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102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谈诗经中的男女恋爱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

其实是这两位老兄一起干的,书烧掉了,但是烧掉不要紧,因为古人读书不同今人,古人读书一般能背诵。

如果是你们就惨了,烧完了再也记不住了。

古人不同,所以烧掉不要紧。

秦始皇很快完蛋了,到了汉朝时,儒生们把烧掉的经典重新背诵出来,重新记成书,《诗经》也因此而流传下来。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即后世所谓的“四家诗”。

《鲁诗》因鲁人申培而

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生,《韩诗》出于燕人韩婴。

《毛诗》传自荀子的弟子毛亨,毛公为之作《诗诂训传》,后传毛苌。

前三家,西汉时立为官学。

《毛诗》东汉方立于官学。

后《毛诗》盛,三家衰,《鲁诗》亡于西晋。

《齐诗》亡于三国魏,《韩诗》亡于宋,今仅存《韩诗外传》一书。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经》是由毛公所传的《毛诗》。

孔夫子非常强调诗的教育,大家读过《论语》都知道,孔子和他的弟子经常谈诗,如果你进不了诗的殿堂,可以这么说,你当孔子的学生应该是稀里糊涂的,估计考试肯定不及格。

《论语》第一篇里记载,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贡说,“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已,告诸往而知来者。

”意思是说,子贡,现在可以跟你谈诗了。

为什么把这一句放在《论语》的第一篇呢?

这样编排的意思是说,要进入孔子学问的殿堂,要登堂入室,你不了解诗是不行的。

中国古人,特别是儒家,修学道,往往是通过诗歌,通过诗歌来使自己的思想纯净下来,最终体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

所以古代的诗,和我们现代所讲的诗有很大的差别。

大家都很喜欢诗,然而到底什么叫诗呢?

《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这个讲得妙,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诗就是志之所之。

志又是什么呢?

我们心中愿望所指向的,在心称之为志,如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就称之为诗。

这就是诗最权威的定义。

我们心中有所感悟,我们就会“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

我们的心有所感触,我们就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语言还不足以表达,就拖长语调感叹之,感叹还不足抒发内心所感就歌咏之,也就是写诗来唱。

如果歌咏之还不足表达内心所感,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

所以古代的诗,常配有音乐和舞蹈。

但是有些同学说,哎呀,我现在想成为亿万富翁,所以我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你能写出来诗来吗?

估计写不出,因为你这个志之所之,之错了。

古人所讲的志,所之的是什么呢?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夫子认为人生在世,他的志向是在道上。

人心向于道,在学道、求道当中有所感悟,发言也就成诗。

所以说为什么你不能发言为诗呢?

因为你心所志的那个不是道。

还有些同学呢,哎呀,看到一位漂亮姑娘,我要追求他,要给她写情书,写情书还不过瘾,最好写情诗,所以往往谈恋爱的人能写出诗。

因为你谈恋爱的时候就没有想到名和利的问题,你用的是真情,这就稍有了点诗的感觉。

但是只有志于道,你才能写出真正的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孔夫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诗的作用,是让我们的思想无邪纯善。

《毛诗序》有云: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句话所讲的就是诗的作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思无邪,让我们的思想无邪,纯洁。

人人能思无邪,自然就能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就天下太平。

当然孔夫子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写诗的根本原则,就是思无邪。

当我们思无邪时,自然也就会从心中流出诗歌。

人的初恋都很纯情,天真无邪,所以初恋的人很容易写出情诗。

以后大家不要乱谈恋爱,初恋一过就没了。

以前初恋的时候就写过好多诗,后来一把火把它全烧了,因为志于道有所得,再看以前得东西就没什么意思啦。

所以说志于道,才能写出真正得诗,因为诗就在我们内心得心灵深处,但是由于物欲的蒙蔽而丧失。

所谓的道前面我们讲过,老子云:

“道可道,非常道。

”孔子在《易·

系辞》里说得更精微,什么叫道?

夫子说: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道虽很玄,但也很简单,当你的思无邪时,对道一定会有所体悟,将这一体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可成诗。

下面我就给大家说一些有关道和诗的故事,学过中国哲学史的同学都知道六祖慧能,六祖慧能在中国历史上是了不起的人物。

六祖慧能出身贫寒,以打柴为生。

后听人诵《金刚经》有所体悟,便从广州步行到湖北,投到黄梅五祖弘忍门下学习。

五祖年纪大了要把他的衣钵传给接班人,传给谁呢?

