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702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

应该在临上课前放置,不要提前太长时间;

最好带护目镜进行实验)

【引入】同学们可以观察到,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滴水,酒精灯就被点着了;

这是因为在实验之前,老师在酒精灯的灯芯处放置了一小块的金属钠。

那么,为什么放置了金属钠,就能用水点着酒精灯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板书】钠的单质

【投影】钠的单质

【讲解】下面,我们先从理论上分析一下钠。

首先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钠是一种金属单质;

再根据同学们初中学习过的金属活动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钠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

最后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所以金属钠应该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设疑】同学们能不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一下,钠为什么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投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过渡】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钠应该是一种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金属单质,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金属钠的性质。

【演示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光泽和颜色,并注意新切开的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上面的教师演示实验,复述一下教师的实验操作以及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操作:

用镊子夹取一块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将金属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开;

现象:

金属钠为固体,保存在煤油中,用小刀可以切开,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讲解】通过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关于金属钠的一些物理性质:

钠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较小。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金属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为什么金属钠可以且需要保存在煤油中呢?

这个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的学习来解决。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较小。

【投影】一、钠的物理性质:

【过渡】现在我们在回来观察一下刚才切开的金属钠,同学们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金属钠光亮的表面变暗了)

【设疑】为什么切开的金属钠在放置的过程中表面会变暗呢?

应该是与空气的某种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具体是哪种物质呢?

(氧气)

【讲解】新切开的金属钠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了,是因为钠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在钠的表面形成了一薄层氧化物,这种氧化物是白色的氧化钠:

4Na+O2=2Na2O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二、钠的化学性质:

【设疑】根据上面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回答金属钠为什么需要保存在煤油中呢?

(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快速反应,需要隔绝空气保存)金属钠又为什么可以用煤油保存呢?

(钠不与煤油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初中物理学习过煤油的密度大概是0.8g·

cm-3,钠的密度应该大于0.8g·

cm-3。

【讲解】在实验室中通常把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一种与煤油成分类似的石油提取物)中。

【过渡】上面的反应是金属钠在常温下与氧气的反应,如果加热,金属钠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演示实验】将一个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切取一块绿豆大的钠,迅速投到热坩埚中。

继续加热坩埚片刻,待钠熔化后立即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上面的实验,同学们互相讨论看到的实验现象,找学生总结一下实验的具体现象是什么。

(钠先熔化再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讲解】由于液态钠表面张力的问题,熔化的钠呈现球形,类似初中物理中介绍的液态汞。

上面燃烧得到的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Na2O2),反应为:

2Na+O2Na2O2

1、与氧气的反应:

4Na+O2=2Na2O2Na+O2Na2O2

【讲解】钠是一种具有强还原性的金属单质,可以与很多非金属单质反应。

【投影】钠与氯气、单质硫反应的视频。

【过渡】钠除了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以外,还可以与水反应。

下面我们对钠与水的反应进行一下探究。

【板书】2、与水的反应:

【投影】2、与水的反应:

【学生活动】同学们互相讨论,从物质组成和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预测一下,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应该是什么?

并说明理由。

(钠在反应中一定失电子转化为钠离子,由于水中氧元素呈现的-2价是其最低价,所以只能是+1价的氢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物应该有氢气。

另外的生成物一定有钠元素和氧元素,因为氧化钠会与水反应,所以只能认为是氢氧化钠)

【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同学们认为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可能是氢气和氢氧化钠,我们再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上面的预测是否正确。

【分组实验】向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滴加几滴酚酞,投入一块绿豆大的钠,待实验完后,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同学间互相讨论,交流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下面的表格:

实验现象

分析结论

钠在水中的位置

钠的形状变化

钠的运动

反应的声音

溶液的颜色变化

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投影】

浮于水面上

钠的密度小于水

熔成一个小球

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四处游动

生成气体

发出嘶嘶声

反应放热,热的钠使水蒸发

溶液变为红色

生成碱性物质

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讲解】总结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再丰富一下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较小,熔点低(97.8℃),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0.971g·

cm-3)

【设疑】通过上述的讨论,我们再回忆一下本节课开始的实验,同学们能不能理解为什么在灯芯上加一块钠,加水就能点燃酒精灯呢?

(钠与水反应放热,达到着火点使酒精燃烧)

【设疑】同学们能不能解释一下,初中化学中的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为什么不能用“K、Ca、Na”等金属呢?

(这些金属过于活泼,加入水溶液中直接与水发生反应,不会置换金属)

【投影】钠与硫酸铜、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视频。

【练习】预测钠与浓盐酸反应的现象。

(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投影】钠与浓盐酸反应的视频。

【练习】预测钠投入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的现象。

(钠在煤油和水的界面,有气泡产生,上下跳动,至钠消失)

【投影】钠与煤油和水的混合物反应的视频。

【设疑】金属钠失火应该用什么灭火呢?

(沙土盖灭)

三、学习小结

四、板书设计

钠的单质

一、钠的物理性质:

二、钠的化学性质:

2、与水的反应: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一定升高,做氧化剂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答案:

B

解析:

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为固体,个别金属如汞为液态,A项错误;

金属一般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B项正确;

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失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C项错误;

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存在,如Au等,D项错误。

2.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银白色金属 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③熔点较低

④密度比水小 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D

将钠放入水中,钠会熔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钠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其密度比水小,钠是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导体,D项正确。

3.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4点性质中的(  )

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 ②钠的熔点较低 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 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Na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较低),在水面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溶液变红色(生成碱性物质),体现了①②③④四点性质。

4.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钠长期置于空气中,表面不能形成致密氧化膜

C.钠与水反应时,钠熔成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

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金属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钠后面的金属

钠不能从金属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

5.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mL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B.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C

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A项正确;

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一定小于饱和石灰水的密度,所以钠会浮在液面上,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使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B项正确;

溶液底部不会有银白色物质生成,C项错误;

因为反应消耗了水,且反应放热,所以饱和石灰水中会有部分溶质析出而导致溶液变浑浊,D项正确。

6.在进行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有如下操作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各问题。

(1)刚用小刀切开的金属钠断面呈    色,在空气中放置几分钟后发生的变化为    。

 

(2)切下来的金属钠块要用滤纸擦净后方可放入水中进行实验,这是为防止    燃烧。

(3)金属钠块投入水中后,观察到         (说明钠的密度小),     (说明反应放热)。

(4)钠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说明反应有    生成。

(5)如果水中事先已滴入酚酞溶液,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说明反应生成        (填物质名称)。

(1)银白 变暗 

(2)煤油

(3)钠浮在水面上 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4)气体 (5)红 氢氧化钠

(1)刚用小刀切开的金属钠断面呈银白色,并很快变暗,这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在钠的表面生成了一薄层氧化物所致。

(2)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防止钠与水反应放热,引起煤油燃烧。

(3)钠的密度比水的小,浮在水面上,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形成银白色小球。

(4)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推动钠球在水面上运动。

(5)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使酚酞变红。

7.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    ,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和C能否反应?

   ,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不能,此空不填         。

(1)Na2O 2Na+O2Na2O2

(2)CO2 2CO+O22CO2 能 C+CO22CO

(1)根据C是淡黄色固体,C为Na2O2,则B为Na2O、A为Na,A→C的反应为2Na+O2Na2O2。

(2)C是主要的温室气体,C为CO2,A为C(碳),B为CO,B→C的反应为2CO+O22CO2,A和C可以反应生成B,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