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0080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科学单元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2、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观察植物的种子。

6、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8、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9、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10、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1、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2、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

观察后汇报。

13、小结: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本单元,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做好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五、作业布置

课余作业:

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备注

2013年2月日

种植我们的植物

李小芹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2、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绿色植物播种的方法。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一、学习播种方法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

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请大家看第4页中的“播种方法”。

3、学生阅读第4页中的“播种方法”。

4、抽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第5页顺数1~10行内容。

4、阅读第5页顺数1~10行内容。

5、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

6、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2、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3、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4、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第5页中的记录表里。

5、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

3、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2013年月日

我们先看到了根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2、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

2、简单操作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课件图片,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一、问题导入

1、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

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玻璃杯里的四季豆图片)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揭示并板书课题:

3、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图片,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

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

土壤上?

3、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同桌讨论后回答。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

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总结:

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四、作业布置

课外实验:

按照第8页实验步骤,自己在家里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种子变成了幼苗

1、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1、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3、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4、组织学生交流。

5、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6、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思维质疑

1、质疑:

①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②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

③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

④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2、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以上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结: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

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指导学生学习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5、教师相机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总结:

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课外作业:

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五、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茎越长越高

1、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

2、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能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我们已经知道: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观察步骤:

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

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

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课本第12页上画)。

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

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

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

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活动指导

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

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A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

);

B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

C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

D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E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注意事项

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开花了,结果了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师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课件)。

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一、提出任务

1、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交流观察记录

1、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学生分小组交流。

3、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4、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5、学生在课本第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6、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指导学生解剖花。

4、学生解剖花。

(花的构造: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

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

(种子)

4、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教师总结课堂。

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6.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2013年月日

我们的大丰收

1、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

2、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

观察记录表。

一、谈话引入

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

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二、我们收获了种子

1、统计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

2、学生对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

3、组织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

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1、根据课本第17页的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

2、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

3、指导学生填写课本第17页上的表格。

4、引导学生掌握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种子萌芽——幼苗——开花——结果。

5、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

子。

6、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7、小结:

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

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

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

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

7.我们的大丰收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

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

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

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1)初观察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说明:

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2)再观察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

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

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

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

(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

(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A、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

B、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

C、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3、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三、总结课堂

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四、板书设计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

观察蚕卵 

大小

形状 

课题

课时数

7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8

科学概念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分组实验器材:

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

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

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

(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

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

(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

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

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

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2、蚕的生长变化

第2课时

9

科学概念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放大镜,直尺,天平;

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