五祖让所有的弟子都写首偈,看谁对道的感悟高就传给谁。

大弟子神秀很有心得就写了一首偈:

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常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树是释迦牟尼悟到的地方,“身为菩提树”,就是我们的身就像菩提树一样如如不动。

“心如明镜台”,就是说我们的心要像明镜一样。

为此就要时常勤拂拭,不要让我们的心灵有所污垢,勿使其惹尘埃。

但六祖慧能认为他的师兄,还没有悟道,所以六祖慧为了表明自己的见地,他将神秀的偈稍改动一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一看慧能的这首偈,便知道六祖对道的体悟要高于神秀。

所以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慧能,但是怕别人害六祖,就让慧能赶快南行。

六祖走了好几天,五祖才向弟子宣布慧能为自己的传人。

神秀没出声,但其他的弟子不干,将军出身的慧明,提着刀就去追杀慧能。

慧明追上慧能后,没有杀慧能,当然也杀不了慧能,慧能传了些道与慧明,慧明有所感悟就返回修道去了。

慧能便就在猎人堆里隐居修道,十五年后,慧能出山,至广州法性寺。

正好印宗法师在将课。

这时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六祖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六祖慧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圣人,但有一个事实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六祖慧能是一个文盲,他不认识字的,但他会写诗,很奇怪吧。

六祖也会讲经,他怎么讲经呢?

他让弟子念一段,然后他给解释一段。

这个老师蛮好当的吧,文盲也可以当老师,这个了不起!

六祖慧能去世以后,后人把六祖慧能教学的内容总结起来,记录下来而成为经典,即《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是中国十大哲学名著之一,毛主席最喜欢读这部书。

毛主席也很喜欢研究六祖慧能,他说六祖慧能的佛学是老百姓的佛学,不是士大夫阶级的佛学。

毛主席是用阶级斗争的观念来研究佛教思想的,这个很有特点。

六祖慧能是个文盲,为什么他会写诗呢?

因为他思无邪,他自然就会写诗了,是不是呢?

道理非常简单嘛!

所以印度的佛学思想到了中国,跟儒家的诗歌结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的禅。

中国禅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相当大,禅宗非常讲究诗的修为,很多禅师一悟道,马上写诗以言道,这些诗文不仅文字优美,而且诗中的意境不是一般读书人能够达到的。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和尚,大家都知道的,是谁呢?

济公,济颠和尚。

济公的诗写的相当好,他的诗与当时的陆游、范成大是齐名的。

济颠和尚有一首诗写得相当好,“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这首诗太妙了,我特别喜欢最后一句,“依旧水连天碧”。

这首诗朴直、优美,且每一句都充满着禅意。

所以孔老夫子说:

”当你的思维纯净、无邪,诗自然从胸襟流出。

不知大家有点感觉了没有,有点消息没有。

我明道之路程,也曾有所感,有所感自然就有诗。

下面这首诗我就是这样写出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翔集山梁任急湍,只因魂断万仞崖。

为山一篑千劫难,待到胸襟化沧桑。

下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翔集山梁”出于《论语·

乡党第十》,是说野鸡在天上盘旋,之后落在山梁上。

山梁是什么?

两座大山当中的桥梁,古代的桥梁一般都有绳索的,这只野鸡就停在这个绳索上面,它停得非常妙,下面是激流而下的河水,这只野鸡呢,安祥地停在山梁上。

为什么它在这么湍急的河流上能如此安祥,悠哉悠哉呢?

只因魂断万仞崖,就是说曾经在万仞的悬崖上,掉下去过,由于再困难的环境都已经过,现在停在山梁上也就是小菜一碟了。

“为山一篑千劫难”,是说我们要筑一个高山,用铲子一铲一铲去积土,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困难重重。

这是比喻,也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在世间上做人,要成就道德学问,要经历重重困难。

“待到胸襟化沧桑”,是说对这些困难,不要过多去计较它们,这些艰难困苦到了我们的胸怀中,全部都可以把它包容。

以后同学们遇到困难时,记住我这一句诗,“待到胸襟化沧桑”。

果能如此,你做人就有气度了。

这就是中国儒家讲的,诗的修养。

不知

道大家有点感悟了吗?

