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056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

2.3枢纽工程特性

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及输水涵洞等三大建筑物。

大坝包括主坝和副坝各一座。

设计主坝为土石混合坝,主坝坝高30m,坝顶高程78.0m,坝顶长度102.0m;

副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度104m,坝顶宽度4m,最大坝高12m;

溢洪道位于主坝左侧,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净宽14.0m,原堰顶高程74.0m,最大过水深1.7m,最大下泄流量48m3/s;

输水涵洞位于主坝右侧,为浆砌石箱涵,洞身断面尺寸宽×

高=0.64×

1.32m2,洞长125.75m,闸门为φ600斜拉闸门,涵洞底高程54.0m,最大输水量1.75m3/s;

启闭机为10T启闭机,采用手动/电动两用控制。

1992年,经同安县水利水电局组织实测,溢洪道堰顶高程为74.12m,堰顶净宽18.0m。

相应正常库容为217.82万m3,校核过水深1.58m,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53.62m3/s。

2.4气象水文

工程所在区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1400mm,由北往南逐渐减少,降水量年内分配汛期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少雨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20%以下。

多年平均气温21℃,全年日照2233小时。

据同安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统计,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1℃,年平均风速2.2m/s,该区域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708.5mm左右。

据同安气象站1964~1999年的36年实测资料统计:

多年平均最大24小时降水量130.6mm。

2.5工程水情、水工监测

大坝运行管理工作较好,水库机构设置合理,运行管理制度比较健全,有完善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有:

大坝水位、雨量观测、坝后渗漏观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但监测项目不够完备,没有大坝沉陷位移及水平位移及测压管观测,无法掌握历年来水库大坝的位移、沉陷、扬压力等水工观测资料;

水库气象预报主要依靠区气象分局预报。

2.6历史灾害及现状设施安全状况

莲花水库于1971年12月动工兴建,1976年10月竣工并投入运行。

运行后即发现背水坡坝底左侧及中部靠右(即坝中河床原岩石右侧)有渗流现象,及时做好反滤工程措施。

1998年对防浪墙重新进行勾缝。

副坝先后于1986年10月发现副坝背水坡68m高程处有渗漏现象,1987年进行防渗灌浆后,渗漏现象消失。

1998年采取帷幕灌浆防渗措施,在副坝0+030~0+085地段迎水坡布孔进行灌浆,但近年来又发现副坝背水坡左侧山体、背水坡底部左侧、背水坡底部共5处渗漏点。

2006年2月,又对副坝0+040~0+090坝段局部灌浆加固。

2004年5月完成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安装。

2.7工程及防洪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7.1由于水库地处山区多雨区,雨量大,可能发生超标准洪水漫溢。

2.7.2未能解决副坝左坝肩与山体结合处及中部渗漏问题。

2.7.3大坝无沉陷、位移等观测设施水工观测设施,险情难以预见。

2.7.4启闭机房内电源线路布置不合理、不规范,没有备用电源。

经过多年的运行使用,闸门启闭设施设备锈蚀老化严重,闸门闸板锈蚀磨损较为严重,闸板和闸槽之间漏水,涵洞盖板及侧墙多处渗水。

2.7.5水库管理人员较少,管理制度无法完全落实。

2.7.6当溃坝时,产生的洪水流量。

3应急保障

3.1应急指挥机构

3.1.1根据防汛抢险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成立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全镇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3.1.2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组成,下设办公室,挂靠在镇农业服务中心。

3.1.3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蔡良山(镇长)。

副组长:

林水塔(副镇长)、林素梅(副镇长)、林振训,(武装部)、叶绿欣(农业服务中心)。

成员:

蔡汉峰(党政办)、陈海煌(村建站)、陈志猛(财经办)、卢佳聪(派出所)、林振清(卫生院)、洪友彻(交管站)、土地所(曾慷慨)、张基钿(莲花学区)、陈圣贤(林业站)、郭建民(供电所)、叶荣坤(文化中心)、邵耀清(社会事务办)、叶振森(邮电所)、杨季春(澳溪中学)、叶荣华(莲美中学)、王土兴(综治办)。

办公室主任:

叶绿欣(兼)。

办公室副主任:

陈海煌(兼)、曾慷慨(兼)。

3.1.4莲花水库管理单位为莲花镇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为同安区水利局领导。

现有管理人员2人,隶属莲花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管理。

3.2职责分工

3.2.1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指挥全镇的防汛抢险救灾指挥工作。

  

