后加热,A完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gD,同时增加了8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

A.1∶5B.5∶1C.1∶4D.4∶1

7.将mg硫在n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

A.一定等于(m+n)gB.一定小于(m–n)g

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D.以上答案都正确

8.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I2O5+5COI2+5CO2。

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物I2的质量

B.反应物所含分子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分子种类相同

C.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

D.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总数

9.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

10.海洛因、鸦片、大麻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毒品,其中大麻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21H30O2,在空气中焚烧大麻,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大麻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焚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⑴C3H6O+O2——CO2+H2O

⑵NH3+O2——H2O+NO

⑶Cu+HNO3——Cu(NO3)2+NO+H2O

⑷KClO3——KCl+O2

12.科学家正在研究在太空建一座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的装置,然后利用激光照射添加了催化剂(TiO2)的水,水就能有效地分解,即:

2H2O2H2↑+O2↑。

某同学看到此化学方程式,即想到两点:

①水在激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②每36g水可以分解成4g氢气和32g氧气。

你还能想到更多吗?

请将你的想法填写到下面的空白中。

(再任写两点)

拓展探究

1.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吗?

”这一问题时,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将燃着的镁条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发现镁条仍在燃烧,大家十分兴奋。

观察生成物,除白色物质外,还有黑色物质。

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中插上一支燃着的火柴棒放人二氧化碳中,发现立即熄灭。

请根据同学们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条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做铁丝在CO2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

(3)通过镁、铁在CO2中燃烧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4)通过镁可以在CO2中燃烧这个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

1673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

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中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

该实验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闭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

某研究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

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

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的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

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称量前需

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角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③将锥形瓶瓶塞取出—会儿后;

盖上瓶塞,再称量

(4)得出结论:

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3.密闭容器内装入某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

此混合气体可能是H2、CO、O2三种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而成。

(1)此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

a.若由H2、O2混合而成,则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b.若由CO、O2混合而成,则一氧化碳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c.若由组成,则。

(2)若此混合气体肯定由O232g和其他两种气体组成,讨论各成分气体间的质量关系。

a.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为62g这一特定情况下,H2、CO、O2三者质量之比为;

b.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不作规定的情况下,混合气体中其他两种气体质量的取值范围及相应限制条件是什么?

取值范围:

限制条件: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1.、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

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既要节约和综合利用现有的能源,还要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

如:

、、等。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

1.大庆开采出来的石油(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

在分馏塔中给石油加热,不同温度时分别有液体汽化出来,再冷凝分离,这种操作称为分馏。

石油分馏可得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可判断,石油是()

A.化合物B.纯净物C.单质D.混合物

2.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蒸馏B.煤干馏C.干冰升华D.天然气泄露

3.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不能得到下列物质中的()

A.焦炭B.水煤气C.煤焦油D.焦炉气

4.不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是下列中的()

A.煤焦油B.汽油C.柴油D.煤油

5.点燃某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出现,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

A.CH4B.H2C.COD.O2

6.下列物质在点燃前不需验纯的是()

A.氢气B.硫C.一氧化碳D.甲烷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陆地冻土带沉积物中。

经勘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储量巨大,有望成为主要能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的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可燃冰”是一种晶体,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

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笼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

则“可然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3CH4·

H2OB.CH4·

3H2OC.CH4·

6H2OD.CH4·

8H2O

(2)若将天然气从其冰态物中分离出来,有三种方法:

①在一定温度下,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

②在一定压力下,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

③通过加入甲醇或盐类等物质,可降低水合物的凝固点。

第4章整理与归纳

【内容提要】

l.燃烧发生的条件: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物质必须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物质周围的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以上。

灭火的方法:

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可燃物与氧气隔离,可燃物周围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以下。

2.化学方程式

(1)原则:

a.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b.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

①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

H2O2——H2+O2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并加以检查;

2H2O2——2H2+O2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点燃、加热、催化剂),标出生成物状态(气体、沉淀等),把短线改成等号。

2H2O22H2O+O2↑

【专题讨论】

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

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

(1)。

【确定研究方法】

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刚设计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4–3A所示,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4–3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结论】

小刚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小洁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你认为

(2)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3)

【结论分析】

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4)

【思维启迪】

某同学用如图4–4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锌粉充分接触生成氢气,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填“a方向”、“b方向”或“O”),其原因是:

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综合学科题,既用到了化学知识,同时也必须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

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即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物质的质量不变,但忽略了产生得到氢气使气球鼓起后使它所受空气浮力增大,故最终天平指针向右偏。

启迪:

化学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不要为学化学而学化学。

学科与学科的渗透已成为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趋势。

第4章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常见的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电灯发光C.瓦斯爆炸D.食物发霉

2.“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点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一氧化碳

3.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用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B.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增加了

C.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5.2004年11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空难震惊世界,它警示人们要时刻注意安全。

下列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属于易燃物的是()

6.下列物质发生泄漏时,再遇到火源,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N2B.CC.H2D.CO

7.在化学反应中,4NH3+5O2=4R+6H2O中,R的化学式为()

A.N2B.NOC.N02D.N203

8.相同质量的下列单质分别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消耗氧气最少的是()

A.镁B.炭C.氢气D.铝

9.下列燃料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液氢

10.下列做法不会给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的是()

A.在春节为增加节目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B.用甲烷做燃料

C.以含硫的煤做燃料D.柴油车的排气管后面喷出一团团的黑烟

11.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O2——Fe2O3+SO2后,化学计量数之和为()

A.27B.25C.14D.18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在有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化纤类服装

D.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1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

1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发现家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15.学校的图书馆在购买书库的消防器材时,应选择哪种消防器材比较合适()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B.消防水龙头

C.干粉灭火器D.泡沫灭火器

16.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的理解完全不正确的是()

A.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每两份质量的水通电会生成两份质量的氢气和一份质量的氧气

D.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会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17.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质量,④物质总质量,⑤分子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⑦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⑦

18.将物质A、B、C各10g混合后加热,生成3gD,同时增加9gC,若再增加A40g,B正好完全反应。

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B.1∶4C.4∶lD.5∶1

二、填空题

19.作为能源的化石燃料中,常用的固体燃料是,液体燃料是,气体燃料是。

化石燃料在利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燃烧时产生的、

以及所造成的。

能源危机迫使我们开发新能源,你认为可开发的新能源有

、等。

20.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按要求归类: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4)碳酸受热分解

以卜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21.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4–5所示。

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

,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22.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

氢气

理想的燃料

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爆炸

氧气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23.其物质3.2g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

24.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如下好处:

(1)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2)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因为是一种清洁能源,泄露不具有危险性

你认为上述不适合宣传的是(填序号),原因

三、实验探究题

25.小明和小吴进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如图4–6。

(1)小明同学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他在锥形瓶底部放了一些澄清石灰水,目的是

如忘了放(注:

装置气密性好),则会造成后果。

⑵小吴同学与小明的实验设计有一些不同,如B图,他将锥形瓶倾斜,使大理石和稀盐酸充分反应,则反应后称量时天平指针指在(填“中间”、“偏右”或“偏左”),为什么?

26.将一块光亮的纯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

对黑色物质的来源,提出你的二个预测(假设),并设计一个或几个实验来证明你预测的正确性。

预测序号

实验步骤和方法

现象和结论

预测1:

可能来源于

预测2: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7.62g红磷完全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

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为多少升?

(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29g/L)

28.实验室用30g石灰石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待完全反应后发现生成了二氧化碳11g,求此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