所以古人所谈的诗,它讲的都是道德学问的问题。

下面再看看苏东坡的名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阕讲的是宇宙自然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讲的哲学问题,宇宙什么时候出现。

大家看,用诗词表达哲学问题多美。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是东坡先生超凡脱俗道学的境界。

下阕是人生问题,“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是苏东坡的人生境界,做人要洒脱,要随缘,要存善心。

讲道的境界用到生活中,这个就是道德学问。

行道有所得,发言就是诗,所以中国的文学是和哲学、历史、政治不分的。

很可怜,我们现在的大学一般都有设中文系、哲学系、政治系、历史系,好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断章取义,学中文的不懂哲学、历史、政治,学哲学的不懂文学、历史,学历史的不懂文学、哲学。

这如何能真正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呢?

我们研究《诗经》,如果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不是从道学的角度去研究,那就麻烦了,这就远远地偏离了诗的意境。

此外,苏东坡还有很多的诗都是讲道学的,下面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写景的,其实苏东坡是借景来写他对道的认识。

这个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不相同,所以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为什么你不知道道是什么呢?

因为你就在它当中,就像迷了路的人,不知道他就在路中嘛,所以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就是苏东坡对道的认识和见地。

苏东坡很喜欢参禅,也喜欢跟和尚做朋友,他有一位和尚朋友叫佛印。

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两腿一盘打坐参禅,境界很好,下了座也就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遍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天中天”,指的是大圣人释迦牟尼。

“稽首”,就是磕头礼拜。

毫光遍大千,任何东西分到后面都是光,苏东坡体会到这个境界了,打坐参禅时身心合一,一片光明,照遍大千世界。

所以他说:

“毫光遍大千”。

“八风”,是指苦、乐、贫、富、毁、誉、贵、贱。

“端坐紫金莲”是说苏东坡他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心。

你骂我,不要紧,我是一片光明,随便你骂好了;

你打我,我也不动心了;

即使我很贫穷,也很快乐了;

我很富贵,也很快乐。

苏东坡写完,觉得自己的境界很好,他读了几遍还是觉得自己的诗很好,写得好那找谁来欣赏一下呢?

对了,找佛印来欣赏。

于是他就叫两个小童拿着这首诗,乘着一叶小舟过了长江找到佛印。

小童找到佛印,请佛印批阅一下,佛印看罢,拿起笔写了两个字:

放屁!

两小童不敢说什么,又回去了。

回去把佛印的批阅给苏东坡看,苏东坡一看,“放屁”,气愤了。

东坡先生说,这个佛印怎么能这么说呢?

便亲自去找佛印算帐,一进门就破口大骂佛印,“哎,你这个老和尚!

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好心写一首诗给你,不好也不能称之为放屁嘛!

”佛印看他一眼,便说了:

“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

怎么两个字就把你打过江来呢?

”(众笑这个就是诗,就是中国的禅宗,非常活泼,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禅宗公案。

苏东坡呢,只会嘴上说,实际做不到,所以苏东坡那个禅叫口头禅,没用的。

中国的道学,是让我们将道的真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去。

什么叫道?

道就是刚才讲的八风吹不动,无论是在逆境当中顺境当中,是贵还是贱,是贫还是富,你都能够以平常

心来对待,所以大家记住一句话:

平常心是道。

诗,它是言道的,我们现在的诗大多数已经偏离了诗的本意,现在的很多诗写出来是为了卖钱的,我经常说那些诗不叫诗,叫尸体的尸。

那些“尸”没有做到思无邪,读这些诗,没有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人格的教育,所以不能叫做诗,读了反而起了邪念,这就麻烦。

古人的诗是为了使人的心灵无邪,如果诗还不能完全表达对道的体悟,就配合音乐、舞蹈来表达他内心的世界。

所以音乐非常重要,先王的音乐同样能让人思无邪。

孔子之所以对三百零五篇诗歌他都弦歌之,就是正当时的音乐,使之合韶武雅颂之音,以教化人。

中国古人对音乐的认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古人认为声、音、乐是三个不同的境界,《礼记·

乐记》有云: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为能知乐。

”音和声有什么区别?