(2)在镇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相关决定、指令。

  (3)组织召开防汛抢险工作会议,分析预测汛情发展趋势,安排部署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制定各项防汛抢险救灾应急措施。

  (4)下达抗洪抢险、水库调度等命令,组织各村、各有关部门实施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汛抢险救灾。

3.2.2镇防汛办职责

  

(1)及时掌握汛情、工情、险情、灾情,及时统计汇总灾情,对外发布灾情报告。

  

(2)提出防汛参谋意见,为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及时传达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的调度命令,督促检查各项防汛抢险救灾措施的落实。

  (3)负责镇级防汛抢险物资、器材的组织储备、调运,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物资、器材的储备、管理。

  (4)负责全镇防汛抗旱的日常管理工作。

3.2.3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镇党政办:

了解各村防汛抢险救灾动态,向镇领导报告有关情况,督促做好重点区域的防御工作,协调解决各地有关困难。

(2)镇武装部:

与驻军保持联系,及时向驻军通报汛情、灾情,请驻军部队注意防洪安全和做好抢险救灾准备;

组织民兵预备役抢险救灾队伍。

  (3)镇农业服务中心:

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防汛的日常工作。

归口管理全镇防汛工程。

负责防汛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

负责搞好洪水和水资源的调度工作,提出抗洪、抢险方案(应急措施)。

指导做好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

组织水利技术人员待命,做出发准备。

  (4)镇派出所:

负责维护抗灾期间的社会治安秩序,及时疏导交通,保证防汛车辆优先通行。

根据汛情需要,按照领导小组指令,负责实施交通管制。

依法打击盗窃防汛抗旱物质和破坏、盗窃防汛抗旱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置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协助转移危险地带的群众。

  (5)镇财经办:

组织实施全镇防汛抢险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

与领导小组共同向上级争取防汛抢险救灾经费,并及时下拨和监督使用。

  (6)镇土地所:

负责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勘察、监测、防治等工作。

(7)镇村建站:

负责全镇防洪排涝的日常工作。

  (8)镇交管站:

负责组织、指导做好全镇公路(桥梁)的防汛工作。

做好公路(桥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及时抢修公路(桥梁)水毁工程,保障交通干线畅通。

组织运力,做好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和防汛物资的运输工作。

  (9)镇林业站:

负责组织、指导林业防汛保安工作。

  (10)教育系统:

部署做好学校和在校师生的防汛安全工作。

  (11)镇卫生院:

负责组建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

做好抗灾期间的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灾后做好防病、治病及防疫工作。

  (12)镇文化服务中心:

负责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宣传工作,及时播发暴雨、洪水警报及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的汛情通报和有关防汛部署。

(13)镇邮电所:

做好全镇防汛等重要部门的通讯保障,确保雨情、水情、汛情、工情、灾情等防汛信息和调度指令传递的通讯畅通。

(14)镇供电所:

负责做好防汛用电保障工作,特别是要保障全区防汛等重要部门的工作用电。

汛期,做好全镇的安全供电,及时调度解决排洪、抢险的电力需要;

及时抢修受损的电力设施,恢复正常供电。

根据汛情需要,及时调度解决应急电源。

   (15)社会事务办:

负责组织、协调各单位开展查灾、报灾和救灾工作,及时将掌握的灾情信息和救灾情况上报指挥部。

组织开展、接收救灾捐赠款物等工作,管理、分配本级和上级救助受灾群众的款物,妥善安排好灾民生活。

3.3信息传递和报告

水库管理人员及时收集和掌握工程的雨情、水情和险情,定时向镇防汛办及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汇报请示,在防汛紧急状态下,每半小时汇报一次。

同时由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向水库下游发出险情警告(可通过广播、电话等方式发出告警)、工情及险情发布,在防洪紧急状态下,每半小时发布一次。

3.4决策制定与执行

水库因突发事件而面临重大险情威胁时,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必须快速反应、科学决策。

一切决策由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召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经防汛会商后做出,然后由领导小组组长签发命令,交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执行。

3.5抢险队伍

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取得防汛抢险胜利,防汛抢险人员是关键,抢险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平时做好宣传动员,有思想准备,一旦险情发生能立即行动起来。

抢险队伍由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组织受益村民兵、青壮年组成。

莲花水库共组织巡逻队1支5人,抢险队伍2支300人。

如果有预警预报或紧急险情,由镇党委、政府负责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救灾,如遇到险情较大,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或副指挥长调集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必要时请求部队支援,全力以赴。

3.6抢险物资

水库抢险物资主要是:

编织袋、桩木(竹桩)、铁锤、铁丝等。

物资储备以镇为单位,按照“集中储备,集约管理,统一调度”的原则进行。

编织袋、铁丝、油料、水泵、救生设备、大锤、十字镐、尖铲、炮杆、手拉车、雨具等物资由镇政府负责储备。

桩木临时从两侧山上砍伐、农户储备或从临近地区临时调用。

土料及反滤材料就近在大坝右侧200米或更远处挖取,但不允许对大坝造成危害及影响。

紧急抢险物料按照流水线工作方式分工运送。

物资调度由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统一直接从储备点调度,各职能部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应急抢险照明由下游村庄临时拉电。

应急不足物资可由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向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物资仓库申请调拨。

3.7通讯保障

3.7.1水情应急传递方式

目前水库水情报汛方式是人工观测,电话传递为主。

汛期,水库管理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及险情,并按时向上级请示汇报。

对于重大汛情及险情要及时向上汇报,汇报程序是由水库管理人员向镇防汛办汇报,镇防汛办向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汇报,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再向镇政府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汇报。

对需要采取的应急措施要及时请示批准执行,对传达的指挥调度命令及意见,要及时准确传达。

3.7.2抢险指挥通讯

水库抢险指挥通讯采用有线电话、手机结合,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与镇防汛办、水库管理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

3.8救灾防疫保障

3.8.1救灾物资的储备、调拨和供应计划

根据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分工,镇社会事务办负责灾民的生活救济,包括日常生活用品,所有救灾物资的调拨和供应计划由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3.8.2卫生防疫

依据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分工,镇卫生院负责灾区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镇卫生院负责灾区救护和防疫的所需器械、药品和设施储备,由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令调用,并组织实施。

4主要应急措施

4.1险情监测和巡视

水库正常情况下,每日水库主要建筑物至少巡查1次,当水库遭遇大暴雨、或出现险情征兆、或遭遇其它突发事件时,水库包库领导,技术人员应到位现场指挥,镇防汛办应及时组织专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查。

水库巡查严格按照小型水库巡查制度操作,认真做好水库管理巡查记录。

4.1.1大坝:

水库土坝可能发生的险情是渗水、漏洞、塌坑、管涌或流土、裂逢、滑坡等,针对不同的险情特点,加强对大坝的巡视。

坝顶:

检查有无裂缝、异常变形、积水或植被滋生等现象,每天至少检查一次。

迎水坡:

检查有无裂缝、崩塌、剥落、滑坡迹象、隆起、塌坑、架空、冲刷、堆积或植物滋生等现象。

背水坡及坝趾:

检查有无裂缝、崩塌、滑动、隆起、塌坑、堆积、湿斑、冒水、渗水或管涌等现象。

坝基和坝区:

检查基础排水设施是否正常;

渗漏水的水量、颜色及浑浊度、温度有无变化;

坝下游有无沼泽化、渗水、管涌、流土等现象;

上游铺盖有无裂缝、塌坑;

检查坝体与岸坡接合处有无裂缝、渗水等现象;

两岸坝端区有无裂缝、滑坡迹象、隆起、塌坑、绕渗或蚁穴、兽洞等隐患;

检查坝趾近区有无阴湿、渗水、管涌、流土等现象。

4.1.2输水涵洞:

检查通气孔有无堵塞;

涵洞进口与土坝接触部位是否漏水;

放水期水流形态、输水量及浑浊度是否正常;

出口有无冲刷、磨损、淘刷等。

4.1.3溢洪道:

检查进水段有无坍塌、崩岸、堵淤或其他阻水现象;

检查溢流堰有无裂缝、剥落、气蚀等现象;

检查泄流陡坡段是否渗水、沉陷、错位、隆起、排水沟及排水孔是否完好;

检查消能工有无冲刷、磨损、淘刷等。

险情发生后,应及时关闭引水渠不再引水,除安排专人昼夜监测和巡视外,水库管理人员应及时将险情和灾情上报,对急须采取的应对重大险情的措施,必须立即汇报请示后执行。

因此,为提高水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水库预警系统的开发和建设,确保应急状态下通讯畅通,显得尤为重要。

4.2险情应急处理程序

当发现水库出现险情征兆时,水库管理人员应立即向镇防汛办报告;

镇防汛办向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报告,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应立即向镇政府报告,同时准备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镇政府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到现场检查,并将情况及时向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

水库出现险情时,由镇防汛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抢险。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派有关领导带领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抢险。

4.3工程应急抢险措施

本应急预案仅列出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主要险情有:

4.3.1渗水:

由于土坝土料夯压不实、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坝体内部浸润线明显抬高,在背水坡渗水出逸点以下,土体过份湿润或发软,甚至不断地有水渗出的现象。

4.3.2漏洞:

土坝的背水坡及坡脚附近出现横贯坝身或基础的渗流孔洞。

4.3.3塌坑:

土坝的顶部、迎水坡、背水坡及其坡脚附近突然发生局部下陷而形成的险情。

4.3.4管涌、流土:

当水库达到高水位时,坝基中的渗透水流常有可能导致坝下游坡脚附近发生管涌或流土。

这种现象,从水文地质特征和水力条件来分析,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一定的水力梯度的涌流作用下,砂砾土中的细颗粒在孔隙的孔道中发生移动,并被水流带出基础以外,称为管涌;

另一种情况是在粘性土或非粘性土中,渗透水流的水力梯度进一步增大,使坝基的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大块土体松动而随渗水流失的现象,称为流土。

4.3.5裂缝:

裂缝是土坝常见的一种险情,有时也可能是其他险情的预兆,如滑坡裂缝。

裂缝按其部位分为表面裂缝、内部裂缝;

按其走向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纹裂缝;

按其成因可分为不均匀沉陷裂缝、滑坡裂缝、干缩裂缝、冰冻裂缝、振动裂缝。

4.3.6滑坡:

坝体出现滑坡,主要是边坡失稳,土体的下滑力超过了抗滑力,造成了滑坡险情。

4.3.7风浪破坏:

指土坝临水坡遭受风浪冲击而遭破坏。

4.3.8漫溢:

指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洪水或风浪从坝顶溢出的险情。

针对上述的主要险情,通常考虑的抢险方案有:

(1)渗水抢险的抢护原则:

“临水截渗,背水导渗”。

1.临水截渗。

根据所用材料又分为:

①土膜截渗。

②抛粘土截渗。

③土袋前戗截渗。

主要抢险物资有土工膜、粘土、编织袋、麻袋等。

2.背水反滤导渗沟。

常见的导渗沟有:

①土工织物导渗沟。

②砂石导渗沟。

③梢料导渗沟。

主要抢险物资有土工织物、砂卵石、梢料等。

3.背水反滤层。

常用的有:

①土工织物反滤层。

②砂石反滤层。

③梢料反滤层。

主要抢险物资同前导渗沟。

4.透水后戗(透水压浸台)。

常见的有:

①砂砾料后戗。

②梢土后戗。

主要抢险物资为砂、砂砾、梢料、沙土等。

(2)漏洞抢险。

抢护原则:

“前堵后排,临背并举”。

常用的几种抢护方法如下:

1.临水截洞。

常用的方法有:

①塞堵法,通常用软楔堵塞或草捆堵塞。

②盖堵法,常用土工膜、蓬布、铁锅、软帘或网兜盖堵。

③戗堤法,常见的是抛粘土前戗和临水筑月堤。

主要抢护物资有麦秸、稻草、麻绳、铁锅、软帘、网兜、木板、粘土等。

2.背水导渗。

目的是制止坝体土料流出,防止险情继续扩大。

常用的方法有反滤压盖,透水压渗台和反滤围井等。

主要抢险物资有土工织物、砂石料、梢料、沙土料等。

(3)塌坑抢险,常见的抢护方法是①翻填夯实。

②填塞封堵,适用于发生在临水坡的水下塌坑。

③填筑滤料,适用于发生在坝的背水坡的塌坑,主要的抢险物资有土料、草袋、麻袋、编织袋、粘土、砂石料等。

(4)管涌、流土抢险。

抢护原则为“反滤导渗,控制涌水,留有渗水出路。

”常用的几种抢护方法如下:

1.反滤压盖:

目的是制止地基土沙流失,以稳定险情。

适用于管涌或流土处数较多,面积较大,并连成片,渗水涌沙比较严重的地方。

①土工织物反滤压盖、②砂石反滤压盖、③梢料反滤压盖。

主要的抢险物资有土工织物、块石、沙袋、粗砂、大石子、小石子、梢料等。

2.反滤围井:

适用于背水坡脚附近地面的管涌、流土数目不多,面积不大的情况。

常见的做法是:

①土工织物反滤围井、②砂石反滤围井、③梢料反滤围井。

主要的抢险物资有土工织物、沙袋、沙砾石、土袋、砂石料、梢料等。

3.减压围井:

此法适用于临背水头差较小,高水位持续时间短,出现管涌或流土的周围地表坚实、完整、渗透性较小的情况。

常用的做法有:

①无滤层围井、②无滤层水桶、③背水月堤。

主要的抢险物资有土袋、无底的铁桶或木桶等。

4.透水压渗台:

适用于管涌或流土较多、范围较大、反滤料缺乏,但沙土料源比较丰富的地方。

具体做法:

先将抢险范围内的杂物清除,用透水性大的沙土修筑平台。

主要抢险物资为沙土料。

5.水下管涌抢护:

①填塘。

即用沙性土或粗砂将坑塘填筑起来,制止涌水带沙以稳定险情。

②水下反滤层。

如坑塘过大,用沙土填塘有可能贻误时机时,采用此法。

③抬高坑塘和排水沟水位:

此法与减压围井类似。

主要的抢险物资有砂石、沙土、砂石反滤层等。

6.流土抢护:

一般可在隆起的部位,就地取材,铺麦秸或稻草一层,厚10~20cm,其上再铺柳枝或秸杆一层厚约20~30cm。

然后在其上压土袋或块石。

主要抢险物资有梢料、土袋、块石等。

(5)裂缝抢险。

抢护原则,首先要判明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对横向裂缝应迅速处理。

纵向裂缝,如属滑坡性裂缝或较宽较深的不均匀沉陷裂缝,均应及时处理或紧急抢护。

常用的抢险方法有:

1.开挖回填,适用于横向裂缝或没有滑坡可能性的纵向裂缝,并经检查观测,裂缝发展已经稳定。

在开挖前,用把过滤的石灰水灌入裂缝内,以探明裂缝的走向和深度,指导开挖。

在开挖时,一般采用梯形断面。

2.横墙隔断。

此法适用于横向裂缝抢护。

3.封堵缝口。

当裂缝宽度小于1cm、深度已经稳定,可用此法。

具体做法是:

①用干而细的沙壤土由缝口灌入,再用板条或竹片捣实;

②灌塞后,沿裂缝作宽5~10cm、高3~5cm的拱形小土埂压住缝口,以防雨水浸入。

(6)滑坡抢险。

抢护原则是设法减少滑动力与增加抗阻力,其具体做法可归纳为“上部削坡减载,下部固脚压重”。

对因渗流作用而引起的滑坡,必须采取“前堵后排”的措施。

常用的滑坡抢护方法有:

1.固脚阻滑。

在保证坝身有足够的挡水断面的前提下,将滑坡的主裂缝上部进行削坡,以减少下滑荷载。

同时在滑动体坡脚外缘抛块石或沙袋等,作为临时压重固脚,以阻止继续滑动。

2.滤水土撑。

该法适用于背水坝坡排水不畅,范围较大,取土又较困难坝段。

3.滤水后戗。

该法适用于断面单薄、边坡过陡、有滤水材料和取土较易处。

4.滤水还坡。

采用反滤结构,恢复坝的断面抢护滑坡的措施,称为滤水还坡。

适用于坝的背水坡,主要是由于土料渗透系数偏小引起浸润线升高,排水不畅而形成的严重滑坡。

常用方法有:

①导渗沟滤水还坡②反滤层滤水还坡③梢料滤水还坡。

5.临水截渗。

在临水坡滑坡,采用抢筑粘性土戗截渗。

滑坡抢险主要物资是块石、沙袋、沙土、土工织物、砂石料、梢料等。

(7)风浪抢护。

抢护原则是:

一是消减风浪对土坝的冲击力,二是加强临水坡抗冲力。

常用的办法是:

①木排防浪。

②挂柳防浪。

③挂枕防浪。

④土工织物防浪。

⑤柳箔防浪。

⑥土袋防浪。

⑦柴草防浪(柳桩防浪)。

主要的抢险物资为木材、竹、柳、秸料、芦苇、木桩、土工织物、土袋、柴草等。

4.4超洪水标准应急抢险措施

当水库遇到超过校核防洪标准的洪水时,通常考虑的应急措施有:

4.4.1加大泄洪流量。

将输水涵洞打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最大泄流量,保证其正常运行。

4.4.2考虑采用非常措施。

如果遇到洪水即将漫顶而上游继续下大雨的非常情况,可以考虑挖除部分副坝这一非常措施。

4.4.3在坝顶部位抢筑子埝。

常用的抢护方法有:

①土料子埝,土料宜选用粘性土。

②土袋子埝,一般用粘性土料为宜。

③桩柳(木板)子埝。

④柳石(土)枕子埝。

4.4.4其它有效抢险措施。

4.5溃坝应急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