音是有节奏的,动物只能知道声而不知道音,一般人是只能听其音而不能闻其乐,只有君子有音乐的修养,有道德学问,才能听其声闻其乐,以纯净自己的心灵。

古人通过音乐和诗歌,来使人思无邪,平治天下。

西方人非常重视音乐的教育,所以他们的国民素质很高。

我们现在很可怜,不注重音乐教育。

在座的各位能看得懂五线谱的举手,(同学们举手很可怜,只有三个,麻烦了,没有了音乐的教育。

全国上下大家都在听流行音乐,就说明没有了音乐的素养,这样国民的素质怎样能提高呢?

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听古典音乐,因为古典音乐的声音中正平和,听多了自然就有中正平和之气,思想自自然然也就无邪。

靡靡之音,听多了人就会很消沉的,本来就有点伤心,听了以后就更伤心,本来想死的,听了以后就更想死了。

这些靡靡之音,不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而是一种颓废的,我们的青少年在这种音乐中成长必定是颓废的一代,所以不要听这种音乐。

古乐和诗一样都是言道的,舜的音乐尽善尽美,所以孔子特别推崇。

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不是孔子神经了,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不是的,而是说孔子他听到舜的这首音乐以后,他的思想就定在无邪这个境界,他在这个境界定了多久呢?

三个月。

在三个月,夫子全部沉浸在这首音乐的境界当中!

所以当时的齐国人都非常敬佩孔子,有如此之高的音乐修养。

有一次我走在学校的小路上,忽然听到一首非常著名的古典音乐,非常震撼人心,我一下就定住在那里不动了,不是我神经了,而是一下沉浸在音乐里面。

当然我不能像孔子那样三月不知肉味,我是一小时不知肉味,一小时而已。

一小时的思无邪的境界,遇到外在的让人惊心的雪景,也就自然从心中流出一首诗:

幽幽琴音履冬雪,茫茫无痕回头却。

怵惕恍惚行心灭,昭然发蒙始知乐。

这首诗第一句是描写雪景的,一天清晨起床,推开窗一看,茫茫一片白雪,心为之一惊,此时此心就跟白雪一样一片洁白,这就是思无邪。

此时,传来幽幽的古琴声,琴音在空中飘荡,轻轻的履着白雪向远方而去。

此音此景,如此之美,让人完全融入其中而不知,忽的惊醒,念头回转,才知刚才的瞬间,自己所有的妄念都已熄灭。

这个时候才知道什么叫音乐,才真正体会到夫子所说的思无邪。

古人将自己学道所感,以诗记载下来流传,后人通过诵读前人的诗,而契入诗人的境界,甚至还能有所发挥。

所以诗是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诗所合的音乐和舞蹈,都是使人思无邪。

我们现在的诗,现在的音乐,现在的舞蹈,都不是让我们思无邪,而是让我们思有邪。

所以现在的诗,变成了尸体的尸了;

现在的音乐,成了靡靡之音;

现在的舞蹈,大都是以脱衣、发泄为主流;

这就是文化的丧失,这些诗、音乐、舞蹈充斥于耳目,污染我们的心灵。

如果大家的思想很多邪念,这个社会就不能稳定。

所以古人平治天下,就是诗的教育,养人以中正平和之气,使人思无邪,这才是诗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诗有六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什么叫风呢?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风,

是一种体裁,这种体裁的诗如果是描写国君的,就是用来教化百姓;

如果是民间的百姓写的,也就是用来讽刺上面的领导人没有把政治办好。

上面的领导人看到民间讽刺他的诗歌,他就引以为戒。

古代的天子到下面的诸侯国去巡守的时候,都要委派官员去采风,通过收集上来的诗歌来看当地领导人把政治办好没有;

如果民间的诗歌是赞美当地领导人的,肯定把政治办好了,相反是诗是讽刺的,就证明当地领导人肯定没把政治办好,对这些领导人天子就要降爵位、削封地。

这种讽刺的诗表现当时民间的思想、怨气,这就是风。

对于这些讽刺诗是不会追究责任的,所以满清时搞文字狱就不得人心。

诗给人的教育是温柔敦厚,人有意见用诗的方式表达就很含蓄。

根据我人生的经验,遇到不顺心时,写写诗骂人,就把怨气消掉了,所以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这种就是诗的修为,使一个人思无邪。

现在大学的“课桌文学”、“厕所文学”,从某种角度来说,就类似风。

以前我在广西师范大学读书,有一首很流行。

广西人说普通话不准,常把“广西师范大学”说成“光吃稀饭大学”,(众笑有人干脆在课桌上写:

“光吃稀饭大学”,后来有人在此句后接着写:

“不吃白不吃”,另一个又接着写:

“吃了也白吃”,还又一个又接着在下面写:

“白吃还要吃”。

(众笑桂工也流行一首课桌打油诗,其诗云:

“桂工女生一回头,吓死河边一头牛。

桂工女生二回头,乔丹改打乒乓球。

桂工女生三回头,明日火星撞地球……”(众笑但这些都已是诗歌末流之末流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雅,雅,就是描写、歌颂天子、王者的诗歌。

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因为政事有大有小。

颂,是天子在祭祖的时,歌诵祖宗的诗歌。

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而赋、比、兴可以说是诗写作的手法。

《周礼·

大师》郑注云: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赋,就是平铺直叙诗人所感,或所叙之事。

比,是比喻的方式来表达。

兴,见物而起兴所感。

大家用这六义来研究诗,才能找到研究诗的门道。

下面我们开始给大家讲《诗经》中的一首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大概分三章,第一章是起兴,第二章是求淑女之方,第三章是求到以后如何过夫妻生活,夫妻要闲邪存诚。

毛公在《诗经》每一首诗中都有一小序,这个序告诉我们这首诗大概描写什么内容。

当然也有人说,研究《诗经》不要序,因为看了序以后思维就给框住了,诗应该由读者自由去联想和发挥。

这个说法虽然不错,但是如果偏离了作者原意去联想和发挥,那会离题千里。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应该是基于古人的注解再加以发挥和联想,这样就比较合乎情理。

《关雎》这一首诗到底写什么呢?

我们看一下毛公他怎么说的。

毛诗序云:

“关雎,后妃之德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色;

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毛公认为,《关雎》一首是赞美后妃德行的诗。

谁的后妃呢?

是周文王的后妃。

文王的太太非常有德行,这一首诗赞美她的德行。

这首诗描写文王如何求到一位窈窕淑女,当然,古人的注解很多认为,这首诗是后妃在求一位窈窕淑女来帮助自己治理家庭。

在这里,我采取前一种说法。

窈窕不是苗条,窈窕是很娴静的意思。

文王和一位有德行的窈窕淑女才是一对佳偶。

文王他非常想得到这样一位有品德的女子来做他的后妃,帮助他把家庭治理好,所以文王他“忧在进贤不淫色”,也就是说文王不是注重后妃的美色,而是注重后妃的德行。

淫就是过分的意思,文王选太太不是过分看重美色。

我们很多同学就不一样,找女朋友要找漂亮的,身材好的,这就是淫其色;

女同学呢,找男朋友要找帅哥。

文王就不同,文王是进贤不淫色。

看看圣人,我们应该感觉到惭愧。

文王在求窈窕淑女时,是“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

窈窕就是内心很安静,很

慈善的,纯善的女子。

文王希望得到这样的一位女子来做他的后妃,来帮助他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文王在求窈窕淑女的时候,无伤善之心,没有失掉自己的善心。

我们有些同学就不好了,他追求女朋友伤了自己的善心,给别人写情书,别人不理他,他又去缠别人啦,人家去哪里他跟去哪里,人家女孩子讨厌他,他就死缠硬磨,麻烦了,他失去了自己的善心,人家不喜欢你,你干嘛一定要喜欢别人呢?

人家不喜欢你,你就是要得到她,不得到就誓不甘心,想尽办法弄到手。

还有一些看到别人的女朋友很好,怎么办呢?

挖墙脚,甚至别人已经结婚了,也不管,要把别人的家庭破坏掉了。

这些做法,都伤了自己的善心,文王不一样,文王求窈窕淑女并没有失掉自己的纯善之心,这个就是《关雎》这一首诗的意义所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